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人才培养

搜索文档
卢宠茂:港府一直通过不同政策措施多方面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 包括知识产权维护、市场开发等
智通财经· 2025-07-16 19:30
中医药产业政策支持 - 政府通过人才培训、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维护、品牌建立和市场开发等多方面措施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 [1][3] - 2017年设立政府中药检测中心,建立中药及中药产品参考标准,并通过技术转移加强行业质量控制 [1][3] - 政府注重公帑使用效益,通过政策措施和资源促进产业整体发展,而非直接资助个别企业 [3] 知识产权保护与培训 -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涵盖专利、植物品种保护、商标、未披露商业资料、版权及外观设计等领域 [4] - 中医药科研成果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和工业应用条件可申请专利保护,产品名称、标志及包装外观也可注册保护 [4] - 知识产权署自2015年推出管理人员计划,2020年升级后提供更深入培训课程,并与律师会合作提供免费咨询服务 [4] - 筹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预计2025年底投入服务,重点支持中医药等行业的专利资讯需求 [5] 市场拓展与品牌推广 - 中医药发展基金自2019年启动后获注资10亿港元,覆盖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市场开拓及宣传推广等领域 [7][8] - 2025年将优先资助国际性中医药会议及展览,单项目资助上限提高至500万港元 [8] - 港澳已上市传统外用中成药可通过简化审批进入内地市场,2025年扩展至口服中成药,并设立专项资助计划支持注册申请 [8] - 卫生署通过国际平台(如WHO)推广香港中成药注册制度,提升国际公信力,检测中心研发国际认可标准以建立品牌形象 [9] 人才培养与行业支持 - 中医药从业员培训资助计划支持中药从业员修读资历架构认可课程及进修课程 [8] - 中成药生产质量管理系统优化资助计划为厂商提供技术及硬件资助,覆盖GMP认证及维持优质生产环境 [8] - 中小企业市场推广基金和BUD专项基金可支持中医药企业拓展内销及参与出口推广活动 [9] 检测方法与标准优化 - 中药检测中心采用多学科手段(性状鉴别、化学检测、DNA检测等)提升检测技术,并通过专论发表及培训协助业界应用 [10] - 中药材安全标准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制定,部分有害物质限量已考虑煎煮转移率,但不同处方和理化特点需个案处理 [11] - 对批量较少的中药饮片,不强制要求全检,但鼓励中药商索取供应商品质证明文件以降低成本 [12]
浙江中医药大学本科招生亮点很多
杭州日报· 2025-06-25 10:46
学校排名与科研实力 - 浙江中医药大学在"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新增的"中国中医药大学排名"子榜单中位列全国第5 [2] - 学校新增2家全省重点实验室,总数达到5家,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2] - 学校在同类高校中拥有多个"第一":第一批产生国医大师的中医药院校、第一家自主培养产生院士的省属高校、第一家获得国家重点学科的省属高校 [2] 人才培养与就业升学 - 学校中医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7年中有6年位列全国中医药院校首位 [3] - 近年来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93%,就业领域涵盖医疗卫生单位、教育机构、科研院所等 [3] - 2024届毕业生平均升学率(含境外留学)为42.77%,中医学专业升学率超50%,临床医学专业升学率近70% [3] - 升学院校包括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香港大学、悉尼大学等境内外知名大学 [3] 招生计划与专业设置 - 2025年普招招生总计划4104人(不含专升本),较2024年小幅增加,其中浙江省内计划招生2813人,较2024年增加20人 [4] - 新增护理学(卓越班)招生,配备学术导师,实施小班化教学,支持境外交流学习 [5] - 招生计划向医药类专业倾斜,医药类专业计划占总计划的55%,医药或相关专业计划占比达83% [6] - 设立"岐黄学院",开设多个特色专业(方向),如中医学(5+3一体化,国医丹溪传承创新班)、中西医临床医学(锡纯传承创新班)等 [6] 招生亮点与政策调整 - 基层卫生人才定向招生中医学、针灸推拿学2个专业共30人,毕业生直接回当地工作并配有事业编制 [6] - 中医学大类专业选考科目要求由物化均须选考改为仅要求一门化学,2024年因选考科目调整导致录取分数波动 [7] - 学校招生计划中要求选考物化或化学的比例较高,今年变化对选择物理或化学选考科目的考生是利好消息 [7] 优势学科与特色专业 - 学校在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国家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 [8] - 现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护理学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8] - 拥有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包括中医学、中药学、临床医学、药学、针灸推拿学等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