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战略

搜索文档
浦发银行2025年一季度业绩稳增 数智化战略赋能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营报· 2025-05-01 13:54
经营业绩 - 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59.22亿元,同比增长1.3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5.98亿元,同比增长1.02% [1][2] - 资产总额9.55万亿元,本外币贷款总额5.58万亿元,负债总额8.8万亿元,本外币存款总额5.47万亿元 [2] - 贷款总额(不含票据贴现)较上年末增长超2500亿元,存款总额较上年末增长超3200亿元,母公司存款付息率下降23BP [2] - 不良贷款率1.33%,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86.99%,较上年末上升0.03个百分点 [2][3] 数智化战略与重点领域 - 科技金融贷款余额682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25%,服务科技型企业超8.75万户,较上年末增加1.64万户 [4] - 绿色信贷余额6264.82亿元(人行新口径),较上年末增长9.78%,新增投资本币绿色债券30.07亿元 [4] - 普惠两增贷款余额4807.3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22% [4] - 个人养老金账户规模128.7万户,较年初净增25.6万户,同比增长515% [5] - 完成多个百亿级开源大模型服务部署,实现模型全生命周期研发管理 [5] 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 上海分行贷款余额近7290亿元,较年初增加超390亿元,债券承销业务规模196.90亿元,资产托管规模5.38万亿元 [7] - FT存款余额669亿元(上海地区全市场领先),FT贷款余额740亿元(上海地区全市场第三),跨境业务量3624亿元 [7] - 上海分行科技贷款超1300亿元,服务科技型企业户数超1.2万户 [8] 战略规划 - 紧扣"数智化"战略核心,围绕"强赛道、优结构、控风险、提效益"经营主线 [1][8] - 启动"科技企业并购贷款千亿行动计划",建立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业务专班 [4][8]
浦发银行一季报出炉:数智化战略赋能,多领域协同发展
券商中国· 2025-04-30 20:09
核心观点 - 浦发银行2025年一季度经营指标延续向好态势,营收净利实现双增,资产负债结构不断优化,贷款净增量创近年来单季新高,特色产品经营提质增效,重点非息收入稳健增长 [1] - 公司以"数智化"战略为驱动,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与核心赛道精准发力,持续发挥区位优势,服务实体经济有力有效 [2] - 数智化战略成效逐步显现,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力和良好的发展态势 [3] 经营业绩 - 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59.22亿元,同比增长1.3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5.98亿元,同比增长1.02% [3] - 资产总额9.55万亿元,其中本外币贷款总额5.58万亿元;负债总额8.8万亿元,其中本外币存款总额5.47万亿元 [3] - 贷款总额(不含票据贴现)较上年末增长超2500亿元,贷款净增量为近年来单季新高;存款总额较上年末增长超3200亿元,增幅6.30% [3] 金融"五篇大文章"进展 科技金融 - 服务科技型企业超8.75万户,较上年末增加1.64万户;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达6,82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25% [3] - 启动"科技企业并购贷款千亿行动计划" [3] 绿色金融 - 绿色信贷余额6,264.82亿元(人行新口径),较上年末增长9.78%,居股份制同业前列 [3] - 新增投资本币绿色债券30.07亿元 [3] 普惠金融 - 普惠两增贷款余额4,807.3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22% [3] - 持续开展"千企万户智惠行"活动 [3] 养老金融 - 个人养老金账户规模128.7万户,较年初净增25.6万户,同比增长515% [3] - 推出银发"爱心六办"优惠便利服务 [3] 数字金融 - 建成算力、算法、平台、知识四位一体的智能底座 [4] - 完成多个百亿级开源大模型服务部署 [4] 重点赛道发展 - 在线供应链业务量1612.35亿元,同比增长388%;累计服务活跃上下游供应链客户25,466户 [5] - 跨境本外币融资余额2,553.7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 [5] - AUM个人金融资产余额4.0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12%;集团子公司资管规模2.8万亿元,较年初净增1141亿元 [5] - 境内外并购融资余额2,211.0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49%;一季度新发放并购贷款244.33亿元 [5] - 长三角区域贷款余额1.9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存款余额2.4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6% [5] 战略规划 - 2025年是"数智化"战略提升年,将秉持"金融报国、金融为民"初心,锚定"数智化"战略 [5] - 按照"强赛道、优结构、控风险、提效益"经营主线,全面打造银行业数智化转型新标杆 [5]
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2024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4-30 10:19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1981年,注册资本50亿元人民币,长期致力于产品创新,获得多项业务资格如资产证券化、QDII等 [1] - 公司获得穆迪Baa2、标普BBB-信用评级,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系统重要性信托公司",连续获得行业最高评级 [1]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潘卫东,注册地址为上海市九江路111号,信息披露联系人为梅莉 [3][4] 公司治理 - 2024年12月组建第七届董事会,选举张宝全为董事长,新选任董事葛宇飞、陈雷等任职资格已获监管核准 [5][6] - 第七届监事会选举方炜为监事长,新选任监事及监事长已向监管报备 [6] - 2024年聘任简永军为副总经理,黄文峰为董事会秘书,任职资格已获监管核准 [7] 经营管理 - 2024年经营目标为推进信托和自营业务稳定增长,落实数智化战略,加强与浦发银行集团协同 [7] - 战略规划包括发展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业务,构建平衡业务组合,打造全球资产和财富管理服务提供商 [9] - 信托业务主要品种包括金融产品配置组合类、不动产金融类、证券投资类等19类业务 [11][12] - 自营业务包括固定收益、股权投资和证券投资三大板块,重点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13] 市场分析 - 2024年中国GDP达128.23万亿元,同比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8% [15][16] - 信托行业资产规模27万亿元,连续9个季度同比正增长,投向证券市场占比提升 [17] - 行业深化转型发展,积极探索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五篇大文章 [17] 内部控制 - 公司建立"三道防线"内控体系,2024年制定修订制度62项,废止45项 [18][22] - 业务流程严格划分前中后台,中台负责风险评估和过程控制 [21] - 2024年内控评价未发现重大缺陷,为实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24] 风险管理 - 信用风险管理采取专家判断与定量计算相结合,实施大额交易集中度管理 [25][26] - 市场风险管理加强固有和信托业务风险管控,坚持稳健投资原则 [27] - 操作风险管理细化各类业务操作流程,建立业务连续性管理计划 [28] 消费者权益保护 - 公司建立"全流程、全链条、全场景"消保工作体系,2024年开展宣教活动41场次 [30][32] - 优化适老化服务,提供长辈版界面和特色窗口服务 [33] - 组织重大投诉应急演练,展现高效投诉处置能力 [34] 企业社会责任 - 2024年服务实体经济规模约5500亿元,投向长三角1600亿元 [35] - 绿色金融业务存续规模180亿元,慈善信托存续49单规模9000万元 [35] - 纳税位居黄浦区前列,为地区财政稳增长做出贡献 [35] 财务报告 - 毕马威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认为财务报表公允反映财务状况 [36] - 2024年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数据完整披露 [37]
兴蓉环境2024年年报出炉:核心业务助推业绩提升 数智化战略助力高质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4-17 22:58
文章核心观点 - 兴蓉环境2024年年报业绩良好,市场拓展成效显著,各建设项目有序推进,有望巩固环保行业龙头地位,通过创新驱动和数智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 [1][2] 业绩情况 - 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0.49亿元,同比增长11.9% [1] - 归母净利润19.96亿元,同比提升8.28% [1] - 经营性现金流达36.81亿元,增幅8.61% [1] - 资产规模与归母净资产同步扩容,分别增至484.48亿元和181.6亿元 [1] - 每股收益增长至0.67元 [1] 股东回报 - 公司拟每10股派发1.87元现金红利(含税),较2023年同比增长10% [1] 市场拓展 - 新增温江、大邑等地供排水项目,并完成西安餐厨垃圾处置项目股权收购,进一步夯实主业布局 [1] - 加速向再生水利用、直饮水、固废资源化等细分领域延伸,打造多元化增长极 [1] 项目进展 - 骑龙净水厂、凤凰河二沟再生水厂年内投运 [2] - 成都市自来水七厂三期、邛崃餐厨处置厂等已进入调试或试运行阶段,预计2025年释放产能 [2] - 万兴环保发电厂三期、成都中心城区厨余垃圾处理三期等在建项目有序推进,未来处理规模将再上新台阶 [2] 运营管理 - 通过“五中心”智慧平台打造全周期精细化管理体系 [2] - 推动“厂级标准化”覆盖全国多家子公司,以创新驱动运营效率提升 [2] 未来发展 - 抢抓数智化时代的新机遇,推动数据驱动、管控模式、数智科技深度融合,以“三大融合”助推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 [2]
浦发银行再出发:数智化战略领航,经营业绩稳健增长
经济观察网· 2025-04-02 11:46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是浦发银行“数智化”战略开局之年,在业绩说明会上领导班子回应市场关注热点,数智化转型成效显现,核心经营指标向好,零售业务稳步推进,2025年有明确目标和展望 [1][3][5] 数智化转型成效 - 以“五大赛道”为战略突破点,强化“五数建设”,推动金融服务跃升 [3] - 从管理思维迁徙到客户思维,减少业务难点、打通管理堵点、连接流程断点 [3] - 研发科技型企业评价体系“五力模型”,2024年服务科技型企业超7.1万户,科技金融贷款规模超6000亿元 [3] - 全力打造生态运营体系,搭建新一代企业架构,提升算力,实现全栈国产化算力平台+DeepSeek大模型金融应用 [3] - 对全集团流程全面诊断分析,开展“简清工程”“流程再造”,调整交流干部队伍适配数字化发展 [4] 核心经营指标表现 - 2024年集团营业收入1707.48亿元,剔除一次性因素影响后同比增长0.92%;归母净利润452.57亿元,同比增长23.31% [5] - 2024年全年信贷净增量超3700亿元创历史新高,年末资产总额9.4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05%;本外币贷款总额5.3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45% [6] - 2024年末对公信贷规模创新高且增量居股份制银行首位 [6] - 2024年净息差1.42%,同比下行10bps,降幅优于同期银行业和股份制同业平均降幅 [7] - 2024年不良贷款“双降”,年末不良贷款余额731.54亿元,不良贷款率1.36%,较上年末下降0.1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86.96%,较上年末上升13.45个百分点 [7] 2025年目标和展望 - 坚定“数智化”战略,聚力提升显实效 [7] - 锚定高质量发展,强化优势、补齐短板,零售业务推进客户扩盘深耕,金融市场业务调优资产结构 [7] - 深化资产负债主动管理,推动息差向均值靠近,优化资产和客户结构 [7] - 坚持降本增效、开源节流,调优费用结构,加强风险管理 [7] - 坚持高目标引领、高质量发展、高效率协同,保持业绩稳定 [7] 零售业务情况 - 2024年零售业务稳步推进,年末服务个人客户1.57亿,5万资产以上客户增加26万户,600万以上客户增长13.95% [8] - 2024年个人AUM3.88万亿(含市值),集团子公司资管规模2.7万亿,增长35%,集团财富业务协同规模9400亿,增长19% [8] - 2025年零售业务机遇在于促消费政策、人口结构调整、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融合、数字化推动 [8] 市值管理 - 2025年围绕市值管理核心逻辑和“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实现”主线,重塑优质蓝筹形象 [9]
浦发银行业绩会直击!管理层谈战略建设、息差管理......
券商中国· 2025-03-31 22:34
文章核心观点 浦发银行在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回应市场关切,提及数智化战略实施关键,展示财务数据,提出提升非息收入占比、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等举措,还介绍资产质量情况及2025年风险聚焦的三大战役 [1][2][5][10] 分组1:业绩说明会与战略方向 - 3月31日浦发银行在上海召开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管理层悉数到场回应市场关切 [1] - 董事长张为忠表示2025年把握数智化战略实施的三个关键,即关键产品创新、关键项目攻坚、关键领域突破,强化系统联动思维找准战略落点 [1] 分组2:财务数据表现 - 2024年浦发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707.48亿元,剔除上年同期出售上投摩根股权一次性因素影响后同比增长0.9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2.57亿元,同比增长23.31% [2] - 截至2024年末,资产总额9.4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05%;本外币贷款总额(含票据贴现)为5.3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45%,全年信贷净增量超过3700亿元;2024年净息差为1.42%,同比下行10bps [4] 分组3:息差管理与非息收入 - 行长谢伟称目前息差水平绝对值不高,相对于市场平均水平有差距,2024年下降速度优于同业但绝对值需提升 [4] - 要积极推动轻资产、轻资本的集约化发展,提升非息收入的占比 [5] - 展望2025年,净息差收窄趋势延续,将继续通过有效管控做法实现资产负债结构优化,控制付息成本,提高资产端收益 [5] - 今年一季度通过创新模式、专业综合方案推动资产配置,提高收益水平有一定成效 [6] 分组4:资产质量情况 - 截至报告期末,不良贷款余额为731.54亿元,不良贷款率达1.36%,为2014年以来首次降到1.40%以下 [8] - 去年逾欠90天和60天偏离度保持在100%以内;拨备覆盖率达186.96%,较上年末上升13.45个百分点 [9] 分组5:风险应对举措 - 副行长崔炳文介绍一年多来在抓住地方政府化债机遇、防范化解房地产领域不良影响、丰富不良化解工具三方面发力 [10] - 2025年在风险方面聚焦三大战役,即“资产质量保卫战”“信用风险攻坚战”“风险合规内控基础管理提升战”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