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一刻钟养老服务圈
icon
搜索文档
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扩围升级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7 06:17
政策部署与试点成果 - 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出台通知,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进行再部署 [1] - 截至今年7月底,210个试点地区共建成便民生活圈6255个,涉及商业网点150.3万个,服务居民1.29亿人 [1] 未来建设重点任务 - 扩大覆盖范围,利用3年时间实现地级以上城市主城区和有条件的县城社区全覆盖 [2] - 优化设施布局,加强整体规划设计,一圈一策分类建设,发展街巷经济和社区经济 [2] - 推动业态升级,全面补齐基本保障类业态,重点建设为老服务业态,加快发展育幼服务业态 [2] - 推动服务升级,支持品牌化连锁化发展,提供人性化品质化服务 [2] - 推动管理升级,建立多元化治理机制,提升数字管理水平 [2] 养老服务发展现状与规划 - 民政部指导各地重点发展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六助"服务 [3] - 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老年助餐点达8.6万个,日均为328万名老年人及其他人群提供助餐服务 [3] - 民政部将持续推进"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建设,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优质便捷服务 [4] 婴幼儿托育服务发展 - 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扩充方便可及的社区托育作为重点,提供多种形式的托育服务 [4] - "十四五"是托育服务发展的起步期,相关部门正不断完善托育服务体系 [4]
事关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多部门发声
中国证券报· 2025-09-19 23:00
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 - 商务部将推动各地打造一批银发金街 研究制定相关标准为各地建设提供指引 [2] - 鼓励品牌连锁企业进社区 培育小而美 小而精的特色店和专业店 提供优质商品和服务 [2] - 鼓励发展自助寄存仓 寄卖店 代厨 整理收纳 宠物服务等新业态 推动共享客厅 共享自习室 共享工具箱等共享经济模式 [2] - 推动基础型 提升型便民生活圈转变为品质型生活圈 建设宜居宜业 宜游宜购 宜老宜小的全龄友好型品质生活圈 [2] 智慧化便民服务建设 - 鼓励应用大数据 人工智能 物联网等先进技术 发展智慧商店 AI食堂 自助售卖机 自提柜 无人数字终端等 [3] - 搭建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务平台 接入本地商户资源 加强供需对接和线上线下联动 [3] - 利用大数据精准补建商业网点 推广便民生活圈导视图 网点动态监测地图 小修小补便民地图 [3] 老旧小区改造进展 - 全国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30万个 惠及居民5100万户 [4] - 增设养老 托育 助餐 便民市场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7.96万个 增设停车位400万个 电动自行车充电桩93万个 [4] - 新增文化休闲 体育健身场地3200多万平方米 [4] - 住建部将持续提升老旧小区居住环境 设施条件 服务功能和文化价值 建设安全健康 设施完善 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 [4] 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 - 国家卫健委将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 让群众托得方便 托得放心 [5] - 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作用 支持以城市为单元组网运行的社区普惠托育服务设施 多渠道增加普惠托位供给 [5] - 落实新建小区与配套托育服务设施同步规划 同步建设 同步验收 同步交付 老城区结合城市更新加快补充托育设施 [5] - 深入开展托育服务质量提升行动 促进托育服务专业化 规范化发展 [5] 养老服务圈建设 - 民政部发布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基本规范 促进家庭养老床位规范化 专业化发展 [7] - 启动实施面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 提供养老服务消费券 [7] - 指导各地落实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运营补贴 税费优惠 场地支持等扶持政策 培育专业化 品牌化 连锁化社区养老服务机构 [7] - 持续推进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建设 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优质便捷专业的养老服务 [6][7]
事关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多部门发声
中国证券报· 2025-09-19 22:58
商务部推动便民生活圈建设 - 推动各地打造一批银发金街 为社区老年生活提供指引[2] - 鼓励品牌连锁企业进社区 培育小而美 小而精的特色店和专业店 提供优质商品和服务[2] - 发展自助寄存仓 寄卖店 代厨 整理收纳 宠物服务等新业态[2] - 鼓励共享客厅 共享自习室 共享工具箱等共享经济模式[2] - 推动基础型 提升型便民生活圈转变为品质型生活圈[2] - 鼓励应用大数据 人工智能 物联网等先进技术 发展智慧商店 AI食堂 自助售卖机 自提柜 无人数字终端[3] - 搭建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务平台 接入本地商户资源 加强供需对接和线上线下联动[3] - 利用大数据精准补建商业网点 推广便民生活圈导视图 网点动态监测地图 小修小补便民地图[3] 住建部老旧小区改造进展 - 全国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30万个 惠及居民5100万户[4] - 增设养老 托育 助餐 便民市场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7.96万个[4] - 增设停车位400万个 电动自行车充电桩93万个[4] - 新增文化休闲 体育健身场地3200多万平方米[4] - 更新改造小区燃气等老化管线管道 全力消除安全隐患[4] - 整治小区及周边环境 完善停车 充电 消防 通信等配套基础设施[4] - 结合改造同步完善小区长效管理机制 引导居民共同维护改造成果[4] - 持续提升老旧小区居住环境 设施条件 服务功能和文化价值[5] 国家卫健委托育服务建设 - 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 让群众托得方便 托得放心[6] - 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作用 支持社区普惠托育服务设施[6] - 多渠道增加普惠托位供给 支持幼儿园延伸发展托育服务[6] - 指导各地落实场地 税费等优惠措施[6] - 落实新建小区与配套托育服务设施同步规划 同步建设 同步验收 同步交付[6] - 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结合城市更新加快补充托育服务设施[6] - 深入开展托育服务质量提升行动 促进专业化 规范化发展[6] 民政部养老服务建设 - 发布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基本规范 促进规范化 专业化发展[7] - 启动实施面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7] - 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消费券[7] - 指导各地落实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运营补贴 税费优惠 场地支持等扶持政策[7] - 助力培育专业化 品牌化 连锁化社区养老服务机构[7] - 持续推进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建设[7]
宁夏积极构建完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
人民日报· 2025-08-09 04:07
养老服务资源优化布局 - 宁夏全区5个地级市将分别打造1—2家标准化养老机构,提供失能照护、康复护理等专业化服务 [1] - 新增不少于140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打造"一刻钟养老服务圈" [1] - 利用闲置校舍、乡镇卫生院等存量设施,增加60个左右区域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具备全日托养、日间照料、居家上门等功能 [1] - 结合"四类村庄"发展规划,分别增加400个左右、撤并30个左右农村养老服务设施 [1] - 精准补充建设180个左右村级养老服务站(点) [1] 养老服务网络建设目标 - 到2027年,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初步形成,社区日间照料机构和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 [1] - 2027年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70%,养老机构入住率提升到45% [1] - 到2030年,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不断完善,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80%,养老机构入住率提升到5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