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水生态环境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美丽河湖何以美进人心(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06-18 05:40
水环境治理成效 - 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达90.4% 首次突破90% [1] - 长江干流连续5年 黄河干流连续3年保持Ⅱ类水质 [1] - 南京月牙湖通过2016年起的水环境综合整治 从黑臭湖转变为"水下森林"和鸟类乐园 [1] 治理挑战与政策部署 - 黑臭水体根治难度大 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统筹治理仍处起步阶段 [1] - 生态环境部印发《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 为"水十条"后全面部署水生态保护的新政策 [1] 系统化治理案例 - 厦门筼筜湖通过"海域、流域、全域"协同治理 从臭水湖转型为城市会客厅 [2] - 深圳东莞建立茅洲河流域协调机制 水质从重度黑臭提升至Ⅲ类 [2] - 浙皖实施四轮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 千岛湖水质稳定维持Ⅰ类 [2] 生态经济协同发展 - 安徽宣城依托青弋江流域资源 建成18个生态型景区和1072家民宿 形成人水共生模式 [3] -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可促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推动绿色转型 [3]
111万尾鱼苗放流黄河
内蒙古日报· 2025-06-06 21:27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 - 内蒙古自治区2025年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大路镇小滩子村举行,111万尾鱼苗被放入黄河 [1] - 放流现场人头攒动,水运车辆有序停靠,临时鱼池里鱼苗欢腾跳跃,通过特制滑槽滑入黄河水中 [3] - 放流鱼苗包括26万尾黄河鲤鱼、15万尾白鲢和70万尾鳙鱼,均为适应性强、生态价值高的品种 [6] 生态修复成效 - 鄂尔多斯市实施"以鱼养水、以鱼净水"生态工程,过去五年累计开展30余次增殖放流行动,投放各类苗种超过1000万尾 [8] - 黄河鄂尔多斯段水域环境正在改善,生物多样性持续向好,渔业资源逐步回归 [8] 社会参与 - 市民积极参与放流活动,认为保护生态是每个人的责任,希望通过活动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 [5]
《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发布
央广网· 2025-05-22 08:54
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发布 - 核心观点:我国发布《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对水生态环境保护作出全面战略部署,目标到2027年美丽河湖建成率达到40%左右 [1][2] 行动方案覆盖范围 - 长江6300公里、黄河5400公里的干流全线纳入保护范围 [1] - 全国210个重点湖库中超九成被列入保护清单 [1] 水生态环境保护重点转变 - 从以污染治理为主转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流域要素协同治理 [1] - 重点解决水资源保障、生态流量、水生态修复等问题 [2] 美丽河湖定义标准 - 水资源方面:通过再生水利用、生态流量调控,实现"有河有水" [2] - 水生态方面:要求水域与缓冲带重现生机,实现"有鱼有草" [2] - 水环境方面:严控污染排放,实现水质优良和"人水和谐" [2] 实施进展 - 重庆率先在长江干流建立横向补偿机制,2024年实现干流支流全覆盖 [1] - 重庆与湖北、贵州签订流域补偿协议,实现跨界河流协同管理 [1] - 将生态流量达标率、鱼类种群数量等指标纳入补偿考核 [1] 时间目标 - 2027年美丽河湖建成率达到40%左右 [1][2] - 2030年美丽河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2] - 2035年美丽河湖基本建成 [2]
生态环境部等多部门:到2027年 美丽河湖建成率达到40%左右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21 15:48
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发布 - 生态环境部会同多部门发布《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这是继"水十条"后对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全面战略部署 [1] - 水生态环境保护从污染治理为主转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协同治理 [1] - 美丽河湖标准包括:水资源方面通过再生水利用和生态流量调控实现"有河有水";水生态方面要求重现水域生机和土著物种回归;水环境方面严控污染排放实现"人水和谐" [1] 行动方案目标与范围 - 到2027年美丽河湖建成率达到40%,2030年取得明显成效,2035年基本建成 [1] - 行动范围包括长江6300公里、黄河5400公里干流全线,以及全国210个重点湖库中超九成 [2] - 小微水体如小水沟和乡村池塘也被纳入治理范围 [2] 方案重点方向 - 相比"水十条"重点解决工业污染等"老大难"问题,新方案更注重提质增效 [2] - 重点解决水污染治理、水资源保障(特别是生态流量)、水生态修复等问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