全极耳技术

搜索文档
标品的雄心:比克动力18650电池全极耳技术焕新进行时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06 15:16
圆柱电池市场概况 - 18650圆柱电池作为历史最悠久的代表产品,在多元化市场需求和技术变革中持续凸显应用价值 [1] - 2024年全球圆柱电池出货量达151.2GWh,同比增长24%,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172.4GWh(+14%)[1] - 18系列(52%)和21系列(43%)圆柱电池占据2024年主要市场份额,其中18650凭借成熟技术体系领跑市场 [4] 应用领域分析 - 主要终端应用包括电动汽车、电动两轮/三轮车、电动工具、小型储能及3C设备 [4] - 电动工具领域圆柱锂电池渗透率达95%,其中18系列占比超70% [7] - BBU(电池备份单元)成为新兴增长点,当前数据中心渗透率仅5%,预计未来两年电芯需求将突破百亿规模 [8] - 英伟达NVL72服务器单系列产品2025年预计创造5000-6000万颗电芯需求 [8] 技术革新与竞争格局 - 全极耳技术加速导入18650电池,显著提升内阻(<5mΩ)、放电能力(+100%)及快充性能(充电速度+200%)[9][10] - 中国企业如比克电池通过全极耳技术实现市场份额提升,2024年位列中国18650出货量TOP10第七名 [9] - 比克动力全极耳1865-30D电池支持60A持续放电、120A脉冲放电,10%-80%充电仅需9分钟 [10] 产品性能突破 - 全极耳技术解决传统18650电池内阻高、倍率性能不足等短板,拓展至机器人、电动载具等新兴领域 [9][11] - 新电池具备高安全、高功率、长续航等六大特性,推动无线电动工具替代燃油设备 [10][11] - 技术革新使中国品牌从"跟跑"转向"领跑",覆盖电动工具、两轮出行、智能家居等场景 [11]
圆柱电池市场“洗牌”酝酿,场景争夺战打响
高工锂电· 2025-05-02 17:35
行业会议预告 - 2025高工钠电产业峰会将于6月9日在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举办 主办单位为高工钠电和高工产业研究院 总冠名为众钠能源 [1][2] - 2025高工固态电池技术与应用峰会将于6月10日在同一地点举办 主办单位为高工锂电、高工储能和高工产业研究院 总冠名为利元亨 [2] 圆柱电池市场变革 - 全球圆柱电池市场正经历结构性变革 核心驱动力来自技术进步和制造效率提升 终端应用场景多元化竞争加剧 [3] - 中国企业全球市场份额在2024年已提升至超过40% 日韩企业出货量下滑 [10] 大圆柱电池技术突破 - 宝马宣布下一代电动车型采用大圆柱电池 证实其在中高端乘用车市场的商业可行性 [4] - 全极耳技术成熟应用 激光焊接工艺进步提升制造精度与良率 赋予大圆柱电池快速充电能力 支持4C及以上超快充 [5] - 圆柱电池产线生产效率比方形或软包电池高出50% 头部设备企业生产效率达300PPM以上 是传统电池的十倍 [6] - 圆柱电池标准化设计兼容400V至1200V电压平台 满足车企缩短开发周期需求 [7] 应用场景多元化 - 动力用圆柱电池出货量下滑 电动二轮车和电动工具用圆柱电池增速显著 [9] - 中国企业成功切入电动二轮车、电动工具、户用储能等存量市场 并开拓BBU、人形机器人、eVTOL等新兴市场 [11] - 蔚蓝锂芯子公司天鹏电源2024年出货量增速达100% 受益于电动工具市场国产化替代 [11] - 小圆柱电池在物流车辆、高端跑车等领域拓展 亿纬锂能与德国KBS合作 保时捷收购瓦尔塔圆柱电池业务 [11] 技术路线与性能指标 - 电动航空领域加速向圆柱电池迭代 中创新航选择大圆柱路线 赣锋锂电选择小圆柱路线 能量密度达330-400Wh/kg [14] - 蔚蓝锂芯发布全极耳18650小圆柱电池 支持低温13C放电和5C超快充 亿纬锂能针对不同能量密度需求采用圆柱或软包方案 [15] - 比克电池采取大小圆柱并行策略 21700小圆柱能量密度近300Wh/kg 4680大圆柱能量密度达300Wh/kg [16] 磷酸铁锂技术渗透 - 磷酸铁锂及磷酸锰铁锂在圆柱电池中加速渗透 政策法规推动铁锂替代三元小圆柱 [20] - 磷酸铁锂大圆柱在成本和安全敏感领域优势显著 亿纬锂能布局三元和铁锂大圆柱产能 宝马研究铁锂与硅基负极结合潜力 [21] - 大圆柱电池在电动二轮车市场渗透率向50%目标靠近 国轩高科发布3系大圆柱电池 产能超5GWh [21][23] 市场预测与产业链支持 - GGII预计2024年中国大圆柱电池出货规模超2.5GWh 将在锂电二轮车市场全面替代小圆柱 [24] - 设备制造商逸飞激光和华冠科技加速大圆柱设备订单交付 支持行业技术升级 [26]
“能量胶囊”2.0时代:18650电池全极耳技术焕新进行时
起点锂电· 2025-04-28 18:14
圆柱电池市场概况 - 18650圆柱电池作为历史最悠久的代表产品,在多元化市场需求和技术变革中持续凸显应用价值 [2] - 2024年全球圆柱电池出货量达151.2GWh,同比增长24%,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172.4GWh,同比增速14% [2] - 18系列和21系列圆柱电池占据市场主导地位,2024年市场份额分别为52%和43% [5] 应用领域分布 - 主要终端应用包括电动汽车、电动两轮/三轮车、电动工具、小型储能及3C设备 [5] - 在电动工具领域,圆柱锂电池渗透率达95%,其中18系列占比超70% [13] - 新兴应用如人形机器人、BBU(电池备份单元)成为增长点,英伟达NVL72服务器单台需配套约1000颗电芯,2025年预计带来5000-6000万颗需求 [13] - BBU当前渗透率仅5%,未来两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百亿 [13] 技术发展与竞争格局 - 全极耳技术加速导入18650电池,推动性能升级,中国厂商如比克电池逐步取代日韩企业成为主流供应商 [8][15] - 比克电池2024年在中国18650圆柱电池出货量TOP10中排名第七,重点布局电动两轮车和电动工具市场 [15] - 全极耳1865 D系列产品具备高安全、高功率等六大特性,内阻小于5mΩ,放电能力提升100%,支持60A持续放电和120A脉冲放电 [17][20] - 充电效率显著提升,10%-80%充电仅需9分钟,速度提升200% [20] 18650电池核心优势 - 拥有全球最成熟的工艺制造体系和产业链配套,产品具备一致性、稳定性和成本优势 [11] - 应用生态覆盖消费电子、轻型动力、便携储能及新兴科技领域,被称为"能量胶囊" [11][12] - 标准化程度高,自1991年商用以来历经30余年技术沉淀 [10] 中国企业技术突破 - 全极耳技术解决传统18650电池内阻高、倍率性能不足等短板,拓展高端应用场景 [17] - 比克动力全极耳1865-30D电池推动无线电动工具替代燃油设备,并延伸至机器人、电动载具等领域 [20] - 中国品牌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为多元场景提供动力支撑 [20]
圆柱电池市场“洗牌”酝酿,场景争夺战打响
高工锂电· 2025-04-20 15:16
圆柱电池市场结构性变革 - 全球圆柱电池市场正经历结构性变革,核心驱动力来自技术进步和制造效率提升 [2] - 圆柱电池制造商竞相布局多元化应用场景,包括电动汽车、航空、人形机器人等 [2] - 行业洗牌正在酝酿,终端应用争夺战已打响 [2] 大圆柱电池技术突破与商业化 - 宝马宣布下一代电动车型采用大圆柱电池,证实其在中高端乘用车市场的商业可行性 [3] - 全极耳技术成熟应用,激光焊接工艺提升制造控制性、精度与良率 [4] - 大圆柱电池展现"六边形战士"综合性能,包括快速充电、高能量密度和结构安全性 [4] - 宝马合作企业采用9系高镍正极和硅碳负极,预留能量密度提升空间 [4] - 圆柱电池产线效率比方形或软包电池高出50%,头部企业生产效率达300PPM以上 [5] 圆柱电池应用场景多元化 - 圆柱电池在动力市场出货量下滑,但电动二轮车、电动工具领域增速显著 [7] - 中国企业全球圆柱电池市场份额提升至40%,成功切入电动二轮车、电动工具、户用储能等市场 [7][8] - 小圆柱电池在物流车辆、高端跑车(如保时捷911 GTS)等领域找到新增长空间 [9] - 电动航空(eVTOL、无人机)成为圆柱电池新战场,小圆柱电池功率密度达2.65 kW/kg [10] 中国企业技术路线与市场策略 - 蔚蓝锂芯子公司天鹏电源2024年出货量增速达100%,受益于电动工具市场国产化替代 [9] - 中创新航选择大圆柱路线为飞行汽车供应电池,赣锋锂电开发能量密度330-400Wh/kg的小圆柱电芯 [12] - 亿纬锂能针对320Wh/kg以下需求采用圆柱路线,320Wh/kg以上倾向软包电池 [12][13] - 比克电池采取大小圆柱并行策略,21700小圆柱支持8C放电,4680大圆柱能量密度达300Wh/Kg [13] 磷酸铁锂技术渗透与市场影响 - 磷酸铁锂(LFP)及磷酸锰铁锂(LMFP)在圆柱电池中加速渗透 [15] - 中国市场政策推动铁锂替代三元小圆柱,亿纬锂能推出LMX小圆柱电池,比克电池推出PRO-M系列 [17] - 磷酸铁锂为大圆柱打开大众出行和储能市场,亿纬锂能在三元和铁锂路线同步布局产能 [18][19] - 大圆柱电池在锂电二轮车市场渗透率向50%目标靠近,国轩高科3系大圆柱电池产能超5GWh [19][21] 产业链上游支持与设备升级 - 设备商逸飞激光大圆柱设备订单加速增长,华冠科技向韩国客户交付定制化设备 [23][24] - 全极耳技术和材料体系创新推动圆柱电池性能、成本与安全性平衡 [25] 行业竞争格局展望 - 圆柱电池竞争核心转向特定场景争夺,包括高端电动汽车、飞行器、机器人、二轮车和储能等领域 [25] - 行业洗牌结果可能重塑未来几年圆柱电池及整个电池市场的竞争格局 [25]
美国抢铜,国内复合集流体借势提速?
高工锂电· 2025-03-28 18:20
全球铜市场动荡与复合集流体产业发展 - 全球铜市场剧烈动荡,纽约商品交易所铜期货价格一度触及历史新高,美国可能重新对进口铜征收高额关税的预期升温是关键推动因素之一 [2] - 美国铜价与伦敦金属交易所国际基准铜价差持续扩大,约50万吨铜正流向美国市场,导致亚洲市场供应紧张,推高全球铜价 [2] - 中国上海期货交易所沪铜期货主力合约年内累计涨幅超过10%,价格维持在人民币8万元/吨以上 [2] 复合集流体技术产业化加速 - 铜价上涨使复合铜箔经济性凸显,当铜价位于7.5万元/吨时,复合铜箔已能产生超过1元/平方米的成本优势,当前铜价突破8万元/吨进一步强化其优势 [3] - 上市公司英联股份子公司江苏英联与知名汽车制造商研究院达成复合集流体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建设年产1亿平方米复合铝箔和5亿平方米复合铜箔产能 [3] - 江苏英联已建成5条复合铝箔和5条复合铜箔生产线,并获得韩国客户U&S ENERGY订单,服务于三星SDI、LG、SK On等电池巨头 [3] 资本大规模涌入复合集流体赛道 - 扬州纳力新材料科技完成10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二期产能项目总投资112亿元人民币,目标年产50亿平方米复合集流体产品 [5] - 安迈特科技完成数亿元人民币B1轮融资,计划投资50亿元人民币在四川内江建设年产10亿平方米复合集流体项目 [6] - 苏州臻锂新材科技完成天使加轮融资,累计募集资金近亿元人民币 [6] 产业规模化扩张与技术突破 - 北京实力源科技计划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建设复合集流体设备制造和产品生产项目,规划年产100台大型蒸镀设备和6亿平方米复合集流体 [7] - 比克电池在双复合集流体与全极耳电芯结合的研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圆柱电池因结构特性成为复合集流体的理想应用场景 [8] - 全极耳结构大幅降低电芯内阻,复合集流体的高弹性特征改善全极耳电池长循环性能,形成"双向助力" [8]
“车用级” 动力下沉 亿纬锂能细分市场放大招
高工锂电· 2025-03-28 18:20
圆柱电池技术升级与市场趋势 - 圆柱电池产业迎来技术更迭与市场扩张双重驱动周期,全极耳技术革新降低电阻74%,提升充放电效率与循环寿命[2] - 46大圆柱电池进入大规模量产拐点,满足轻型车、电动工具、eVTOL等新兴领域高能量存储需求[2] - 电动工具市场以年均9.2%增速迈向千亿级规模,但电池性能断层制约行业发展[7][8] 亿纬锂能电动工具电池创新 - 推出18650 30PL与21700 50PL全极耳圆柱电池,功率密度突破10Kw/kg(提升100%+),支持40A持续放电4.5分钟[9] - 21700 50PL实现36C超高电流秒级脉冲放电,能量密度达273Wh/kg,续航提升20%,充电时间节省70%[12] - 计划2025年推出18650 25PL,持续加码高倍率赛道[13] 轻型车动力电池解决方案 - 将"车用级"46大圆柱电池导入轻型车市场,通过震动、温度循环等严苛测试,实现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16] - 46大圆柱电池已量产装车超3.1万台,应用于增程式/混动车型,为国内首家实现乘用车领域应用的企业[18] - LMX-C46M电芯通过GB 43854认证,能量密度200Wh/kg,支持-35℃放电,全生命周期成本降30%[22] 全场景电池性能突破 - 48V25Ah系统续航80KM,空间占用仅为铅酸电池1/3,单次循环成本较铅酸下降79%[24] - 全球首发可过针刺的18650 22M电池,能量密度较LFP高15%-20%,-20℃放电容量保持率≥80%[26][28] - 组合46系大圆柱、OMNI全能电池及18650 22M方案,实现轻型动力全场景覆盖[28] 行业竞争格局与公司地位 - 2024年公司圆柱电池出货量稳居国内第一,技术迭代与产能释放节奏决定中长期市场地位[29] - 大圆柱电池在多元场景展现潜力,公司有望凭借技术优势巩固圆柱电池龙头地位[29]
新能安斩获大单!
起点锂电· 2025-03-13 18:05
战略合作 - 新能安与海梁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聚焦工商业储能安全技术和交通能源基础设施领域[3] - 3年内将交付2GWh储能系统,满足超10万辆电动车充能需求[6] - 合作覆盖低空经济、先进空中交通、EVOLT飞行器Vertiport场站配储等前沿领域,首批试点落地VERTI-X项目[6] 技术优势 - 新能安采用全栈式安全架构,自研电芯循环寿命突破15000次(25℃,1C/1C),支持-20℃至60℃宽温域运行,全生命周期电能吞吐量提升两倍以上[6] - 系统通过UL9540A热失控测试,热扩散24小时内无明火,第六代AI-BMS系统监测超200项数据,故障预警准确率99.5%[6] - 全极耳圆柱电池技术(Jumbo Power系列)已量产JP40,JP30小圆柱18650锂电池将于2024年12月推出,应用于电动工具等领域[7] 市场布局 - 公司已落地多个百MW级工商业储能项目,首年容量零衰减且日均收益超千元[7] - 为ATL与宁德时代合资企业,业务覆盖储能系统、微型车、电动工具、无人机等领域,具备电芯-电池包-系统集成全链条研发制造能力[7] - 高功率产品与国际知名客户合作,全极耳技术获市场认可,并在2025起点锂电论坛发表技术演讲[7][13] 行业动态 - 江苏前锦新能源新材料实验中心启用,提供锂/钠正负极材料、固态电解质等小试/中试服务,实验室面积1500㎡,联合多家企业与高校[10][11] - 第七届起点锂电论坛将于2025年3月28日在深圳举办,聚焦技术成果与市场爆发[13]
圆柱电池市场“升温”
高工锂电· 2025-03-08 19:05
圆柱电池技术发展现状 - 小圆柱电池作为圆柱技术的孵化器,全极耳技术帮助最新一代小圆柱在高倍率应用市场迅速打开局面 [1] - 圆柱电池市场热度高升,小圆柱电池(18系、21系、26系)产品快速迭代,应用市场广泛 [2] - 2024年上半年,新能安、比克电池、亿纬锂能、睿恩新能源等企业密集发布小圆柱电池新品,瞄准无人机、eVTOL、人形机器人、电动工具、高端电摩等消费市场 [2] - 小圆柱电池的好势头向大圆柱电池蔓延,鹏辉能源、亿纬锂能、比克电池等企业的大圆柱产品在两轮车、储能领域加速出货 [2] - 2024年大圆柱电池在便携式储能领域出货增速同比增长超100%,在两轮车领域出货同比增长有望超150% [2] - 2024年末至2025年,动力大圆柱电池蓄势待发,特斯拉2024年自供装机量达8GWh,宝马新世代车型搭载大圆柱电池 [2] 圆柱电池技术优势 - 圆柱电池结构紧凑、电芯设计高效,带来更高能量密度、优异的散热性能、更可靠的安全性、更低的组装成本 [4] - 结构优势让圆柱电池可以更好地协同激进的材料技术,如高镍、硅基负极等 [4] - 小圆柱电池在生产过程中具有更高的良率和更低的成本,全极耳版本生产效率可达300ppm [5] - 全极耳结构成为技术升级核心,内阻降幅普遍达70%以上 [8] - 亿纬锂能全极耳21700电芯内阻从10-12mΩ降至2-4mΩ,循环寿命达600-1000次 [8] - 新能安JP30(18650)容量提升至3.0Ah,10分钟充至80%电量,循环次数突破600次,比传统圆柱电池寿命延长300% [8] 圆柱电池应用市场 - 小圆柱电池在消费领域积累的基本面通过多元细分市场推动产品迭代 [6] - eVTOL、AIDC、人形机器人等新兴市场以小圆柱电池为首选,扩大圆柱电池市场盘面 [4] - 小圆柱成为电池企业的高利润板块,尤其在电动车、储能电池价格战背景下 [4] - 力神电池21系全极耳电芯可实现8A/30A循环1000次后容量保持率85% [10] - 比克电池PRO-M高安全电池采用复合型导电剂、高导电性新型箔材、温度适应性电解液、高电压复合正极材料等 [10] 圆柱电池制造工艺与材料创新 - 制造工艺进步体现为智能化与高速化,先导智能推出350PPM全极耳21系圆柱电池整线,单线年产能达2.5GWh [11] - 比克电池郑州二工厂通过AI驱动的实时工艺优化,良率从90%爬坡至97% [11] - 材料体系迭代加速,力神电池和比克电池在材料创新方面取得突破 [10] - 工艺进步与材料创新形成正向循环,推动圆柱路线向eVTOL、人形机器人等尖端领域突围 [12] 圆柱电池市场挑战 - 2024年国内圆柱动力电池装机量约10.9GWh,同比下降1% [12] - 技术迁移问题:小圆柱已孵化成熟的技术能否顺利迁移至大圆柱 [12] - 市场份额问题:随着固态电池、锂金属电池技术的成熟,新兴市场原有的圆柱电池份额会否萎缩 [12]
中比新能源吹响大圆柱放量号角!
起点锂电· 2025-03-08 18:23
公司业绩与市场表现 - 2024年前三季度电池板块营收约1.13亿美元,同比增长18.4%,毛利率34.3%,同比增长15.2% [2] - 2024年全球圆柱电池出货量达151.2GWh,同比增长24%,主要受益于30-34系列、40系列、60系列大圆柱电池市场份额扩张 [2] - 公司32140大圆柱电池年度出货量跻身30-34系列TOP5,南京工厂32系电芯出货量超2000万只,占全球销量20% [2][8] 技术路线与产品布局 - 26系列圆柱电池(26700/26650)主打两轮车和户用储能市场,32系列(32140-15Ah)聚焦便携式储能领域,采用全极耳技术降低内阻至1毫欧 [4][5] - 2024年计划推出两款新品:32系列迭代产品(内阻下降20%)和40系列20Ah产品(针对户储和便携电源市场) [9] - 全极耳技术显著提升充放电性能,减少发热,适配小型储能和两轮车市场需求 [5][6] 产能与供应链管理 - 大连、南京、商丘三大生产基地产能利用率保持高位,南京工厂在建产能3GWh,预计2024年5月30日投产(提前1个月) [2][8] - 50%~60%电芯以pack形式出口海外终端市场,40%~50%电芯直接出口欧美(便携电源)及东南亚(高速电摩) [9]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圆柱电池优势:pack灵活性高(50Ah以下市场主导)、模块化设计、生产效率达120-200ppm,适配便携电源/户储/低空经济/机器人等领域 [12] - 换电市场兴起驱动因素:成本优势(共享电池降低初始购置成本)和安全性(集中管理充放电) [7] - 电池形态分化:方形电池主导新能源汽车/工商业储能,圆柱电池主导细分灵活市场 [12] 技术挑战与工艺创新 - 大圆柱量产痛点:良率和效率提升需依赖飞行焊等新技术,46系大圆柱需经历类似18650的技术迭代 [13] - 干法电极工艺:负极已成熟量产,正极因材料多样性(三元/磷酸铁锂等)存在适配难度 [14] - 设备端挑战:大圆柱对卷绕机(精度/效率)和注液机(钟罩式工艺)要求更高 [15][16] 材料与外壳选择 - 钢壳优势:强度高,适配膨胀类材料(三元/硅基负极)和快充场景;铝壳优势:重量轻,但强度较弱 [10][11] - 半固态电池对圆柱市场无冲击,氧化铝涂层技术可解决卷绕难题 [17] 研发与知识产权 - 研发团队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70%,拥有国内外核心专利143项(发明专利25项) [18] - 核心技术覆盖磷酸铁锂材料体系,产品线包括高能铁锂/高倍率/全极耳/耐低温系列 [18]
诺达智慧 总经理 江国龙:半固态圆柱电池技术发展
起点锂电· 2025-03-03 18:35
行业活动概况 - 首届圆柱电池技术论坛在深圳举办 主题为"聚集新技术 探索新工艺" 现场汇聚200+圆柱电芯企业及300+电池材料设备配套企业 [3] - 活动包含圆柱电池20强排行榜发布及技术专场研讨 诺达智慧总经理发表半固态圆柱电池主题演讲 [4][6] 诺达智慧公司背景 - 公司2016年建厂 2019年建立广西工厂 2022年扩建广东惠州工业园 [7] - 主要量产产品为18650-3500mAh和21700-5000mAh圆柱型电池 [7] 圆柱半固态电池技术突破 - 采用隔膜耐高温250℃技术 通过固态电解质固化隔膜孔隙 使针刺测试时温升速度降低 [8] - 创新多极耳直连方案 实现阻抗≤6mΩ和30C以上放电性能 已获多项专利 [8] - 半固态电池正极采用高镍镍钴锰酸锂 负极掺20%硅碳 使18650容量超3000mAh且循环达1000次 [9] 固态电池行业现状 - 全固态电池量产仍需3-5年 当前瓶颈在于界面阻抗/成本/量产难度(需数吨压力充放电) [9] - 半固态电池成本较液态高5% 2023年行业出货量1GWh 2030年预计达600GWh(渗透率10%) [10] - 国内宁德时代/亿纬等主攻软包/方形固态电池 欧洲试图通过固态电池实现技术反超 [9] 技术路线比较 -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电导率最高 氧化物路线成熟度最高 当前半固态主要采用氧化物方案 [9] - 圆柱半固态具备机械强度高/标准化生产/80℃高温循环500次等优势 [9] - 行业缺乏统一测试标准和生产设备 公司使用现有设备实现半固态电池快速量产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