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
搜索文档
新华时评:持续发力稳定就业大局
快讯· 2025-07-21 21:42
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措施 - 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是当前工作重点,部分毕业生离校后仍未落实工作 [1] - 各地采取多种举措包括举办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实施就业创业行动计划 [1] - 人社部门干部联系高校开展政策宣传和就业指导,加大就业支持保障力度 [1] 未来就业工作方向 - 需继续精准施策,从岗位开发供给、就业能力提升、就业观念引导等多维度发力 [1] - 通过更扎实细致的工作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1]
新华时评·年中经济观察丨持续发力稳定就业大局
新华社· 2025-07-21 21:34
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 题:持续发力稳定就业大局 新华社记者刘夏村 就业,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连着宏观大势。各部门加快推出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 措,各地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多措并举帮助企业应对困难挑战,增强可持续发展和吸纳就业能力……一 系列政策组合拳下,稳就业效果显现。但也要看到,当前内需扩大动能尚需增强,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 素较多,青年、农民工等重点群体以及部分行业就业压力有所增加,稳就业仍需持续发力。 经营主体是经济发展的基石,是稳就业的基本盘。今年以来,系列惠企稳岗政策陆续推出,《关于进一 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明确扩大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支持范围、提高相关企业失业保险稳岗 返还比例、扩大社会保险补贴范围等一揽子政策。实践证明,抓好政策落地实施,持续释放政策红利, 将推动释放更大就业潜力。 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是重中之重。当前,高校毕业生已陆续离校,其中有的毕业生还未能落 实工作。对此各地采取了多种举措,如举办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实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 业创业行动计划,组织人社部门干部联系高校开展政策宣传、协助就业指导等,加大就业支持保障力 度。下一步,对青年群体 ...
广东省用心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
中国发展网· 2025-07-21 18:59
开展一系列公共就业服务活动。紧盯高校毕业生求职关键期,全省各地人社部门年初即启动2025年广东 省"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急难愁盼"问题,凝聚政府、高校、企业合力,充 分挖掘岗位资源、精准推送服务信息、提升青年就业能力。活动期间累计开展"进校园"活动超2300场 次,组织人社厅局长进校园超200场,职业指导服务近1500场,服务高校毕业生约72万人次,线上线下 (300959)发布岗位超115万个。此外,加强求职能力师资建设,全面开展求职能力实训营、就业见习 岗位募集计划等一系列就业能力提升活动,组织企业参观、跟岗锻炼等体验活动,开发更多管理、技 术、科研类见习岗位,全年将提供见习岗位超6万个。 开展一项结对服务。按照人社部有关要求,全省各地人社部门结合广东省实际情况,选取18所就业工作 任务较重的高校重点服务,以点带面在全省广泛开展院校结对服务活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动广 州、深圳、珠海、汕头、肇庆、潮州6市人社部门深入属地院校,掌握高校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和毕 业生就业需求,根据毕业生学历层次、技能水平、就业意愿等,精准开展送岗位、送资源、送政策、送 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各结对 ...
四川7月至12月集中开展就业服务攻坚行动 困难毕业生享“3+1”结对帮扶
四川日报· 2025-07-20 10:22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攻坚行动 行动目标与范围 - 聚焦2025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16-24岁登记失业青年 力争年底前实现就业或参与就业准备活动 [1] - 覆盖政策落实 实名登记 职业指导 招聘对接 困难帮扶 能力提升 权益维护等全方位服务 [1] 政策支持措施 - 集中落实稳岗返还 一次性扩岗补助 社保补贴 招工成本补贴 税费减免 培训补贴 担保贷款等惠企政策 [1] - 延续国有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增人增资政策 降低政府投资创业孵化器入驻门槛 [1] 岗位开发与招聘活动 - 归集匹配学历专业的岗位储备 确保供应充足 [2] - 举办"职引未来"系列招聘 百日千万招聘 全国城市联合招聘 金秋招聘月等专项活动 [2] - 利用AI 大数据精准推送岗位 加强直播带岗 远程面试等线上服务 [2] 实名制管理与精准帮扶 - 7月底前建立2025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登记失业青年实名台账 [2] - 实行专人联系 集中帮扶机制 [2] - 对困难毕业生实施"一人一档""一人一策" 提供"3+1"结对帮扶(县/乡镇负责人+职业指导师) [3] 能力提升计划 - 开展职业指导"三进"服务(社区 小区 家门) [2] - 组织新业态 新模式 新职业专项培训 设计求职能力实训营 [2] - 提供简历优化 面试技巧培训 企业参观 跟岗锻炼等实践支持 [2]
全省人社部门开展“五个一”就业服务 全年将提供见习岗位超6万个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7-17 15:51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措施 - 广东省人社部门开展"五个一"精准就业服务 包括发出一封信、梳理政策清单、公共就业服务活动、结对服务和监测分析研判 [1] - 向应届毕业生发出公开信 提供求职渠道、职业指导、培训等免费服务 以及创业培训、补贴等支持 [1] - 分类梳理18条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涵盖就业补贴、创业资助及培训提升 列明对象范围、补贴标准和申请流程 [1] 公共就业服务活动 - 启动2025年"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 累计开展活动超2300场次 服务72万人次 发布岗位超115万个 [2] - 组织人社厅局长进校园超200场 职业指导服务近1500场 加强求职能力师资建设 [2] - 开展求职能力实训营和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 全年提供见习岗位超6万个 [2] 院校结对服务 - 选取18所就业工作任务较重高校重点服务 联动6市人社部门深入属地院校 [3] - 根据毕业生学历层次、技能水平和就业意愿 精准开展送岗位、送资源、送政策、送服务活动 [3] - 结对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显著提高 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3] 就业监测与规划 - 持续开展1.5万家企业用工监测及外贸企业常规监测 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3] - 制定2025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方案 开展政策落实、职业指导、招聘对接等全方位服务 [4] - 全面落实"1131"精准精细化就业服务 力争有就业意愿毕业生年底前实现就业或参加就业准备活动 [4]
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好就业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5 09:13
就业政策与措施 - 海南省琼海市举办招聘会 46家企业提供846个就业岗位 吸引众多求职者咨询应聘 [2] - 教育部会同多部门推出促就业政策 支持民营企业 中小企业稳岗扩岗 首次将一次性扩岗补助对象范围扩大到社会组织 [3] - 浙江宁波举行校企供需对接会 汇集长三角地区180余家优质企业 提供7000余个就业岗位 [3] 就业能力提升 - 教育部实施"双千"计划 建设2600余个"微专业"和1100余门职业能力培训课程 帮助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 [4] 地方特色就业服务 - 山西启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提升工程 列入2025年省政府民生实事 [5] - 吉林组织69名人社干部挂钩联系69所高校 开展就业政策宣传和校企对接 [5] - 福建强化部门协同 通过常态化对接联络和进校招聘拓展就业岗位 [5] 困难群体就业帮扶 - 教育部指导各地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服务接续 提供职业能力培训和就业见习机会 [7] - 农业农村部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 帮助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就业 [7] - 教育部会同共青团中央实施困难家庭学生就业帮扶计划 高校团干部"一对一"结对 [8] - 教育部实施"宏志助航计划" 举办1124场专场招聘活动 提供110余万个岗位 [8] 持续就业服务 - 教育部依托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 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不断线"服务 [8] - 2025年科研助理岗位供需对接活动暨直播带岗线上招聘专区将持续至8月底 [8]
供需加速“适配” 服务全面“升级”
陕西日报· 2025-07-15 07:12
求职者心态变化 - 求职者心态更加积极主动,考公考编失利后及时调整择业方向,选择"先就业再择业"[2] - 应届生求职规划更务实,部分学生暂不考虑考研考公,专注通过招聘会找工作[2] - 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与应届生叠加导致竞争加剧,毕业生求职选择更多元现实[2] - 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反馈学生求职意愿强烈,积极回应每场招聘会信息[3] 用人单位招聘策略 - 企业校园招聘力度加大,选人标准从学历导向转向能力导向[4] - 用人单位降低硬性门槛条件,不再唯"学历论""薪资论",招聘海报直接标注福利细节[5] - 年轻求职者更关注职场氛围与工作生活平衡,企业需通过软实力留人[5] - 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指出企业需兼顾"用薪"和"用心",凸显职业发展通道等人性化条件[5] 就业服务创新 - 高校建成66个就业服务驿站,提供"零距离"就业指导与信息推送[6] - 人社厅推动就业服务驿站年底全覆盖,常态化开展公共服务进校园[6] - 招聘会形式从大型综合类转向主题专场,提升岗位与专业匹配精准度[6] - 科技手段广泛应用,包括AI简历修改、模拟面试和刷脸求职等新型服务[6] 政策支持 - 陕西出台高校毕业生就业10条措施,制定政策清单强化存量与增量政策协同[7] - 人社厅实施就业服务攻坚行动,依托660个基层驿站提供未就业毕业生跟踪服务[7]
聚力攻坚 挖潜拓岗——各地各有关部门推出系列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好就业
新华网· 2025-07-08 18:12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举措 - 教育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等部门推出系列促就业政策,支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稳岗扩岗,首次将一次性扩岗补助对象范围由企业扩大到社会组织 [2] - 教育部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冲刺阶段会同相关部门加力扩岗,先后举办多场"百县对百校促就业行动"校企供需对接会和人才招聘会 [2] - 6月10日在浙江宁波举行的首场校企供需对接会汇集长三角地区百强县优质企业18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7000余个 [3] - 6月19日在广西南宁举办首场人才招聘会,来自县域内475家用人单位提供岗位1.5万个 [3] - 有关部门近期还将在江苏昆山、安徽滁州等地举办"百县对百校促就业行动"校企供需对接会 [3] 就业能力提升措施 - 教育部实施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推动各地各校分别建设2600余个"微专业"和1100余门职业能力培训课程 [4] - 教育部全面推广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组织实施"共建共享岗位精选计划",平台已面向2025届高校毕业生累计举办线上专场招聘111场,汇集发布共享岗位超2000万个 [4] - 山西启动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提升工程,列入2025年省政府民生实事 [5] - 吉林组织69名人社部门干部挂钩联系省内69所高校开展就业服务 [6] - 福建强化部门协同,通过常态化对接联络、定期研究会商等方式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 [6] 困难群体就业帮扶 - 教育部指导各地教育部门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做好信息衔接和服务接续,确保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及时享受公共就业服务 [7] - 农业农村部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帮助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就业 [7] - 教育部会同共青团中央实施困难家庭学生就业帮扶计划,组织高校团干部与帮扶对象"一对一"结对 [8] - 教育部在财政部支持下指导地方实施"宏志助航计划",针对2025届毕业生举办"宏志助航"专场招聘活动1124场,提供岗位110余万个 [8] - 教育部将依托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持续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不断线"就业服务,2025年科研助理岗位供需对接活动将持续至8月底 [8]
滨州市:扩岗补贴、安居保障、创业赋能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发展
齐鲁晚报网· 2025-07-08 18:11
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 - 滨州市政府印发《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若干措施》,系统部署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重点规划高校毕业生就业 [1] - 高校毕业生被视为国家宝贵人才资源,促进其就业关系社会稳定和家庭利益 [3] 岗位供给扩大措施 - 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16-24岁登记失业青年,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保满3个月以上,可获每人1500元一次性扩岗补助 [3] - 每年募集不少于4000个就业见习岗位,符合条件的按最低工资标准60%给予见习补贴 [3] 安居保障支持 - 求职大学生可享受青鸟驿站提供的1个月免费住宿服务 [4] - 就业创业人才可申请人才公寓,全日制专科及以上或中级职称/高级技工资格者均可申请,硕博士和本科生前两年租金免费 [4] - 首次购房的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生分别给予30万元、10万元、5万元购房补助 [4] 就业创业能力提升 - 支持驻滨院校建设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免费提供理论教学、创业实训等服务,考核合格后给予补助 [4] - 广泛开展创业培训,符合条件者给予补贴以增强就业竞争力 [4]
焦点访谈|多方合力打开求职新通道 聚力攻坚护航毕业生就业
央视网· 2025-07-06 21:53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 202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222万,创历史新高[1] - 物流工程专业应届毕业生杨邱杰参加6-7次招聘会仍未找到工作,室友牛顺云入职物流公司后一个月内离职[3] - 学生普遍存在专业与岗位脱节、薪资预期与实际落差问题,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状态[3] - 云南财经大学学生平均持有2-4份录取通知但持续观望,追求理想工作地点与岗位匹配[5] 政府与高校促就业措施 - 教育部推出"百县对百校促就业行动",挖掘经济百强县岗位资源对接中西部高校[9] - 云南省两场招聘会吸引18省600多家企业,提供超3万个岗位,促成与上海/江苏/广东/福建等地政企合作[11] - 东部发达地区企业组团招聘,如苏州张家港/常熟/太仓及无锡江阴30家企业提供580个高薪岗位[11] - 高校设立科研助理岗位(如昆明理工大学),为考研失利学生提供过渡期并保留科研通道[15]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微专业",通过"校内导师+企业师傅"双师制培养港口设备操作等专项技能[17] - 微专业学生可考取作业人员资格证书,2025届毕业生庄景昊凭多张港口操作证书获山东港口日照港录用[19] - 黑龙江大学利用AI技术赋能就业创业服务站,政校企协同提供精准化服务,45所重点高校已建成服务站[22][24] 区域就业解决方案 - 云南通过跨区域招聘(如江苏造纸企业)和本地岗位(教育培训行业)分流毕业生[13] - 山东实施"专业+"培养路径改革,微专业课程直接对接港口一线技术需求[19][21] - 黑龙江开展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分行业举办小规模精准招聘会[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