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铭记历史
icon
搜索文档
《南京照相馆》北美首映引发强烈情感共鸣
新华网· 2025-08-08 09:40
电影首映反响 - 《南京照相馆》北美首映式在美国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德里亚影院举行 放映结束后现场观众情绪凝重并有人高呼"日本道歉" 许多观众流泪且久久未起身[1] - 世界银行工作的马先生表示观影后心里压抑 希望更多人看到这部电影 让南京大屠杀历史被世界铭记[1] - 美国《今日世界》中文电视台创办人黄杰平指出电影提醒华侨华人认识侵华日军罪行 强调日本右翼势力仍在否认历史 呼吁制作多语言版本传播历史真相[1] 官方表态与历史意义 - 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出席首映式并致辞 表示电影跨越时空展现历史黑暗与人性的光辉 提醒战争残酷与和平宝贵[2] - 谢锋强调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前行 指出中美在二战期间并肩作战共护人类和平 现代应共同维护和平避免冲突对抗[2] - 谢锋提出两国应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 走出新时期中美正确相处之道[2] 华侨华人观点 - 在美居住20年的赵洁表示不会忘记历史 希望下一代也能了解和铭记这段历史[1]
《南京照相馆》举行北美首映式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出席
中国新闻网· 2025-08-08 09:12
这部电影取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真实罪证影像,聚焦于一家名为"吉祥照相馆"的避难所,讲述 了馆内的老百姓起初只想在大屠杀中保命,却意外冲印出证明日军屠城罪证照片的故事。该片自7月25 日在中国上映以来反响热烈。 谢锋在电影开场前致辞中说,《南京照相馆》跨越时空,映照出历史深处最黑暗的角落,也折射出 人性最耀眼的光辉,时刻提醒我们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宝贵,提醒我们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中新社华盛顿8月7日电 (记者 沙晗汀)《南京照相馆》北美首映式当地时间6日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 附近的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德里亚一家影院举行。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应邀出席首映式,与华侨华人、各 界人士等一道观影。 谢锋说,全体中华儿女以顽强意志、英勇斗争和巨大牺牲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彪炳史册的历史贡献。任何歪曲二战历史真相的图谋,14亿多中国人民都不会答 应;任何开历史倒车的行径,世界上爱好和平的人民都不会答应。 当地时间8月6日晚,《南京照相馆》北美首映式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附近的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德里亚一家 影院举行。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应邀出席首映式,与华侨华人、各界人士等一道观影。图为中国驻美国 大使谢 ...
“这段历史不应该被遗忘”
人民日报· 2025-08-08 06:40
捐赠背景 - 法国友人马库斯·德雷特斯向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无偿捐赠618张抗战历史照片 这些照片由其外祖父罗杰·皮埃尔·劳伦斯珍藏 劳伦斯1914年出生于法国图卢兹 上世纪30年代曾在上海法租界工作[1] - 照片洗印于20世纪30至50年代 均为明胶银盐黑白相纸 内容涵盖淞沪会战前上海民众生活场景及战争爆发后的惨烈景象和日军暴行[1] 捐赠意义 - 照片真实记录20世纪30—40年代中国百姓饱受日本侵略者摧残的残酷场景 揭示日本侵华战争历史真相[1] - 马库斯家族认为这些照片不仅是家族经历 更是沉重历史的见证 不应被遗忘[1] 捐赠旨在让更多人了解真实历史 推动西方社会特别是年轻人认知这段历史[2] 捐赠过程 - 2021年马库斯偶然发现这些照片 2025年2月正式无偿捐赠给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1] - 2025年8月4日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举行交接仪式 马库斯从公使陈栋手中接收捐赠证书和感谢信[1] - 2025年以来马库斯团队走访北京 上海 山东等地抗战纪念场馆 系统理解抗战历史[2]
法国友人向中方捐赠抗战历史照片—— “这段历史不应该被遗忘”
人民日报· 2025-08-08 06:37
"这不仅是我们家族的经历,更是一段沉重历史的见证,这段历史不应该被遗忘。"马库斯在捐赠仪式现 场说。 今年2月,马库斯将他的外祖父罗杰·皮埃尔·劳伦斯生前所珍藏的618张历史照片无偿捐赠给上海淞沪抗 战纪念馆。劳伦斯1914年出生于法国图卢兹,上世纪30年代来到上海,曾在法租界工作。2021年,马库 斯偶然发现了这些照片。经鉴定,这些老照片均为明胶银盐黑白相纸,洗印于20世纪30至50年代。照片 内容既有淞沪会战前上海民众的生活场景,更有战争爆发后的惨烈景象和日军暴行。 最初有朋友建议将这些照片捐赠给中国时,马库斯心情一度很复杂。"这是外祖父的遗物,承载着整个 家族的回忆。"马库斯坦言,照片中所记录的残酷岁月,也曾给他的家族带来伤痛。最终,马库斯和家 人做出决定,将这些珍贵历史照片带到中国,交给中国人民。马库斯说:"把这些照片捐赠给中国,能 让更多人了解真实的历史。外祖父当年在上海经历了那么多苦难,并费尽周折把照片带回法国、完好保 存下来,并不希望这段历史一直尘封、不为世人所知。" 当地时间8月4日下午,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举行法国友人马库斯·德雷特斯向中方捐赠抗战历史照片交接 仪式。马库斯从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公使 ...
这场观影团,为“不被遗忘”而来……
央视新闻· 2025-08-06 22:20
电影《东极岛》核心内容 - 电影取材自1942年真实历史事件:一艘载有1800多名英军战俘的日本货轮"里斯本丸"在舟山群岛被击沉,东极岛渔民冒险营救 [3] - 影片定位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献礼作品,旨在揭露历史真相并警示后人 [4] - 通过渔民救援行动展现中国人"正义、善良、无畏"的民族特质,传递跨越国界的人性光辉 [4][12][18] 主创团队与创作背景 - 导演管虎强调创作初衷是纠正被歪曲的历史认知,补充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 [4] - 导演费振翔指出日本史料中存在对救援事件的篡改,拍摄目的是向全球证实真相 [5] - 主演朱一龙、吴磊、倪妮分别诠释角色特质:对希望的坚守、探索精神引发的善良、破除桎梏的勇气 [5][8][10] 影片艺术表现与观众反馈 - 海上沉船与救援场景获赞"视效震撼",体现中国电影工业技术进步 [18] - 角色成长线设计获好评,如阿赑从自保到反抗的转变引发观众共鸣 [16] - 观众评价影片"唤醒热血",认为其成功展现中华民族"互帮互助的精神力量" [12][14][16] 历史意义与社会影响 - 片尾"纸片雨"呈现英国幸存者后代对中国的感恩留言,强化历史记忆 [20] - 通过渔民救援故事揭示"先有国后有家"的价值观,传递和平理念 [18][22] - 影片被视作"打捞尘封真相"的文化载体,促进国际社会对二战东方战场的认知 [4][5][20]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名家名作展在港举办
新华社· 2025-08-06 17:20
新华社香港8月6日电(奚天麒)"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胜利80周年名家名作展"6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展期至8月10日。 本次展览的主要作品包括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创作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组雕、著名 画家张仃创作的抗战组画、著名版画家梁永泰创作的《战斗中的铁骑》等。 除此之外,香港艺术家的创作相当引人注目,沈平的《抗日英烈刘春祥》《夜袭》,王秋童的《英 雄花开遍地红》,张龙新的《英容》香港抗战人物组画等作品,聚焦东江纵队港九大队保家卫国的壮烈 史诗,生动诠释了香港与祖国休戚与共的历史篇章。 本次展览由紫荆文化集团主办,紫荆杂志社与中国对外文化集团联合承办,得到香港特区政府文化 体育及旅游局、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宣传文体部等机构支持。 展览汇聚了超过200件艺术珍品,通过"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春回大地""江山永固""开天辟地""珍 爱和平"六大主题单元,全景式展现了中华民族从危亡中奋起、于和平中永续的壮阔征程。 紫荆文化集团董事长许正中在开幕典礼致辞表示,此次展览,既是对全民族抗战历史的集体回望, 也是对香港独特贡献的深情致敬——我们希望通过笔墨丹青,让这 ...
电影731定档9月18日意味着什么?这个形势你看懂了吗?
虎嗅· 2025-08-05 22:04
电影《731》定档9月18日,选在"九一八事变"纪念日,拒绝遗忘侵华战争的黑暗历史。日军六大细菌部 队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活体解剖、细菌实验、芥子气武器遗害至今。历史真相长期被掩盖,连 一部揭露731部队的电影上映都一波三折,海外势力极力抵制。铭记历史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让废 墟上生出和平之花。 ...
战火记忆丨铁心向党 百折不挠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该内容主要讲述了一位老兵的战争经历和个人成长故事,不涉及公司和行业相关内容。因此,无法按照要求提取关于公司和行业的关键要点。 如果需要分析其他类型的文档,请提供相关材料
“铭记历史、面向未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交流会在日本名古屋举行
新华社· 2025-08-03 23:38
中日和平友好交流会 - 交流会由中国驻名古屋总领事馆主办 主题为"铭记历史、面向未来"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地点在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 [1] - 参会人员包括中日两国政治界人士、专家学者、民间团体及青年代表等共140余人 [1] 中方代表发言要点 -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公使赵宝钢表示 中方愿与日本人民共同反对歪曲、美化、否认侵略历史的错误言行 守护历史真相 捍卫人类良知正义 [1] - 中国驻名古屋总领事杨娴强调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愿与日本各界以史为鉴 开创中日关系美好未来 [1] 日方代表发言要点 - 日本众议院议员松田功认为铭记历史、面向未来意义重大 将坚定维护和平 助力日中关系发展 [1] - 东海日中关系学会会长川村范行指出 日本应正视海外战场的加害历史 遵守日中和平友好条约和联合声明原则 推动两国关系稳定发展 [1] 史料交接 - 日本爱知县圆光寺住持大东仁向中方移交一批侵华日军照片和史料 其致力于收集日军侵华史料近二十年 [2] - 大东仁表示史料是揭示历史真相的重要证据 收集史料是促进和平的第一步 将继续坚持这一事业 [2]
AI中国范儿丨“哈尔滨有一条一曼街”
央广网· 2025-08-02 14:03
历史背景 - 一曼街原名山街,形成于1915年,1946年为纪念抗日英雄赵一曼更名[1] - 赵一曼1932年被党中央派往东北抗日前线,先后在奉天、哈尔滨担任总工会秘书等职[3] - 赵一曼在哈尔滨主要活动于老巴夺烟厂和电车厂,1933年4月指导电车厂工人大罢工[3] 重要事件 - 赵一曼领导的电车工人大罢工迫使日伪当局答应条件并取得胜利[5] - 1935年11月赵一曼因汉奸告密被俘,关押在伪滨江省警务厅(现东北烈士纪念馆)[5] - 敌人将受刑重伤的赵一曼送至哈尔滨市立医院监视治疗,但她始终未屈服[5] 纪念活动 - 上世纪90年代哈尔滨市政府在一曼街修建一曼广场并竖立烈士塑像[7] - 广场位于东北烈士纪念馆对面三角地,供公众瞻仰[7] - 赵一曼就义89周年之际(1936年8月2日),媒体呼吁铭记历史[7] 人物事迹 - 赵一曼在赴刑场火车上给儿子写下遗书,强调"用实行教育孩子"[7] - 遗书内容显示其牺牲前仍心系国家,希望儿子铭记母亲是为国捐躯[7] - 赵一曼牺牲前最后时光集中在一曼街周边机构(烟厂、警务厅、医院等)[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