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产品开发

搜索文档
重大变革!广汽集团回应向广汽研究院“开刀”
南方都市报· 2025-05-14 09:59
公司重组计划 - 网传广汽研究院将拆分为整车、平台、造型三院并并入产品本部组成"大研发体系",但官方回应称细节不准确,实际是与产品本部共同组成体系 [1][2] - 重组后造型设计院由张帆负责,整车开发研究院由孙大兴负责,平台技术研究院由梁伟强负责 [2] - 改革旨在适应技术及市场变化,打造智能汽车集成研发体系,以IPD流程变革为核心推动产品本部与研究院重组 [5] 研发体系调整细节 - 大研发体系整合产品本部、造型设计院、整车开发研究院、平台技术研究院及配套职能部门 [5] - 产品本部强化用户研究职能主导产品定义,造型设计院统筹自主品牌DNA差异化设计,整车开发研究院聚焦产品集成与工程交付,平台技术研究院专注三电系统等平台技术研发 [5] - 引入IPD流程后工作流程变化明显,从技术导向转为市场+技术导向,组建跨领域团队并强化需求管理流程 [6] 公司经营现状 - 1-4月累计销量48.75万辆同比下降10.22%,广本和传祺销量分别下降21.48%和23.8%,埃安销量持平,仅广汽丰田增长3.2% [7] - 2024年营收1078亿元同比下降17%,归母净利润8.24亿元同比降81.4%,扣非净利润亏损43.5亿元为上市12年来首次 [8] - 此次重组是冯兴亚掌舵后"番禺行动"的重要改革举措 [8]
美国禁令打不垮华为,因为20年前它做对了这件事
搜狐财经· 2025-04-27 17:41
文章核心观点 华为通过IPD体系实现从“偶然成功”到“持续领先”,其系统化能力和变革管理是穿越周期、抵御风险的关键,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将偶然机遇转化为可复制系统能力的启示 [2][12] 华为的发展背景与变革起源 - 1997年末任正非一行访问美国公司,欣赏IBM管理模型,催生华为多年管理变革 [6] - 变革核心是从“唯技术论”转向“客户需求导向” [6] 华为应对挑战的表现 - 2025年4月美国升级芯片禁令,华为全年营收突破8600亿,研发投入占比达20.8% [4] - 2019年中美博弈,华为把90%资源押注20%战略机会,用规则确定性对抗外部不确定性 [8] - 2019年华为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芯片断供致手机业务暴跌40% [8] 华为变革成果与研发投入 - 华为手机2018年销量首次超越苹果 [8] - 海思半导体麒麟9000芯片实现5nm工艺突破,鸿蒙系统生态用户破7亿 [10] - 2024年研发投入达1797亿元,基础研究占比约30%(约540亿元) [10] 华为IPD变革成功因素 - 变革成功离不开任正非及高层领导支持、持续培训与“松土”,采用匹配业务特点的渐进式推行 [10] 华为案例启示 - 企业应把偶然机遇变成可复制的系统能力,管理变革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 [12]
上汽为什么需要华为?
晚点Auto· 2025-04-19 23:47
上汽集团改革方向 - 公司领导班子换届后9个月内密集推动改革 核心举措包括与华为合作打造新品牌"SAIC尚界" 以及整合乘用车公司、研发总院等五大主体成立大乘用车业务[3] - 尚界项目首期投入60亿元 计划组建超5000人团队 对标问界重庆超级工厂建设生产基地 首款车型基于飞凡RC7开发 定位20万元市场区间[5] - 改革目标是通过尚界项目向大乘用车业务输送华为经验 同时挽回销量下滑趋势 公司总裁贾建旭明确将华为视为"老师" 派驻年轻干部学习华为方法论[4][5] 华为方法论导入 - 重点学习华为IPD(集成产品开发)与IPMS(集成产品营销与销售)流程 解决研发"闭门造车"问题 确保产品定义对齐市场需求[6] - 名爵品牌率先导入华为GTM(Go to market)模式 重组为6大部门 GTM部门对产品全生命周期负责 改变过往各部门只对职能负责的架构[6][8] - 组织架构调整后 GTM分为新能源与燃油车两条线 负责人均来自上汽体系内部 新能源GTM由梁化佳负责 燃油车GTM由吕玮负责[6][7] 大乘用车业务协同 - 大乘用车业务通过"合并同类项"实现技术整合 如零束科技智驾团队与研发总院合并 上汽大通乘用车开发并入大乘用车[9] - 推行项目导向制研发 打破部门墙 研发人员需对车型商业结果负责 改变过去功能导向的开发模式[9] - 公司内部信息系统打通方案曾遭搁置 直到大乘用车实施竞聘上岗后才启动流程调整[9] 市场表现与挑战 - 公司销量连续6年下滑 2023年自主品牌表现不及预期 智己与飞凡未能形成有效支撑 荣威/名爵新能源转型滞后[10] - 错过插混、增程、大6/7座SUV等多轮市场热点 首款增程车型2024年才面世 硬派越野车仍处半成品阶段[10] - 2023年归母净利润预估15-19亿元 同比暴跌近90% 财务状况面临严峻考验[10] 华为合作价值 - 华为在质量管控与智能驾驶领域具有优势 奇瑞CTO公开认可华为对产品质量的严苛要求[11] - 上汽拥有70年造车经验与完善零部件体系 华域等子公司外供比例超50% 双方合作具备互补性[11] - 通过尚界项目 公司可快速获取华为在用户需求洞察与产品定义方面的经验[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