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搜索文档
美丽河湖何以美进人心(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06-18 05:40
水环境治理成效 - 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达90.4% 首次突破90% [1] - 长江干流连续5年 黄河干流连续3年保持Ⅱ类水质 [1] - 南京月牙湖通过2016年起的水环境综合整治 从黑臭湖转变为"水下森林"和鸟类乐园 [1] 治理挑战与政策部署 - 黑臭水体根治难度大 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统筹治理仍处起步阶段 [1] - 生态环境部印发《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 为"水十条"后全面部署水生态保护的新政策 [1] 系统化治理案例 - 厦门筼筜湖通过"海域、流域、全域"协同治理 从臭水湖转型为城市会客厅 [2] - 深圳东莞建立茅洲河流域协调机制 水质从重度黑臭提升至Ⅲ类 [2] - 浙皖实施四轮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 千岛湖水质稳定维持Ⅰ类 [2] 生态经济协同发展 - 安徽宣城依托青弋江流域资源 建成18个生态型景区和1072家民宿 形成人水共生模式 [3] -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可促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推动绿色转型 [3]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锦绣北疆绿更浓——“三北”工程攻坚战在行动
新华社· 2025-06-16 21:36
三北工程攻坚战战略部署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 突出治理重点 全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 [1] - 三大标志性战役包括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科尔沁沙地与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 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 [1] - 2021-2030年是"三北"工程六期工程建设关键期 2024年已完成治理面积超380万公顷 [10] 黄河"几字弯"系统治理 - 磴口县构建"一地一网三区"防沙治沙体系 包括自然保护地 农田防护林网 封沙育草区 防风阻沙区和光伏治沙区 [2] - 磴口县林草覆盖度从20世纪50年代的0.04%提升至39.1% 年沙尘日数由23天降至8天 [3] - 采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模式 利用黄河凌汛存水增加造林灌溉水源 [3][4] 科尔沁沙地科学治沙 - 彰武县实施樟子松嫁接红松试验项目 成活率超90% 可缩短红松生长周期 [6] - 创新"四大工程":以树挡沙 以草固沙 以水含沙 以光锁沙 森林覆盖率从2.9%提升至30%以上 [7] - 光伏治沙项目使1700亩沙地实现发电与农业双收益 光伏板为作物提供遮阴减少水分蒸发 [7] 塔克拉玛干沙漠产业发展 - 建成3046公里环沙漠生态屏障 285公里"绿色缺口"完成合龙 [8] - 41.2万亩沙地划分给8277户农户 发展肉苁蓉和玫瑰种植 带动就业1万余人 [8][9] - 于田县肉苁蓉年产量达4万吨 占全国85% 形成40余家相关合作社 [9]
赵刚主持召开省政府第十九次常务会议
陕西日报· 2025-06-10 06:36
"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 高质量推进"三北"防护林工程六期建设 分类做好工程核心攻坚区、协同推进区、巩固拓展区各项重点工作 [1] - 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严格落实"四水四定"和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沙则沙、宜荒则荒等原则要求 [1] - 持续加强防风治沙固土基础科学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全面提升荒漠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1] - 强化省际和区域联防联治 健全责任落实、投入保障、监督考核等体制机制 [1] 中央巡视等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 进一步完善责任体系和整改工作机制 坚持实事求是、依法依规、标本兼治、系统施策 [2] - 同步做好自然资源督察、财政监管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压实责任、立行立改、分类施策 [2] - 把问题整改同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相结合 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等各项工作 [2]
中华环保世纪行2025年宣传活动在四川启动
新华社· 2025-06-08 19:44
中华环保世纪行2025年宣传活动启动 - 活动主题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1] -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牵头举办 [1] - 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 [1] - 结合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 [1] - 通过实地采访报道反映四川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 [1] 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成效 - 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地区 [1] - 在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重要和独特的战略地位 [1] - 全面实施长江保护法等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法律 [1] -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1] - 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加强 [1] - 呈现出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的良好局面 [1] 活动背景与安排 - 中华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从1993年开始举办 [2] - 是我国生态环保法治宣传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和社会关注度的重要品牌 [2] -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法工委、全国人大环资委、生态环境部、水利部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 [2] -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媒体及地方媒体进行采访报道 [2] - 采访团将前往成都、泸州、宜宾展开实地采访 [2]
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
经济日报· 2025-06-06 07:22
"三北"工程战略背景与规划 - 工程启动背景为20世纪70年代末三北地区森林覆盖率仅5.05%,沙化土地面积128万平方公里,年扩展速度超15万公顷,直接影响1300万公顷农田和群众生活[1] - 总体规划覆盖13省551县406.9万平方公里,规划73年分三阶段实施,目标造林3508万公顷使森林覆盖率提升至14.95%[2] - 六期工程(2021-2030)聚焦13省775县,部署三大标志性战役: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阻击战[4] 工程建设进展与成效 - 前五期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17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从5.05%提升至13.84%[3] - 六期工程已安排中央投资577亿元实施369个项目,完成建设任务超1亿亩,布局68个重点项目区[5] - 内蒙古作为主战场完成造林1.19亿亩,库布其沙漠6000多平方公里实现绿化,植被覆盖度达53%[19] 科技创新与机械化应用 - 机械治沙比例达50%,作业效率提升20-30倍,成本降低40%[6][8] - 研发螺旋钻孔机(效率10秒/棵)、自走式稻草沙障铺设机(20亩/天)、沙柳沙障铺设机(56亩/天)等设备[8] - 建立"林机云"监管系统实现设备实时监控,累计治理沙化土地34万亩[7][8] 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 形成"防沙治沙+特色种植+加工销售"模式,阿拉善肉苁蓉年产值15亿元,新疆于田县肉苁蓉年产值4亿元[12][13] - 宁夏枸杞产业全产业链产值290亿元,"中宁枸杞"品牌价值突破200亿元[14] - 内蒙古发展光伏治沙配套新能源装机2727万千瓦,2024年林草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20][22] 区域实践案例 - 库布其模式带动农牧民年增收6000元,生态旅游累计收入24.6亿元[19] - 磴口县林草覆盖度从0.04%提升至37%,形成"四位一体"防沙治沙综合体[21] - 赤峰"以路治沙"模式2024年建设穿沙公路450公里带动治沙85.8万亩[21]
赵一德在调研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情况时强调扎实推动学习教育各项任务落实 以优良作风保障全省高质量发展
陕西日报· 2025-05-30 08:29
学习教育开展情况 - 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将学习教育与主责主业结合 提高工作质效 为深化"三个年"活动和"八场硬仗"提供资源要素支撑 [2] - 突出抓好领导干部 新提拔干部 年轻干部 关键岗位干部等群体的学习教育 以作风建设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 [3] 国土空间规划与资源利用 - 国土空间规划是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需聚焦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深化"多规合一"改革 [2] - 合理配置土地 矿产等资源 提升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能力 规范规划审批自由裁量权 减少人为干扰 [2] 自然资源管理与生态保护 - 深化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 推动自然资源督察与纪检监察监督贯通协调 维护群众利益 [2] -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从严整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问题 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2] 调研参与情况 - 国家自然资源督察西安局参与调研 了解相关工作进展 [4] - 省领导及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调研 [5]
宁夏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完成治理面积422万亩
新华社· 2025-05-28 14:47
宁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进展 - 宁夏在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片区已完成治理面积422万亩,占规划总任务的51.5% [1] - 宁夏全境属于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片区,建立联防联治、项目统筹等新机制推动治理 [1] - 与国家林草局三北局建立联合包抓机制,陕甘宁蒙四省区14个市县签署联防联治合作协议 [1] 生态修复技术创新 - 推广"草方格+沙结皮"技术,植被群落稳定时间从10至20年缩短至2年左右 [1] - 流动沙地灌木高效植苗技术使沙区灌木造林成活率提高至80%以上,造林效率提高1倍以上 [1] 2024年治理规划 - 宁夏将实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项目18个,投入资金12.4亿元 [2] - 计划完成治理面积200万亩以上,占规划总任务的60%以上 [2] - 目标实现腾格里沙漠全面锁定、毛乌素沙地流动沙地全面固定 [2]
自然资源部调研组:长三角示范区生态保护修复一体化的探索与启示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28 14:47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 -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 由沪苏浙两省一市共建 总面积约2413平方公里 涵盖上海青浦 江苏吴江 浙江嘉善三地[7][9][24] - 示范区已形成52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推广 在共商协作机制 国土空间规划 城乡新空间建设 跨界流域治理等方面成效显著[7] - 示范区蓝绿空间占比达66% 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8036平方公里 较现状减少157平方公里 促进城乡发展模式转型[10] 跨域治理机制创新 - 建立"理事会+执委会"工作机制 形成"机构法定 业界共治 市场运作"跨域治理模式 打破行政壁垒[9] - 设立示范区新发展建设有限公司 由两省一市同比例出资 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等重大项目建设[17] - 建立总规划师制度 共建358平方公里的世界级水乡客厅 计划2025年底具备运行条件[10][24] 生态保护修复实践 - 以元荡环境治理为突破口 完成环湖治理239公里 水质由Ⅴ类提升为Ⅲ类 形成跨域生态修复一体化制度[13] - 全面开展"一河三湖"共保联治 太浦河实现全线Ⅱ类水 服务受益人口800万 自然生态质量稳定提升[14][22] - 建立标准 监测 执法"三统一"制度 破解跨界流域分治难题[14] 产业发展与价值实现 - 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投入使用 总入驻研发人员将达3万名 是华为全球最大最先进的研发基地[15] - 专精特新企业从2019年的248家增至1294家 创新发展活力不断增强[15] - 建立生态产品价值统一核算信息平台 推动生态旅游 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发展[14] 数字化支撑体系 - 全国首个跨省域"智慧大脑"上线 实现数据互联共享 支撑规划管理 项目管理和生态环境监测预警[27][28] - 建成示范区测绘基准原点 为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提供高精度空间地理数据支撑[27] - 搭建水乡客厅数字孪生系统等应用场景 实现"规 建 管 用"全流程管理[28]
赵一德在全省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会议上强调以更强责任担当治水兴水治林兴林 不断推动美丽陕西建设迈出新步伐
陕西日报· 2025-05-24 08:25
生态文明建设与河湖林长制工作部署 - 全省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会议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美丽陕西建设[1] - 会议表彰先进并通报情况,咸阳市、延安市、商洛市、渭南市等地区代表交流治水治林经验[1] 河湖林长制工作成效与目标 - 全省通过强化河湖长制林长制,筑牢秦岭、黄河流域、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三大屏障",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新成效[2] - 下一步将突出河湖长制林长制实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落实"四水四定"原则(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2] 水资源与生态治理具体措施 - 深化河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重点推进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及水灾害防治,打造人水和谐河湖[2] - 实施扩绿兴绿护绿行动,聚焦"三北"工程攻坚战、国家公园体系建设及林业全产业链发展,推动生态版图从浅绿向深绿升级[2] 责任落实与协同治理机制 - 压实各级河湖长林长责任,加强秦岭生态监管,推进黄河"几字弯"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问题整改闭环[2] - 统筹抗旱防汛与森林草原防灭火,防范旱涝急转风险,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 参会范围与执行层级 - 省级领导、省直部门、中央驻陕单位及市县区主要负责人参会,覆盖全省治理执行网络[3]
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调研时强调 推动生态版图从“浅绿”向“深绿”迈进
中国环境报· 2025-05-07 18:42
高质量发展与生态保护 - 强调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 协同推进降碳 减污 扩绿 增长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1] - 严格落实河湖长制 统筹水资源 水环境 水生态保护 稳妥推进"河湖+"融合发展产业和项目 [1] - 推动人工修复向自然恢复稳定过渡 抓好后续治理和生态环境监测 [1] 生态治理与荒漠化防治 -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 [2] - 提升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 推动生态版图从"浅绿"向"深绿"迈进 [2] - 统筹增绿与增收 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 实现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的良性循环 [2] 能源产业与绿色转型 - 现代能源是陕西省的基础性 战略性产业 推进能源"稳控转" 促进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 多元化 低碳化发展 [2] - 以"北电南下""南化北移"为抓手优化省域生产力布局 加快调整产业 能源 交通运输 用地结构 [2] - 全方位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推动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建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