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融合

搜索文档
向“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前行
经济日报· 2025-08-16 06:43
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成就 - "十四五"时期行业取得历史性成就,"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成率超过90% [1] - 建成全球最大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邮政快递网,拥有全球规模最大海运船队和世界级港口群 [1] - CR450动车组实现时速400公里持续运行,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填补航空与高铁速度空白 [1] - 农村智慧物流"最后一公里"加速打通,山东青州"无人机+驿站"模式将农产品配送时间缩短至48小时 [1] 行业发展制约因素 - 多式联运衔接效能不足,重点港口铁路专用线覆盖率待提升,货物编码/单据格式标准不统一 [2] - 智能交通领域部分关键部件和核心专利依赖外部,国内企业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需加强 [2] - 中西部农村地区数字化改造滞后于东部沿海,数据共享不畅影响跨区域协同效率 [2] 未来发展方向 一体化融合 - 完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提升综合交通枢纽水平,新增铁路专用线提高港口/园区覆盖率 [2] - 统一货物追踪编码标准实现"一单到底",推广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模式降低企业成本 [2] 技术创新 - 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融合,重点突破智能驾驶芯片、车路协同通信协议等技术 [3] - 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扩大自动驾驶出租车/智能公交等应用场景积累测试经验 [3] 绿色转型 - 提升铁路/内河货运量占比,推广新能源车辆及充电桩/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建设 [3] - 推进船舶LNG动力改造和沿海老旧船舶节能改造,降低内河船舶单位运输能耗 [3]
一文搞懂,低空经济低空空域平台基础设施
搜狐财经· 2025-08-07 13:41
低空空域平台基础设施的关键构成 - 通用机场是核心组成部分,提供起降、备降、停放和能源补给服务,如江苏南通如皋通用机场支持旅游观光和航空作业飞行 [3] - 多样化起降站包括小型无人机平台(城市物流)、中型起降场(农业植保)、大型枢纽(货运)、eVTOL专用场和直升机平台(医疗救援) [4] - 通信网络需突破4G/5G的150m高度限制,通过融合专网/卫星实现1000m覆盖,中国移动等运营商正推进低空智联网建设 [5] - 导航系统需差分定位和多模态融合技术提升精度,监测设施依赖雷达/光电传感器实现低空飞行器精细化识别 [6] - 能源站分为充电式(电动飞行器)、加油式(燃油动力)和新型能源站(氢能),保障设施包括紧急备降场和专业检修库 [7][8] 建设现状与挑战 - 截至2024年底中国通用机场达451个,5G低空网络加速覆盖,但东部与中西部基础设施布局不均衡 [12][13] - 技术标准碎片化导致设备兼容性差,通信协议不统一影响跨区域飞行 [14] - 建设资金压力来自土地购置、设备采购等多环节,制约规模扩张 [14] 未来发展趋势 - 智能化方向:AI和大数据将应用于航路动态规划、自动预警和能源管理 [15] - 一体化融合:起降设施与通信/能源网络无缝对接,并与地面交通系统协同 [16] - 绿色化转型:太阳能/氢能等清洁能源占比提升,环保材料降低碳排放 [17] 行业意义 - 安全价值:精准导航和实时通信可预防碰撞事故,监测设施提供气象预警 [10] - 效率提升:多样化起降站缩短任务周转时间,智能航路系统优化空域利用率 [11] - 创新驱动:基础设施完善催生低空物流/旅游等新场景,推动产业链技术升级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