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icon
搜索文档
商务部:三方面发力,持续推动服务消费稳步扩大
中证网· 2025-10-16 19:52
商务部推动服务消费扩大的重点举措 - 商务部将从三方面发力持续推动服务消费稳步扩大 [1] 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 坚持对外开放和对内放开通过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培育新增长点 [1] - 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推动清理限制性措施解决服务消费发展堵点卡点问题 [1] 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 - 加力推进消费试点工作支持健全首发经济服务体系 [1] - 支持多元化服务消费场景建设以及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联名 [1] - 促进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 [1] 持续优化服务供给 - 实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突出"一老一小"加力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 [1] - 丰富重点领域高品质服务供给支持影视动漫等领域精品创作 [1] - 鼓励引进国际优质资源打造更多精品赛事和体育竞赛表演品牌 [1]
创新单元规划、突出“一老一小”、丰富新型业态——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扩围升级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7 14:01
政策核心内容 - 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工作进行再部署,旨在通过多业态集聚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需求 [1] - 政策明确了扩大覆盖范围、优化设施布局、推动业态升级、推动服务升级、推动管理升级等五个方面任务 [2] - 政策重点与亮点在于创新单元规划、突出"一老一小"、丰富新型业态,以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2] 试点建设成果 - 截至今年7月底,210个试点地区共建成便民生活圈6255个,涉及商业网点150.3万个,服务居民1.29亿人 [1] - 试点地区商业网点布局更加均衡,设施业态更加丰富,经营主体更加壮大,服务供给更加优化 [1] 覆盖范围与设施规划 - 计划利用3年时间持续开展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实现地级以上城市主城区和有条件的县城社区全覆盖 [2] - 加强整体规划设计,一圈一策分类建设,科学布局商业设施,发展街巷经济、社区经济,支持社区商业与公共服务等设施联动发展 [2] 业态与服务升级方向 - 全面补齐基本保障类业态,重点建设为老服务业态,加快发展育幼服务业态,鼓励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2] - 推动品牌化连锁化发展,提供人性化品质化服务,推动社区食堂科学定价、市场化运营 [2] 养老服务发展重点 - 民政部指导各地重点发展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六助"服务 [3] - 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老年助餐点达8.6万个,日均为328万名老年人及其他人群提供助餐服务 [3] 托育服务发展重点 - 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扩充方便可及的社区托育作为重点,为婴幼儿提供家门口的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服务 [3] - "十四五"是托育服务发展的起步期,有关部门正不断完善托育服务体系 [3]
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扩围升级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7 06:17
政策部署与试点成果 - 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出台通知,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进行再部署 [1] - 截至今年7月底,210个试点地区共建成便民生活圈6255个,涉及商业网点150.3万个,服务居民1.29亿人 [1] 未来建设重点任务 - 扩大覆盖范围,利用3年时间实现地级以上城市主城区和有条件的县城社区全覆盖 [2] - 优化设施布局,加强整体规划设计,一圈一策分类建设,发展街巷经济和社区经济 [2] - 推动业态升级,全面补齐基本保障类业态,重点建设为老服务业态,加快发展育幼服务业态 [2] - 推动服务升级,支持品牌化连锁化发展,提供人性化品质化服务 [2] - 推动管理升级,建立多元化治理机制,提升数字管理水平 [2] 养老服务发展现状与规划 - 民政部指导各地重点发展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六助"服务 [3] - 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老年助餐点达8.6万个,日均为328万名老年人及其他人群提供助餐服务 [3] - 民政部将持续推进"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建设,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优质便捷服务 [4] 婴幼儿托育服务发展 - 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扩充方便可及的社区托育作为重点,提供多种形式的托育服务 [4] - "十四五"是托育服务发展的起步期,相关部门正不断完善托育服务体系 [4]
前8个月全国已累计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17万个
证券日报· 2025-09-25 00:49
政策规划与目标 - 全国计划2025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5万个 [1] - “十四五”时期将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约21.9万个城镇老旧小区的改造任务 [2] -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考虑到前期开工规模大,今年新开工改造规模有所减少 [3] - 持续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3] 当前进展与成效 - 今年前8个月全国已累计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17万个 [1] - 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30万个,惠及居民5100万户 [2] - 改造过程中增设各类社区服务设施7.96万个,包括养老、托育、助餐、便民市场等 [2] - 改造过程中增设停车位400万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桩93万个,新增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场地3200多万平方米 [2] 改造内容与分类 - 老旧小区改造分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三类 [3] - 基础类改造基本完成,主要以市政设施完善为主,满足居民基本安全需求和生活需求 [3] - 完善类和提升类改造包括适老化、绿化、停车场等满足生活便利和改善性需求的改造 [3] - 提升类改造还包括养老托幼、社区综合服务等丰富社区服务供给的改造 [3] - 具体改造内容包括更新改造小区燃气等老化管线管道,整治楼栋内人行走道等,支持有条件的楼栋加装电梯 [3] 经济与行业影响 - 老旧小区改造可激发内需潜力,带动建筑、装修、家电等产业链消费 [4] - 通过增设社区服务设施创造新的需求场景,如养老驿站、托育点、便民超市等,直接刺激社区消费 [4] - 有利于完善城市功能,推动健全便民生活圈,将零散小区整合为片区统筹推进 [4] - 房地产开发企业可参与其中,在社区商业配套升级等细分领域存在机会 [4] 未来挑战与建议 - 未来五年至十年内,约30%的社区楼龄将达到30年,2000年至2010年建成的房子楼龄也将相继达到20年,老旧小区改造任务仍旧繁重 [5] - 建议将老旧小区改造纳入城市更新架构,遵循先体检、后更新的路径 [5] - 改造项目面临资金需求巨大、前期投入成本高、回报周期长等痛点,不少城市更新回报周期甚至长达8年到10年 [6] - 建议基础设施公募REITs向城市更新项目开放,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予以支持 [6] - 老旧小区改造应结合生态修复和智慧城市建设,推动绿色建筑和智能技术的应用,呈现绿色、智能和低碳特点 [6]
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迎建设扩围,为全球城市化提供“中国方案”
环球网· 2025-09-22 09:30
政策规划 - 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提出到2030年实现"百城万圈"目标 包括100个先行区试点城市和1万个便民生活圈建设 [1] - 政策标志着从单一功能社区向全生命周期幸福单元转型 通过"一圈一策"践行精准治理 [1] - 要求制定城市规划约束指标 严格保障社区商业基本业态空间布局并形成定期评估机制 [2] 行业意义 - 便民生活圈被定位为城市商业体系的"毛细血管" 具有惠民生和促消费双重功能 [1] - 便利店行业因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消费者生活节奏提速呈现全球性快速发展态势 [3] - 便利店以满足即时性和便利性需求为第一宗旨 具备规模小、营业时间长、选址灵活等特点 [3] 商业布局 - 城市商业过往注重商圈和购物中心等集聚形态 主要满足节假日消费需求 [1] - 需合理规划基本保障类业态空间布局使其贴近居民 支持低成本空间供给 [2] - 要求严格按照空间规划布局建设 避免基本保障类业态生存空间被挤出 [2]
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扩围升级:便利百姓生活 激发社区消费新活力
央视网· 2025-09-20 10:56
政策核心内容 - 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通知 加力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 [1] - 扩围目标为地级以上城市主城区和有条件的县城社区全覆盖 [1] - 升级目标为打造宜居宜业 宜游宜购 宜老宜小的全龄友好型品质生活圈 [1] 社区业态规划 - 优先配齐基本保障类业态 发展便利店和早餐店即"一店一早" [3] - 补齐菜市场和日常维修服务即"一菜一修" [3] - 服务老人和孩子两大群体即"一老一小" [3] - 布局再生资源回收点和洗车店即"一收一洗" [3] - 把养老服务作为便民生活圈的必备业态 [3] - 多渠道增加公建托位供给 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延伸发展托育服务 [3] - 因地制宜打造"银发金街"和"童趣乐园" [3] 消费活力激发措施 - 引导配置特色餐饮 新式书店 宠物店等多样化业态 [5] - 鼓励发展街巷经济 举办社区市集 跳蚤市场 美食节等 [5] 地方实践案例 - 湖北武汉南湖街道中央花园社区设航空航天科技馆吸引参观 [7] - 社区内邻里幸福食堂提供18种菜品自助选择 60岁以上老人就餐不超十元 [9] - 华锦社区活动中心为退休老人提供舞蹈 声乐 书画 剪纸等课程 [11] -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街道双榆树北路生活圈已发展50多种业态 [13] - 业态涵盖超市 药店 理发店 以及健身 文化 亲子娱乐等 [13]
把生活圈建成居民的“幸福圈” 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
中国青年报· 2025-09-20 09:35
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进展 - 截至今年7月底 210个试点地区共建成便民生活圈6255个 涉及商业网点150.3万个 服务居民1.29亿人 [1] - 建设目标为到2030年实现“百城万圈” 即100个试点城市和1万个便民生活圈 [1] - 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 服务半径为步行15分钟范围内 以满足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为目标的多业态社区商圈 [1] 老旧小区改造与完整社区建设成果 - 全国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30万个 惠及居民5100万户 [2] - 改造过程中增设各类社区服务设施7.96万个 包括养老、托育、助餐、便民市场等 [2] - 完整社区建设方面 106个试点社区共建设改造各类公共服务设施2000多个 新增停车位2.62万个 惠及居民108.85万人 [2] “一老一小”重点群体服务举措 - 养老服务被明确为便民生活圈的必备业态 将打造一批“银发金街”集中为老服务业态 [3] - 截至今年6月底 全国老年助餐点达8.6万个 日均为328万名老年人及其他人群提供助餐服务 [4] - 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从投资、空间、质量三方面发力 增加普惠托位供给 支持幼儿园延伸发展托育服务 [4] 社区配套设施建设成效 - 老旧小区改造新增停车位400万个 电动自行车充电桩93万个 [2] - 新增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场地3200多万平方米 [2] - 住房城乡建设部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协同发力 [1][2]
事关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多部门发声
中国证券报· 2025-09-19 23:00
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 - 商务部将推动各地打造一批银发金街 研究制定相关标准为各地建设提供指引 [2] - 鼓励品牌连锁企业进社区 培育小而美 小而精的特色店和专业店 提供优质商品和服务 [2] - 鼓励发展自助寄存仓 寄卖店 代厨 整理收纳 宠物服务等新业态 推动共享客厅 共享自习室 共享工具箱等共享经济模式 [2] - 推动基础型 提升型便民生活圈转变为品质型生活圈 建设宜居宜业 宜游宜购 宜老宜小的全龄友好型品质生活圈 [2] 智慧化便民服务建设 - 鼓励应用大数据 人工智能 物联网等先进技术 发展智慧商店 AI食堂 自助售卖机 自提柜 无人数字终端等 [3] - 搭建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务平台 接入本地商户资源 加强供需对接和线上线下联动 [3] - 利用大数据精准补建商业网点 推广便民生活圈导视图 网点动态监测地图 小修小补便民地图 [3] 老旧小区改造进展 - 全国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30万个 惠及居民5100万户 [4] - 增设养老 托育 助餐 便民市场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7.96万个 增设停车位400万个 电动自行车充电桩93万个 [4] - 新增文化休闲 体育健身场地3200多万平方米 [4] - 住建部将持续提升老旧小区居住环境 设施条件 服务功能和文化价值 建设安全健康 设施完善 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 [4] 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 - 国家卫健委将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 让群众托得方便 托得放心 [5] - 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作用 支持以城市为单元组网运行的社区普惠托育服务设施 多渠道增加普惠托位供给 [5] - 落实新建小区与配套托育服务设施同步规划 同步建设 同步验收 同步交付 老城区结合城市更新加快补充托育设施 [5] - 深入开展托育服务质量提升行动 促进托育服务专业化 规范化发展 [5] 养老服务圈建设 - 民政部发布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基本规范 促进家庭养老床位规范化 专业化发展 [7] - 启动实施面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 提供养老服务消费券 [7] - 指导各地落实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运营补贴 税费优惠 场地支持等扶持政策 培育专业化 品牌化 连锁化社区养老服务机构 [7] - 持续推进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建设 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优质便捷专业的养老服务 [6][7]
事关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多部门发声
中国证券报· 2025-09-19 22:58
商务部推动便民生活圈建设 - 推动各地打造一批银发金街 为社区老年生活提供指引[2] - 鼓励品牌连锁企业进社区 培育小而美 小而精的特色店和专业店 提供优质商品和服务[2] - 发展自助寄存仓 寄卖店 代厨 整理收纳 宠物服务等新业态[2] - 鼓励共享客厅 共享自习室 共享工具箱等共享经济模式[2] - 推动基础型 提升型便民生活圈转变为品质型生活圈[2] - 鼓励应用大数据 人工智能 物联网等先进技术 发展智慧商店 AI食堂 自助售卖机 自提柜 无人数字终端[3] - 搭建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务平台 接入本地商户资源 加强供需对接和线上线下联动[3] - 利用大数据精准补建商业网点 推广便民生活圈导视图 网点动态监测地图 小修小补便民地图[3] 住建部老旧小区改造进展 - 全国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30万个 惠及居民5100万户[4] - 增设养老 托育 助餐 便民市场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7.96万个[4] - 增设停车位400万个 电动自行车充电桩93万个[4] - 新增文化休闲 体育健身场地3200多万平方米[4] - 更新改造小区燃气等老化管线管道 全力消除安全隐患[4] - 整治小区及周边环境 完善停车 充电 消防 通信等配套基础设施[4] - 结合改造同步完善小区长效管理机制 引导居民共同维护改造成果[4] - 持续提升老旧小区居住环境 设施条件 服务功能和文化价值[5] 国家卫健委托育服务建设 - 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 让群众托得方便 托得放心[6] - 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作用 支持社区普惠托育服务设施[6] - 多渠道增加普惠托位供给 支持幼儿园延伸发展托育服务[6] - 指导各地落实场地 税费等优惠措施[6] - 落实新建小区与配套托育服务设施同步规划 同步建设 同步验收 同步交付[6] - 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结合城市更新加快补充托育服务设施[6] - 深入开展托育服务质量提升行动 促进专业化 规范化发展[6] 民政部养老服务建设 - 发布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基本规范 促进规范化 专业化发展[7] - 启动实施面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7] - 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消费券[7] - 指导各地落实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运营补贴 税费优惠 场地支持等扶持政策[7] - 助力培育专业化 品牌化 连锁化社区养老服务机构[7] - 持续推进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建设[7]
新华全媒+丨扩围升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提升家门口的幸福感
新华社· 2025-09-19 22:47
政策目标与规划 - 到2030年实现"百城万圈"目标 包括100个先行区试点城市和1万个功能完善的便民生活圈 [2] - 截至2025年7月底已建成6255个便民生活圈 覆盖150.3万个商业网点 服务1.29亿居民 [1] - 当前覆盖率仅占全国城市社区的12.5% 存在明显提升空间 [1] 养老服务建设 - 养老服务被列为必备业态 将制定"银发金街"相关标准 [2] - 全国现有31.9万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或设施 [2] - 重点发展助餐 助浴 助洁 助行 助医 助急等"六助"服务 [3] - 鼓励探索"物业+养老"等创新模式 引导家政和物业企业拓展养老服务功能 [3] 托育服务发展 - 支持以城市为单元组网运行的社区普惠托育服务设施 [4] - 落实新建小区与配套托育设施"四同步"要求(同步规划 建设 验收 交付) [4] - 通过城市更新加快补充老旧城区托育服务设施 [4] - 支持幼儿园延伸发展托育服务 增加普惠托位供给 [4] 空间规划与设施改造 - 开展城市体检工作并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 [5] - 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整合零散小区成片区统筹推进 [6] - 通过补建 购置 置换 租赁 改造等方式补齐养老 托育 停车 充电等设施短板 [6] - 对新建居住区严格落实养老服务设施配建"四同步"要求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