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友谊

搜索文档
从武汉到彼尔姆:87年,一封家书,三代人的心愿
长江日报· 2025-08-11 11:00
历史传承与中俄友谊 - 叶莲娜一家三代人87年来一直怀念武汉,因其外祖父舒斯特尔在1938年武汉四二九空战中牺牲[1] - 舒斯特尔牺牲时其女伊拉仅半岁,家书成为母女三代对亲人唯一的记忆载体[1][6] - 舒斯特尔的家书原件及十余件历史档案被捐赠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以促进中俄青年友谊传承[24][25][28] 城市发展与现代风貌 - 叶莲娜在武汉体验空轨悬浮列车,拍摄生态大走廊景观,认为城市兼具园艺美感与现代感[4] - 武汉光谷高新大道的夜景与小米总部大楼等现代建筑给叶莲娜留下深刻印象[11] - 汉口江滩灯光秀与跨江通道数量引发叶莲娜对城市基建的关注[28] 历史事件与人物纪念 - 四二九空战中苏联空军志愿队(含舒斯特尔)驾驶И-16战斗机参战,取得大捷[15] - 解放公园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由设计师张良皋带病完成,体现对烈士的敬重[16] - 舒斯特尔的名字刻在彼尔姆捷尔任斯基工厂纪念墙,但在俄罗斯当地认知度有限[17] 文化交流与情感纽带 - 叶莲娜与张良皋女儿张眺通过历史档案、书法作品及普洱茶礼盒深化中俄文化互动[17][18]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成立苏联援华空军志愿队研究实践队,由俄罗斯留学生参与历史研究[28] - 叶莲娜的武汉之行填补了家族87年的心愿,强化了万里茶道上的中俄情感联结[29]
兴凯湖冬捕“出圈”记(边城见闻)
人民日报· 2025-08-11 06:20
文化共鸣 - 2025兴凯湖冬捕节在鸡西密山市兴凯湖新开流景区开幕,吸引数千中外游客,展示传统渔猎文化 [10][11] - 俄罗斯游客尤里对冬捕场景表示震撼,称首次目睹如此壮观景象 [11] - 俄罗斯游客参与冰爬犁竞速、东北年俗展示等活动,体验中国文化 [11] - 2024年30多名俄罗斯青少年和家长走进密山市,体验冬捕和民俗园活动 [12] - 2025年鸡西市师范附属小学校40多名学生到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研学,展示中国书法、京剧等文化 [12] 经贸共荣 - 密山口岸是1993年开通的国家一类客货两用陆路口岸,距俄罗斯图里罗格口岸2公里 [12] - 密山口岸累计实现进出口贸易额42.8亿美元,进出口货物150.6万吨,接待出入境旅客310.6万余人次 [13] - 俄罗斯游客亚历山大带3个孩子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发,4小时即可到达中国,体验密山美食 [12] - 密山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优化查验流程,游客通关时间最快仅需30秒 [13] - 黑龙江义立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是当地最大跨境物流企业,80%货物从密山口岸出境,旺季每天有8-9万件快递出境 [13][14] - 义立国际提供全流程国际服务,创新建立跨境电商专属海关联络机制,配备6名专属海关联络专员 [14] 生态共守 - 兴凯湖存储230亿立方米淡水资源,中俄共建跨国保护区,开展科研合作 [15] - 中俄学者联合科考,交流保护经验,互换珍贵学术著作《东北鸟类图鉴》和《汉喀斯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兴凯湖脊椎动物名录》 [15][16] - 中俄保护区设置"局长信函"专线沟通,提高管理效率 [16] - 2024年联合监测候鸟64种共计80多万只,建立鸟类疫源疫病监测档案 [16] - 兴凯湖新开流景区举办中俄儿童国际绘画作品展,展出百余幅以"友谊长存·生态共生"为主题的作品 [17] 区域合作 - 鸡西市是黑龙江省唯一同时拥有界江、界湖、界河之地,边境线总长641公里,有密山和虎林两个国家一类陆路口岸 [18] - 鸡西开展多项国际人文交流活动,包括观鸟周、国际帆板和摩托艇赛、国际篮球比赛、青少年文化艺术交流等 [18]
聆听人文相亲“立体乐章”(边城见闻)
人民日报· 2025-06-06 06:02
绥芬河城市发展历史 - 绥芬河市因1903年中东铁路开通而建城 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铁路线象征城市的开放与发展 [8][9] - 原中东铁路最东端绥芬河火车站旧址现改造为中东铁路记忆馆 馆藏500多张历史照片 [8] - 中东铁路曾是中国境内最长铁路 西起满洲里 东至绥芬河 构成"丁"字形铁路网 [8] - 1987年绥芬河与俄罗斯波格拉尼奇内区完成首笔边贸交易 以1000只暖水瓶和10万公斤苹果交换3万公斤比目鱼和5万公斤明太鱼 [12] 口岸经济与物流枢纽 - 绥芬河现有公路 铁路两个国家一类口岸 是中蒙俄经济走廊重要节点 中欧班列"东通道"重要口岸之一 [12] - 铁路口岸年货物发送量突破1000万吨 年通行量接近900列 中欧班列通达欧洲5个国家 覆盖国内25个城市 [12] - 2015年底牡绥铁路全线通车 绥芬河进入高铁时代 从蒸汽机车到动车组列车持续推动发展 [12] - 2024年开通机场 进一步强化交通枢纽地位 [13] 中俄文化交流与非遗传承 - 城市散布众多俄式风格建筑 保留20世纪初铁路沿线风貌 如中东铁路记忆馆 人头楼人面雕塑 东正教堂钟楼塔等 [13][14] - 黑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俄式马车制作技艺传承人宋鲁 家族三代融合中俄木工技艺 改良马车载重量提升50%以上 [13][14] - 参与修复百年俄式建筑 设计三套车俄罗斯风情园 推动历史建筑保护 [14] 跨境人文交流活动 - 自2006年开展"中俄学生家庭互访活动" 累计超400人次参与 如2023年绥芬河学生王雪涵与俄罗斯丽莎家庭互访 [16] - 常态化举办"五彩边城"中俄国际青少年艺术节 足球 篮球赛事等艺体交流 [16] - 俄罗斯"网红"阿尔乔姆通过社交平台向22万粉丝推介绥芬河文旅 带动俄罗斯游客增长30% [13] 牡丹江区域经济地位 - 牡丹江市辖绥芬河等6县(市)4区 面积3 88万平方公里 人口229万 拥有4个国家一类口岸 [17][18] - 对俄非油贸易额多年居黑龙江省首位 自贸区 综保区等开放平台齐全 [18] - 镜泊湖 中国雪乡等优质旅游资源带动旅游业收入年均增长15% [18]
互鉴丨在“梨花开遍天涯”的季节 中俄友谊照鉴历史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09 21:12
中俄高层互动 - 国家主席习近平应普京邀请于5月7日—10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 [1] - 双方举行隆重欢迎仪式和深入友好会谈 体现中俄关系稳定发展 [1] 莫斯科地标与文化 - 麻雀山海拔200多米为莫斯科最高点 可俯瞰城市著名地标 [3] - 爱国者公园展示二战历史 包括德军武器熔铸台阶和1418博物馆 象征胜利历程 [5] - 莫斯科胜利公园地铁站深度达73米 扶梯运行时间成为特色体验 [8] 军事与文化交流 - 中国102名平均身高1.85米仪仗兵亮相红场阅兵 展现精准正步表演 [4] - 俄语弹舌发音技巧受关注 专家提供速成教学 [6] - 门捷列夫同时发明元素周期表和伏特加40度标准 体现科学与文化结合 [7] 民俗差异 - 俄罗斯文化偏好单数 如送花数量和套娃组合常用3/5/7等奇数 [7]
【高访微记录 走近俄罗斯】“中国排面”再度闪耀俄罗斯红场
环球时报· 2025-05-09 18:36
中俄军事文化交流 - 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119名官兵参加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 其中102名队员亮相红场 平均身高1.87米 平均年龄20岁 [2] - 仪仗队学唱俄罗斯经典歌曲《神圣的战争》《卡琳卡》 并在红场用俄语高喊"中俄友谊万岁 世界和平万岁"口号 [2] - 仪仗队调整行进方式 将步幅和步速由每分钟112步增至120步以适应红场环境 [2] 历史传承与和平使命 - 仪仗队在彩排中高唱抗日歌曲《游击队之歌》 并展示1945年《新华日报》记录日本投降的号外 [4] - 通过"正义必胜 和平必胜 人民必胜"口号 彰显对二战历史正义的捍卫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 [4][5] - 此次活动既是对中俄反法西斯战争友谊的礼赞 也是对祖国综合国力跨越式发展的展示 [1] 国际形象与文化感召力 - 仪仗队受到在俄中国留学生及本地民众热烈欢迎 留学生跟随队伍合唱《强军战歌》 [3] - 队员表示外军同行研究中国训练标准 红场周围响起"中国万岁"呼声体现国家形象提升 [3] - 仪仗队政治委员强调此次活动旨在让中国声音响彻世界 彰显大国军队的时代风范 [5] 训练与任务执行细节 - 出国前集体开展二战战史学习以增进任务理解 抵莫斯科后完成三次适应性训练 [2] - 分队针对性编排行进方式 确保5月9日当天达到最佳展示水平 [2] - 队员从普通战士成长为指挥员的过程 反映中俄友谊历久弥新与军队建设成果 [1]
遇见中国 | 俄罗斯留学生爱丽娜:愿中俄友谊如长城一样坚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09 18:29
中俄教育合作 - 俄罗斯目前有140多所大学和220余所中小学开设中文课程,2019年中文被纳入俄罗斯国家统一考试外语科目 [4] - 中俄两国共同打造多项教育合作项目,支持大学间开展联合教育项目,爱丽娜通过高校合作项目来到中国留学 [4] - 北京理工大学与俄罗斯高校有合作交换项目,为俄罗斯学生提供来华学习机会 [7] 中国科技发展 - 中关村论坛展示了中国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先进科技发展 [10] - 中国现代化城市交通便利,手机软件可查看公交路线,移动支付普及使生活更加便捷 [10] 中俄文化交流 - 2024-2025年被定为"中俄文化年",两国将开展数百项文化交流活动 [18] - 中国舞剧《咏春》在莫斯科成功演出,俄罗斯格林卡童声合唱团演唱中文歌曲《茉莉花》获得好评 [21] - 中俄互免团体旅游签证政策恢复实施,促进两国人员往来 [21] 中国传统文化体验 - 书法和茶文化被视为修身养性的哲学,受到外国留学生喜爱 [15] - 春节舞龙舞狮表演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热烈奔放与蓬勃生命力 [15] - 北京胡同文化保留了传统生活方式和邻里关系,具有浓厚历史氛围 [13]
铭记二战历史 传承深厚友谊
人民日报· 2025-05-09 06:10
中俄二战历史合作 - 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参加莫斯科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阅兵式彩排 [2] - 武汉江汉大学师生清明节前往解放公园缅怀苏联援华航空队烈士 [2] - 俄罗斯民众向莫斯科无名烈士墓献花 [3] - 中国留学生与国旗合影留念 [3] 苏联援华航空队事迹 -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2000多名苏联飞行员参加援华航空队 200多人在中国牺牲 [7] - 1938年武汉空战中苏联航空队与中国空军击落日机50多架 炸毁日军舰船70多艘 牺牲100多名队员 [7] - 苏联援华航空队被誉为"武汉上空的鹰" [7] - 武汉苏联空军志愿队陈列馆2020年开放 展出飞行员证件等文物 [8] 西北国际通道建设 - 1937-1941年苏联90%援华物资通过西北国际通道运送 包括飞机1200多架 坦克82辆 汽车2000多辆 火炮4300多门 机枪1.4万挺 [13] - 中国向苏联输送钨砂 纯锑 锡 铅等战略矿产及茶叶 羊毛 桐油等农产品 [13] - 通道陆路全长2925公里 航空通道从阿拉木图至兰州 [11] - 新疆甘肃动员50余万各族群众修建 哈萨克族1.2万人20多天修通果子沟路段 [11][12] 历史影响与当代意义 - 中国抗日战争牵制日军兵力 帮助苏联避免两线作战 [8] - 中国人民抗击日军使苏联能从远东抽调50余万兵力抵抗德军 [13] - 中俄学者联合考察通道遗址 举办"丝绸之路与抗战交通"论坛 [13] - 西北国际通道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提供历史借鉴 [13]
通讯|“中国排面”亮相莫斯科红场
新华社· 2025-05-09 00:21
中国仪仗队在莫斯科红场阅兵的表现 - 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119名队员参加5月9日红场阅兵彩排,102名队员正式亮相,平均身高1.87米,平均年龄20岁 [2] - 为适应红场凹凸不平的地形,队员进行针对性强化训练,并将步速从每分钟112步调整至120步 [2][3] - 中国方队在彩排中队列整齐、精神饱满,引发俄罗斯民众、华侨华人和留学生热烈关注 [3] 中国仪仗队的文化交流与友谊传递 - 仪仗队与俄罗斯、老挝、缅甸、越南等国方队代表开展文化交流,川剧变脸表演获得热烈掌声 [5] - 队员演唱《强军战歌》《中国军魂》等中国军旅歌曲,并学唱俄罗斯经典歌曲《神圣的战争》《卡林卡》,现场观众自发跟唱 [5] - 中国军人用俄语高呼"中俄友谊万岁,世界和平万岁",获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欢呼 [5] 中国仪仗队的历史使命感 - 队员郭兴中在彩排中因《歌唱祖国》伴奏激动落泪,视频在社交网络引发热议,体现民族自豪感 [3] - 护旗手崔航腾表示,五星红旗是任务中最温暖的力量,感受到华侨华人的支持 [3] - 仪仗队高呼"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彰显大国军队的时代风范和使命担当 [4] 中国仪仗队的国际形象 - 俄罗斯科学院学者维克托·什卡罗夫斯基称赞中国方队是所有方队中最整齐的队伍之一 [3] - 俄方热情接待中国队员,提供细致后勤保障,体现中俄两国情谊加深 [5] - 仪仗队频繁走出国门,展示中国军人风采并肩负文化交流使命 [5]
心相近丨“永远不会忘记”——中俄友谊故事世代流传
新华社· 2025-05-05 16:49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该文章主要讲述中俄两国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友谊故事和历史传承,不涉及公司和行业相关内容。因此,无法按照要求提取公司和行业相关的关键要点。 建议提供与公司、行业或经济相关的新闻内容,以便进行更符合任务要求的分析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