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不良贷款

搜索文档
个贷不良处置逻辑重塑: 告别“死磕”催收 开启“短跑”模式
中国证券报· 2025-08-21 06:18
行业趋势:不良贷款转让期限显著缩短 - 不良贷款加权平均逾期天数呈现短期化趋势 广州农商行转让项目逾期天数仅为211.63天 远低于行业常见的超1000天水平 [1] - 2024年8月以来银登中心挂网的个贷不良转让项目中 7笔项目逾期天数在300天以内 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项目逾期133.22天 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项目逾期186天 [1] - 消费金融公司同步缩短处置周期 南银法巴消金5月转让项目逾期142天 中银消金6月部分项目逾期仅93天 低于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规定的90天不良标准 [2] 资产特征:转让资产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 2024年批量个人业务向短账龄项目倾斜 个人消费类不良贷款占比持续增长 转让资产多为已核销资产 [2] - 未诉讼资产数量持续上升 蚂蚁消金2025年第4期项目未诉讼比例达100% 共计161,023笔 [2] - 逾期账龄与资产折扣率直接关联 2025年一季度1年以下账龄资产平均折扣率12.6% 5年以上账龄仅1.8% [4] 驱动因素:多重动力推动处置加速 - 机构通过加快不良资产出表快速降低不良贷款率 缓解内部指标压力 同时短账龄资产估值更高促进资金加速回流 [4] - 个人贷款笔数多、单笔金额小、借款人分散的特点导致清收环节耗费人力财力 运营成本、财务成本、时间成本巨大 [4] - 催收合规要求趋严导致催收难度增大 外包团队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引发客户投诉问题 [5] - "反催收"黑灰产业通过伪造证据、恶意投诉等手段逼迫银行减免逾期利息 [5] - 加速处置可加快盘活资产 释放信贷资源给优质客户 [6] 模式转型:专业化分工成为主流 - 不良资产转让促进风险处置行业分工专业化、合理化 专业AMC处置方式更多元灵活 可减免本金让借款人以较低费用摆脱债务 [7] - 地方AMC成为受让批量个人业务的主力军 资产转让已成为个贷不良资产处置主要模式 [8] - 批量转让业务目前集中于信用类资产 抵押类资产处置仍面临较多限制 专家建议扩大试点范围解决按揭类贷款处置难题 [8] 市场展望:业务持续向纵深发展 - 不良资产转让业务有望持续纵深发展 预计更多市场参与者加入 [9] - 行业参与度提升将在征信报送、档案移交、消保投诉处理等领域积累更丰富经验 [9] - 银登中心将推进市场建设 上线不良资产转让移动应用程序 提升资产盘活效率 [9]
个贷不良处置逻辑重塑:告别“死磕”催收 开启“短跑”模式
中国证券报· 2025-08-21 04:17
不良资产转让短期化趋势 - 不良贷款加权平均逾期天数显著缩短至211.63天 远低于行业常见的1000天以上逾期周期 [1] - 多家机构出现超短期逾期转让案例 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项目逾期133.22天 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项目逾期186天 [1] - 消费金融公司同步缩短处置周期 南银法巴消金项目逾期142天 中银消金部分项目逾期仅93天 [2] 资产转让结构变化 - 批量个人业务向短账龄项目倾斜 个人消费类不良贷款占比持续增长 [2] - 未诉讼资产数量显著上升 蚂蚁消金最新项目未诉讼比例达100% 涉及161,023笔贷款 [2] - 2025年一季度逾期1年以下资产平均折扣率12.6% 显著高于5年以上账龄资产的1.8%折扣率 [3] 机构处置动机分析 - 通过快速出表降低不良贷款率 缓解内部指标压力并加速资金回流 [3] - 规避冗长诉讼流程 实现坏账即时变现与使用效率最大化 [3][6] - 节省催收环节的人力与时间成本 个人贷款具有笔数多/单笔金额小/借款人分散等特点 [4] 行业生态演变 - 地方AMC成为受让批量个人业务主力军 提供多元化处置方式包括本金减免等灵活方案 [5][6] - 资产转让成为零售不良处置主要模式 解决自然人债务金额小/分散度高导致的传统催收效率低下问题 [6] - 业务试点范围有望扩大 抵押类资产可能纳入批量转让范畴 为按揭贷款处置提供新渠道 [7] 市场基础设施发展 - 银登中心将推进移动应用程序开发 提升资产盘活效率并增进跨行业交流 [7] - 市场参与度提升推动征信报送/档案移交/消保投诉处理等领域经验积累 [7]
去年银行个贷不良转让增逾六成,“核销即售”模式兴起
第一财经· 2025-07-31 21:08
个人不良贷款转让规模增长 - 2024年全国银行业通过银登中心累计处置不良资产3.8万亿元 其中个人不良贷款同比增长64% 占比近七成 [1][2] - 2024年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成交额达1583.5亿元 占全年不良资产成交总额近七成 规模约为单户对公与批量对公业务总和的两倍 [2] - 2025年一季度不良贷款转让业务挂牌量达742.7亿元 同比增长190.5% 其中个人不良贷款转让成交额同比增长761% [2] 个人消费类不良贷款结构变化 - 个人消费类不良贷款占比持续抬升 2024年呈现三大新特征:账龄缩短项目比重增加 已核销贷款为主 未进入诉讼程序资产数量攀升 [2][3] - 个贷不良借款人授信额度集中在30万元以内 年龄集中在40至45岁 地域以华东和华南地区占比最高 [3] - 银行采用"核销即售"模式直接转让未诉个贷资产 实现快速出表并释放信贷资源 [1][3] 资产包定价与投资者偏好 - 整体折扣率略有抬升但价格与逾期时间呈反向关系 2025年一季度逾期不足一年资产折扣率约12.6% 逾期两到三年折扣率低至4% [4] - 投资者偏好借款人年龄在30至50岁的资产包 因该群体收入稳定且还款意愿强 回收预期更高 [5] - 定价主要依据贷款基本属性 逾期越久或单笔金额越高则折扣越多 但2024年投资者对逾期时间偏好差异较小 更注重综合因素考量 [4][5] 市场参与主体与交易机制 - 截至2024年末337家机构在银登中心开设1004个业务账户 涵盖国有大行、股份行、消金公司及地方AMC [2] - 2024年批量个人业务多采用多轮竞价方式 平均每笔交易吸引近5家合格意向受让方 市场集中度明显下降 [5] - 2025年预计更多市场参与者进入个贷不良资产转让领域 行业有望实现突破 [6]
监管鼓励下不良资产转让提速:年内15家消金公司转让超160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21:21
行业趋势 - 监管机构大力鼓励不良资产转让 政策导向下 消费金融公司通过挂牌方式转让不良贷款的节奏明显加快 [1] - 截至7月16日 已有15家持牌消金公司在银登中心发布163笔不良贷款转让公告 涵盖招联 蚂蚁 兴业 中银等头部机构 以及南银法巴 平安 幸福 海尔等腰部机构 [2] - 仅中银行消金一家 就有约100笔转让业务 [2] 转让市场特点 - 单个资产包转让价格分化明显 因资产违约时长 借款人群等要素存在差异 [4] - 中银消金2025年第31期个人不良贷款未偿本金总额1725 7万元 公开竞价起始价303万元 约为1 8折 [4] - 湖北消金2025年第4期的1 4亿元个人不良资产包 公开竞价起始价仅为188万 转让折扣低至0 1折 [4] 政策支持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5年出台《关于促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高质量发展 提升监管质效指导意见》和《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鼓励AMC在风险可控 商业可持续前提下加大不良资产收购 管理和处置力度 [4] - 《办法》明确了地方AMC的监管框架和主责主业 清晰划定"虚假出表" "利益输送"等经营红线 有利于推动地方AMC提升内控与合规管理水平 [5] 行业影响 - 消金公司加快"出清"不良贷款 能降低催收 诉讼等运营成本 快速回笼资金 缓解资本压力 [4] - 不良资产转让市场快速发展 主要得益于监管部门强化风险化解要求 通过多项举措提升不良资产处置效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