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循环

搜索文档
政策高频 |中央财政预留充足空间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3-11 23:23
政策导向与战略部署 - 经济大省需承担更大责任,强调科技创新与人才培育,新增破除地方保护、区域协同及民生问题解决要求[1] -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科技与人才互动,新增教育评价体系、学校管理自主权、"双减"深化及数字化战略部署[1] - 国内大循环为核心,提出文旅康养融合消费升级、"绿电+先进制造业"绿色发展、西南开放枢纽建设及巩固脱贫成果[2][3] - 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传统产业科技赋能、雄安新区高标准建设为重点方向[3] - 宏观政策组合为积极财政与适度宽松货币,聚焦居民增收、供给优化、市场壁垒破除以激发消费潜力[3] 财政与货币政策 - 2025年财政赤字率按4%安排,规模达5.66万亿元,同比增1.6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7万亿元,同比增4.4%[6] - 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4.4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中央转移支付10.34万亿元(同口径增8.4%)[6] - 货币政策将择机降准降息,科技创新再贷款规模从5000亿扩至8000亿-1万亿,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6][9] 行业金融支持措施 - 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扩围,研究配套融资制度支持新模式,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扩大至更多民企[7][9] - 消费金融优化:提高贷款额度、延长期限,聚焦长期大额需求;科技金融试点包括股权投资、保险资金长期投资、并购贷款比例提至80%及期限延至10年[8][9] - 知识产权金融生态试点破解质押难题,覆盖登记、评估、处置环节[9] 平台经济监管与营商环境优化 - 平台经济监管聚焦收费透明化(出台合规指南)、直播电商规范(专项抽检及监管办法)、促销规则公平及算法透明度提升[10][11] - 涉企执法整治重点查处乱收费、乱罚款,推行"守信免检"及非现场监管,严格查封程序审批与监督机制[11] 新质生产力与民生投入 - 新质生产力培育通过1万亿元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聚焦硬科技)、高素质人才培养及开放创新生态构建[6] - 民生领域支出倾斜,卫生健康、住房保障保持高增幅,中央财政预留政策空间应对不确定性[6]
争夺经济第五大省
投资界· 2025-01-23 15:57
国民经略 . 在这里,读懂中国经济、城市和楼市 竞争未到终局。 以下文章来源于国民经略 ,作者凯风 作者 | 凯风 来源 | 国民经略 (ID:guominjinglve) 经济大省的竞逐战,仍在继续。 日前,四川发布2024年经济数据,GDP总量达6.47万亿,而同期河南GDP总量为6.36万亿。 这意味着,四川守住了经济第五大省、中西部第一大省之位。 四川、河南双双跃升6万亿大省,既有经济普查调增的贡献,也与自身新兴产业的崛起不无关系,同样也不乏国家战略的加持。 两省差距1000亿左右,差距微乎其微,竞争远未到终局。 未来谁能站稳第五大省,谁能挑起中西部第一省的大梁? 第五大省,历来竞争激烈。 我国省域经济格局,粤苏一直稳居第一梯队,; 鲁浙位居第二梯队,双双超过9万亿,得"九"望"十",未来几年均有望站上。 而在第三梯队,则挤进了四川、河南、湖北、福建、湖南、安徽等众多省份。 GDP总量5万亿、6万亿量级,彼此只有几千亿乃至1000亿左右的差距。 这意味着,一个新兴产业的崛起,或某个传统支柱产业的衰退,就能在短短几年改变竞争格局。 四川与河南的第五大省之争就是如此。 川渝分家之前,四川经济更胜一筹。但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