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野生动物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赵一德在调研检查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强调落细落实保护措施健全长效监管机制 坚决筑牢生物多样性保护屏障
陕西日报· 2025-06-17 08:26
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调研 - 省委书记赵一德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野生动物保护措施并健全长效监管机制 [1] - 调研西安市城北野生动物急救站,关注救护流程、救治效果及放归计划,听取非法猎捕贩卖案件查办情况 [1] - 要求以"零容忍"态度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紧盯"捕、运、售、食、玩"环节,深挖线索并曝光典型案例 [1] 野生动物救护与管理机制 - 提出优化救护机制,提升科学性、专业性和规范性,构建"收容、救助、检疫、处置"闭环管理体系 [1] - 检查新城区长乐花卉博览园商户经营资质及进货渠道,要求加强监管并完善进销货台账 [1] - 强调通过专项检查、定期巡查、随机抽查等方式确保经营合规,实现来源可溯、去向可查 [1] 野生动物保护长效机制 - 指出野生动物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落实法律法规和林长制要求 [2] - 要求健全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的长效机制,压实全链条责任 [2] - 全面排查保护管理薄弱环节,强化联合执法与日常监管,深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 [2] 社会参与与法治宣传 - 强调加强法治宣传和科普教育,发挥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作用 [2] - 鼓励群众举报违法行为,营造全社会共同保护野生动物的氛围 [2] - 省委常委、西安市市长及省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调研座谈 [2]
云南省境内蜂猴、倭蜂猴保持一定种群数量
中国新闻网· 2025-06-14 16:59
蜂猴和倭蜂猴监测进展 -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自2025年初启动对蜂猴和倭蜂猴的系统性监测工作,采用"专家团队+在地管护机构"模式,覆盖6个自然保护区[3] - 监测方法包括设立样线、布设红外相机,截至2025年5月已记录蜂猴实体20只(铜壁关20只、南滚河2只)和倭蜂猴5只(古林箐)[3] - 同域记录到86种动物,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7种和二级保护动物31种,反映生态系统健康[3] 物种保护现状 - 蜂猴和倭蜂猴是中国仅有的2种懒猴科动物,因分布窄、数量稀少被列为"十四五"期间48种极度濒危野生动物[5] - 高遇见率表明两物种在云南保持稳定种群,监测将为栖息地保护提供科技支撑[5] 监测技术与管理 - 专家团队来自大理大学和云南师范大学,监测单元包括4个国家级和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 - 铜壁关保护区三次监测分别记录蜂猴7只、6只、7只,数据采集频率较高[3]
持续开展拉网式全覆盖排查
西安日报· 2025-06-13 10:56
野生动物保护执法行动 - 西安市市场监管部门在农贸市场、花鸟交易市场、餐饮服务经营场所、网络交易平台等开展拉网式全覆盖排查整治行动,严厉查处破坏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行为 [1] - 雁塔区市场监管执法人员重点检查叁伍壹壹街区、新秦美花卉市场等涉及鸟类交易的摊位,核查经营活动合法性,并向经营户发放野生动物保护宣传资料 [1] - 未央区市场监管执法人员排查农贸市场、遗址区餐饮单位及巨坤花卉市场,检查是否存在非法出售、收购、运输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核查商品来源、仓储冷柜及交易票据 [1] 餐饮行业专项检查 - 高新分局执法人员对农家乐、私房菜馆、特色餐厅等餐饮场所进行检查,逐一排查核实食材来源,查看是否有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2] - 未央区执法人员细致核查遗址区餐饮单位的菜单、后厨食材和库存,严查以野生动物为原料的菜品,杜绝"野味上桌" [1] 联合执法与源头治理 - 蓝田县市场监管执法人员联合秦保、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严查野生动物交易行为,从源头上遏制非法交易链条 [1] - 周至县金盆木材检查站在下山主要路口检查出山车辆,查看是否有偷运盗猎野生动物行为,并检查进山车辆是否携带禁用捕猎工具 [4] 宣传倡导 - 市场监管部门向经营户详细讲解野生动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引导树立正确经营理念,自觉抵制非法野生动物交易 [1] - 市市场监管局倡导市民和生产经营单位遵纪守法,杜绝购买、食用、非法交易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 [2] - 周至县金盆木材检查站通过LED屏、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开展保护野生动物宣传 [4]
严格落实保护措施 强化日常巡查巡护 坚决守牢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底线红线
西安日报· 2025-06-11 10:59
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检查 - 市长叶牛平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野生动物保护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守牢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底线红线 [1] - 实地检查了新城区长乐花卉博览园、莲湖区西仓花鸟市场、沣西新城大王街道马路集市及鄠邑区沿山区域,重点关注野生动物保护和花鸟市场经营情况 [1] - 要求压实花鸟市场开办方主体责任和属地街办、森林公安等部门监管责任,严禁出售国家野生保护动物 [1] - 市场需设置宣传公告、印发野生保护动物图集、畅通举报渠道、加强巡查检查,引导商户合法经营 [1] - 公安、环保、林业、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强化协同联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查处非法猎捕出售野生动物违法行为 [1] 联合执法行动部署 - 副市长李启全、解宁元召开会议安排部署野生动物保护联合执法行动 [2] - 公安机关已刑事拘留非法猎捕出售野生动物嫌疑人2名,查获"三有"野生动物81只 [2] - 下一步将举办爱鸟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主题活动,增强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2] 长效机制建设 - 在鄠邑区渭丰街道渭南村要求健全长效机制,细化工作措施,强化日常巡护 [1] - 充分发挥村组、护林员等作用,对辖区山林、湿地等区域开展排查检查,严禁设置捕鸟工具 [1] - 切实消除危害野生动物安全的各类隐患 [1]
这些鸟,要护好了
人民日报· 2025-06-10 16:05
生态保护成效 - 莫莫格湿地面积从不足3万公顷恢复到8万多公顷,生态显著改善[7] - 每年吸引超过10万只候鸟停歇,包括东方白鹳、丹顶鹤等珍稀鸟类[5] - 2016-2022年镇赉县累计补偿野生动物毁损农作物案件182起,补偿金额396万元[13] 护飞队发展 - 2018年成立的白城护飞队已发展500多名来自各行各业的队员[5] - 队员累计巡逻路程超2000公里,救护伤鸟20余只[9] - 护飞队与保护区紧密协作,显著改善保护区外的鸟类救治情况[9] 保护措施创新 - 安装"人工招引巢"为鸟类提供新型栖息场所[13] - 家庭农场加装实时监控并立宣传展板,工人承担巡护职责[12] - 利用废弃电线杆等材料制作鸟巢,解决鸟类筑巢难题[13] 公众意识转变 - 种粮大户从驱鸟到主动护鸟,全家加入护飞队[11] - 渔民保护意识增强,质疑声减少,护鸟成为自觉行动[13] - 通过政策补偿和宣传,实现"保护鸟类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理念转变[12]
在野外的“人工产房”上,这些“鸟类大熊猫”在武汉生宝宝了
长江日报· 2025-06-09 08:31
市观鸟协会会长明亮介绍,目前有13个巢台被青头潜鸭"征用"筑巢。其中两个鸭巢率先 完成孵化,孵出11只小鸭。红外相机记录了它们筑巢繁殖全过程,以及鸭妈妈遛娃的情景。 在虾塘遛娃的青头潜鸭妈妈。 "青头潜鸭繁殖高峰期为4月至7月,虾塘还会有小鸭陆续孵出。"市湿地保护中心副主任 李鹏说,今年孵出的小鸭有望突破20只,创下人工巢台辅助青头潜鸭繁殖成功的纪录。 6月8日,大雨滂沱,"藏"在武汉一片虾塘内的十几个青头潜鸭繁殖巢,无一被淹。"我 们做的人工巢台帮了大忙!"虾塘老板兼护鸟志愿者朱祥能难掩喜悦。 安装在荷叶丛中的人工巢台。 这片虾塘位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豹澥湖附近,面积200余亩,由4个独立虾塘组成。因长 年栖息着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青头潜鸭,这里被列为武汉市野生鸟类重要栖息地加以保 护。朱祥能自愿加入护鸟队伍,成为贴身守护青头潜鸭的志愿者。 5日,长江日报记者踏访这片虾塘,站在堤埂望去,只见荷叶和水草丛中立着多根长竹 竿。朱祥能说,那就是安装人工巢台的位置。 人工巢台用多块塑料植草板拼装而成,上铺淤泥,种有茭白、狭叶香蒲等青头潜鸭筑巢 爱用的植物。竹竿插在巢台孔洞中起固定作用。下暴雨时,巢台会"顺竿爬",确保 ...
上海野生动物园成功繁育的两头非洲象宝宝与游客见面
中国新闻网· 2025-05-30 20:03
行业突破 - 上海野生动物园成功繁育华东地区首胎非洲象宝宝 标志着公司在非洲象迁地保护领域取得重大突破[2] - 采用大种群饲养管理模式 打造与非洲自然生存环境相似的生态小环境 包括多样化食物供给和个性化营养套餐[2] - 非洲象"小小白"的繁育案例为全球非洲象保护事业提供新思路 通过科学种群管理和生态小环境建立促进自然繁殖[5] 繁育成果 - 2024年11月27日非洲母象"小白"产下公象"小小白" 体重超100公斤 2025年2月13日另一头母象"露露"产下公象"小小露" 半月龄体重达135公斤[5] - 截至新闻发布时 "小小白"六个月体重达275公斤 "小小露"三个半月体重达215公斤 均保持母乳喂养[6] - 两头幼象行为特征明显 "小小白"活泼胆大热爱社交 "小小露"更淘气 常在母象进食时翻滚草料[6] 保育技术 - 对孕期母象"小白"实施精细化饲养管理 定制20多个月的专属孕期营养套餐[2] - 建立定期健康监测体系 包括称重 身高测量 排泄物分析 医学检验和驱虫工作[2] - 为幼象开辟模拟非洲生态的户外活动场 增设社交设施和玩具 促进行为多样性发展[6] 社会价值 - 开放幼象参观活动 通过保育员现场科普讲解传递野生动物保护理念[2] - 幼象成长过程为非洲象保护 繁殖及发育研究提供珍贵数据支持[5] - "小小白"未来可能成为种源交流重要成员 提升圈养非洲象基因多样性[5]
红外相机里有什么?荒漠猫、兔狲……含“野”量不要太高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26 11:51
尕海湿地保护工作 - 尕海湿地位于甘肃省甘南州碌曲县,是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1] - 保护站布设近80台红外相机用于监测雪豹、岩羊等野生动物活动轨迹 [1] - 每年5月和10月回收红外相机视频画面,为监测提供数据支持 [1] - 工作人员需攀登海拔4000多米的尕秀石山进行设备维护 [1][2] 野外监测作业细节 - 监测点分布在海拔3700米至4200米之间的裸岩区域 [2] - 海拔3600米以上路段车辆需安装防滑链,部分区域需徒步前进 [2] - 单日可回收17处红外相机的存储卡 [6] - 作业内容包括更换存储卡/电池、记录生境类型及受干扰情况 [4] 保护成效与物种记录 - 保护区栖息354种野生动物,含19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66种二级保护动物 [20] - 红外相机最新记录物种包括: - 岩羊(国家二级,日食2-3千克植物) [10] - 高山兀鹫(国家二级,食腐猛禽) [12] - 雪豹(国家一级,栖息3000米以上山地) [13] - 狼(国家二级,群居猎食) [15] - 荒漠猫/狍/藏雪鸡等 [17] 工作人员长期贡献 - 保护站团队在高海拔环境下坚守近10年 [7] - 副站长仁欠表示生态改善(如草原植被恢复)是最大工作成就 [9] - 视频资料分析中发现新物种记录会带来强烈成就感 [9][10]
虾田里,守护好青头潜鸭(绿水青山守护者)
人民日报· 2025-05-26 06:13
生态保护与养殖业结合 - 养殖户朱祥能将鱼塘改为小龙虾养殖后,虾田环境改善,吸引了青头潜鸭等野生动物栖息[1] - 虾田采用无投饵投药的生态养殖方式,水质清澈,为野生动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1] - 青头潜鸭在虾田的繁殖成功率高达70%,表明生态养殖模式对濒危物种保护具有显著效果[3] 野生动物监测与社区参与 - 武汉市观鸟协会通过养殖户协助,首次在虾田发现青头潜鸭繁殖巢,巢内含有13枚鸭蛋[2][3] - 养殖户转型为护鸟志愿者,负责安装红外相机、记录鸟类生长数据并保护栖息地安全[3] - 志愿者通过持续观察,鸟类识别能力从零提升至50多种,增强了社区生态保护参与度[3] 产业转型与生态价值 - 养殖模式从传统渔业转向生态虾养殖,带动了水生植物(荷花、芦苇、野生菱白)的自然恢复[1] - 生态养殖未影响小龙虾产量,证明经济效益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可协同发展[1] - 观鸟协会与养殖户合作建立长期监测机制,为濒危物种研究提供了珍贵的一线数据[2][3]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凌小蛰’康复日记”为何引发众多网友追更?
新华社· 2025-05-22 14:02
雪豹"凌小蛰"的救助与走红 - 雪豹"凌小蛰"被发现时处于濒死状态 仅6个月大 体长74厘米 体重9.7千克 远低于同龄正常水平 [2] - 经过紧急救助 "凌小蛰"3月8日第一次抬头 两个月后体重增至16.6千克 具备基本运动能力 [2][7] - "凌小蛰"被救助时正值惊蛰节气 因此得名 2017年起救护中心救助的雪豹都用"凌"字命名 [2][4] 社交媒体传播效果 - "凌小蛰"相关视频第一条浏览量突破一千万次 系列视频总浏览量突破百亿次 [5][6] - 西宁野生动物园直播间因"凌小蛰"获得高流量 其日常行为形成强烈反差萌 [1] - 救护中心副主任齐新章以"圆掌"账号发布内容 微博粉丝超248万 内容以雪豹为主 [4][5] 公众关注与社会影响 - "凌小蛰"成为动物界新晋"顶流" 频繁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榜 形成"云养"现象 [1][6] - 公众通过"凌小蛰"案例表现出对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关注度的提升 [7] - 西宁市多年来雪豹救护繁育工作的成果通过此案例得到展示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