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黑石宣布人事变动
投资界· 2025-01-16 15:37
高层变动。 作者 I 王露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据彭博社报道,黑石出现重大人事变动—— 被视为黑石"三号位"的J os e ph Ba r a tt a升任黑石全球私募股权策略主管,执掌约 2 1 0 0亿 美元(约合人民币1 . 5万亿元)的资产。黑石核心资产旗舰基金日常管理由Ma rti n Br a n d 负责。此外,黑石CFO Mi c ha e l Cha e升任公司副董事长。 追溯三位高管的职业生涯,在投资并购业务上颇有建树,操刀多笔备受瞩目的交易,给 业内留下深刻印象。2 0 2 5年刚刚开始,黑石来势汹汹。 黑石提拔三名老将 他们是谁? 先来详细看看黑石最新人事任命—— 这三员大将来头不小,背景均与黑石私募股权业务有关,且都在黑石工作超过2 0年时 间。 现年54岁的Ba r a tt a,被视为董事长苏世民、总裁J ona t ha n Gr a y之后的黑石"三号位", 掌舵黑石私募股权业务多年。 加入黑石之前,他曾在摩根士丹利的并购部门工作。1998年,他来到黑石,挑起私募股 权业务的大梁。彼时,黑石的这项业务尚处于起势阶段,Ba r a tt a坦承正是看准了巨大的 增长 ...
先知先觉李嘉诚,后知后觉王健林,不知不觉许家印
商业洞察· 2024-11-02 17:37
李嘉诚抛售房产事件分析 - 李嘉诚在北京朝阳区东四环以7.6万/㎡特价抛售房产,较备案价9万+/㎡打7.6折,推出50套特价房[3][4] - 2023年其在北京、香港、东莞分别以7.6折、7折、5折促销,部分项目表面亏损但实际利润率仍超40倍[5][8] - 香港项目通过"撤辣"政策加速去化,抓住房价下行前窗口期完成套现[7] 李嘉诚商业策略演变 - 1950年代以塑料花产业起家,1958年长江塑料厂营收超1000万港元,净利100万港元[12][15] - 1972年长江实业上市,物业面积5年内从35万平方呎扩张至1020万平方呎,完成向地产转型[17][18] - 改革开放后北上开发东方广场,内地资产占比达25%[19][20] 囤地开发模式揭秘 - 典型操作路径:低价拿地(部分项目楼面价仅1750元/㎡)→故意拖延开发(最长28年周期)→配套成熟后高价抛售[23][24][27] - 北京逸翠园项目一期9000元/㎡开盘,二期达10万/㎡,部分地块利润率高达57倍[29][30] - 通过控股公司股权转让替代直接土地交易,规避闲置土地回收风险[24] 资产配置战略调整 - 2013年起累计套现内地资产超2000亿元,资产负债率保持20%以下,净负债率不足2%[34][37] - 转战英国控制1/4电力分销、30%天然气供应、7%供水及40%电信市场[38] - 2020年启动英国资产出售,精准避开2022年俄乌冲突引发的欧洲监管风险[40][41] 行业周期判断逻辑 - 2015年主动错过内地"涨价去库存"行情,避免后续房企高杠杆陷阱[35][36] - 预判金融地产模式见顶,半年减持邮储银行2.8亿股[9][10] - 当前转向科技领域布局,符合经济转型趋势[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