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分散化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提高投资者体验之“投”的关键策略?安伟、白雪石、韩贤旺、夏莹莹这样说!
Morningstar晨星· 2025-08-07 09:07
如何构建海外资产分析框架 - 财富管理和投资顾问业务应以最大化满足客户投资目标为导向 构建资产、策略和基金三位一体的研究框架 包含自上而下的宏观与资产研究 以及自下而上的基金筛选体系 [10] - 宏观层面需建立基于内在特征的定价机制 形成中长期合理收益预测(CMA)框架 结合数据、政策、盈利及周期等因素进行中短期战术配置(SA/TA) [10] - 产品层面需建立科学的基金分类与评估体系 将基金细化至数十个类别后进行分析 海外产品需考虑汇率、市场有效性等因素 [10] - 本土资产管理人进行海外配置时 须区分在岸与离岸两种情况 在岸投资主要依赖QDII产品和互联互通机制 选择范围相对有限 [11] - 方法论上需对固收、权益、另类等大类资产做出判断 在国别维度上从流动性与规模考量 美股市场表现对全局有重要影响 [11] - 公募基金通过FOF和投顾形式实现多资产配置 应抓住股票、债券和商品等核心类别 区分国内与国外市场进行配置 [11] 如何平衡资产配置的深度与广度 - 从全球可投资产的实际构成来看 权益类与固收类的占比与经典的"60/40"组合相近 说明分散化程度适中 [13] - 资产配置理论更多围绕风险维度展开 仅基于数学模型的收益预期和分散化在危机时不够 需从更多维度进行审视 [13] - 分散化需回归资产本身 从法律性质、供应链位置、生产要素来源等多维度进行思考 [13] - 业务实践需深刻理解客户需求 匹配风险等级合适的组合策略与风险资产比例 这是资产配置的起点 [14] - 配置优化是核心步骤 需基于长期资本市场假设(CMA)研究进行中长期定价 并通过高频跟踪数据进行动态调整 [14] - 组合管理中不同资产之间的相关性至关重要 基金经理存在"本土偏好"等认知偏差 可能导致分散化不足 [14] - 公募可投资范围内资产类别已非常充分 需回归资产本身特点 着重长期研究 结合当前估值水平做判断 [15]
陆基金&华夏基金(财富)举行三季度投资策略会 解读低利率时代财富管理新思路
经济观察网· 2025-07-27 15:42
低利率时代财富管理趋势 - 货币基金收益率和定期存款利率已进入"1%时代",投资者面临"收益率焦虑"问题[1] - 单一资产配置难以满足收益目标,需转向分散化投资与动态配置思维[1] - 华夏基金指出债市收益率持续下行,当前配置性价比不高[1][2] 资产配置策略建议 - 分散化投资需通过五项核心功课应对市场不确定性[2] - 战术配置周期建议半年至一年,不以短期市场走势判断配置正确性[2] - 逆向投资是长期获得较好回报的有效方式[2] - 红利资产具有"类债"特性,适合稳健型、长期配置型及杠铃型组合投资者[2] - 红利资产投资需关注股息率与估值匹配度,建议持有期限不少于3年[2] 第三方基金平台服务创新 - 陆基金基于"目标配置法"理念提供定制化基金代销服务[3] - 公司构建覆盖基金、生活服务、出行、健康保障的会员权益体系[3] - 作为平安集团旗下平台,致力于成为客户"基金买手",持续探索财富管理新模式[3] 行业活动与投资者教育 - 陆基金联合华夏基金举办投资策略会,主题为"低利率时代财富进化论"[1] - 策略会辐射全国会员客户,提供专业交流平台与专属权益活动[2][3]
“别把所有鸡蛋放一个篮子"的投资智慧,现在还行得通吗?
雪球· 2025-06-22 20:36
分散化投资的核心逻辑 - 分散化投资被称为投资领域唯一的"免费午餐",其核心在于通过组合相关性低于1的资产类别降低整体风险[3] - 资产间相关性通过相关系数衡量:1表示完全同向,-1表示完全反向,0表示无关联[4] - 相关性越低,配置更多资产降低波动性的效果越显著,组合表现取决于资产间的协同效果而非单一资产表现[5][8] 相关性动态变化特征 - 资产相关性并非一成不变,受宏观政策、市场情绪、经济周期等因素影响而波动[9] - A股与发达国家市场(如美、日)相关性自2021年起下降,与新兴市场相关性自2017年持续上升[13] - 港股与A股联动性近年显著增强,分散效果减弱,说明"海外资产"标签需细分看待[13][14] 跨资产配置实践案例 - 示例组合包含14只基金(中债、美债、价值/成长股、黄金、石油等),大类资产间相关性基本不超过0.1%甚至负相关[15] - 极端行情下(如2008金融危机、2020疫情),原本低相关性的市场可能出现同涨同跌现象[18] - 债券与A股相关性从2015年前的负相关转为近年正相关,大宗商品周期性波动但对冲效果更稳定[20] 动态组合构建方法论 - 需构建覆盖多资产类型、穿越经济周期的"防御网络",超越单一股票类别配置[19] - 分散化未失效但需动态调整理解,持续跟踪资产相关性变化是关键[21][22] - 工具化解决方案(如资产分析、动态再平衡功能)可辅助实现相关性跟踪与组合优化[23]
平安理财曾翰文:以目标波动率为核心框架,解密银行理财布局权益资产的道与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5 17:02
理财资金参与权益市场的策略 - 银行理财机构需自上而下完成对"绝对收益"目标的配置,综合资产价值、宏观周期等因素做好分散配置,将权益资产做更细致、更科学的分类,优化风险收益比 [1][3] - 理财公司可与基金公司合作,借助基金公司在个股、行业上的长期沉淀,提升从产业周期、优质企业中挖掘阿尔法的能力 [3] - 理财公司应在风险收益特征清晰的权益工具(如ETF)中聚焦类属策略(如行业ETF、市值ETF等),补齐资产配置 [3] - 可在权益市场挖掘优质资产,如可转债("债底保护+股票期权"属性)、红利资产("高股息与抗波动性"属性) [3] - 可使用另类工具,包括对冲策略、定增策略等,帮助理财资金更好参与市场、实现绝对收益目标 [3] 多资产多策略解决方案 - 分散化投资是投资配置的圣杯,自上而下做好配置决定产品在收益端、波动端、回撤端的水平 [4] - 以目标波动率作为核心框架,通过每一类资产或策略的目标波动率确定配置上限和仓位中枢 [4][5] - 在实现策略性配置基础上,基于宏观经济、产业周期、市场判断动态调整多资产配置比例和策略组装,约束波动率,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挖掘收益增强机会 [5] - 策略研发尤为重要,如基于波动率维度研发利率曲线、利率量化等策略,在波动率可控前提下提升夏普比率 [5] - 需对国际先进经验进行本土化改造,因国内宏观环境和固收产品波动率与海外存在差异 [5] 行业现状与挑战 - 银行理财行业存续规模达30万亿元,但净值化发展仅五年多时间,尚未完全步入财富管理阶段 [2] - 不少理财客户仍将理财产品视为储蓄替代,对波动率接受度不高 [2] - 相比公募基金,银行理财在权益市场中实现中长期价值投资难度更高,需匹配客户风险承受能力 [2] 后市展望与资产配置 - 全球债务规模持续攀升,2023年全球公共债务创历史新高,欧美、日本等国债券利差快速上行 [6] - 国内债务杠杆压力已提前缓释,经济层面在筑底,对资本市场保持乐观 [6] - 国内金融机构可把控好波动率,以风险评价方式多元配置全球市场,如通过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指数对冲全球不确定性 [6] - 核心是寻找稳定生息资产,国内债券胜率有较高确定性,其次在红利资产、黄金等对冲类资产及中性策略上寻求二阶收益来源 [6]
假期分享 | 关于大宗商品投资的再思考
对冲研投· 2025-05-03 09:02
大宗商品作为资产类别的特征 - 大宗商品是反映实物资产供求变化的另类资产,不提供市场beta,价格回报独特[1] - 商品之间低相关性是共同特征,但同一生产链或可替代商品间存在例外[2] - 商品反映现货供需而非预期资产,无收入来源使其估值难度高于股票和债券[3] - 1970-2019年近50年间商品价格仅温和上涨,与"价格必然长期上涨"的普遍认知矛盾[3] 商品收益构成 - 商品收益三部分:现货价格变动、展期收益率(期货升水/贴水)、抵押品利息收入[5][6] - 近月期货合约常被用作现货价格代理变量[5] - 展期收益方向取决于期货曲线形态:升水市场为负,贴水市场为正[5] - 商品期货策略通常将大部分资产配置于国债作为抵押品[6] 商品的传统投资用途 - 历史上商品被证明是可靠的通胀对冲工具,尤其对意外通胀有效[8] - 标普GSCI回报与通胀水平呈线性关系:通胀>6%时平均回报19.6%,通缩时期回报-46.1%[11][13] - 商品与传统资产相关性低,55/40/5组合较60/40组合波动率更低(20年年化波动11.63% vs 12%)[15][18] - 2008年后资产相关性上升削弱商品分散化效果,但近年商品内部相关性已回落至历史低位[17][19] 商品投资的新思路 - 改进商品beta构建方法:采用等风险贡献权重替代生产量加权,可降低波动性[23] - 第二代商品指数表现优于传统指数:如S&P GSCI Risk Weight指数5年年化波动仅8.4%[24][27] - 单一商品可作为表达地缘政治、气候等主题的投资工具,其收益呈正不对称性[28] - 农产品短期价格波动显著,自然灾害可能导致极端上涨[29] - 商品适合战术交易:供求变化驱动的价格波动特性使其更接近交易资产[30] - 商品市场存在可系统捕获的风险溢价,如套利策略具有经济合理性[32] 商品市场结构性变化 - 通胀构成变化削弱商品对冲效果:劳动力成本和技术因素占比提升[10] - ESG因素正影响商品投资,机构投资者可能通过多空交易推动市场结构调整[31] - 商品风险溢价策略尚处早期,未被充分套利,存在持续获取机会[32]
半数基金紧急大调仓!神秘信号预示黑天鹅?散户跟风还是避险?
搜狐财经· 2025-04-28 13:46
基金投资优势 - 基金投资可借助专业团队进行调研和仓位调整 避免个人投资者盲目追涨杀跌 [1] - 熊市时期支付的管理费相对于未来潜在收益微不足道 [1] 持仓集中度变化 - 一季度权益类基金平均持股集中度43.98% 较去年末44.19%下降0.21个百分点 [3] - 约2900只权益类基金持股集中度下滑 占比达48% [3] 分散化投资逻辑 - 专业机构遵循分散投资原则 避免重仓单一标的 [5] - 基金通过多资产/多行业对冲降低波动性 持有50只个股比10只更具稳定性 [5] - 基金公司能优中选优调整仓位配置优势标的 [5] 再平衡操作机制 - 结构性牛市导致部分科技板块持仓超限 需通过再平衡降低单一个股占比 [7] - 股债配置案例显示再平衡可实现"卖涨买跌" 提升胜率 [7] - 当单一个股因股价上涨导致持仓超10%行业限制时强制调仓 [7] 市场环境应对策略 -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关税战/金融战)促使均衡配置策略 [9] - 混合基金采用股债商品组合 股票基金侧重大小盘均衡或现金红利配置 [9] - 政策预期落空加剧内部不确定性 建议降低仓位防范黑天鹅风险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