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犹主义
搜索文档
美政府败诉,冻结哈佛资金被判违宪
环球时报· 2025-09-05 07:07
案件裁决结果 - 美国马萨诸塞州联邦地区法院法官艾莉森·伯勒斯裁定美国政府败诉,认定以打击反犹主义为名冻结哈佛大学科研经费的行为违反美国宪法,美国政府需解冻涉案资金[1] - 涉案资金总金额超过20亿美元[1] - 法官认为政府对美国顶尖学府发动有针对性、受意识形态驱动的攻击,损害了大学的学术自由与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赋予的权利[1] 各方反应 - 哈佛大学校长艾伦·加伯表示哈佛尚未完全摆脱困境,将继续评估该裁决的影响并观察后续发展[1] - 哈佛大学学者担心被冻结的资金不会很快恢复,并担忧联邦政府会对裁决提出上诉或寻找其他方式阻挠资金发放[1] - 白宫发言人莉兹·休斯顿声明政府将立即对决定提起上诉,并强调会追究哈佛大学责任[1] 政策背景 - 自今年1月特朗普第二次入主白宫,美国联邦政府要求其国内一批知名高校调整政策、根除反犹主义,废除向少数族裔倾斜的招生政策[2] - 7月,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布朗大学宣布已与联邦政府达成协议[2] - 特朗普政府除通过法庭对决外,还在和哈佛大学领导层讨论一项协议,该协议将结束相关调查并允许哈佛大学重新获得联邦资金[2]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澳大利亚大使已离开伊朗
新华社· 2025-09-05 00:42
外交关系变动 - 澳大利亚驻伊朗大使已离开伊朗 [1] - 伊朗对澳大利亚在伊外交存在进行降级 作为对澳方举动的回应 [1] - 澳大利亚决定驱逐伊朗驻澳大使 伊朗大使已于8月28日离开澳大利亚 [1] 事件背景与各方立场 - 澳大利亚总理表示自2023年10月以来澳发生多起针对犹太社区的袭击 情报显示伊朗政府指使至少两起袭击 [1] -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指出澳方举动毫无理由 是为了抵消一些澳政客对以色列的少量批评 是借题发挥转移视线 [1] -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伊朗文化中不存在反犹主义概念 认为这是西方概念 西方必须对此负责 [1]
【环球财经】美法官裁定特朗普政府冻结哈佛大学经费违宪
新华社· 2025-09-04 13:36
案件裁决核心观点 - 美国联邦法官裁决特朗普政府冻结哈佛大学科研经费的行为违反美国宪法,要求政府解冻相关资金,哈佛大学获得暂时胜利 [1] - 法官认定政府行为是“武断且任性”的,并永久禁止联邦政府发布新的冻结资金命令 [1] - 法官认为政府以反犹主义为名对美国顶尖大学进行了有针对性、意识形态驱动的攻击 [1] 法律依据与判决理由 - 判决理由包括违反美国联邦《行政程序法》、侵犯宪法第一修正案言论自由权、违反1964年《民权法案》第六章禁止歧视的规定 [1] - 法官承认哈佛大学校园中存在反犹主义问题,但指出受资助终止影响的研究与反犹主义几乎没有关联 [1] 案件背景与资金规模 - 特朗普政府于4月14日宣布冻结哈佛大学总额为22亿美元的多年期拨款以及6000万美元的多年期合同款项 [2] - 冻结资金的直接原因是哈佛大学拒绝了政府提出的对其管理结构、招聘及招生政策进行大幅改革的要求 [2] - 哈佛大学于4月21日对特朗普政府提起诉讼,指控政府试图以冻结联邦资金为手段控制其学术决策 [2] 政府行动与高校反应 - 除削减资金外,特朗普政府还多次出台措施限制哈佛招收外国学生 [3] - 自今年1月以来,美国政府要求国内一批知名高校调整政策以根除反犹主义并废除向少数族裔倾斜的招生政策 [3] - 7月,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布朗大学宣布已与联邦政府达成协议 [3] 后续发展 - 美国总统特朗普7月曾表示,如果法官作出对联邦政府不利的裁决,政府将立即提出上诉 [2] - 相关法律诉讼仍在进行中 [3]
美法官裁定特朗普政府冻结哈佛大学经费违宪
新华网· 2025-09-04 11:49
案件核心判决结果 - 美国联邦法官裁决特朗普政府冻结哈佛大学科研经费的行为违反美国宪法,要求政府解冻相关资金[1] - 法官认定政府行为违反《行政程序法》、宪法第一修正案及1964年《民权法案》,属于"武断且任性"[1] - 法院永久禁止联邦政府发布新的冻结哈佛大学资金命令[1] 资金冻结事件背景 - 特朗普政府于4月14日宣布冻结哈佛大学总额为22亿美元的多年期拨款以及6000万美元的多年期合同款项[2] - 冻结资金的原因是哈佛大学拒绝政府提出的对其管理结构、招聘及招生政策进行大幅改革的要求[2] - 哈佛大学于4月21日对特朗普政府提起诉讼,指控政府试图以冻结联邦资金为手段控制学术决策[2] 政府政策导向 - 特朗普政府要求国内知名高校调整政策,根除反犹主义,废除向少数族裔倾斜的招生政策[3] - 除削减资金外,政府还多次出台措施限制哈佛大学招收外国学生[3] - 截至7月,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布朗大学已与联邦政府达成协议[3] 案件后续进展 - 此案于7月21日在波士顿召开听证会,听取双方口头辩论[2] - 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如果法官作出对联邦政府不利的裁决,政府将立即提出上诉[2] - 法官承认哈佛大学校园中存在反犹主义问题,但认为受资助终止影响的研究与此问题几乎没有关联[1]
法媒:马克龙“犀利”驳斥“反犹”指责
环球时报· 2025-08-28 06:58
外交摩擦核心观点 - 法国总统马克龙强烈驳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关于法国“反犹主义抬头”及政府“缺乏果断行动”的批评,称相关指控“令人无法接受”且是“对整个法国的冒犯” [1] - 此次公开信是法以外交摩擦的最新进展,起因是马克龙宣布法国将在9月联合国大会上承认巴勒斯坦国,随后双方高层通过信件和媒体互相指责 [1] 法国对以色列政策的立场 - 马克龙反对以色列决定启动新一轮攻势以“最终重新占领加沙地带”,称占领加沙和强迫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不会给以色列带来胜利,只会加剧其孤立并助长反犹活动 [2] - 马克龙呼吁以色列停止在约旦河西岸“非法和毫无理由”地扩建定居点 [2] - 马克龙重申法国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决心,认为持久和平需要建立一个享有主权、非军事化并与以色列和平共处的巴勒斯坦国 [2] 外交摩擦的具体过程 - 内塔尼亚胡在17日的一封信中批评马克龙,指责法国反犹袭击“令人震惊地上升”且政府应对不力 [1] - 法国总统府随后谴责该指控是“错误的”和“卑劣的”,并指出马克龙是通过媒体才得知此事 [1] - 马克龙在26日的公开回信中强调,他特意等到以方收信后才在媒体公开此信,以遵守“最基本的礼貌” [1]
以政府称是内塔尼亚胡“干预”促使澳方驱逐伊朗大使,澳内政部长:邀功之说,无稽之谈
环球网· 2025-08-27 20:27
外交事件与声明 - 以色列政府发言人戴维·门瑟声称内塔尼亚胡对澳大利亚的"直率干预"促使澳方驱逐伊朗大使并暂停使馆运作 [1][3][5] - 澳大利亚内政部长托尼·伯克驳斥以色列邀功说法 称行动完全基于伊朗袭击澳大利亚人且无其他国家参与 [6] - 伊朗外交部表示正评估澳方行为并准备作出对等外交回应 [3] 双边关系动态 -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指控伊朗政府在澳"至少指使两起反犹袭击事件" 作为驱逐大使的理由 [3] - 以色列方面认为澳大利亚政府开始严肃对待针对以色列及犹太裔的威胁 视其为积极进展 [5] - 内塔尼亚胡8月19日公开指责阿尔巴尼斯为"软弱政客" 批评其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决定背叛以色列和澳大利亚犹太人 [6] 领导人言论交锋 - 阿尔巴尼斯回应内塔尼亚胡抨击时强调以外交方式处理关系 并指出以方类似言论也针对其他领导人 [6] - 托尼·伯克批评以色列领导人因受挫而发动"猛烈抨击" 反映其外交策略特征 [6] - 戴维·门瑟在新闻发布会指责澳大利亚是因羞耻感才采取行动 而非主动决策 [3]
澳大利亚驱逐伊朗大使,伊方回应:“反犹”指控毫无根据,将就不当行为对等回应
环球网· 2025-08-26 18:44
外交事件背景 - 澳大利亚政府宣布驱逐伊朗驻澳大利亚大使并暂停澳大利亚驻伊朗大使馆运作 该决定被描述为二战结束以来首次驱逐外国大使[3] - 澳大利亚总理指控伊朗政府在澳大利亚至少指使两起反犹袭击事件[3] 伊朗官方回应 -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正对澳大利亚的决定进行评估并确定适当应对措施 强调将对任何外交领域不当行为作出对等回应[1] -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驳斥反犹主义指控 称该概念在伊朗文化历史和宗教中毫无立足之地 并指出历史上对犹太人的迫害主要是欧洲问题[3] 事件潜在动因 -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暗示澳大利亚的决定可能受国内局势发展影响 包括澳大利亚爆发多场反对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实施种族灭绝的抗议活动[3]
马克龙的反击:硬刚美、以、意三国
新华社· 2025-08-25 15:36
外交争议核心观点 - 法国与美国、以色列和意大利三国因俄乌冲突和反犹主义政策问题陷入外交龃龉,并予以正面回应 [1] 与美国的外交冲突 - 法国外交部抗议美国驻法大使查尔斯·库什纳指责法国打击反犹不力,认为言论"令人无法接受"并违反国际法,宣布召见大使 [2] - 查尔斯·库什纳为美国犹太裔房地产开发商,曾任特朗普女婿贾里德·库什纳的父亲,并曾因逃税和非法竞选捐款被判罪,2020年12月获特朗普特赦 [2] 与以色列的外交冲突 -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指责法国呼吁国际社会承认巴勒斯坦国是"给反犹主义火上浇油",并要求马克龙在9月23日犹太新年前采取行动 [3] - 法国总统府反驳内塔尼亚胡言论"卑鄙又错误",马克龙强调需严肃负责而非混淆操纵,并计划9月联合国大会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 [3] 与意大利的外交冲突 - 意大利副总理萨尔维尼批评法国支持乌克兰,声称若马克龙派欧洲军队则应"戴头盔穿防弹背心自己去乌克兰",被法方视为"不可接受" [4] - 法国外交部召见意大利驻法大使,指责萨尔维尼言论违背两国信任氛围和历史关系,萨尔维尼多次称马克龙"疯狂"且可能拖入对俄战争 [4]
法国抗议美驻法大使指责法打击“反犹”不力
新华社· 2025-08-25 08:30
外交事件概述 - 法国外交部发布声明 抗议美国驻法大使库什纳指责法国打击反犹太主义不力的言论 [1] - 法国外交部宣布将于8月25日召见美国驻法大使库什纳 [1] - 法国外交部对美驻法大使的指责予以坚决驳斥 [1] 争议言论内容 - 美国驻法大使库什纳在致法国总统马克龙的信中 表达对法国反犹太主义行为抬头的担忧 [1] - 库什纳指责法国政府没有采取足够行动打击反犹太主义 [1] -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致马克龙的邮件中 指责法国呼吁国际社会承认巴勒斯坦国是给反犹主义火上浇油 [1] - 内塔尼亚胡对法国的反犹主义抬头及法国政府缺乏果断应对行动表示担忧 [1] 法方立场与依据 - 法国外交部认为美驻法大使的指责言论违反了国际法 特别是196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规定的不干涉他国内政的义务 [1] - 法方指出该言论不符合法美之间跨大西洋关系的质量以及盟友之间应有的信任 [1] - 法国总统府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言论进行了严厉反驳 [1]
连续抨击法澳领导人 是谁给了内塔尼亚胡勇气
新华社· 2025-08-21 17:14
国际外交关系动态 -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公开指责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为软弱政客并批评其背叛以色列 同时指责法国总统马克龙助长反犹主义 [1][2][3] - 法国 英国 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计划在9月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上承认巴勒斯坦国 以色列外交部因此吊销澳大利亚驻巴勒斯坦外交官签证 [2] - 澳大利亚外长黄英贤批评以色列吊销签证的决定为不合理反应 内政部长伯克称以色列因国际孤立而发动猛烈抨击 [2] 多国领导人立场与回应 - 法国总统府反驳内塔尼亚胡言论卑鄙错误并表示将书面回击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淡化抨击称以外交方式处理 [2][3] - 新西兰总理拉克森称内塔尼亚胡失去理智 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直接指其本人已成为问题 [6] - 以色列要求马克龙在9月23日犹太新年前采取行动应对反犹主义 该日期与联合国大会高级别辩论开幕时间重合 [3] 地缘政治影响因素 - 分析人士指出以色列持续在加沙采取军事行动与美国纵容密不可分 认为只要美国不施加实质性压力就无法遏制以色列行为 [6][7] - 巴勒斯坦政治分析人士阿瓦德强调除非美国改变不公正立场 否则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动难以停止 [7] - 西方国家集体转变对以色列的长期支持态度 导致以色列在国际社会陷入日益孤立的局面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