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托业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上半年信托收入与净利双降:信托业仍未走出转型阵痛 盈利模式重构成当务之急
中国经营报· 2025-08-10 11:55
行业盈利现状 - 2025年上半年53家信托公司信托业务收入181亿元,同比下降11.38%,净利润164亿元,同比下降2.83%[1][7] - 行业营业收入315.91亿元(2025H1)vs 322.28亿元(2024H1),利润总额203.13亿元vs 210.98亿元,同比降幅分别为1.98%和3.72%[2][4] - 固有业务收入120.93亿元,同比增长16.72%,成为盈利主要支撑[4] 业务结构分化 - 传统信托业务持续萎缩导致收入下滑,但利润降幅(2.83%)小于收入降幅(11.38%),反映降本增效成效[4] - 头部机构表现分化:中信信托净利润同比增长13.63%,光大信托同比下降40.81%,五矿信托下降38.82%[6] - 部分中小信托公司逆势增长:上海信托净利润同比+52.22%,中海信托+72.20%,渤海信托+102.10%[6][9] 转型挑战与原因 - 新旧盈利模式交替:传统"利差主导"模式萎缩,新"管理费+绩效分成"模式尚未成熟[11] - 成本压力上升:合规成本增加叠加数字化转型投入,2024年行业利润同比腰斩45.52%至230.87亿元[11][13] - 存量风险处置压力:不良资产减值和风险项目处置持续侵蚀利润[11] 业务转型方向 - 监管推动"三分类"改革:向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并重模式转型,过渡期至2026年5月[11][12] - 创新业务布局:科技信托、绿色信托、知识产权信托等新兴产业领域,以及家族信托、养老信托等财富管理服务[16] - 差异化发展路径:头部机构布局全业务链,央国企背景公司聚焦产业链金融,区域中小机构发展特色服务信托[17] 未来展望 - 短期仍处阵痛期:新业务培育需时,主动管理能力建设短期内难显著改善盈利[18] - 长期优势显著:依托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双轨发展,有望形成差异化服务生态位[17] - 盈利模式重构:通过科技投入和专业服务提升附加值,建立类型化收费体系[16][17]
信托业半年考:业绩现分化 转型定“输赢”
上海证券报· 2025-07-27 21:57
信托行业上半年业绩表现 - 53家信托公司披露2025年上半年未经审计财务数据,4家净利润超10亿元,4家净利润为负 [1] - 陕国投A上半年营收13.67亿元同比减2.95%,净利润7.26亿元同比增5.74%,总资产267.9亿元较年初增超5% [2] - 英大信托上半年营业总收入19.41亿元,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4.44亿元,净利润13.62亿元,主要指标同比正增长 [2] - 百瑞信托上半年资产总额121.38亿元,净利润-0.25亿元,首次出现亏损 [3] - 五矿信托上半年营收4049.78万元,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5.56亿元同比下滑近40%,净利润-2.68亿元(去年同期1.88亿元) [3] - 华澳信托上半年利润总额-6.19亿元,在52家信托公司中垫底 [3] 行业转型与分化趋势 - 行业转型过程中分化是必然趋势,部分公司早期布局家族信托、标品信托等本源业务,而转型较晚的公司面临"传统业务收入骤降,创新业务不赚钱"困境 [4] - 优质非标资产稀缺背景下,转型节奏差异导致业绩显著分化 [4] - 部分公司房地产信托风险需较长时间化解,本源业务收入贡献有限 [4] 信托公司战略调整动向 - 超10家信托公司发生高管变更,"新帅"多具备银行、券商从业经验,旨在推动转型发展 [5] - 多家公司加大本源业务人才招募,如西部信托招聘创新型资产管理类项目人才,涉及供应链金融、家族信托等 [5] - 北京信托2025年招聘涵盖结构金融部、固定收益部、家族信托办公室等部门 [5] - 信托业务三分类指引下,财富管理业务重心从"销售"转向"资产配置+受托服务" [6] - 多数公司招聘基于业务转型、市场竞争等需求开展 [6]
财经深一度丨“去通道”、谋转型,信托业出现哪些发展新趋势?
新华社· 2025-06-18 11:51
信托业转型与资产规模 - 信托贷款余额为4.36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1% [1] - 2024年末信托财产规模达29.56万亿元,较2020年的20.49万亿元显著回升 [3] - 信托资产规模经历螺旋式演进,2017年曾达26.25万亿元,2020年跌至20.49万亿元后持续回升 [3] "三分类"新规影响 - 新规明确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和公益慈善信托三大类25个业务品种 [3] - 资产服务信托产品占2024年新成立信托产品个数的70.17%和规模的53.84% [4] - 财富管理服务信托在25个业务品种中占76% [7] 资金投向与实体经济 - 2024年22.25万亿元资金信托中28.81%直接投向实体经济,46.17%通过证券市场投向实体经济 [5] - 2024年新成立资产管理信托1.96万只,规模3.83万亿元,主要引导资金流向资本市场 [5] - 2024年末资金信托投向证券市场规模10.2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5.61% [5] 财富管理业务发展 - 2024年末财富管理服务信托规模超万亿元,其中家族信托余额约6400亿元 [7] - 保险金信托余额约2700亿元,其他个人财富信托余额约1150亿元 [7] - 信托公司针对不同客户需求提供代际传承、托管、破产隔离等专业服务 [7] 慈善信托发展 - 2024年新设立备案慈善信托539单,新增备案规模16.61亿元 [8] - 截至2024年末全国累计备案慈善信托规模85.07亿元 [8] - 信托公司管理的慈善信托已累计支出近35亿元 [8]
信托业破局价格“内卷”:少赚吆喝多练内功
上海证券报· 2025-06-06 02:51
行业现状与挑战 - 信托行业2024年经营收入940.36亿元,同比增长8.89%,但利润230.87亿元,同比下滑45.52%,呈现"增收不增利"态势 [5] - 资产证券化、破产重整信托、家族信托等本源业务成为"内卷重灾区",部分公司以1万元低价承接资产证券化业务,费率低至万分之一 [2][3][6] - 行业同质化严重,80%信托公司因长期聚焦非标业务,缺乏信息化和标准化体系,导致议价能力弱,被迫参与低价竞争 [6][7] 低价竞争原因 - 创新业务初期缺乏定价标准,公司为抢占市场份额采取"以价换量"策略,如免除保险金信托设立费,导致中小机构现金流承压退出市场 [4][7] - 通道类业务占比过高,SPV等业务仅收取0.01%费用,而需自主管理能力的Pre-ABS等高费率业务开展不足 [6] - 市场对新业务认知不足,头部公司为开拓市场免费提供破产重整受托服务,形成恶性循环 [7] 转型破局方向 - 提升主动管理能力是关键,需通过战略投资者引入、资产盘活等增值服务实现差异化,而非仅做通道角色 [9] - 依据股东背景错位发展:产业系可探索"信托+产业"模式,银行系侧重同业协同,保险系发力养老服务信托 [9] - 加速金融科技投入,推动财富管理数字化和运营智能化,同时建立行业协会主导的费率自律机制 [9][10] 业务发展动态 - 资产服务信托业务规模增长超20%,但低收费特性导致人均利润持续下降,需通过提高收益率破解盈利难题 [5][9] - 三分类新规推动下,资产证券化等业务快速扩张,但规模冲动引发无序竞争,部分业务陷入"赔本赚吆喝"困境 [3][4]
超10万亿元 信托资金涌向证券市场
上海证券报· 2025-06-05 03:18
行业规模 - 截至2024年末信托资产规模达到29.56万亿元 较2023年末增加5.64万亿元 增幅达23.58% [2] - 2010年信托资产规模为3.04万亿元 2017年升至26.25万亿元 2018-2020年回落至20.49万亿元 2022年底和2023年底分别为21.14万亿元和23.92万亿元 2024年6月末增至27万亿元 [3] - 2024年末信托资产规模接近30万亿元 是实施"三分类"业务转型后的显著变化 行业正从传统非标融资业务向资产服务信托和资产管理信托转型 [3] 资金投向 - 2024年末资金信托投向证券市场规模为10.27万亿元 较2023年末增长3.67万亿元 增幅55.61% 占比46.17% 成为最大比例投向领域 [4] - 投向股票和基金的资金为1.12万亿元 占资金信托总规模5.04% [4] - 2024年一季度标品信托成立数量3053款 环比增1.46% 其中混合类和权益类产品成立数量环比分别增122%和51.47% [5] 业务转型 - 在监管政策引导下 信托公司积极转型 以证券市场为主要投向的标品业务快速发展 成为转型重要方向 [4] - 行业从传统非标融资业务向资产服务信托和资产管理信托并重的业务模式转型 [3] - 权益类信托计划中FOF和MOM类型规模增长 其他类型下降 因信托公司在标品业务的人才架构等方面仍需完善 [7] 发展趋势 - 资本市场结构性机会涌现 证券类信托规模增长有望持续加速 证券市场将迎来更多长线资金 [1] - 信托资金入市是大势所趋 信托公司需加强主动管理能力 成为证券市场重要机构力量 [6] - 由于房地产投资属性弱化和无风险收益率下行 投资者对债券和权益类资产配置需求显著提升 [7]
同比劲增55.61% 超10万亿元信托资金投向证券市场
证券日报· 2025-06-05 00:46
信托行业整体表现 - 截至2024年末信托资产规模达29.5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较2023年末增长23.58%新增5.64万亿元[1][2] - 资金信托规模达22.25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28.02%新增4.87万亿元[2] - 行业在宏观经济回升向好背景下实现快速增长政策引导效应显著[1][2] 资金信托投向结构变化 - 投向证券市场的资金信托规模达10.27万亿元同比增长55.61%占比46.17%成为第一大投向领域[1][2][3] - 投向股票和基金的资金为1.12万亿元占资金信托的5.04%[3] - 投向工商企业、基础产业和房地产业的资金信托占比均下降[2] 政策与市场导向 - 新"国九条"明确鼓励信托资金参与资本市场提升权益投资规模[3] - 2023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活跃资本市场的政策导向与信托资金投向变化高度契合[3] - 信托财产登记试点在北京和上海推进已出具8笔备案证明文件[5] 行业转型与服务实体经济 - 信托业将22.25万亿元资金信托中28.81%直接投向实体经济46.17%通过证券市场间接支持实体经济[4] - 公益慈善信托蓬勃发展2024年备案539单创历史新高[4] - 布局证券市场成为信托公司落实监管政策和业务转型的重要抓手[4] 专家观点与行业展望 - 信托公司需提升资产配置能力和市场洞察力以增强资产管理业务需求[3] - 行业将进一步发挥信托制度优势运用科技金融实力推动高质量发展[1] - 资金信托投向变化反映经济运行新态势和政策调整效果[2]
人事变动持续 信托业发力本源业务
上海证券报· 2025-05-26 02:14
信托业转型进展 - 行业平均管理信托资产规模达4755.32亿元 同比增长26.64% [2] - 44家公司信托资产规模实现增长 仅13家下降 [2] - 资产服务信托 标品信托等本源业务成为增长主力军 [1] 业务发展情况 - 平安信托资产管理规模达9930亿元 同比增长49.88% [2] - 证券投资类信托业务规模超5900亿元 同比增长84% [2] - 本源业务发展明显加快 资产服务信托 资产管理信托等业务发展迅速 [2] 行业人事变动 - 今年以来超过10家信托公司发生高管变更 [3] - 新帅大多具备银行 券商等金融行业长期从业经验 [3] - 高管变更反映行业加速转型趋势 [3] 经营业绩表现 - 行业平均营业收入11.09亿元 同比下降16.5% [4] - 行业平均利润5.54亿元 同比下降29.05% [4] - 规模增长不增利因本源业务仍处探索期 费率较低 [4] 未来发展方向 - 需提升主动管理能力 培育差异化优势 [4] - 应结合股东背景 提供差异化服务 [4] - 需吸纳专业人才 提升团队综合实力 [6] - 依托股东背景挖掘企业需求 探索本源业务创新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