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衣服
icon
搜索文档
实体店一件衣服500元,为何电商却只卖几十块?答案被揭开了
搜狐财经· 2025-11-24 19:45
咱说起买衣服这事儿,最近不少人都在吐槽:为啥实体店一件衣服动辄就得飙到五百块,而网上电商平 台上,差不多款式、差不多样子的衣服,才卖几十块?这价差大得都能让人怀疑人生了。其实,背后的 秘密没那么简单,说白了,这里面的门道真不少,咱今天就来聊聊这背后的故事。 当然,线上卖服装讲究的是薄利多销,靠销量去赚钱,这就是电商的生存法则。你看网上爆款,月销上 万件,哪怕利润空间薄,只要销量大,赚的钱也不少。实体店流量有限,卖衣服没有那么快,得保持高 单价,保证不亏本才能撑下去。简单讲,一个是卖量的打法,一个是卖单价的思路,两边玩法不一样, 价格自然差距明显。 所以,实体店贵,电商便宜,根本原因不光是品牌溢价,而是面料、设计、工艺、运营和进货渠道多方 面差别叠加的结果。买衣服这事儿,没法只看数字,得看需求。如果你想买穿着舒服耐用的衣服,愿意 投入点钱,那实体店的货其实更实在。反过来,如果只想换个样子,穿个几次不心疼,那网上几十块的 衣服也能满足需求。 首先得说说衣服的面料。实体店卖五百块的衣服,很多时候是真的用上了比较讲究的材质,比如真丝、 纯棉或者是质量特别好的精梳棉。这些布料手感细腻,透气性好,穿着舒服还能经得起多次洗 ...
新闻周刊丨防止“蹭穿”加装“巨型吊牌” 背后原因有些无奈
央视新闻· 2025-11-23 05:41
这些吊牌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硬"。它们的材料普遍是硬纸壳、硬塑料,厚度跟身份证差不多,就算侥 幸能被藏到衣服里,穿的时候也会把人硌得生疼。于是,社交平台上,一些"蹭穿"者们,又开始针对这 些巨型吊牌,研究出可以完美拆卸、完美装回的攻略。吊牌生产商们也紧急跟着改进,比如丝带式吊 牌、一次性锁扣甚至还有密码锁等等。 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 唐健盛:我认为这是一个我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商家为什么要这么去做,他承 担不起有些消费者的这种滥用无理由退货权利所给他带来的商业风险。第二,其实对于购买到这样产品 的消费者,我相信没有人心里是觉得很舒服的。当然,法律上也有相关的规定,就是说你退回来的货原 则上应该可以进行二次销售的。但是这个事儿是没有一个标准的,平台需要的是市场占有率,我们现在 毫无疑问是一个买方市场,我相信它从提高它的交易单量角度,平台肯定会尽可能让商家按照七天无理 由退货来退,越是中小微商家他越扛不住。 买衣服还是买吊牌?最近,不少消费者收到货,最吸引目光的不是款式,而是衣服上比脸还要大的吊 牌,不仅大,吊牌上还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警告:"试穿请保留,拆除不退不换"。为什么会这样?背后原 因也有些无奈,商家们反映, ...
最脏的一幕,出现了!
新浪财经· 2025-11-21 00:15
AI诈骗在电商行业的现状 - 电商行业成为AI诈骗重灾区,不法分子利用AI生成假图片伪造商品瑕疵,以质量问题为由向平台申请“仅退款”,实现“0元购”[3] - 诈骗手段包括将完好商品P成残次品,例如电池漏液、衣物破损、食品变质等,甚至出现“退货图生成服务”,宣称“专业退款,包过审核”[3][8][10][15] - 部分诈骗行为已形成产业链,有“师傅”以288元学费传授“仅退款”窍门,声称一个账号可成功退款约30次,学员累计获利达2000元[15] 电商平台政策演变与漏洞 - “仅退款”原是平台为生鲜或低价值商品设立的售后服务机制,旨在减少纠纷,过去由平台自动处理,只要图片“看起来合理”即秒退[17] - 因薅羊毛风气加剧,2024年4月以来各大电商平台全面取消自动介入,改为商家自主处理仅退款申请,但AI假图泛滥导致漏洞被重新利用[17] - 平台审核系统升级滞后,客服需人工验图,商家反诈成本上升,原本“降本增效”的机制演变为新的成本中心[17] AI诈骗对商家的具体影响 - 中小商家利润微薄,例如一瓶20多元的去污剂净利润仅约2-3元,一单恶意退款可能吞掉全天利润,对低线城市夫妻店影响尤甚[24][23] - 商家被迫提高售价分摊退货风险,导致商品价格无形推高,消费者间接承担成本[22] - 商家精力从经营转向防骗,部分店铺陷入“不接单挣不到钱,接单可能被骗钱”的困境[22][24] 行业信任危机与生态恶化 - 诈骗行为超出“薅羊毛”范畴,属伪造证据的违法行为,破坏电商信任根基,买卖双方陷入拉锯战[20][21][22] - 信任危机蔓延至其他领域,如商家使用“巨型吊牌”防止衣物穿后退货,某高校60多名学生集体退货导致店主损失约8000元[32][34] - 行业生态从“效率至上”转向信任维护,虚假行为可能让整个生态付出代价[36] 监管与平台应对措施 - 2024年3月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禁止恶意删除、伪造AI标识,4月启动“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行动,处置违规AI产品3500余款,清理违法信息96万余条[29] - 平台如淘宝天猫建立账号诚信体系,覆盖异常仅退款、P图等行为,对职业羊毛党采取限购或移送司法机关[30] - 法律专家指出,AI伪造图片骗取退款可能涉嫌诈骗罪或敲诈勒索罪,需承担刑事责任[29]
用AI假图骗“仅退款”,788元“退款秘籍”公开叫卖
36氪· 2025-11-20 19:16
行业现象:AI伪造图片用于“仅退款”欺诈 - 利用AI工具伪造商品瑕疵图片以申请“仅退款”的行为已成为针对电商商家的新兴欺诈手段,覆盖水果、玩具、服装、陶瓷等多种商品品类[1][2][18] - 该行为背后已形成灰色产业链,有“老师”公开售卖教程,价格分别为788元与288元,宣称一个账号可退款30次,累计获利可达数千元[14] - 欺诈策略包括:针对不同商品品类制定话术,如声称辛辣零食导致腹泻并伪造医疗凭证;在申请退款时不全用AI图片,夹杂实拍图以规避平台“恶意退款”判定;对于低价商品申请部分退款以提高成功率[16][17] 商家应对措施与识别挑战 - 商家初步应对策略包括要求买家提供多角度照片或实拍视频进行验证,而非仅凭图片处理售后[1][13] - 部分商家开始使用AI检测工具对可疑图片进行分析,有案例显示系统判断图片为AI生成的概率高达92%[18] - 但随着AI技术迭代,图片伪造痕迹将更难以识别,单纯依靠人工经验或简单工具已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欺诈手段[18] 平台治理与规则缺陷 - 平台现有的审核机制存在漏洞,即使商家提供监控录像等证据申诉,平台仍可能强制商家进行部分退款,且驳回商家的后续申诉[4] - 欺诈者利用平台规则偏好,针对百元以内、与售价价差大的赔偿申请,因单笔金额小、商家维权成本高,平台审核通过率较高[11] - 有评论指出平台需承担更大责任,建议加大技术投入开发AIGC内容识别工具,并出台更合理的惩罚机制,如将异常或作弊消费者纳入黑名单[19][20]
拉链挂密码锁!网店商家为防“蹭穿退货”有多拼?
新浪财经· 2025-11-20 01:15
行业现象 - 电商行业出现商家在衣服拉链上挂密码锁以防止顾客蹭穿后退货的行为[2] - 网店商家为防范退货问题采取极端措施凸显行业面临的退货挑战[2]
自带衣服被当赃物?顾客称遭迪卡侬“误伤”,门店:愿赔礼道歉
新京报· 2025-11-18 20:50
事件概述 - 一名消费者在境外旅游期间被电话告知涉嫌与南京一迪卡侬门店失窃有关 [1] - 消费者回国后到派出所处理 证实其手持衣物为因热脱下的自带外套 [1] - 涉事门店相关负责人表示愿意向当事人道歉并作出赔偿 [1] 公司回应 - 涉事门店相关负责人解释 因近期出现多次产品失窃 员工在发现衣服丢失后报警 [1] - 警方已介入处理该事件 [1]
账上41亿现金,200亿销售额却拒上市,胖东来越踩刹车顾客越疯狂
搜狐财经· 2025-11-14 14:38
公司战略与业绩 - 2025年销售额为200.35亿元,较2024年增加30亿元,但公司主动将销售额控制在200亿的“天花板”以内 [1][3] - 控制销售额增长是为了避免因开新店、增加商品种类而导致员工加班,违背其“自由与爱”的企业文化初衷 [5] - 公司不追求交易总额最大化,其“有钱不赚”的控速策略在行业内被视为标杆 [1] 员工福利与企业文化 - 公司为基层员工提供每月最低8000元的薪资,是当地平均工资的两倍多 [5] - 实行每周二强制闭店休息,春节放假一个月的制度,在全年无休的零售行业中属于特例 [5] - 企业定位为员工、顾客和社会的“幸福共同体”,重视员工成长和心理健康 [18] 运营效率与盈利能力 - 公司毛利率稳定在15%-20%,低于行业平均的25%-30%,但净利润率能维持在5%左右 [7] - 盈利能力得益于供应链优化,大部分商品直接与源头厂商合作,跳过中间环节 [8] - 例如,直接从新疆采购的番茄价格比从批发商采购低30%,与本地养殖企业签订长期协议以稳定猪肉价格和品质 [10] 品质管控与客户关系 - 对商品品质要求苛刻,肉类检测项目比国家标准多15项,每批次水果进行农药残留检测,不合格品直接销毁 [10] - 超过60%的顾客来自老客户推荐,依靠“口碑流量”而非广告 [12] - 员工不依赖销售提成,会主动为顾客提供性价比建议和贴心服务,如提醒商品保质期、帮助老人叫车等,从而提升客户忠诚度 [12][14] 行业洞察与商业模式 - 公司认为零售行业存在“规模陷阱”,盲目扩张会导致管理难度增加和服务质量下降 [16] - 商业模式的核心在于精细化运营和以人为本的商业哲学,追求稳健发展而非快速扩张 [20] - 对顾客提供极致服务,包括免费充电宝、雨伞、急救箱等设施,以及无理由退换货政策 [18][20]
工厂直供听着挺划算,实际藏着不少隐形消费,消费者一定要警惕
搜狐财经· 2025-11-14 13:21
行业现象:工厂直供营销热潮 - 2024年国内各大网购平台及直播间兴起“工厂直供”营销热潮,宣传口号为“源头低价”和“去掉中间商,价格打骨折”[1] 核心观点:去中间商的成本转移本质 - “去中间商”并未降低消费者实际成本,中间商承担的功能和成本并未消失,而是转移至品牌方,最终仍由消费者承担[3][5][7] - 中间商在供应链中扮演“粘合剂”角色,负责选品把关、仓储运输、宣传推广和售后保障等必要环节[3][5] DTC模式下的成本分析 - 品牌采用直接面向消费者模式后,为寻找客户需投入广告、短视频制作和购买流量等,此类开支不低于传统渠道费[7][9] - 2024年美妆品牌获客成本同比增长32.7%,每月投放预算占GMV比例从2023年的15%-25%上涨至18%-30%[9] - 新用户获取成本普遍上百元,热门品类甚至高达千元级别,此部分流量成本实质为过去的渠道费,最终分摊至商品价格[9][11] 直播带货的成本与品质问题 - 腰部以上达人直播的坑位费及佣金占成交额35%,较三年前增长近3倍,部分商家此项支出比例超过50%[11] - 为覆盖高额佣金成本,商家可能压缩原料成本或简化生产工艺,导致商品品质下降,直播带货“翻车”事件频发[11][12] 平台作为“数字中间商”的角色 - 电商平台通过算法分发流量赚取“数字租金”,商家需支付广告位购买、投流和推广排名等费用[14][16] - 2024年中国互联网广告总收入达6509亿元,其中电商广告为1832亿元,该部分支出最终通过商品加价由消费者承担[14][16] 消费者影响与行业启示 - “工厂直供”和“去中间商”本质是成本形式的转换,并未消除供应链必要成本,消费者可能面临商品加价或品质下降的风险[18][20] - 商品价格若过分低于市场价可能存在品质隐患,品牌方的高额广告投入最终仍会转嫁给消费者[18][20]
为什么我建议你买几十块的衣服?
洞见· 2025-11-10 20:35
商业模式 - 公司采用直接对接源头产地和工厂的供应链模式 以消除中间商环节和广告成本 [11][12] - 该模式使商品售价大幅降低 一杯奶茶钱即可购买一套服装 [3] - 通过亲自体验和筛选商品来确保产品质量 使客户能够闭眼购买 [11][13] 客户关系管理 - 公司秉持不过度引导消费的原则 主动建议客户按需购买以节省开支 [8][9][10] - 提供终身售后服务和问题负责到底的承诺 以建立长期信任关系 [13][14] - 针对特殊客户群体如老年人 提供送货上门和免费上门取件退货等便捷服务 [14][15] 价值主张 - 核心价值在于高性价比的商品 结合低价与高质量 客户反馈质量好且穿着舒适 [3][5][13] - 经营理念强调责任与真诚 旨在与客户建立持久信任而非做一次性生意 [14][16] - 企业微信作为安全正规的销售渠道 并提供自带运费险等保障以提升购买安心感 [18]
澄迈县东坡文化旅游大会苏轼生活节活动举办
海南日报· 2025-11-09 10:02
活动概况 - 2025年澄迈县东坡文化旅游大会"坡有咖味"苏轼生活节于11月8日在澄迈县福山镇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举办 [3] - 活动以"最懂生活的宋代文人"苏东坡为主角 核心为"故事场景打造+文化旅游体验" [3] - 旨在让千年宋韵"活"起来 让传统文化"潮"起来 塑造澄迈东坡文化旅游品牌 助力打造"文化澄迈" [3] 活动内容与特色 - 活动涵盖文创市集、"东坡琼州行"国风游园会、东坡文化旅游大会美食节 [3] - 设置投个"苏"壶、福山"丸"咖、渡海"谜"月等主题化互动游戏 并设计转诗墙打卡装置 游客完成打卡后可兑换文创冰淇淋、咖啡杯、衣服等产品 [5] - 美食节设有十余个摊位 提供福山咖啡、豆奶凤梨、沉香、澄迈青柚等产品以及多家东坡主题原创手作 [6] - 夜间活动变身为大型国风游园会 古风爱好者可穿着宋代服饰参与 [6] 活动理念与体验 - 活动理念是打破人们对传统文化活动的刻板印象 将苏轼热爱生活、懂得享受的特质与咖啡文化的"慢生活"理念相结合 [4] - 追求沉浸式体验 希望游客不只是来"看" 而是来"生活" 例如穿着汉服喝咖啡 听着宋词做手工 在轻松愉悦中感受东坡文化魅力 [7] - 通过咖啡香与书香交织 宋韵书画与现代文创对话的方式 打造一场跨越千年的精神雅集 让参与者真正理解苏东坡文化中的生活智慧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