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抗战精神
icon
搜索文档
弦歌不辍为家国(金台随笔)
人民日报· 2025-09-16 06:22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旨在阐述抗战歌曲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背景下的当代价值与精神内涵 这些歌曲是捍卫历史记忆、弘扬爱国主义和抗战精神、传承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 [1][3] 抗战歌曲的历史作用与艺术感染力 - 抗战歌曲如《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以其熟悉而昂扬的旋律 将人们的情愫带回硝烟弥漫的岁月 并增进报效祖国、矢志复兴的精神力量 [1] -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 具有活跃、动人、富有感染力与亲和力的特点 在传播知识思想和进行社会动员方面可直抵人心 不受时空和文化程度限制 [1] - 《黄河大合唱》唱出了黄河的奔腾豪迈和中华儿女同仇敌忾的势不可挡 而《松花江上》则倾诉了对家乡的怀念和对侵略者的激愤 [1] - 多数抗战歌曲诞生于条件艰苦的岁月 但以活泼欢快的曲调和乐观向上的歌词 昂扬起挽救民族危亡的如磐决心和必胜信念 [1] 抗战歌曲的团结与信仰力量 - 抗战歌声是团结的力量 使江南绣女听见塞北牧羊人的呐喊 南洋侨胞触摸到黑土地的血泪 将个体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2] - 音乐家以歌声为武器 用简单的旋律和直白的歌词助力形成广泛的抗战动员 千万人同唱“中华民族不会亡” [2] - 歌声亦是信仰的力量 一句“八路军靠唱歌”的民谣道出了人民军队的精神风貌 党的政治主张和模范行动引领了抗战胜利的正确方向 [2] - 党的行动吸引了爱国青年如洪流般加入抗日队伍 抗大学员从第一期1065人发展到第六期的13390人 [2] 抗战歌曲的当代价值与精神传承 - 抗战歌曲精神内核中的不屈、团结、牺牲、奉献、乐观等因子从未过时 在当前世界新的动荡变革期 如面对关税战贸易战时 “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的歌声依然可以洞穿迷雾 [3] - 无论是向着美好愿景奋进还是抗御自然灾害突袭 “团结就是力量”总能汇聚人心和物力 [3] - 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上 情境对话《如你所愿》、歌舞《命运与共》等节目展现了中华儿女的众志成城和民族复兴的势不可挡 [3] - 从抗战歌曲到新时代文艺 从保家卫国到矢志复兴 精神保持不变 从歌曲中汲取前行动力 带着胜利荣光再出发 [3]
东航北京分公司参观《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
中国民航网· 2025-09-15 16:05
公司活动 - 东航北京分公司组织干部职工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主题展览 包括飞行部 客舱部 保卫部的50名空勤人员和相关负责同志参加[1][3] - 展览设8个主题展区 展出照片1525张 文物3237件 采用AI交互和全息影像技术再现历史[3] - 空勤人员身着制服整齐列队 在讲解员引导下聆听学习 表示要弘扬抗战精神 确保航空运行和人民生命绝对安全[6] 企业文化建设 - 活动以"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为主题 是国资委组织的中央企业在京干部职工专场参观[3] - 公司员工通过参观珍贵图片 战争实物和复原场景 表示要将抗战精神转化为确保安全 提升服务品质的实际行动[3][6]
经典抗战雕塑:镌刻不屈的力量
海南日报· 2025-09-15 10:38
雕塑艺术创作主题 - 雕塑作品通过战场冲锋、全民支援、铭记苦难和精神延续四大主题展现抗战历史 [8] - 战场冲锋主题聚焦军人钢铁意志 代表作品包括刘开渠1933年创作的《一·二八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和吴为山2025年创作的《左权》雕塑 [9][10] - 全民支援主题展现平民抗战力量 包含1976年潘鹤与梁明诚创作的《大刀进行曲》群雕和海南7.7米高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雕塑 [11] 艺术创作手法 - 刘开渠采用写实风格创作 通过钢盔弹孔、袖口磨损等实物细节和人体力学姿态展现爆发力 [9] - 吴为山在《左权》作品中运用刚柔并济手法 军装褶皱刻成太行山轮廓象征与土地融合 [10] - 《大刀进行曲》通过6个不同身份形象的互动感设计 展现农民与战士并肩作战的生动场景 [11] 作品历史意义 - 《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雕塑包含惠通桥、鹰嘴崖图案和《告别南洋》歌词等故事化细节 展现华侨赤子之心 [11][12] - 吴为山2007年创作的南京大屠杀组雕通过《家破人亡》11.5米高母亲形象采用大写意刀法 表现"连眼泪都流干"的绝望 [12][13] - 《逃难》群雕通过婴儿趴在亡母身上吮奶、儿子搀扶光脚老母亲等史料细节还原历史苦难 [13] 当代传承价值 - 黎明作品《义勇军进行曲》通过曲谱石材反射光线形成历史与当下交融的互动效果 [14][15] - 2025年广州雕塑公园举行国歌合唱活动 青少年通过弦乐演奏与合唱结合形式传递时代担当 [14] - 左权县小学生2025年5月在《左权》雕塑前朗诵家书 实现红色基因的当代传承 [10][14]
是歌声,是号角(寻访)
人民日报· 2025-09-15 06:03
抗战文化宣传 - 1937年周小燕首唱《长城谣》激发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的抗日意志 [3] - 1938年武汉涌现数百个歌咏团和宣传队成为抗战歌咏核心 [5] - 抗战期间歌曲被选入动画短片《抗战歌辑》和电影《热血忠魂》成为最具影响力作品之一 [9] 海外募捐与影响 - 1938年底武汉合唱团赴新加坡马来西亚义演200多场吸引210万人次观看 [10] - 南洋巡演筹得230万叻币赈济款并推动侨胞捐献金饰和月薪(例如陈昌雄捐月薪45叻币中的36叻币) [9][10] - 演出直接促使南侨机工归国服务并在马来西亚巴生港口开展音乐动员活动 [9][10] 艺术与教育传承 - 周小燕1947年回国后投身声乐教育在上海音乐学院培养声乐人才 [13] - 其父周苍柏将经营多年的海光农圃捐赠国家成为东湖风景区前身 [14] - 《长城谣》超越时代成为全球华人精神符号并持续传播民族精神 [11][15]
第十二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举办
人民日报· 2025-09-15 04:32
论坛概况 - 第十二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云南昆明举办 [1] - 论坛汇聚了来自五大洲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家华文媒体代表 [1] - 论坛主题为"致胜利话复兴谋大同" [1] - 论坛由中国新闻社主办 [1] 论坛核心议题与共识 - 与会代表认为华文媒体应传承民族精神与抗战精神 广泛团结海外侨胞 [1] - 华文媒体需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坚持和平发展 推动互利共赢的理念 [1] - 华文媒体应以融通中外的叙事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1] - 论坛旨在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为世界文明进步注入媒体力量 [1] 论坛活动安排 - 论坛期间举行了研讨会和圆桌对话 [1] - 专家学者和华媒代表就厚植家国情怀赓续民族精神等议题展开交流 [1] - 讨论了智媒时代华媒的发展路径 [1] - 中国新闻社向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捐赠了《生命线.滇缅公路》画卷 [1]
聆听白山黑水间的热血壮歌(文化中国行·走进抗战专题博物馆(纪念馆))
人民日报· 2025-09-14 05:50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领导作用 -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发表中国第一份抗日宣言 号召人民团结抗日并指出只有共产党领导才能驱逐帝国主义 [7] - 中共中央连续发表决议和宣言 提出组织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 第一个指出赢得胜利的途径是动员全体人民团结抗战 [7] - 中共满洲省委党员仅2000多人 但像火种一样使东北抗日烽火持续燃烧14年直至胜利 [10] 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发展与贡献 - 中共满洲省委组建10余支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游击队 成为东北抗战中坚力量 [8] - 1936年东北抗日联军统一改编为11个军 总兵力达3万余人 活动范围覆盖70余县 [9] - 东北抗联以顽强意志持续打击侵略者 最多时牵制70万日军 为全民族抗战作出重要贡献 [11] 抗日斗争的艰苦历程与牺牲 - 东北抗联战斗条件极其艰苦 缺粮时啃树皮饮冰雪 缺武器就从敌人手中夺取 [10] - 军级以上干部牺牲20余人 师级以上干部牺牲100余人 杨靖宇将军牺牲时胃里全是枯草树皮 [10][11] - 赵一曼受酷刑9个月始终坚贞不屈 牺牲前给儿子遗书表明为国牺牲的决心 [12] 历史教育与精神传承 - 博物馆开展面向中小学的研学课程和大学生思政课程 创新社会教育活动形式 [14] - 小志愿者出演抗战历史舞台剧《黑土英魂》 以立体鲜活方式呈现历史 [14] - 每年9月18日沈阳举行撞钟鸣警仪式 撞响14下警钟警示勿忘国耻 [14] 国际影响与历史见证 - 共产党员巩天民为首的九人小组冒死搜集400多页日军侵华罪证 提交国联调查团 [8] - 1933年国联裁决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和建立伪满洲国属于侵略行为 [8] - 日本二战遗孤捐资兴建感谢中国养父母碑 体现中国人民以德报怨的宽厚品格 [13][14]
“抗日救国之信仰,坚如磐石”(以物鉴史)
人民日报· 2025-09-13 06:16
图①②③分别为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出土的杨靖宇将军的毛笔、战士 们使用过的陶药罐、铁铧。 以上图片均为孟庆旭提供 铮铮铁骨战强敌,山河不忘丰碑存。近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第四批34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和第四批43名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公布。红石砬子 抗日根据地遗址、爱国华侨蚁光炎位列其中。让我们共同走进英雄的土地、英雄的故事,感悟伟大抗战 精神。 这些房屋后的山坡上,隐蔽着两排交错设置的战斗工事,这些战斗工事依托山坡修建,向下挖掘成月牙 形壕沟,挖掘出的土石堆筑于壕沟前构成胸墙掩体。在山脊上也修建有同样的数座战斗工事,构成高下 交错的战斗防御体系,拱卫着山脚下的抗联"密营"。顺着"密营"房屋后的山坡可直达山脊,山脊上是曲 折的林间小径,可通往根据地内的其他"密营",上述种种,形成了可战可退的抗联游击战体系。 相较而言,小姚家沟内的地形较为开阔,遗迹体系中居住功能突出。沿着谷路进入,途中经过石人沟地 窨子哨卡,继续前行数百米便来到小姚家沟抗联驻扎地。越过谷口地窨子岗哨,在对面战斗工事的监视 下,小姚家沟居住区一览无余,五座石砌火炕房址顺着山势依次分布在山前 ...
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正能量
人民日报· 2025-09-13 06:16
初秋的风,携着一则讯息翻山越海,轻轻叩动了境外华侨华人的心扉。 8月29日,国务院印发通知公布第四批34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其中包括4处境外抗战纪念 设施。这一刻,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为之动容、为之振奋。 8月30日,香港特区政府在斩竹湾抗日英烈纪念碑园举行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活动。香港特区行政长官 李家超表示,香港特区政府将在抗战遗址加设纪念牌匾及史实资讯等,让市民更全面认识抗战历史和抗 战胜利的重大意义。 珍爱和平 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许多华侨华人相聚在境外的抗战纪念设施,开展纪念活动,深切缅怀抗日英烈 和遇难同胞,讲好抗战故事,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正能量。 铭记历史 8月7日,缅甸密支那市郊,碧空如洗。中国驻曼德勒总领事馆组织密支那云南同乡会联合密支那全体侨 团侨社代表、中资企业代表、育成学校全体教师及学生代表共200余人,来到中国远征军纪念碑前,向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英勇献身的中国远征军将士默哀。 20世纪40年代,应英国政府请求,中国派出远征军赴缅对日作战,牵制和消灭了大量日军,对亚洲太平 洋战场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抗战胜利80周年这个重要的 ...
“国家和人民都记得您”(跨越时空的精神回响)
人民日报· 2025-09-12 13:26
受访者供图 阅兵场上,战旗方队的官兵们守护着"左权独立营"等功勋荣誉旗帜,那一刻,沙峰激动不已,"我想告 诉姥爷,国家和人民都记得您!这盛世如您所愿!"(本报记者 郑洋洋) 受邀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前,沙峰早早就把一张照片存在手 机上——那是姥爷左权、姥姥刘志兰和母亲左太北一家三口唯一的合影。 沙峰的姥爷左权将军1905年3月15日出生在湖南醴陵一个农民家庭。全国抗战爆发后,左权将军担任八 路军副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后兼任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员。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 根据地进行"铁壁合围"大"扫荡"。5月25日,左权将军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麻田附近指挥部队掩护 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时,在十字岭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37岁,是八路军在抗 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指挥员。 在阅兵现场,看到徒步方队手握新式武器威武地走过长安街,沙峰激动地打开了手机上的合影。"80多 年前,姥爷领导创建的黄崖洞兵工厂,是八路军在抗日根据地规模最大的兵工基地。"沙峰说,"我想用 这种特别的方式让姥爷看看,国家强大了,军队强大了!他应该会非常欣慰。" 沙峰在纪念大会现 ...
赓续桑梓情,汇聚同乡力,共谱新篇章——第十二届世界云南同乡联谊大会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12:02
中新网昆明9月12日电 题:赓续桑梓情,汇聚同乡力,共谱新篇章——第十二届世界云南同乡联谊大会 举行 作者 陈静 罗婕 缪超 韩帅南 80余年前,中国抗战烽火连天,海外云南侨胞以"毁家纾难"的担当,与家乡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80年后,云岭大地气象万千,世界云南同乡循着先辈足迹归来,忆峥嵘往昔,看经济勃兴,与乡亲共筑 梦想。 9月8日至10日,第十二届世界云南同乡联谊大会在滇举办,来自5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名云南同乡和 海外嘉宾赴会,叙乡情、致胜利、共谱云岭新华章。 忆往昔:铭记烽火岁月,赓续抗战精神 烽火连侨心,万里共国殇。 云南是中国五大侨乡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云南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有200多万人,广泛分布于全 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尤以东南亚地区最为集中。 9月8日, 以"叙乡情 致胜利 共谱云岭新华章"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世界云南同乡联谊大会在云南省昆明市开幕。李 嘉娴 摄 日,"南侨机工故事会"在云南昆明西山艾维美术馆举行,与会嘉宾拜谒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并 默哀。 李嘉娴 摄 此外,与会嘉宾还走进云南陆军讲武堂、西南联大旧址,感受"文武双璧·献身救国"的磅礴力量;拜访 龙陵松山战役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