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博游
icon
搜索文档
文博游何以圈粉年轻一代
河南日报· 2025-06-10 14:15
酒香也怕巷子深,文博游要想持续圈粉年轻人,还需博物馆与时俱进,开发更多审美在线的文创产品, 融入更多科技元素,设置更精细合理的预约方式。如此,更多的"馆中好物"才能不断走进年轻人的视 野。 【责任编辑:杨鑫宇 编辑:王钟的】 既能增长见识,又能避暑纳凉,这是年轻人走进博物馆的最初目的,而年轻人热衷于逛博物馆的背后是 对传统文化的深深认同。他们对古人的生活方式、生活图景、精神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中华民族 起源怀有旺盛的求知欲。这些都促使他们走进博物馆,自觉地去了解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底蕴,从而文 化自信的底气更足。在物质充裕时代成长的年轻人,更注重精神世界的享受,他们愿意为文创产品"氪 金"。从3D复原秦墓主人头像,到汉服旅拍、沉浸式夜游,中国年轻人正以全新的方式拥抱古老文明。 开发数字IP、制作小程序与App、广泛使用文物数字化技术、开展各种线上线下互动活动、开发各类打 动人心的文创产品,"高冷"的博物馆主动下凡与年轻人同频,不仅让文物"活"起来,让展览"动"起来, 还让游客把"文物"穿在身上、吃进嘴里、带回家去,花样迭出的文物与博物馆叙事方式不断出现,融入 年轻人的日常生活。 巩义博物馆镇墓兽因为撞脸千万 ...
文博场馆成城市旅游新地标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3 06:52
文博游市场热度 - 文博场馆成为城市旅游新地标,吸引游客"为一座博物馆奔赴一座城" [7] - 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十大博物馆人气最高,几乎每天人山人海 [8] - "博物馆"搜索量同比增长近500%,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搜索量增长超900% [8] - 洛阳博物馆因"牵手女陶俑"爆红,热度增长91% [8] - 三线及以下城市博物馆订单量占比达30%,同比增加7% [10] - 潍坊风筝博物馆订单量同比增长超6倍,青海藏文化博物院增长208% [10] 特色主题博物馆崛起 -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等特色主题馆热度显著增长 [10] - 自贡恐龙博物馆以独特恐龙化石展览吸引大量游客 [10] - 景德镇博物馆通过互动体验展示陶瓷文化,带动当地手工艺品销售和餐饮业发展 [10] - 特色主题馆受欢迎原因包括主题贴近生活、展览视角新颖、与地方文化深度融合等 [11] 创新体验模式 - 海南省博物馆推出VR项目《遇见东坡》,让游客沉浸式体验苏东坡人生 [12][13] - 博物馆推出数字文物、机器人讲解、沉浸式展演、剧本游等新体验形式 [13] - 短视频和网络直播成为博物馆吸引游客新途径,如"无语菩萨"陶瓷雕塑爆红 [13] - 博物馆文创产品搜索量同比增长126%,联名文创产品如"绿马跳跳"受年轻人喜爱 [14] - 抖音电商与百家博物馆合作推出"国潮奇妙物语"活动,线上展示销售文创产品 [14] 热门旅游线路 - "故宫-景山公园"、"兵马俑-华清宫"等一日跟团游产品预订热度显著增长 [9] - 成都大熊猫基地-三星堆、岳麓书院-湖南博物院等组合线路受欢迎 [9] - 特色博物馆如洛阳古墓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馆成为文博游新潮流 [10]
博物馆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文化+科技”助推“文博游”持续升温
央视网· 2025-05-18 10:09
博物馆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备案博物馆数量近7000家[1] - 五一假期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超600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16] - 行业趋势从"高冷范儿"转向可亲可近的日常化体验[1] 特色博物馆案例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 我国首座青铜文化专题博物馆馆藏文物48万件[3] - 镇馆之宝何尊铭文包含最早"中国"文字记录[3] - 展出3000年前西周象尊等动物形青铜器兼具艺术与实用功能[3][5] 秦皇岛玻璃博物馆 - 全国首家国有玻璃历史文化综合博物馆具百年历史[8] - 展品涵盖早期玻璃形态至现代航天应用玻璃[10] 周尧昆虫博物馆 - 展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斑喙凤蝶等珍稀标本[12] - 首创切叶蚁与黄猄蚁生态养殖装置展示协同进化现象[14] - 设有蚕茧手工体验区增强互动性[14] 科技赋能博物馆创新 沉浸式体验技术 - 北齐壁画博物馆运用VR实现1400年前墓室漫游[18] - 投影互动技术复原壁画乐器演奏场景[20] 文物修复与数字化 - 马王堆丝织文物智能复原项目实现毫米级精度还原[23] - AI辅助纹样生成结合动捕技术模拟织物动态质感[26]
【省文物局】文博游,陕西旅游的“金字招牌”
陕西日报· 2025-05-13 06:44
近年来,陕西不断加强博物馆建设,2024年新增国家级博物馆36座,备案博物馆总数达362座。全 省博物馆不断创新,精心策划丰富多彩的活动,研发独具匠心的文创产品,让文博游成为游客在陕西独 特的文化体验。 "打卡博物馆"成为旅行标配。历史遗迹变身"网红"景点,文博游越来越受到大众追捧。 陕西,凭借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可传播的文旅符 号。 据统计,2024年陕西各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数7200余万人次,文博游成为陕西旅游的"金字招牌"。 特色展览阅古今 近日,在西安博物院展厅,洛阳游客刘威凝视着文物,发出感叹:"没想到一块不起眼的木头也大 有来头。这个展览让我第一次了解到渭桥遗址、北城村墓地。西安真是一块宝地。" 刘威正在参观的是"探长安——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30年考古成果展"。 该展是对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和学术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推进中 华文明探源工程,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策展人陈斯文介绍,展览展示了考古工作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成就,彰显了考古工作传承历史、 护佑文脉的核心主旨。 晶莹剔透的绿玻璃高足杯、五颜六色的铸马赛克玻璃镶嵌 ...
N种玩法“解锁”假期多巴胺 各地“小美好”汇成文旅“大流量”
央视网· 2025-05-02 17:22
央视网消息:"五一"假期第二天,国内旅游市场大幅升温,景区迎来客流高峰。其中,福建太姥山世界地质公园素有"海上仙都"的美誉, 今天,这里的客流情况怎么样?一起来看记者刚刚发回的报道。 太姥山的热门景点九鲤湖迎来客流高峰。截至11时,整体的入园人数已经达到了1.3万人次,是平日的6倍以上。作为典型的山岳型景区, 太姥山有着3600多级石阶,垂直落差超过了900米,登山是游览太姥山最传统的方式。但是对一些游客,特别是中老年人,或者体力较弱的游 客来说,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为此,"五一"假期,景区特别引进了登山"神器",就是记者穿上的"外骨骼"智能登山设备。设备自重非常轻,走起路来感觉就像开了"外 挂",好像有外力会拽着你的腿往上走,很像"漫步云端"。工作人员告诉我,它会根据每个人的身高、体重,通过AI计算,给穿戴者提供额外 的助力。它的传感器还能实时感知地形,来调节关节力度。 "五一"假期,太姥山景区还为大家准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互动体验,比如畲族竹竿舞、星空露营、飞拉达等等,可以说是惊喜多多、诚 意满满。 广西阳朔:泛舟漓江 住特色民俗 外国游客爱上"中国游" 这个假期,在广西阳朔,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