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RAG
icon
搜索文档
程序员的就业市场是真癫了。。。
猿大侠· 2025-04-21 11:18
行业趋势与人才需求 - 阿里云核心业务已全部接入Agent体系,显示AI技术在企业级应用中的深度整合[1] - 字节跳动30%后端岗位要求具备大模型开发能力,腾讯、京东、百度开放的技术岗中80%与AI相关,反映头部企业对AI人才的集中需求[1] - 大模型技术重构传统开发范式,CRUD模式正被AI原生应用取代,行业加速向AI转型[1] - AI技术岗薪资逆势上涨150%,大厂为AI大模型人才开出70-100W年薪,传统岗位则面临缩水[1] AI技术应用与职业转型 - 企业更看重能用大模型技术重构业务流的技术人才,仅会调用API的开发者面临淘汰风险[1] - RAG优化知识库检索、大模型微调数据准备等技能成为转型关键,缺乏实操经验将导致职业生存危机[1] - 未来1年内"有AI项目开发经验"或成为技术人求职门槛,掌握原理+应用技术+项目经验是核心竞争力[3][13] - Agent、RAG、Function Call等技术在智能客服、知识密集场景等领域加速落地[12] 大模型技术培训与资源 - 「大模型应用开发实战训练营」提供2天直播课程,覆盖Transformer架构、Fine-tuning技术及知乎直答等实战案例[4][7] - 课程包含金融行业"支小助"等热门项目拆解,学员可通过复现流程积累实战经验并写入简历[13] - 58期课程已服务20000+学员,部分学员通过内推获得高薪offer,企业直聘资源直达大厂面试官[10][15] - 课程免费开放100名额,24小时后关闭通道,完课赠送大模型案例集及AI商业白皮书[6][17] 技术架构与实战场景 - 大模型技术可解决跨行业场景问题,如RAG适用于需频繁更新知识的领域,Function Call增强外部工具集成能力[12] - 个人开发者可通过全栈开发撬动AI原生应用,课程展示从原理到落地的完整技术链路[8][13] - 直播内容涵盖职业前景分析、典型业务场景解析及大模型底层原理剖析[4][7]
AI大家说 | 从“搜一搜”到“问一问”,搜索引擎正被重新定义
红杉汇· 2025-03-16 15:44
文章核心观点 AI搜索凭借技术优势提升用户体验,改变搜索行业格局,未来发展趋势多样且充满机会,传统搜索引擎面临挑战需创新[1][3][5] AI搜索特点及格局变化 - AI搜索能精准捕捉用户查询意图,提供定制化结果,打破传统线性检索模式,提升用户体验 [1] - AI重新定义信息获取范式,搜索与AI融合,AI搜索朝着一站式平台发展 [3] - 封闭式AI存在内容幻觉和过程失控短板,“LLM +搜索”模式完成搜索到创作闭环,改变搜索行业竞争格局,预计到2026年传统搜索引擎访问量下降26%,新玩家入场打破“寡头效应” [4][5] AI搜索未来趋势与机会 产品力是竞争力 - 简约化产品设计和一站式服务满足用户需求,是AI搜索发展重要趋势 [7] 信息一体化处理产品形态 - AI搜索与其他AI工具跨界融合,提供实用个性化功能,升级用户体验 [8] - AI搜索突破传统文字搜索束缚,提供跨模态搜索体验,演化为全能型智能助手 [8] - AI搜索呈现多端协同趋势,突破设备边界,走进全新应用场景 [8] 场景垂直“专、精、深” - 用户需求推动AI搜索场景垂直化,垂直搜索满足细分需求,构建企业“护城河” [9] 新商业模式的探索 - 商业化能力创新是AI搜索待解决问题,用户通过AI搜索形成入口导购商业化已有先例 [10] - AI搜索与企业级市场结合,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搜索解决方案,提供新盈利渠道 [10] 传统搜索引擎的挑战 - 传统搜索引擎需创新,加入AI模型插件提升用户体验,稳固行业心智地位 [12] - AI助手是传统搜索引擎最强挑战者,具备深度思考和联网搜索功能,承载泛搜索需求 [12] - AI搜索新势力提供全新搜索体验,理解自然语言,提供实时准确答案 [12] - 平台型互联网企业扩张搜索市场心智,接入大模型发挥内容潜力 [13] - AI搜索发展关键在于通过RAG解决问题,但依赖传统搜索引擎信息,数据处理难度大 [13]
大模型私有化部署浪潮下的AB面:警惕“信息孤岛”顽疾在AI时代复现|人工智能瞭望台
证券时报· 2025-03-14 08:04
私有化部署的现状与趋势 - DeepSeek开源大模型在政府、金融、医疗等领域广泛采用私有化部署模式,典型案例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消防救援局、安徽省数据资源管理局等机构近期完成本地化部署[1][3] - 普华永道数据显示近60%企业选择在本地数据中心或私有云部署AI推理模型,凸显市场对私有化方案的偏好[3] 私有化部署的核心优势 - **数据安全**:政务和企业敏感数据(如个人隐私、商业秘密)通过内部处理存储避免泄露风险[4] - **自主可控**:减少对外部供应商依赖,提升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4] - **定制化能力**:可结合具体业务场景调整模型,例如上海市消防救援局通过定制实现低延迟响应和网络安全性[5] - 金融、医疗等强监管行业更倾向私有化部署以满足合规要求[4] 私有化部署的潜在问题 - **市场碎片化**:各部门/企业独立建设导致技术标准不统一,重复投入增加开发维护成本(如政务领域"信息孤岛"延续)[8] - **资源浪费**:类比"自建锅炉"现象,智算中心利用率不足与硬件重复投资并存[9] - **抑制创新**:企业聚焦项目订单而非核心技术研发,参考日本软件市场因外包服务主导导致创新乏力[10] 行业破局路径 - **数据端**:政府与行业协会协同制定数据互通标准,鼓励行业巨头牵头构建共享模型[13] - **应用端**: - 推行"公共云优先"政策,通过财税优惠(如算力券、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激励企业采用云服务[13] - 分阶段建设医疗/金融等领域的行业云,发展混合云技术平衡效率与安全需求[14] - 医疗行业需解决数据标准不统一、多技术整合等挑战以突破应用瓶颈[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