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文明倡议
icon
搜索文档
“一次思想和精神学习之旅”
人民日报· 2025-07-19 05:54
中国共产党发展成就 - 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从建党之初50多名发展到过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 [2] - 取得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政治和组织成就,秘诀在于深厚的党群关系、制定长期战略规划、勇于自我革命、赢得民众信任的能力 [2] - 开辟了全面从严治党、提高治国理政效能的独特实践 [2] 毛里塔尼亚公正党考察团访问成果 - 考察团参访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红岩革命纪念馆、重庆现代农业高科技园区、中共一大纪念馆等场所 [2] - 近距离了解中国共产党如何创立于坚定的斗争原则之上,保持本色、坚守初心、与时俱进 [2] - 高度赞赏中国共产党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注重自我审视和开展自我批评 [2] 中毛两国关系发展 - 今年是毛中建交60周年,两国关系持续深入发展 [3] - 2024年9月两国元首共同宣布将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是两国关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3] - 双方在农业、基建、教育、渔业、矿业、能源、文化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 [3] 两党合作情况 - 毛里塔尼亚公正党与中国共产党的党际关系是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 - 两党保持经常性互访和多领域协作,合作水平持续提升,理念经验交流互鉴不断深化 [3] - 访问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与友谊,深入了解中国发展经验 [3] 全球倡议评价 - 高度评价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 [3] - 三大全球倡议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提供了方案 [3] - 为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多极化的未来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3]
2025“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跨文化叙事主题研讨 聚焦全球文明倡议与媒体责任
中国新闻网· 2025-07-19 00:24
全球文明倡议与跨文化叙事 - 2025年"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在江西赣州举行 聚焦"全球文明倡议下的跨文化叙事创新与媒体责任" 来自18个国家的媒体代表参与研讨 [1][3][5] - 研讨会探讨媒体如何以更具包容性和创造性的叙事方式构建公正、客观、多元的国际传播格局 [1] - 客家文化被作为跨文化叙事的典型案例 其融合中原与南方山地文化的特点被视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生动缩影 [1] 国际媒体代表观点 - 埃及媒体代表认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为全球和平发展注入动力 中国的发展经验对亚洲、拉美及非洲国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3] - 印度代表强调全球文明倡议的合作、平等与和谐理念 认为媒体应成为文明交流的桥梁 [3] - 埃塞俄比亚代表赞赏中国在数字传播领域讲述国家故事的能力 认为媒体人肩负促进跨文化理解的责任 [3] 文化认同与交流案例 - 印尼代表表达对中华文化的深刻认同 分享祖辈与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 认为文明交流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5] - 非洲代表高度评价赣州福寿沟博物馆展示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智慧 认为中国以创新应对困难的发展模式值得赞赏 [5] - 专家总结强调各国应加强对话交流与包容理解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文明新形态 [5] 论坛概况 - 2025年"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在江西举行 为期7天 来自50多个国家的100余位媒体组织负责人参与 [6] - 论坛以"新闻力量·文明对话·推动世界现代化"为主题 通过多种形式探讨媒体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中的作用 [6]
【环球财经】全球文明倡议为世界和谐注入动力——访南非前资深外交官格罗布勒
新华社· 2025-07-18 21:59
全球文明倡议 - 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强调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重要指引 [1] - 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通过深入交流凝聚广泛共识,增进国际社会相互理解 [1] - 非洲国家对包括全球文明倡议在内的三大全球倡议感到振奋,期待与中国加强合作 [1] 国际合作与交流 - 中国积极分享自身发展经验和模式,为国际合作提供宝贵借鉴和新机遇 [1] - 非中双方将在教育、民间等领域合作,促进包容性发展与可持续和平 [1] - 中国推进签证便利化措施,让更多国际友人有机会感受中国文化魅力和发展活力 [2] 中国发展成就 - 中国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1]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2]
共同的“路”将赞比亚和中国紧密相连(观象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7 09:01
绿色发展 - 云南当地合理利用山脉资源投入光伏板、风电机等设备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形成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模式[1] - 赞比亚希望借鉴中国能源转型经验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绿色发展道路以解决因干旱导致的能源短缺问题[1] 基础设施建设 - 上世纪70年代中国援建坦赞铁路极大改善了当地民众生活通过运输日用品和农产品矿产品等促进经济发展[2] 减贫事业 - 中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一成果以任何世界标准来看都堪称奇迹[2] - 中国的减贫方案在云南等地有生动实践其经验值得赞比亚及非洲国家学习借鉴[2] 国际合作 - 中国与赞比亚合作基于平等互利原则没有任何附加政治条件双方相互尊重支持[3] -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确定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鼓励非洲国家与中国加深合作[3] 文化交流 - 中国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同时坚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各国树立良好典范[3] - 全球文明倡议属于全人类的公共产品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让所有国家人民受益[3]
多国汉学家:愿做中外对话“筑桥人”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7-17 08:42
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 - 会议以"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 共促世界和平发展"为主题,约14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位嘉宾出席 [1] - 汉学家们认为会议为解决地缘政治冲突、探索团结人类的共同价值观提供了宝贵契机 [1] - 会议体现了中国促进和平与全球对话的责任担当 [1] 中国倡议与理念 - 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及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 [2] - 这些倡议为国际社会提供了超越对抗、走向合作的新思路,有助于各国在多元文明框架下寻求共识 [2] - 全球文明倡议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要义是求同存异、和合共生 [2] 中华文化的全球价值 -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是应对全球挑战的智慧源泉 [3] -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互敬互信等理念是实现和平的一剂良方 [4] - "中庸之道"、"礼"、"仁爱"等思想有助于不同文明之间增进信任,减少冲突 [6] 汉学家的桥梁作用 - 汉学家们扮演着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角色,成为文明交流互鉴的使者 [6] - 汉学家们致力于增进中外相互理解,促进两国人民相知相亲 [6] - 汉学家们积极参与中外对话,纠正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误解,促进民心相通 [6]
以文明互鉴促和平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7-17 08:08
全球文明倡议 - 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强调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推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 [1] - 全球文明倡议的核心要义是求同存异、和合共生,与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高度契合 [1] - 倡议提出两年多来,其理念日益成为全球性共识并转化为实践,彰显了中国方略的强大生命力 [1] 世界经济与文明交流 - 世界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发展动能不足、分配失衡问题突出 [2] - 部分国家推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人为构筑贸易壁垒,阻碍世界经济正常交流与合作 [2] - 各国应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增进经济政策协调,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 [2] 文明多样性与发展路径 - 应尊重彼此文明的差异性,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 [2] - 多样的文明是世界的本色,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没有高下、优劣之分 [2] - 发展道路和模式的多样化是文明多样性的生动体现,各具特色的现代化路径都值得尊敬 [2] 文明对话与合作机制 - 应加强文明对话而非对抗,坚持维护联合国权威,发挥联合国主导作用 [3] - 各国应深化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文明联盟等机制对接,推动多边机制框架下的文明交流合作 [3] - 中国积极考虑承办2028年联合国文明联盟全球论坛,将成立全球文明研究院,支持文明古国论坛等机制 [3] 文明互鉴与未来发展 - 文明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世界各国应搭建更多载体和平台推进文明交流 [3] - 历史上多元文明相互遇见、彼此映照,共同书写了人类社会文明交融的灿烂篇章 [4] - 未来不同文明彼此丰富、交汇交融是主流和大势,应持续唱响交流互鉴的主旋律 [4]
刘宁会见马耳他副总理兼外交和旅游部部长伊恩·博奇
河南日报· 2025-07-15 18:36
河南与马耳他合作 - 河南省委书记刘宁强调河南在人口、经济、农业、历史文化、物产资源、区位交通和工业门类方面的优势 [1] - 河南正推进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1+2+4+N"目标任务体系,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和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支点 [1] - 河南与马耳他在职业教育、文化旅游、绿色发展等领域深化合作,促进经贸活动和文化交流 [1] - 马耳他副总理伊恩·博奇赞赏河南的历史文化、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认为双方在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上具有互补性 [2] - 马耳他愿与河南在贸易、投资、文旅、科教等领域深化合作,欢迎河南游客和企业赴马耳他观光旅游和投资 [2] 教育合作项目 -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与马耳他旅游学院启动教育合作项目,作为双方合作的新起点 [1] 基础设施与产业体系 - 河南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健全的产业体系,为与马耳他的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 [2]
以讲好中国故事参与全球文明对话
人民日报· 2025-07-15 06:03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以下是按照要求格式整理的关键要点: 全球文明倡议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1] - 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回应,彰显推动全球文明对话的战略思考 [1] - 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报告,再到全球文明倡议,体现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连续性 [1] 讲好中国故事 - 讲故事是具有全球共识的文明对话方式,中西方都具有悠远的叙事传统 [2]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要求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2] - 通过故事媒介向世界传播中国与中华文明,让新时代中国大国形象更加鲜明 [2] 叙事规律与内容优化 - 讲故事应避免直白抒情说理,要通过具象元素和空间营造催生现场感 [3] - 需贯通中国历史和现实,融合中国和世界元素,激活历史文脉同时讲好现代化故事 [3] - 习近平主席通过具体人物故事呈现国际友好关系,如中哈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 [3] 文明交流原则 - 文明对话不是独白,应尊重彼此文明价值,加强双向沟通 [4] - 通过故事讲述唤醒历史记忆,激发共同情怀,提炼价值公约数 [4] - 习近平主席在中亚外交中运用共享文明记忆和文化符号,创造认知共鸣 [4] 文明多样性倡导 - 应呈现中华文明气象和世界文明图谱,诠释中华文明的五大特性 [5] - 倡导尊重文明多样性,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文明和合共生 [6] - 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是最终目标 [6]
新华时评丨以文明对话共绘人类文明新图景
新华社· 2025-07-13 18:57
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核心观点 - 加强文明对话、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共识,正汇聚起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时代合力 [1] - 当前国际形势变乱交织,人类迫切需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 [1] - 文明交流互鉴是和平的纽带、发展的动力和友谊的桥梁,能消弭隔阂、应对共同挑战并促进民心相通 [2][3][4] - 中国始终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通过全球文明倡议、国际活动平台及人文合作项目推动实践 [4][5] 文明交流互鉴的三大作用 和平纽带 - 历史证明强制解决文明差异只会引发冲突,包容精神能实现文明和谐 [2] - 国际社会需反对"文明隔阂""文明优越"等论调,通过平等对话筑牢互信之基 [2] - 柬埔寨学者指出全球文明倡议的包容精神是各国实现和平的关键路径 [2] 发展动力 - 不同文明平等交流可为破解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气候变化等难题提供精神指引 [3] - 文明互鉴能汇聚智慧提升人类应对挑战的能力,促进技术共享与共同发展 [3] - 克罗地亚前总统强调唯有文明团结携手才能解决全球性危机 [3] 友谊桥梁 - 历史表明开放交流能深化互信,当前全球2500多个民族的文明使地球村充满活力 [4] - 加强人文交流合作可拉近民心,俄罗斯学者认为文明互鉴为和平共处创造条件 [4] - 中国通过旅游年、文化节、孔子学院等项目架设民心相通桥梁 [5] 中国的实践与贡献 - 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并推动联合国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提供中国方案 [4] - 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政党高层对话会等活动搭建多边平台 [5] - 扩大免签政策、开展文化节与教育合作项目,希腊前总统评价为全球范例 [5] 未来展望 - 国际社会需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 [5] - 应拓展多层次交流内容与合作渠道,激发文明进步动力 [5]
专访丨文明对话助推科技共同发展——访马来西亚科技与创新部长郑立慷
新华网· 2025-07-13 10:20
全球科技合作与文明对话 - 科技发展应服务全人类,不受地理界限、意识形态或制度背景限制 [1] - 文明多样性为科技创新提供灵感,促进全球科技合作的包容与信任 [1] - 当前气候变化、人工智能、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需各国加强协作,科技合作不应成为政治博弈工具 [1] 文化与科技融合 - 文化与科技相互依存,文化包容性决定科技创新潜力与活力 [1] - 马来西亚多民族、多语言文明生态为科技跨界融合创造良好土壤 [1] - 中国通过数字博物馆、虚拟文旅等形式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增强公众对数字化认同感 [1] 中国科技发展案例 - 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如DeepSeek模型体现低门槛和开放架构 [1] - 中国文明气度影响人工智能语料库构建和算法逻辑,反映科技为公理念 [1] 马中科技合作潜力 - 马中可在数字文旅、文物保护、科技创新交流等领域加强合作 [1] - 借助彼此文化底蕴和技术优势,推动建立更紧密合作机制 [1] 文明交流与科技进步 - 文明交流互鉴是全球科技进步重要推动力,激发跨文化灵感 [1] - 不同文明智慧是构建未来科技的重要资源,拓展研发广度与深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