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黄河鲤鱼
icon
搜索文档
郑州向“新”求质 汇聚高质量发展澎湃动力
郑州日报· 2025-06-26 08:59
制造强基 - 郑州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聚链成群,并布局未来产业赛道 [1] - 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装备制造、铝加工、耐材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提高先进产能比重 [3] - 加快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推进重点产业聚链成群 [3] 未来产业布局 - 锚定六大方向、十五条赛道,全力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 [4] - 强化创新引领,争取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在郑布局,加快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中原细胞和免疫治疗实验室等省级创新平台建设 [4] - 强化金融资本赋能,将未来产业纳入市战略新兴产业母基金、天使基金支持范畴,统筹设立人形机器人、前沿新材料、氢能等未来产业相关子基金 [4] 农业与粮食安全 - 郑州市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6] - 强化科技支撑,坚持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融合共促,提升粮食单产水平 [6] - 2024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33元,同比增长5.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2.1亿元,同比增长3.6% [8] 乡村特色产业 -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中牟姚家镇和官渡镇的草莓产业、巩义鲁庄镇桑家沟的花卉产业、登封环嵩山乡村的民宿产业等 [7] - 累计培育农业产业强镇12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8个,黄河鲤鱼养殖规模居全国之首,观赏鱼锦鲤年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 [8] 农产品加工业 - 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郑州市六大支柱产业之一,2024年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08家,产值约千亿元 [10] - 郑州速冻食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60%,方便面国内市场占有率20%以上,枣制品产业规模稳居全国首位 [10] - 蜜雪冰城海外门店近5000家,喜万年食品年出口脱水蔬菜9.3亿元,2024年全市农产品出口额32.2亿元 [11]
呼和浩特市郝家窑村用“绿水青山”搬来“金山银山”
内蒙古日报· 2025-06-16 18:12
郝家窑村发展概况 - 郝家窑村位于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黄河岸边,背山面水、风光旖旎,满山遍野的葡萄架与沟壑纵横的独特地貌相映成景 [1][3] - 该村通过"精神文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路径,布局乡村旅游、农家乐特色餐饮、葡萄规模化种植等优势产业,引入4A级神泉景区、3A级黄河印象观景平台等文旅项目 [3] - 村集体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综合收入近60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提升至3万元 [3] 产业与经济效益 - 葡萄产业辐射周边多个村庄,5000亩特色葡萄种植实现年创收5000余万元 [12] - 33家星级农家乐凭借"黄河一溜湾套餐"等特色美食,年创收超1000万元,惠及200余户村民 [12] - 年均吸引旅游人次达83.4万,带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发展 [9] 生态保护与文旅融合 - 依托沿黄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建成11公里沿黄廊道与1.3公里沿黄步道,栽植果木5.6万株,打造云中绿博园项目 [6] - 组建"保护母亲河志愿服务队",年均开展生态保护行动超百次,常态化开展河湖垃圾清理、植绿护绿等活动 [8][9] - 举办"观黄河流凌 品开河鱼宴""黄河龙舟赛"等特色活动,打造两条涵盖历史文化游、休闲观光游的精品线路 [12] 文化传承与品牌建设 - 深挖民俗文化资源,将剪纸、花馍、隆咚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累计举办100余场移风易俗主题活动 [9] - 创编《黄河情》等舞蹈,将新风尚融入艺术表达,为文旅发展注入精神内核 [9] - 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文明村镇"等称号,并入选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 [4]
111万尾鱼苗放流黄河
内蒙古日报· 2025-06-06 21:27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 - 内蒙古自治区2025年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大路镇小滩子村举行,111万尾鱼苗被放入黄河 [1] - 放流现场人头攒动,水运车辆有序停靠,临时鱼池里鱼苗欢腾跳跃,通过特制滑槽滑入黄河水中 [3] - 放流鱼苗包括26万尾黄河鲤鱼、15万尾白鲢和70万尾鳙鱼,均为适应性强、生态价值高的品种 [6] 生态修复成效 - 鄂尔多斯市实施"以鱼养水、以鱼净水"生态工程,过去五年累计开展30余次增殖放流行动,投放各类苗种超过1000万尾 [8] - 黄河鄂尔多斯段水域环境正在改善,生物多样性持续向好,渔业资源逐步回归 [8] 社会参与 - 市民积极参与放流活动,认为保护生态是每个人的责任,希望通过活动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