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抗战
icon
搜索文档
必胜信念,照亮胜利之路
人民日报· 2025-07-07 06:52
上战场,害怕吗? 如今,10年过去了,目前健在的这些抗战老兵大多年近百岁。这些老兵是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是我 们了解革命历史、传承革命精神的生动教材。走近他们,不仅是记录故事,更是赓续精神。 记忆,亟待守护。这是今年福建漳州市一份沉甸甸的数据:全市登记在册的抗战老兵仅剩14人,平均年 龄逾九旬。抢救记忆刻不容缓。漳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多部门开展"抗战老兵记忆抢救"行动。对思 维清晰的老兵进行面对面深度访谈,留存影像;对无法有效沟通的老兵,采访其亲属或战友;拍摄勋 章、证件、书信等历史实物并数字化保存。抗战老兵或激昂、或低语,他们的故事是最动人的民族记 忆。它能提醒我们,从哪里来,向何处去。 "我是八路军,我身后有老百姓,不能退。"105岁的武恩,讲起那段峥嵘岁月,依旧热血沸腾。 "不怕!咱们共产党员不怕死,牺牲了都是光荣的!"年过百岁的郄顺祥的声音坚定有力。 朴素的答案,必胜的信念,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当年穿越硝烟战火的青春少年,已鬓发染霜、步履蹒跚。走近抗战老兵,聆听他们藏在记忆深处的故 事,透过历经风霜的面庞,可以触摸那始终不曾褪色的信仰。 抗战老兵是国家的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是胜利的见证。80多年 ...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汇聚民族复兴力量
人民日报· 2025-07-07 06:52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主要围绕抗日战争精神展开,未涉及公司或行业相关内容。因此按照任务要求,跳过风险提示、免责声明等非核心内容后,无符合输出条件的企业或行业分析要素。建议提供包含经济数据、市场动态或企业经营的新闻素材以便进行专业分析。
青山埋忠骨  无名树丰碑
人民日报· 2025-07-07 06:52
倘若在今天,他们可能是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可能是多才多艺的文艺工作者,可能是喜悦而慌张的新手 奶爸……然而,民族危亡之际,他们抛家舍业上战场,用生命保卫家园,牺牲时甚至没有留下姓名。 浩气长存昭日月,红色精神代代传。他们的身影渐渐远去,但人们没有忘记他们,从太行深处到扬子江 畔,从乡野村民到专家学者,各方接力为烈士寻名、寻墓、寻亲,让无名烈士"有名",让更多英烈"回 家"。 一个志愿者的追寻 "我要救国去了……敌人很猖狂。"湖南怀化会同县江边村,93岁的村民石守忠独坐条凳,忆起80多年前 四叔石继汤离家前的最后一段话。 一别不复相见,石守忠和家人们只等来一纸阵亡通知。"原以为再不能知晓四叔的下落了。"石守忠眼窝 里泛起泪花。 今年4月,会同县的90后青年志愿者陈建,竟带来了四叔石继汤的消息,"找到了,石老爹,你四叔牺牲 在江西奉新,也安葬在那里。" 为抗日老战士寻名、寻墓、寻亲,陈建已坚持5年。"前几年,我从续修的《会同县志》里,看到本地留 有姓名的抗日阵亡将士有几十位,就想找找他们都在哪里,是否还有亲人。"陈建说,其中一位叫石继 汤。 "为老战士寻亲分4步,先寻名、再寻墓,然后找事迹,最后再找亲人。"陈建很有 ...
无限山河热血中——倾听八十年前抗战英雄的故事
新华社· 2025-07-06 22:01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这是一篇关于抗日战争英雄故事的纪念性报道,不涉及公司和行业相关内容。因此无法按照要求提取公司和行业相关的关键要点。 新闻主要讲述了多位抗日英雄的事迹,包括左权将军、杨靖宇将军、刘老庄八十二烈士、"八百壮士"等,通过实地走访和后人回忆的方式,展现了抗战时期的英雄气概和牺牲精神。全文充满历史缅怀和爱国主义情感,但未提及任何商业或经济信息。
抗战史诗的艺术凝结与历史回响(抗战文艺作品巡礼)
人民日报· 2025-07-06 06:41
艺术创作背景 - 唐一禾创作《七七的号角》于1940年,作品被誉为"抗战美术的《义勇军进行曲》",具有"民族号角"的视觉艺术意义 [2] - 作品诞生于抗战烽火中,艺术再现了全国抗战拉开序幕的历史时刻,凝固了青年学子投身抗日救亡的瞬间 [2] - 唐一禾少年时期亲历五四运动,留学法国期间选择写实主义道路,1934年归国任教于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将现实关怀注入教学与创作 [2] 抗战艺术实践 -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武昌艺专转变为抗战文艺宣传前沿阵地,唐一禾带领学生以画笔为武器投入抗战宣传 [3] - 唐一禾指导学生创作《正义的战争》《还我河山》等巨幅宣传布画,作品悬挂于武汉公共场所,具有鲜明主题和强烈视觉冲击力 [3] - 在物资匮乏的战时环境中,唐一禾使用蚊帐布、土麻布替代画布,完成《女游击队员》等重要作品 [6] 作品艺术特色 - 《七七的号角》虽为油画草稿,但艺术完成度和精神震撼力远超一般草图,画面中心为青年学生宣传队 [4] - 画中人物均为唐一禾的学生,艺术家精准捕捉其神情姿态,赋予画面历史真实感和情感冲击力 [4] - 作品采用横向行进式构图,人物排列形成视觉洪流,象征中国青年汇入民族救亡大潮 [5] - 画面色调深沉厚重,以暖褐色为主,辅以亮色块,烘托抗战艰辛与希望光芒 [5] 作品历史意义 - 《七七的号角》是唐一禾计划创作的抗战史画《伟大的行列——四万万七千五百万同胞》的重要组成部分 [5] - 作品展现了唐一禾的群像塑造能力和宏大艺术构想,蕴含深沉家国情怀 [6] - 85年后作品依然具有震撼力,其现实主义艺术形式在抗战时期成为动员民众的有效视觉武器 [7] - 作品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具有铭记历史、激励新时代青年的现实意义 [7]
赓续伟大抗战精神 汲取团结奋斗力量
人民日报· 2025-07-06 06:02
抗战精神传承 - 抗战专题博物馆和纪念馆观众留言簿记录了大量真挚感悟,展现了民族记忆史的延续 [1] - "勿忘"二字频繁出现在留言中,体现历史教育意义和自省精神 [2] - 观众通过家书、旗帜等展品与历史人物产生跨时空共鸣,强化和平发展理念 [2] 爱国主义教育 -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抗战胜利决定性因素,激发当代人爱国情怀 [3] - 留言簿显示代际互动,如孩童立志参军与官兵回应,体现精神传承 [3] - 不同职业群体(医护人员、大学生村官)在留言中表达实践抗战精神的决心 [4] 社会发展启示 - 80年来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到强起的历史飞跃,留言反映人民对发展成果的认同 [4] - 新时代强调弘扬爱国情怀,将其作为克服困难的精神旗帜 [3] - 当前需赓续抗战精神,凝聚团结奋斗力量推进民族复兴 [4]
又一位豫籍抗战老兵“回家”了
河南日报· 2025-07-05 07:43
老兵骨灰回乡事件 - 台湾志愿者刘德文20多年来义务护送300多位大陆去台老兵骨灰回乡[1][2] - 2024年以来已成功护送27位老兵骨灰返乡[2] - 其中河南籍老兵占比显著 目前已帮助20多位河南籍老兵魂归故里[2] 具体案例细节 - 靳致钦案例显示从联系到完成骨灰交接全程不足半年[1] - 靳家亲属20多人在机场举行隆重迎接仪式[1] - 刘德文采用购买专属座位的方式护送骨灰坛[2] 志愿者背景 - 刘德文出生于台湾屏东 现居高雄[2] - 因接触社区老兵群体而开始这项义举[2] - 年近60岁仍保持高强度工作节奏[2][3] 社会反响 - 在航班上有台湾乘客主动表达支持[2] - 形成跨两岸的家族联系网络[2] - 获得"血浓于水"的传统文化认同[2]
“胜利的日子就快来了”(重读抗战家书)
人民日报· 2025-07-05 05:56
家书背景与历史价值 - 徐光耀将珍藏80多年的抗战时期家书捐赠给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信件内容体现孝道亲情与保家卫国的决心 [1] - 信件写于1944年10月26日,当时抗日形势发生重大转变,晋察冀根据地连成一片,八路军内部通信系统恢复 [5] - 信件纸页发黄、字迹稚拙,但承载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抗战必胜信念和家国情怀,具有历史文献价值 [1][8][9] 抗战时期家庭动态 - 徐光耀13岁参加八路军,初期与家中通信中断四五年,1944年通过八路军内部通信机构收到姐姐迟滞两个月的来信 [4][5] - 父亲从反对参军转变为支持八路军,家庭成为八路军堡垒户,承担做饭、隐蔽、放哨等工作,甚至冒险设置手榴弹陷阱掩护县委同志 [5][6] - 姐姐从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自学文化至能写信,担任妇救会成员和自卫队队长,组织破坏日军设施,后调任抗日政权工作 [7][8] 抗战精神与文学创作 - 家书内容反映1944年战略反攻阶段的军民信心,提及"今年打败德国,明年反攻日本"的战场预判 [1][8] - 徐光耀文学作品中贯穿革命乐观主义与家国情怀,如《平原烈火》《小兵张嘎》等,将抗战题材创作视为使命 [8][9] - 家庭三成员(父亲、姐姐、徐光耀)在民族存亡之际主动将个人命运与国家结合,形成典型抗战家庭样本 [5][8] 历史细节与情感表达 - 家书提及父亲1945年步行数百里赴部队探亲,父子重逢时徐光耀身高已超父亲半头,父亲返程携带《前线歌选》体现思想进步 [6] - 姐姐在信中高度赞扬徐光耀"抗战到底之决心",姐弟关系因母亲早逝尤为亲密,姐姐支持其上学与参军 [7][8] - 信件写作背景包含八路军"五一大扫荡"时期的隐蔽战斗经历,战士曾约定幸存者记录抗战生活 [8]
【8点见】在客队休息室放置封建迷信物品,长春一足球队被罚
央视网· 2025-07-04 08:06
国内政策与监管 - 商务部即将对欧盟白兰地反倾销调查作出最终裁决 [1] - 工信部规范15位数"隐私号"电话号码的使用 [1] - 北京拟将个人转租住房10套(间)及以上纳入行业监管 [3] - 国务院免去费东斌的国家铁路局局长职务 [3] 能源与基础设施 - 内蒙古新开工34个独立新型储能电站项目 [3] - 广西百色一栋5层自建楼垮塌滑进河中,房主未入住 [12] 科技与航天 - 我国成功发射试验二十八号B星01星用于空间环境探测 [3] - 欧洲航天局发现太阳系可能迎来第三位"星际访客" [4] 交通与运输 - 天津航空一飞机起飞时突发机械故障紧急刹停 [6] - K1373次列车停运3小时导致乘客砸窗通风 [12] - 成都东站候车室出现短时雨水溢流情况 [7] 金融与网络安全 - 巴西金融系统遭网络攻击,央行紧急介入调查 [4] 文化与社会 - 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将长期展出 [1] - 吉林通化档案馆公布杨靖宇牺牲时随身笔记本档案 [17] - 著名笙演奏大师胡天泉逝世 [17] 国际关系 - 俄美元首通话讨论中东局势和俄乌谈判 [4] - 韩国总统李在明表示将尽快改善韩中关系 [4] - 美国和哥伦比亚各自召回驻对方使馆负责人 [4] - 伊朗表示不打算对美进一步报复但继续铀浓缩 [4] 军事与国防 - 中国航母山东舰编队访问香港5天 [16] - 俄海军副司令米哈伊尔·古德科夫在任务中阵亡 [4] 体育与娱乐 - 长春喜都因在对手休息室放迷信物品被罚3万 [6] - 音乐节代排服务收费1500元保证第一排位置 [12]
以文艺作品激发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权威发布)
人民日报· 2025-07-04 06:08
9月3日晚 北京 脱会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 80周年文艺晚会 8月至10月 北京各大剧场 日艺术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作 胜利 80周年优秀舞台 品 艺术作品展演 展 7月下旬至8月下旬 抗战重大战役、重要 会议发生地 直 播 "山河见证 -- 我们 的抗战记忆"全媒体 宣传活动 7月7日起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周年主题展览 展 览 8月至9月 中国美术馆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展 系列给出士師幻寻 制图:蔡华伟 7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 览和推出优秀文艺作品、文艺活动有关情况。 举办晚会、展演等活动 设置低价惠民票让更多观众共享艺术成果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罗存康介绍,主题展览运用多种现代展陈手段,将珍贵文物、档案文献、 历史影像、艺术品、历史场景立体呈现给观众。主要有4个特点:注重将14年的抗战历史贯通呈现,全 面展示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