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商税
icon
搜索文档
壹快评丨北大未名湖湖水被明码标价,深层次原因值得思考
第一财经· 2025-06-13 22:03
未名湖湖水售卖事件 - 线上二手交易平台出现多个商家售卖北京大学未名湖湖水,每500毫升标价20元到近百元不等 [1] - 商家宣传称北大未名湖湖水和清华校河河水具有"增益脑力"和"激发智慧"的神奇功效 [2] - 某标价99元的未名湖湖水商品页面显示已吸引400余次浏览,并提供配套"取水仪式"视频服务 [2] - 同店铺售卖的"北大土"单价高达每公斤143元 [2] 校方回应 -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校内河湖水是维系良好生态系统的宝贵资源,不应成为用以非法牟利的商品 [1][2] - 两校已联系相关平台督促其下架相关商品 [1] - 校方强调这种行为违反了校园管理相关规定 [2] 社会现象分析 - 事件最初是商家制造噱头,但意外成为社会关注话题 [1][3] - 类似现象包括莫言获诺贝尔奖后其旧居墙皮被游人刮取,认为"墙皮被赋予了智慧" [2] - 评论指出购买这类商品的消费者存在非理性行为,可能传导不良影响 [3] 解决方案建议 - 建议北大、清华在加强管理的同时"拆掉"校园"围墙",开放校园让公众自由亲近湖河水 [3]
奶瓶界爱马仕,还能风光多久?
36氪· 2025-06-11 19:19
行业背景 - 母婴行业已进入完全竞争阶段 头部品牌集中在奶粉、纸尿裤等同质化品类 价格战激烈 [2] - 奶瓶细分市场2020年零售总额64.1亿 2021年增速仅2.6% 增速放缓明显 [12] - 新生儿出生率持续下降(除2024年龙年) 直接影响奶瓶需求 [12] - 竞争格局包含Hegen、贝亲、COMOTOMO等多价位品牌 贝亲2022年中国市场销售额下滑6.6%至347.76亿日元 [12][14] 公司定位 - 专注"断奶奶瓶"细分场景 解决母乳转奶粉的过渡痛点 过渡期约半年 [1][2] - 产品定位高端 单个奶瓶售价约200元 被称为"奶瓶界爱马仕" 估值曾达50亿元 [5] - 通过三大创新点建立差异: 世喜棕配色、超软硅胶材质、仿真大奶嘴设计 [5] 产品表现 - 2016年推出第一代断奶奶瓶 2017年累计销量达5万件 奶嘴超10万件 [3] - 2017年双11二代产品天猫30分钟售出5482件 爆款大棕瓶覆盖超200万妈妈 [5] - 衍生开发断奶勺等配套产品 形成喂养场景全覆盖 [7] 营销策略 - 2018年起全面布局线上营销 包括公众号内容、育儿栏目曝光、KOL合作 [9] - 小红书完成5000+种草 抖音相关视频播放量超3.5亿次 [9] - 转介绍订单占比达38% 建立用户裂变机制 [11] 面临挑战 - 产品被质疑"智商税" 2023年因欺诈消费者被判退1赔3 [8] - 黑猫投诉平台数百条投诉 涉及设计缺陷、奶嘴质量问题等 [11] - 营收过度依赖断奶奶瓶单品 行业壁垒低面临竞品冲击 [11][12] 发展路径 - 产品创新方向: 防胀气功能、温度调节、便携性改进等 [14] - 市场拓展: 通过国际橡塑展等渠道探索海外市场 [14] - 营销深化: 品牌活动、节目赞助、KOL矩阵建设 [16]
王石没能拯救燕窝第一股
盐财经· 2025-04-28 17:46
核心观点 - 燕之屋2024年营收20.5亿元同比增长4.37%,但净利润1.6亿元同比大幅下降24.18%,首次出现"增收不增利"现象 [4][5] - 公司股价较2023年7月高点累计下跌57.4%,较IPO发行价下跌32.7%,总市值缩水至30.4亿港元 [5] - 高营销投入(2024年销售费用6.71亿元占营收32.7%)与低研发投入(2854万元同比增8.19%)形成鲜明对比 [8][10] 财务表现 - 近五年营收持续增长:2020-2024年分别为13.01亿、15.07亿、17.30亿、19.64亿、20.50亿元 [5] - 净利润增速逐年放缓:2021-2023年分别为1.64亿(+34.81%)、1.88亿(+14.42%)、1.97亿(+4.93%),2024年降至1.6亿 [5] - 线上渠道占比60.49%但毛利率下降0.87个百分点至45.33%,纯燕窝产品收入占比87.6%增速仅0.06% [10] 运营问题 - 存货周转天数达123.83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15.42天,应付账款周转天数22.46天,显示库存风险上升且议价能力减弱 [11][13] - 新品"总裁碗燕"售价3168元/盒但天猫旗舰店销量仅65单,显示高端产品市场接受度有限 [5][7] - 签约巩俐、王一博等顶流明星代言,连续三年冠名《中国诗词大会》,营销费用5年增长68.2% [8][15] 行业竞争 - 小仙炖通过鲜炖燕窝差异化竞争连续8年销量第一,行业价格战导致45ml即食燕窝跌破20元 [15] - 燕窝营养价值受质疑:蛋白质非优质蛋白,唾液酸可人体自合成,保健功效缺乏科学依据 [16][18] - 25-34岁消费者占比52%,中国消费全球70%燕窝产品,但"智商税"标签影响高端需求 [16][18]
没有收入的日子,一个中年人的抠门与自洽哲学
虎嗅· 2025-03-25 20:06
消费行为变化 - 失业导致消费态度转向谨慎 减少非必要支出 优先使用积压护肤品小样和未用完产品 [1][3][4] - 高端护肤品支出被归类为智商税 千元级产品与几十元产品在抗衰老效果上未观察到显著差异 [4][5][6] - 教培机构VIPKID在倒闭后仍向欠费用户发送营销短信 此前拖欠大量家长学费未全额退还 [9] - 每日优鲜倒闭造成用户资金损失 两千多元余额无法追回 [10] 服务行业风险 - 预付费消费模式存在资金安全风险 涉及健身房 理发店 幼教机构等领域 [11] - 教培机构频繁电话营销 每日骚扰电话达十来个 需通过设置静音未知来电阻断 [9] - 部分机构采用预存千元以上会员费模式 被消费者视为不合理收费方式 [12] 替代消费方案 - 健身方式从私教转向自主器械训练 常用器械可通过二手平台购置 某鱼平台存在大量低价二手跑步机 [11] - 理发消费频次通过自主修剪刘海方式降低 减少被推销机会 [12] - 知识付费领域出现利用AI热点(如deepseek)推销课程现象 被部分消费者视为割韭菜行为 [13] 消费心理分析 - 高端护肤品消费本质是购买心理安慰 属于情绪消费范畴 [7][15] - 健身年卡消费可能购买的是自律督促机制而非单纯服务 [15] - 知识课程消费满足用户对人生进阶的幻想需求 即便意识到可能是智商税仍愿付费 [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