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
搜索文档
从日本股市里的中国概念股股价说起
日经中文网· 2025-03-12 11:22
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表现 - 以TDK和Tokyo Electron等10家中国营收占比较高的日企总市值加权平均值为基准(2024年3月底=100),截至3月7日已降至67,显示中国概念股陷入苦战 [1][2] - 相比之下,SUBARU和武田药品工业等美国营收占比较高的10家日企指数仍为91,与日经平均指数持平 [2] - 中国汽车巨头比亚迪2024年新车销量同比增长40%,突破380万辆,首次跃居中国市场份额首位 [2] - 本田、日产、丰田在中国销量分别同比减少30%、10%、7% [2] 中国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 - 中国企业通过降低成本(如电池生产)和技术创新(如"中国制造2025"政策)显著提升效率,2017-2022年中国实际劳动生产率上升30个百分点,远超日本的7个百分点 [3] - 东海碳素因铝电解炉零部件业务竞争计提612亿日元特别损失,2024财年亏损567亿日元 [3] - UBE计划缩减基础化学品业务,预计2024财年计提350亿日元损失 [3] 日本企业的应对策略 - 丰田在上海单独建设雷克萨斯工厂,并推出11万元低价EV车型 [4] - 贝亲通过增加广告费和网红营销,使中国奶瓶销售额同比增长20%以上,实现V型复苏 [4] - 贝亲财报公布后股价单日涨幅达15% [5]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汽车行业成为中日企业竞争代表领域,比亚迪通过EV/PHV车型抢占市场 [2] - 日本企业在硬件质量与安全领域仍存优势,AI等软件发展或带来新机会 [5] - 中国市场从"日本取胜即全球通行"转变为全球主战场之一 [5]
日本专家真家阳一:中国制造强国目标基本实现
日经中文网· 2025-03-06 11:34
中国制造业出口结构升级 - 2015年出口品类以手机和个人电脑为主 到2024年集成电路出口显著增长[1][2] - 中国企业在集成电路成熟领域技术实力稳步提升 最尖端产品除外[1][2] - 轿车和电池出口同步增长 反映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1][2] 中国制造2025目标实现度 - 半导体领域仍需突破 但贸易品类升级与国际专利申请量增长表明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目标基本实现[2] - 专利申请数量急剧增加 体现科学技术自主自强战略推进[2] 对日本企业竞争格局影响 - 日本企业在半导体/机械/原材料领域作为供应商分享市场增长红利[3] - 中国纯电动汽车技术提升使日企面临强劲竞争 国产化政策导致不公平竞争环境[3] 未来产业政策方向 - 通过投资高科技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 作为中国制造2025升级版[4] - 重点在人工智能等领域确保竞争优势[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