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化管控
icon
搜索文档
中交一公局港发建科:打造高效智能化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镇江日报· 2025-06-11 07:32
公司智能化生产 - 公司生产的新型盾构管片应用于海底隧道和地铁建造,每片管片都有专属二维码可追溯全生命周期数据 [1] - 公司生产基地安装了"智慧大脑",获2025年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化工厂认定 [1] - 车间采用智能机器人进行生产,包括开合模机器人、清模机器人、涂油机器人和AGV小车,实现物料无人化转运 [1] - 智能机械臂使管片表面处理效率提高3倍,从人工20分钟缩短至5分钟 [2] - 单条生产线用工量减少40%,劳动强度降低,生产质量显著提高 [2] 数字化管理系统 - 全封闭式混凝土搅拌车间实现智能化作业,通过电脑输入配比一键开始生产 [2] - 数字化指挥中心实时监控材料进场、生产排产、设备运行和安全监测等关键信息 [2] - "装配式建造数字化生产运营平台"集成物联网、大数据和AI技术,实现全过程智能化生产和数字化管控 [3] - 系统可通过AI识别工人安全规范,发现异常自动预警 [3] 产能与未来发展 - 公司年产盾构管片达21万立方米 [3] - 通过提升数智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推进绿色转型 [3] - 计划继续深化智能制造技术研发,探索数字新技术应用 [3] - 致力于打造更高效的智能化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3]
分类推进帮扶产业提质增效
经济日报· 2025-06-10 05:47
帮扶产业现状与成效 - 全国832个脱贫县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不足4000元增长至2024年的17522元,帮扶产业贡献显著 [1] - 帮扶产业通过培育生态农业、休闲文旅等融合业态,构建"生产—生态—生活"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成为乡村振兴核心抓手 [1] - 贵州省扶持茶叶、刺梨等特色种植业打造区域公共品牌,陕西省开发苹果全产业链形成可复制模式 [1] 产业帮扶现存问题 - 规划精准性不足导致项目与资源禀赋错配,存在低效投入现象 [2] - 科技特派员培育机制不完善、数字基建覆盖率不足,职业农民技能与产业升级需求错位 [2] - 订单农业履约保障不足,生态资源转化成果难以持续提升农户收益 [2] 产业提质增效措施 - 传统种养业重点布局区域性仓储保鲜和冷链物流设施网络,强化农产品流通"最先一公里"保障 [2] - 精深加工产业整合驻村工作队与龙头企业资源,打造"种业研发—非遗融合—品牌营销"垂直链条 [2] - 低效产业通过物联网技术嵌入生产全流程,构建土壤墒情监测、病虫害预警等数字化管控体系 [2] 要素激活与机制创新 - 高附加值产业强化科技特派员"双向选择"机制,建立县域人才驿站推动区块链溯源等技术渗透 [3] - 开发"理论授课+田间实操+电商运营"复合课程,提升监测户质量管控与市场对接能力 [3] - 推行"保底收购+二次分红"契约框架,利用区块链溯源技术构建透明分配机制 [3] - 特色产业集群实施"双绑"分级联结(龙头企业绑合作社、合作社绑农户),明确风险补偿条款 [3]
明年年底交付!第二艘国产大邮轮完成坞内起浮
环球网· 2025-05-13 10:37
中国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建造进展 - 中国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H1509)于4月28日凌晨完成关键起浮节点,为2026年底交付奠定基础 [1] - 起浮过程耗时6小时,主要目的是测定重量重心等关键工艺指标并释放全船残余应力 [1] - 该节点验证了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 [1] 建造效率提升 - H1509船较首艘邮轮"爱达·魔都号"总装搭载用时缩短1个月 [2] - 在项目总目标工时降低20%基础上,用57.2%实动工时完成超70%整体进度,较首制船同期提升12% [2] - 整船起浮重量增加3654吨,建造效率和起浮完整性显著提升 [2] - 目前已完成176间房舱推舱、3200公里电缆敷设、中控系统开通等关键工序 [2] 技术与管理创新 - 公司总结首制船经验,形成科研成果、管理经验及工具手段,推动流程优化和技术攻坚 [2] - 开发涵盖设计、采购、物流等8个方面的数字化管控手段,大幅提高效率 [3] - 应用大量新技术和创新工艺工法,为提升建造效率和品质提供支撑 [2] 船型升级与挑战 - H1509船总吨位增加0.64万吨达14.19万吨,总长增加17.4米达341米 [3] - 公共区域面积增至25599平方米,户外活动区域增至14272平方米 [3] - 建造效率提升导致多工种并行交叉作业增多,项目管控难度加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