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化投资
搜索文档
假期分享 | 关于大宗商品投资的再思考
对冲研投· 2025-05-03 09:02
大宗商品作为资产类别的特征 - 大宗商品是反映实物资产供求变化的另类资产,不提供市场beta,价格回报独特[1] - 商品之间低相关性是共同特征,但同一生产链或可替代商品间存在例外[2] - 商品反映现货供需而非预期资产,无收入来源使其估值难度高于股票和债券[3] - 1970-2019年近50年间商品价格仅温和上涨,与"价格必然长期上涨"的普遍认知矛盾[3] 商品收益构成 - 商品收益三部分:现货价格变动、展期收益率(期货升水/贴水)、抵押品利息收入[5][6] - 近月期货合约常被用作现货价格代理变量[5] - 展期收益方向取决于期货曲线形态:升水市场为负,贴水市场为正[5] - 商品期货策略通常将大部分资产配置于国债作为抵押品[6] 商品的传统投资用途 - 历史上商品被证明是可靠的通胀对冲工具,尤其对意外通胀有效[8] - 标普GSCI回报与通胀水平呈线性关系:通胀>6%时平均回报19.6%,通缩时期回报-46.1%[11][13] - 商品与传统资产相关性低,55/40/5组合较60/40组合波动率更低(20年年化波动11.63% vs 12%)[15][18] - 2008年后资产相关性上升削弱商品分散化效果,但近年商品内部相关性已回落至历史低位[17][19] 商品投资的新思路 - 改进商品beta构建方法:采用等风险贡献权重替代生产量加权,可降低波动性[23] - 第二代商品指数表现优于传统指数:如S&P GSCI Risk Weight指数5年年化波动仅8.4%[24][27] - 单一商品可作为表达地缘政治、气候等主题的投资工具,其收益呈正不对称性[28] - 农产品短期价格波动显著,自然灾害可能导致极端上涨[29] - 商品适合战术交易:供求变化驱动的价格波动特性使其更接近交易资产[30] - 商品市场存在可系统捕获的风险溢价,如套利策略具有经济合理性[32] 商品市场结构性变化 - 通胀构成变化削弱商品对冲效果:劳动力成本和技术因素占比提升[10] - ESG因素正影响商品投资,机构投资者可能通过多空交易推动市场结构调整[31] - 商品风险溢价策略尚处早期,未被充分套利,存在持续获取机会[32]
半数基金紧急大调仓!神秘信号预示黑天鹅?散户跟风还是避险?
搜狐财经· 2025-04-28 13:46
基金投资优势 - 基金投资可借助专业团队进行调研和仓位调整 避免个人投资者盲目追涨杀跌 [1] - 熊市时期支付的管理费相对于未来潜在收益微不足道 [1] 持仓集中度变化 - 一季度权益类基金平均持股集中度43.98% 较去年末44.19%下降0.21个百分点 [3] - 约2900只权益类基金持股集中度下滑 占比达48% [3] 分散化投资逻辑 - 专业机构遵循分散投资原则 避免重仓单一标的 [5] - 基金通过多资产/多行业对冲降低波动性 持有50只个股比10只更具稳定性 [5] - 基金公司能优中选优调整仓位配置优势标的 [5] 再平衡操作机制 - 结构性牛市导致部分科技板块持仓超限 需通过再平衡降低单一个股占比 [7] - 股债配置案例显示再平衡可实现"卖涨买跌" 提升胜率 [7] - 当单一个股因股价上涨导致持仓超10%行业限制时强制调仓 [7] 市场环境应对策略 -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关税战/金融战)促使均衡配置策略 [9] - 混合基金采用股债商品组合 股票基金侧重大小盘均衡或现金红利配置 [9] - 政策预期落空加剧内部不确定性 建议降低仓位防范黑天鹅风险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