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性奖励机制

搜索文档
薄荷色Labubu卖出108万,泡泡玛特一年疯狂收割130亿
36氪· 2025-06-11 15:48
Labubu现象与泡泡玛特业绩表现 - Labubu成为2025年全球消费市场现象级IP,全球唯一一只薄荷色Labubu拍卖成交价达108万元[1][4] - 限量款Labubu二手市场价格破1万元,盗版盲盒因供不应求成为硬通货[4] - 第三代Labubu全球发售引发抢购潮,泰国、英国、新加坡等地出现限购、断货及政策干预[7] 泡泡玛特市场扩张与用户增长 - 2024年内地新增38家门店,会员总数从2022年2600万增至2024年4600万,日均新增超1万人[9] - 2024年海外收入50.66亿元(+375.2%),东南亚贡献24.03亿元,北美增长超500%[35] - THE MONSTERS系列(含Labubu)营收30.4亿元,同比增长726.6%[20][35] Labubu爆火的心理机制 - 盲盒设计利用多巴胺驱动的"不确定性奖励"机制,隐藏款抽中概率0.69%强化成瘾性[11][13][31] - 蔡格尼克效应激发收集欲,70%消费者会为心仪款式重复购买3次以上[14][16] - 成为社交货币与炫耀资本,隐藏款溢价达877%-1284%,B站相关视频播放量近50万[16][18][20] 营销策略与全球化基因 - 明星效应显著:泰国公主、贝克汉姆女儿、BLACKPINK成员公开带货[28][30] - 联名策略覆盖海贼王、LV等IP,本土化设计如新加坡鱼尾狮款引爆市场[32][34] - 签约28名国际设计师,超半数来自中国香港及日韩泰英美,产品具备全球审美基础[34] 资本市场反应与未来挑战 - 泡泡玛特股价从2024年3月18港元涨至2025年6月252.6港元,涨幅超1400%[37] - 美银预测2025年营收226.01亿港元(+91%),计划新开110家海外门店[38] - IP生命周期存疑,需持续创造新爆款以应对"15天潮流周期"风险[39][41] 行业争议与社会心理 - 被质疑具有博彩性质,创始人王宁强调公司定位为潮玩企业[42] - 反映"液态社会"情感代偿需求,年轻人通过消费填补社交空虚[41]
泡泡玛特的labubu为什么这么火?
投中网· 2025-05-24 11:42
Labubu爆火现象分析 - Labubu凭借"龅牙+大眼睛"的丑萌造型走红 符合年轻人"反差萌"审美趋势 [3][4] - 其爆火路径为:2015年与How2work合作未出圈→2018年签约泡泡玛特后真正走红 [5] - 审美趋势本质是资本、技术、个体表达的权力谈判 形成流动的共识 [5] 爆火驱动因素 - 名人效应:韩国女团Blackpink成员公开展示 Labubu 泰国公主在巴黎时装周携带 [6][7] - 多巴胺机制:盲盒开箱的不确定性奖励刺激多巴胺分泌 类似赌徒心理 [8][9] - 收集欲驱动:12款系列设计触发蔡格尼克效应 促使消费者补全系列 [10] - 社交属性:成为社交货币和炫耀资本 二手市场溢价达10-100倍 [11][12][14] 行业商业模式 - 单价59-99元的产品可带动上千元消费 形成商业闭环 [13] - 二级市场流通增强消费信心 闲鱼等平台出现高溢价交易 [14] - 泡泡玛特需持续创造新IP应对消费者审美疲劳 [15][16] 社会心理洞察 - 潮玩成为情感代偿品 填补现代人的孤独感和意义匮乏 [17] - 拟人化设计满足数字时代的社交需求 但可能加剧孤独感 [18][19] - 消费行为反映流动的现代性特征 传统价值体系正在瓦解 [17] 行业周期特征 - 潮流周期缩短至15天 社交媒体加速注意力转移 [15] - IP具有明显周期性 需不断推出新品维持热度 [16] - 历史案例显示:Sonny Angel曾经历低谷 Molly接力挽救颓势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