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严监管常态化
icon
搜索文档
6张罚单合计1615万元 信托公司合规漏洞亟待修补
中国经营报· 2025-11-15 03:38
行业监管态势 - 2025年内已有6家信托公司被金融监管部门处罚,总计罚款1615万元 [1][2] - 监管处罚表明“严监管常态化”的方向已确立,处罚案由多元化且聚焦核心业务环节 [1][5] - 监管与行业转型互动是处罚案例显现的新趋势,通过处罚倒逼信托公司从融资类向服务类业务转型 [5] 公司处罚详情 - 中诚信托因10项违法违规行为被处以最高罚款660万元,违规行为包括高管未经任职资格核准提前履职、尽职调查不审慎、向不符合监管要求项目提供融资等 [1][2][5] - 陆家嘴信托因关联交易管理不到位、信托项目管理严重不审慎等行为被罚款420万元 [3][5] - 华澳信托因资产分类不准确、违规刚性兑付等行为被罚款400万元 [3][5] - 国元信托和雪松信托分别因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和重要信息系统数据不真实被罚款85万元和20万元 [3] - 吉林信托因以财务顾问费形式收取信托报酬且未向受益人公开被罚款30万元 [1][2] 处罚趋势与特点 - 处罚案由从早年的销售违规或报表瑕疵转向复杂业务风险,如资产分类不准确、永续债权变相融资等 [5] - 处罚幅度差异大反映监管精准性,案由复杂、影响面广的公司罚款更高 [5] - 所有处罚均涉及相关责任人,总计18名责任人被罚款180万元,表明监管从“机构罚”转向“个人罚”以强化问责 [2][3][5] 合规管理的重要性 - 提升合规管理水平是信托业转型发展的基石,具有防范风险、增强市场信心、契合监管导向三重意义 [7] - 合规管理能有效识别控制风险,避免风险事件中断从非标融资向财富管理、服务信托的转型进程 [7] - 严格的合规管理可提升品牌声誉,吸引长期资金,为家族信托等新业务提供客流基础 [7] 监管制度与建议 - 信托行业“1+N”制度体系不断健全,新措施重点聚焦强化公司治理和人员问责、细化风险管理规则、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 [8] - 建议加强差异化监管,按公司规模分类施策,并对合规优秀公司采取激励政策以形成正向循环 [8] - 制度建设需与公司内部治理协同,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合规水平 [9]
保险资管行业年内罚单超1200万元 另类投资成违规重灾区
中国经营报· 2025-09-18 20:04
监管处罚情况 - 交银保险资产因投资不合规等问题被罚款115万元 3名责任人被警告并罚款共计11万元 [1][2] - 太保资产因债权投资计划等问题被罚款100万元 3名责任人被警告并罚款共计13万元 [1][2] - 太平资产因高管任职等问题被罚款678万元 11名责任人被警告并罚款共计76万元 [2] - 华夏久盈资产25名责任人被警告并罚款共计266万元 多名责任人被处以终身禁业或1-15年禁业 [2] - 今年以来行业罚单涉及4家机构42名责任人 处罚金额合计达1259万元 [2][3] 监管趋势变化 - 监管执法呈现透明化常态化趋势 通过持续检查定期抽查形成约束力 [1][3] - 2023年11-12月6家机构集中被罚 处罚数量几乎相当于过去10多年总和 [3] - 监管从原则导向转向规则导向 呈现趋严趋细特征 [3] - 行业需要习惯于在高压线下运营 合规经营成为生存前提 [1][3] 违规业务领域 - 违规行为主要集中在债权投资计划信托计划等另类投资业务领域 [4][5] - 太保资产涉及债权投资计划操作不合规 [5] - 太平资产涉及投资非受托人自主管理信托产品 [5] - 交银保险资产同时涉及信托计划和债权投资计划违规 [5] - 2023年6家被罚机构中有5家涉及债权投资计划或信托计划违规 [5] 违规深层原因 - 非标资产结构复杂期限长信息披露不足 易成为规避监管的灰色地带 [6] - 低利率环境下资管机构为追求高收益被迫在非标资产中寻求空间 [6] - 历史遗留问题难以清除 早年通过通道嵌套运作积累存量问题 [6] - 结构性压力与制度性漏洞叠加导致违规高发 [6] 母子公司关联风险 - 华夏久盈资产违规问题与控股股东华夏人寿存在关联 [7][8] - 股权高度集中架构下资管公司缺乏独立决策能力 易受母公司干预 [8] - 资管公司可能为满足母公司偿付能力业绩诉求而进行违规操作 [8] - 治理结构缺陷导致母子公司协同违规 资金运用偏离市场化原则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