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民族精神
icon
搜索文档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举行首场记者招待会介绍纪念活动最新筹备进展
新华社· 2025-08-28 19:04
外宾出席情况 - 26位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确认出席纪念活动 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 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恩 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等[1] - 部分国家议长 政府副总理 高级别代表 国际组织负责人及前政要将应邀出席 外国驻华使节 武官和国际组织驻华代表也在受邀之列[2] - 来自俄罗斯 美国 英国 法国 加拿大等14个国家的50位友人或其遗属代表将出席活动[2] 外宾特点分析 - 嘉宾级别高 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众多 体现各国对活动高度重视和对中国的友好情谊[2] - 代表性强 覆盖世界五大洲 表明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历史贡献和世界意义的普遍认可[2] - 参与面广 包括政府代表和民间人士 其中不少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在中国家喻户晓[2] 阅兵式意义与准备 - 阅兵式旨在彰显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 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 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强大能力[2] - 阅兵准备基本就绪 已进入倒计时阶段 受阅部队完成3次综合演练 总体达到预期效果[3][4] - 参阅力量要素全 结构编成体系化 武器装备数量多 初次亮相占比高 展示新时代人民军队新风貌[3] 文艺晚会安排 - 9月3日晚在人民大会堂举办抗战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 党和国家领导同志 抗战老战士 基层群众代表等将出席观看[2] - 主创团队首次启用80后年轻艺术家担任总导演 90后年轻编导参与创作 00后演员在参演人员中占比超过50%[3] - 文艺演出已进入最后合成阶段 力求呈现精彩 隆重而简朴 振奋且深沉的文艺演出[3] 北京市筹备工作 - 北京市精心布置天安门广场年号台 观众席 LED大屏等要素 注重与周围建筑环境协调统一[5] - 搭建临时观礼台以满足更多群众观礼需求 在长安街沿线布置10组立体花坛和5座月季花箱景观桥区[5] - 坚持不扰民 少扰民原则 最大限度压缩交通管制时间和范围 保障活动顺畅举行和社会交通平稳有序[5]
阅兵准备基本就绪,进入倒计时!最新进展来了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8 14:06
活动筹备进展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举办首场记者招待会,介绍筹备进展 [1] - 定于2025年9月3日晚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纪念文艺晚会 [12] - 已在天安门地区完成三次阅兵综合演练,总体达到预期效果,阅兵准备基本就绪 [16] 外方嘉宾出席情况 - 26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将出席纪念活动,体现出各国对活动的高度重视 [3][5][6] - 出席嘉宾级别高、代表性强、参与面广,覆盖世界五大洲 [14] - 来自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14个国家的50位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将应邀出席 [10] 阅兵式特点 - 参阅力量要素全,结构编成体系化,武器装备数量多,初次亮相占比高 [16] - 是新时代新征程人民军队政治建军新风貌、力量结构新布局、现代化建设新进展、备战打仗新成效的集中展示 [16] 现场布置与安排 - 天安门广场科学布置年号台、观众席、LED大屏等要素,并搭建临时观礼台以更好满足群众观礼体验 [19] - 长安街沿线布置10组立体花坛,打造5座月季花箱景观桥区 [20] - 坚持“不扰民、少扰民”,最大限度压缩交通管制时间和范围,保障活动顺畅举行 [20] 后续活动安排 - 将于8月29日上午10时在梅地亚新闻中心举办第二场记者招待会,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将介绍坚持和平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关情况 [21]
学习手记 | 气吞山河的爱国主义壮歌
新华社· 2025-08-28 11:27
抗日战争历史意义 - 十四年浴血奋战中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1] -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形成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1] - 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升华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全新高度 [2] 英雄人物与爱国情怀 - 抗战英雄展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以身许国精忠报国是最鲜明品质 [3] - 赵一曼绝笔信 杨靖宇牺牲时胃里无一粒粮食等事迹震撼人心 [3] - 千千万万抗战英雄用热血换来山河再造 用生命为爱国刻下悲壮注脚 [3] 爱国主义精神传承 - 爱国主义是激励中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 [4] - 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参观纪念馆引用古语等方式推动爱国主义精神扎根 [4] - 鼓励留学人员将个人成功结在爱国主义常青树上 嘱托院士为祖国人民不懈奋斗 [4] 当代爱国主义实践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 [5] - 爱国三问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 [5] - 国歌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仍在复兴之路上激励中华儿女奋发图强 [5]
烽火家书寄深情 不朽丹心护山河
央视网· 2025-08-28 09:24
左权将军生平事迹 - 1905年出生于湖南醴陵贫苦农民家庭 10岁时因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在夹书板写下"勿忘五九国耻" [3] - 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从苏联学成归国投身革命工作 [3] -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副参谋长 成为前方总部核心成员 协助指挥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 [3] 家庭生活细节 - 1939年4月与刘志兰结婚 1940年盛夏怀抱三个月大女儿左太北拍摄全家福 [4] - 为投入百团大战将亲人送至延安 通过烽火家书维系家庭联系 [4][5] - 常端详女儿照片 用稿费购买花布缝制衣裳 信中关切女儿冷暖状况 [6] 牺牲前后经过 - 1942年5月22日写就最后一封家书 与妻女分离廿一个月后表达"念、念、念、念"的思念 [1][6] - 3天后在山西辽县十字岭指挥突围时遭日军炮弹击中牺牲 年仅37岁 [1][7] - 牺牲后十字岭立碑 83年来鲜花不断 体现对英烈的永久缅怀 [8] 历史意义与精神传承 - 十四年抗战期间无数英烈诀别亲人浴血疆场 家书承载深沉家国情怀 [9] - 民族存亡之际挺身而出 展现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 [8][9] - 当今山河无恙的景象源于抗战英雄的牺牲奉献 [9]
(同心抗战)香港抗战历史研究会会长:创建老战士之家,引发香港民众产生民族共鸣
中国新闻网· 2025-08-26 16:58
香港抗战历史研究会会长、抗战老兵后人吴军捷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我们讲述抗战历史时,大家都 能回忆起当时我们所遭受的苦难,以及那些为保家卫国而作出牺牲和贡献的先辈。如此一来,便能引发 香港民众对在抗战中形成的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产生共鸣。 ...
各界观众踊跃参观 多元化形式让抗战历史变得“可感+可触+可参与”
央视网· 2025-08-26 11:19
展览核心内容 - 展览主题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名称为“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 [1] - 展览通过1525张照片、3237件文物以及80多件雕塑绘画作品进行展示 [1] - 展览运用35处观众互动装置,结合科技手段提供沉浸式体验 [10] 主要艺术展品 - 序厅陈列大型雕塑《铜墙铁壁》,以八路军、新四军等人物形象构筑长城形态,象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 - 展厅内设有全新创作的《我要去延安》主题雕塑,青年形象手指延安宝塔山,寓意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3] - 中厅布置《根据地军民》大型组雕,刻画战士与群众同仇敌忾的英雄群像 [5] - 中厅墙面展示长9.3米、宽4.2米的板面工笔重彩画作《江山永固》 [7] - 展览尾声展出油画《延安火炬》,描绘延安军民欢庆抗战胜利的场景 [9] 互动体验与科技应用 - 设置抗战歌曲点播台,观众可点播《义勇军进行曲》等红色经典曲目,并同步观看相关影像 [10] - 在人民战争地道战、地雷战展区,通过点击感应屏观看情景演示与动画,了解战术布局和武器原理 [10] - 设置多处电子交互系统,构建“文献资料库”,观众可轻触屏幕研读文献、了解历史细节 [12] - 展览理念为将历史、科技和艺术相结合,通过多元化形式使抗战历史可感、可触、可参与 [14]
一展阅尽三百年 白山松水铸初心——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览中感受穿透时空的文化动能
新华社· 2025-08-20 16:17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览 - 展览于8月19日在长春市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启幕 展示吉林近现代三百余年历史[14] - 展陈空间4400平方米 包含9大展区28个单元 展出1200余张历史图片 70余组图表及千余件实物[16] - 首次公开展出500余件实物展品 首展比例达51.85%[21] 展览叙事结构 - 采用时间轴与逻辑轴双线叙事 从1644年清军入关切入历史脉络[17] - 重点突出抗争史与革命史 包含吴大澂勘界守土 抗联战士抗战等历史事件[18] - 系统呈现吉林"六张红色名片" 包括东北抗日联军创建地 新中国汽车工业摇篮等[24] 文物与档案展示 - 展出春城剧场墙体夹层发现的俄式军刀 铸造于1903年日俄战争前夜[21] - 首次公开"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档案 揭示日本侵华期间情报刺探活动[22] - 包含抗联战士棉衣 枪支等实物展品 配合场景复原营造沉浸体验[24] 学术研究与筹备 - 筹备历时半年 邀请党史 文物 考古多领域专家参与论证[25] - 专家团队梳理数百万字史料 采访多位抗联英烈后人[24] - 展览突破性补完关键历史环节 完整呈现吉林人民反抗压迫历程[24] 社会意义与时代价值 - 展览契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节点[26] - 通过历史实物与档案展示 实现历史教育与民族精神洗礼[22] - 展现吉林人民在苦难中抗争的坚韧 在建设中奉献的热血[26]
海证期货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观影活动
期货日报网· 2025-08-20 11:45
公司活动 - 海证期货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观看爱国主义题材影片《南京照相馆》以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1] - 影片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展现普通中国人在至暗时刻的非凡抗争 [1] - 观影活动旨在引导党员铭记历史,坚定"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信念 [1] 影片内容 - 影片通过跌宕起伏的情节和饱含深情的演绎,展现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悍卫民族尊严的悲壮历史 [1] - 影片采用丰富立体的人物群像和极具冲击力的细节叙事,诠释中华民族在深重苦难中展现的伟大精神 [1] - 影片展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守望相助、英勇不屈的精神品质 [1] 活动效果 - 观影活动被描述为一次深刻的历史教育与精神洗礼 [1] - 观影结束后党员们深受触动,深刻认识到铭记国耻方能自强的道理 [1] - 公司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化党史和爱国主义教育 [1] 后续计划 - 公司计划引导全体党员以史为鉴,筑牢信仰之基 [1] - 公司将立足金融服务阵地,忠诚履职,专业报国 [1] - 公司旨在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期货力量" [1]
山河壮歌丨《游击队歌》的首场演出竟是这样完成的……
央广网· 2025-08-19 07:05
历史背景与创作过程 - 《游击队歌》创作于1937年年底,由贺绿汀在山西临汾八路军办事处期间完成,曲调轻快流畅,歌词生动描述游击队员的乐观与机智 [1][3][5] - 创作灵感来源于八路军游击战的真实场景,包括缴获日军武器的炮兵团和"三不打"射击原则 [8][5] - 贺绿汀在老乡家的土炕上用油灯一夜完成创作,首次演出由口哨伴奏,无正式乐器 [8][11] 歌曲传播与影响力 - 1938年1月6日在八路军总部高级干部会议首演,朱德高度评价并要求推广教唱,战士们争相传抄曲谱 [11] - 歌曲迅速传遍华北,连加拿大医生白求恩也在行军途中哼唱,沦陷区民众秘密传唱 [11] - 抗战期间八路军、新四军及游击队发展至132万正规军和260万民兵,建立19块根据地,游击战术有效扰乱日军 [13] 文化传承与现代表达 - 1949年贺绿汀贴身保存手稿南下,使其在国民党轰炸中幸存,成为抗日精神的永恒印记 [14] - 上海音乐学院将歌曲改编为歌剧、手风琴合奏等形式,每届学生参与演绎 [15][17] - 中共一大纪念馆展示原稿,老战士现场高歌,新一代年轻人通过手稿感受历史 [19][21] 战略意义与领袖评价 - 毛泽东称赞歌曲"从战术范围跑向战略敲门",肯定其在大规模游击战中的思想指导作用 [14] - 1943年毛泽东当面表扬贺绿汀:"你为人民做了好事,人民不会忘记你" [14] - 新时代下歌曲被赋予克服困难、为国家奉献的精神内涵,转化为行动动力 [17]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爱国将领柳树人:血洒他乡护国门
新华社· 2025-08-18 20:03
在贵州省安顺市第一高级中学的校史馆里和教学楼走廊上,可以看到不少印有先烈英勇事迹的宣传展 板,1942年牺牲于滇缅抗日前线的柳树人是其中之一。 柳树人,1905年出生于贵州安顺,1926年4月至1927年8月在黄埔军校第五期步兵科学习。抗日战争期 间,他先后参加过保定战役、台儿庄战役、长沙会战和昆仑关战役等一系列战役,屡立战功。 在贵州省档案馆,"抗日战争中的贵州"主题展常年对外开放,柳树人等抗日将领的英勇事迹被一一呈 现。贵州省档案馆二级巡视员韩雯说,通过了解英烈们的事迹,能够让人铭记历史,知晓和平的来之不 易。 安顺一中也将柳树人和其他先烈的事迹整合起来,编写了一本校本教材,开设了校本课程。副校长程垚 告诉记者,每年艺术节期间,该校还会号召学生通过诗歌、散文、戏剧或舞蹈等形式,展现英雄人物的 故事,以此来开展爱国教育。 柳树人的侄孙女柳青说,她每年都会去云南腾冲的国殇墓园,站在那里,能够感受到民族精神的强烈共 振,也更能认识到和平的来之不易。 (新华社贵阳8月18日电) 到达同古不久,200师就接到英军一支被日军围困的装甲部队的救援请求。柳树人率队轻装出击,一举 击溃日军,成功为英军解围,这也打赢了中国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