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博
icon
搜索文档
莫让“假俗乱”讲解侵蚀“文博热”(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05-12 06:30
行业现状与问题 - 近年来"文博热"带动讲解服务成为文旅消费热点板块,游客在假期积极预约正规讲解服务以获取历史文化知识 [1] - 线下旅游市场和线上短视频平台存在大量"假俗乱"讲解内容,包括夸张媚俗的景区讲解和猎奇低俗的野史直播 [1] - 低质量讲解将文化遗产降格为娱乐消费品,用耸人听闻的噱头演绎历史故事,严重误导公众历史观和价值观 [1][2] 讲解服务核心价值 - 文物讲解应注重揭示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及美学价值,将静态景观转化为可理解的知识体系 [2] - 讲解服务兼具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其中文化属性是根基,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为首要目标 [2] - 优质讲解承担着筑牢历史记忆、传承优秀文化的重任,是以史为镜的"传薪火"而非信口开河 [3] 监管与制度要求 - 文博场馆和景区需强化监管主体责任,建立讲解准入与评价制度 [3] - 应构建"技术防火墙+人文过滤网"双重机制,通过制度之尺和监管之绳保障历史真实性 [3] - 对编造野史、低俗牟利的讲解行为需依法监管治理,维护文化传承的严肃性 [2] 讲解员能力升级 - 讲解员需从知识搬运模式升级为美育引领模式,成为文化"传灯人" [4] - 讲解内容应做历史文化的"现代翻译",结合史家之识与诗人之眼呈现美育长卷 [4] - 专业讲解需要深厚知识素养支撑,需长期坚持才能实现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4] 行业发展方向 - 守护文化根基需同时运用制度刚性和人文温度,使讲解成为连接古今的纽带 [4] - 当游客超越"听段子、拍照片"的浅层需求,文物才能真正转化为精神原乡 [4] - 优质讲解服务能让"文博热"沉淀出文化自信,成为彰显文化自强的生动注脚 [5]
田野里“实战” 杭州这样挑选考古人才
杭州日报· 2025-05-07 11:02
考古行业人才招聘 -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高层次人才招聘共有71人报名 报名人数较往年少 主要因今年要求考生本科为考古学专业 [3] - 第一轮面试后入围田野考察阶段考生共17名 最终综合考核评选出4人 [3] - 设置本科考古学专业门槛是因该专业毕业生有扎实田野考古理论知识和发掘实习经历 有利于后续工作及长远发展 [3] 考古行业现状 - 杭州考古工作任务繁重 因政策变化导致土地出让 基本建设等项目需考古前置 工作量大幅增加 [3] - 全国文博事业发展迅速 博物馆数量与质量持续提升 对考古文博方向人才需求旺盛 [5] - 考古文博方向历史学类专业报考热度明显提升 各地创新培养模式为基层文保夯实人才基础 [5] 考古人才选拔标准 - 田野考察考试重点考察考生对考古发掘熟练度 包括操作规范性 工具使用熟练度 地层遗迹辨识准确性等 [4] - 考试历时两个半小时 考生反映时间紧张 需提前准备 [4] - 主考官强调田野实操能清晰判断考生对操作规程掌握程度及发掘工具使用能力 [4] 考古人才培养建议 - 专家建议考古文博毕业生需提升技术水平 尤其是学术研究能力和田野操作经验 [5] - 建议拓宽视野 在其他相关领域尝试创新以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5]
“五一”假期中国超六千万人次走进博物馆创新高
中国新闻网· 2025-05-07 09:12
原标题:"五一"假期中国超六千万人次走进博物馆创新高 中新社北京5月6日电 今年"五一"假期,文博场馆人气高涨。中国国家文物局6日公布数据,"五一"期间 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超6049.19万人次,同比增长17%,创历史新高。 民众在博物馆和古迹遗址沉浸式感受文化魅力。据统计,陕西、江苏、浙江、河北、山东、河南、广 东、四川等省份的博物馆接待观众超300万人次。其中,安徽博物院新展"安徽文明史陈列——夏商周时 期的安徽"实现了两代楚王"父子鼎"的世纪重逢,并在5月2日创造了开馆69年以来单日参观人数的最高 纪录2.55万人次。 多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融合非遗、民俗等,积极组织展陈展示、文艺表演、文创市集等主题活动370余 个,遗址类博物馆排起长龙,热闹景象应接不暇。根据各地统计,5月1日至5月5日,中国55家国家考古 遗址公园观众达331.32万人次,同比增长2.3%,其中11家游客总量超10万人次。 (记者 应妮) 5月4日,成都博物馆中来参观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图为民众在参观"锦城丝管:和合共鸣的音乐成 都"展。 中新社记者 安源 摄 热门博物馆如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一票难求。在故宫 ...
博物馆里过“五一” 各地文博热持续升温
央广网· 2025-05-06 14:57
夜间文博经济 - 南京多家博物馆推出夜间沉浸式展演活动 包括瞻园《金陵霓裳》表演 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灯塔音乐会 江宁织造博物馆《大梦·红楼》展演 [1] - 湖北省博物馆连续四晚开放夜场 陕西历史博物馆延长开放至21时30分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延时至21时并推出百场社教活动 [2] - 南京博物院在展厅安排多场舞剧演出 舞者以"文化精灵"形式呈现艺术与历史的碰撞 [2][5] 博物馆客流与展览创新 - 安徽博物院"夏商周时期的安徽"展展出900余件文物 其中一级文物180余件 单日观众量达2.55万人次创馆史纪录 [2] - 天津博物馆北朝历史文物展汇集14家单位220余件套文物 河北博物院推出远古文化展与珐琅艺术双展 [2] - 四川博物院"纹脉绵长"特展展出130多件各民族文物 包括清康熙青花五彩十二月花卉纹瓷杯等珍品 [4][7] 文创与互动体验 - 湖北省博物馆开发文创产品超5000款 在售约600种 年轻消费群体占比70% 热销产品包括编钟纹样冰箱贴 越王剑U盘等 [8][10] - 成都博物馆推出石犀造型慕斯蛋糕和川味咖啡 江苏"数见苏韵"系列活动前九站吸引观众超144万人次 文创销售破千万元 [10] - 济南市博物馆推出AR旋转冰箱贴 甘肃简牍博物馆设置投壶蹴鞠体验 河南殷墟博物馆提供青铜器"握手"打卡 [8] 高校博物馆教育功能 -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博物馆假期开放 提供AR互动 主题展览 青少年课程等活动 [11] - 高校博物馆设置印刷体验 航天展示 活体昆虫观察等项目 吸引青少年参与 [11]
解码历史根脉,蒙曼在内蒙古火速“出圈”
中国新闻网· 2025-05-02 21:54
文化传播与文旅融合 - 蒙曼作为《百家讲坛》主讲人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地探访历史遗址,迅速引发社交媒体关注,掀起"文博热"和"文化热" [3] - 在包头市固阳县探访怀朔古城遗址时,蒙曼通过莲花纹瓦当解读北魏时期多元文化交融的历史,并赞叹秦长城遗址的建筑智慧 [3] - 内蒙古大学教授郎宝如认为蒙曼的文旅活动对当地文旅融合发展有显著提升作用 [4] 历史研究与学术探讨 - 蒙曼在鄂尔多斯市博物院为民众解答历史疑问,例如纠正"胡笳十八拍"中"拍"的古音读音为"pō",并引用蔡文姬《悲愤诗》佐证 [3] - 针对蔡文姬在鄂尔多斯的历史地位,蒙曼在学术著作中提出质疑,认为其可能仅为左贤王侍妾而非正妻,强调需严谨考证 [4] - 在秦直道遗址考察时,蒙曼体现学者严谨性,追问具体遗址位置,但未能获得明确答案,感叹历史真相可能已湮没 [4] 公众互动与社会影响 - 蒙曼在鄂尔多斯市博物院与民众互动,通过细节(如读音考据)延伸文化常识,获得观众高度评价 [3] - 五一长假期间,蒙曼的历史解读活动吸引外地游客(如呼和浩特市民王佳)参与,增强公众对地方文化的认知 [3][4]
N种玩法“解锁”假期多巴胺 各地“小美好”汇成文旅“大流量”
央视网· 2025-05-02 17:22
国内旅游市场升温 - "五一"假期第二天国内旅游市场大幅升温 景区迎来客流高峰 [1] - 福建太姥山世界地质公园客流达平日6倍以上 截至11时入园人数1.3万人次 [3] - 景区引进"外骨骼"智能登山设备 通过AI计算提供额外助力 传感器实时感知地形调节关节力度 [5] - 太姥山景区推出畲族竹竿舞 星空露营 飞拉达等互动体验活动 [7] 广西阳朔旅游亮点 - 广西阳朔吸引大量外国游客 游客泛舟漓江 夜宿特色民宿 [8] - 十里画廊成为外国游客热门选择 游客骑行河畔或乘竹筏漂流 [10] - 遇龙河畔鸡窝渡村30多家酒店及民宿受外国游客青睐 凭借依山傍水环境和古色古香建筑风格 [12] 青海海西文博游创新 - 青海海西州民族博物馆千年历史王冠成游客关注焦点 [12] - 王冠采用银胎鎏金工艺 由2500多颗珍珠 绿松石 青金石及石榴石编织成网 [14] - 博物馆利用三维扫描技术建立三维图像 游客可通过多媒体互动屏360度欣赏文物 [16] - 复刻墓葬发掘原状 包括"墓室暗格"和壁画 提供沉浸式考古体验 [16]
国博:4月22日起施行预约账号实名认证预约制度
快讯· 2025-04-15 09:15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国家博物馆遇“文博热”,“黄牛”行为扰乱秩序,自2025年4月22日起修订《观众预约须知》并施行预约账号实名认证预约制度 [1] 行业现状 - 2024年国博遇“文博热”,暑假日均近160万人预约2.6万张门票,淡季约52万人预约2.6万张门票,“淡季不淡,旺季更旺”成常态 [1] - “黄牛”抢占预约名额、恶意倒票等行为扰乱国博参观秩序,损害观众权益 [1] 应对措施 - 国博自2025年4月22日起修订发布新版《观众预约须知》,全面施行预约账号实名认证预约制度 [1] - 观众可注册手机号并提供身份证件信息,通过国家网络身份认证或微信认证方式完成实名认证,实现免费预约参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