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贷不良资产转让

搜索文档
去年银行个贷不良转让增超六成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01 08:22
个人不良贷款转让市场总体规模 - 2024年全国银行业通过银登中心累计处置不良资产3.8万亿元 [2] - 个人不良贷款转让成交额达1583.5亿元 同比增长64% [3] - 个人不良贷款占全年不良资产成交总额近七成 规模约为单户对公与批量对公业务总和的两倍 [3] 市场参与主体与结构 - 截至2024年末已有337家机构在银登中心开设1004个业务账户 涵盖国有大行、股份行、消金公司及多家地方AMC [3] - 2024年批量个人业务平均每笔交易吸引近5家合格意向受让方 [7] - 市场集中度明显下降 参与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7] 个人消费类不良贷款特征变化 - 个人消费类不良贷款占比持续抬升 2025年一季度个人不良贷款转让成交额同比增长761% [3] - 挂牌资产呈现三大新特征:账龄缩短项目比重增加、已核销贷款为主、未诉讼资产数量攀升 [4] - 借款人呈现"小而分散"特点 授信额度主要集中在30万元以内 年龄集中在40至45岁 地域以华东华南为主 [5] 资产包定价与回收机制 - 整体折扣率略有抬升 但价格与逾期时间呈反向关系 [6] - 2025年一季度逾期不足一年资产折扣率约12.6% 回收率13.1% 逾期两到三年折扣率降至4% 回收率5.8% [6] - 投资者更青睐30至50岁借款人资产包 因其收入稳定且还款意愿强 [6] 银行处置模式创新 - 银行采用"核销即售"模式直接转让 实现快速出表 [2][5] - 该模式可绕过冗长诉讼程序 释放被占用信贷资源并加速资金回流 [5] - 未诉资产占比上升预示催收余地较大 策略得当可提升本金回收率 [5] 市场发展趋势 - 2025年一季度不良贷款转让业务挂牌量达742.7亿元 同比增长190.5% [3] - 投资者评估资产包时更注重综合因素考量 而非仅关注逾期时间 [7] - 预计2025年将有更多市场参与者进入 行业有望实现更多突破 [7]
去年银行个贷不良转让增逾六成,“核销即售”模式兴起
第一财经· 2025-07-31 21:08
个人不良贷款转让规模增长 - 2024年全国银行业通过银登中心累计处置不良资产3.8万亿元 其中个人不良贷款同比增长64% 占比近七成 [1][2] - 2024年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成交额达1583.5亿元 占全年不良资产成交总额近七成 规模约为单户对公与批量对公业务总和的两倍 [2] - 2025年一季度不良贷款转让业务挂牌量达742.7亿元 同比增长190.5% 其中个人不良贷款转让成交额同比增长761% [2] 个人消费类不良贷款结构变化 - 个人消费类不良贷款占比持续抬升 2024年呈现三大新特征:账龄缩短项目比重增加 已核销贷款为主 未进入诉讼程序资产数量攀升 [2][3] - 个贷不良借款人授信额度集中在30万元以内 年龄集中在40至45岁 地域以华东和华南地区占比最高 [3] - 银行采用"核销即售"模式直接转让未诉个贷资产 实现快速出表并释放信贷资源 [1][3] 资产包定价与投资者偏好 - 整体折扣率略有抬升但价格与逾期时间呈反向关系 2025年一季度逾期不足一年资产折扣率约12.6% 逾期两到三年折扣率低至4% [4] - 投资者偏好借款人年龄在30至50岁的资产包 因该群体收入稳定且还款意愿强 回收预期更高 [5] - 定价主要依据贷款基本属性 逾期越久或单笔金额越高则折扣越多 但2024年投资者对逾期时间偏好差异较小 更注重综合因素考量 [4][5] 市场参与主体与交易机制 - 截至2024年末337家机构在银登中心开设1004个业务账户 涵盖国有大行、股份行、消金公司及地方AMC [2] - 2024年批量个人业务多采用多轮竞价方式 平均每笔交易吸引近5家合格意向受让方 市场集中度明显下降 [5] - 2025年预计更多市场参与者进入个贷不良资产转让领域 行业有望实现突破 [6]
银行不良个贷转让迎来市场活跃期
互联网金融· 2025-03-10 18:01
银行不良个贷资产转让市场活跃度提升 - 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在银登中心上架2025年首批个人不良贷款转让项目 涉及5个信用卡透支资产包 合计未偿本息总额超过6亿元 [1] - 北京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布2024年第2期个人不良贷款转让项目 债权金额共1.60亿元 预计竞价时间为2025年3~4月 [1] - 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 平安银行 江苏银行 中原银行等多家银行机构正在银登中心平台寻求转让个贷不良资产 [1] 政策推动市场快速发展 - 2021年原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 批准单户对公不良贷款转让和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 [2] - 政策后续放宽允许银行向非持牌机构转让单户对公不良贷款 并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纳入试点范围 [2] - 2023年《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明确将"重组资产"纳入不良统计口径 加速银行出表需求 [2] 市场交易数据与价格趋势 - 2024年全年不良贷款转让业务公告挂牌成交单数812单 成交额合计2258亿元 [2] - 多家银行以"骨折价"转让不良资产 平安银行2025年首单个人不良贷款转让项目未偿本息总额2.07亿元 转让起始价422万元 相当于0.2折 [2] - 2024年四季度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平均折扣率为4.8% [3] 市场参与主体与竞争格局 - 股份制银行是主要出让方 受让方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为主 [3] - 市场竞争激烈导致转让价格进一步下降 [3] 业务对银行的积极意义 - 帮助银行降低不良贷款率 改善资产负债表健康度 [4] - 快速回笼资金 优化资产流动性 资金可重新投入新贷款业务或其他盈利性项目 [4] - 降低银行在不良贷款管理环节的投入 减少管理成本 [4] 未来市场发展前景 - 个贷不良业务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有望吸引更多元化市场主体参与 [4] - 金融市场持续发展和政策环境优化将拓展更广阔的业务边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