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医药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卢宠茂:港府一直通过不同政策措施多方面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 包括知识产权维护、市场开发等
智通财经· 2025-07-16 19:30
中医药产业政策支持 - 政府通过人才培训、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维护、品牌建立和市场开发等多方面措施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 [1][3] - 2017年设立政府中药检测中心,建立中药及中药产品参考标准,并通过技术转移加强行业质量控制 [1][3] - 政府注重公帑使用效益,通过政策措施和资源促进产业整体发展,而非直接资助个别企业 [3] 知识产权保护与培训 -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涵盖专利、植物品种保护、商标、未披露商业资料、版权及外观设计等领域 [4] - 中医药科研成果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和工业应用条件可申请专利保护,产品名称、标志及包装外观也可注册保护 [4] - 知识产权署自2015年推出管理人员计划,2020年升级后提供更深入培训课程,并与律师会合作提供免费咨询服务 [4] - 筹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预计2025年底投入服务,重点支持中医药等行业的专利资讯需求 [5] 市场拓展与品牌推广 - 中医药发展基金自2019年启动后获注资10亿港元,覆盖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市场开拓及宣传推广等领域 [7][8] - 2025年将优先资助国际性中医药会议及展览,单项目资助上限提高至500万港元 [8] - 港澳已上市传统外用中成药可通过简化审批进入内地市场,2025年扩展至口服中成药,并设立专项资助计划支持注册申请 [8] - 卫生署通过国际平台(如WHO)推广香港中成药注册制度,提升国际公信力,检测中心研发国际认可标准以建立品牌形象 [9] 人才培养与行业支持 - 中医药从业员培训资助计划支持中药从业员修读资历架构认可课程及进修课程 [8] - 中成药生产质量管理系统优化资助计划为厂商提供技术及硬件资助,覆盖GMP认证及维持优质生产环境 [8] - 中小企业市场推广基金和BUD专项基金可支持中医药企业拓展内销及参与出口推广活动 [9] 检测方法与标准优化 - 中药检测中心采用多学科手段(性状鉴别、化学检测、DNA检测等)提升检测技术,并通过专论发表及培训协助业界应用 [10] - 中药材安全标准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制定,部分有害物质限量已考虑煎煮转移率,但不同处方和理化特点需个案处理 [11] - 对批量较少的中药饮片,不强制要求全检,但鼓励中药商索取供应商品质证明文件以降低成本 [12]
(活力中国调研行)传统中医药产业邂逅智慧物流 上演“效率革命”
中国新闻网· 2025-07-09 11:04
智慧医药物流园运营效率 - 医药物流仓库仅需25名员工即可实现日吞吐量10万件 覆盖全国2 5万个配送点 [1] - 自动化传输带 堆垛机和垂直提升设备实现药品自动储存 立体货架高度达20 8米 [1] - 出库环节依托药箱二维码实现自动识别与分拣 系统依据订单指令精准直达装卸口 [4] 仁和智慧医药物流园技术配置 - 配备全智能化 自动化仓储物流设备 融合运输管理(TMS)和仓储管理(WMS)系统 [7] - 实现动态线路配送 自动贴标 扫描 分拣及装卸车功能 订单响应时间缩短至两小时内出库装车 [7] - 自动化机械臂和箱式提升机应用于搬运和仓储作业 [3][6] 成本优化与行业影响 - 智慧物流使人员需求从150人降至25人 物流成本降低30% [7] - 药品配送覆盖全国25000个配送点 并延伸至东南亚海外市场 [7] - 樟树市医药流通产业集聚效应显著 拥有97家药品流通批发企业 占全省总量三分之一 [8] 樟树市医药产业升级 - 樟树市实施"中国药都"振兴工程 推动医药流通企业竞争力提升 [7] - 当地形成"云仓储+云物流"智慧物流模式 7家企业获批全省第三方现代医药物流仓储基地 [8] - 3家樟树企业跻身全国药品流通批发企业百强 主导省内农村基层药品配送 [8]
澳门经济内优外拓,学者分析“十月初五的月光”如何再发亮
南方都市报· 2025-07-03 10:27
澳门经济现状与挑战 - 2025年第一季度澳门本地生产总值997.6亿澳门元,同比减少1.3%,整体经济规模相当于2019年同期的85.2% [1][2] - 经济负增长反映澳门经济结构和税收单一,仍高度依赖旅游博彩业 [1][3] - 2025年第一季度旅客非博彩消费总额196.2亿澳门元,同比减少3.6%,零售业销售总额164.1亿澳门元,同比下跌11% [3] - 国际游客占比约7%,九成消费力依托于内地与香港市场,外部经济波动对澳门影响显著 [4] 大湾区合作与产业多元化 - 澳门特区政府代表团访问大湾区六市,重点合作领域包括中医药、科技研发、旅游会展等 [1][7][10] - 深圳合作:借鉴前海和河套深港合作区经验,谋划澳门科技研发产业园,探索"一展两地"项目 [7] - 惠州合作:"澳门研发+惠州转化""澳门产品+惠州应用"模式,开展全链条合作 [7] - 肇庆合作:加强中医药科研对接,共同开拓欧盟及葡语国家市场 [10] - 佛山合作:发挥制造业优势,利用澳门中葡平台推广产品,加强跨境养老合作 [10] - 专家建议澳门与珠西城市形成"澳门研发、江门生产、珠海营销"的新型产业模式 [16]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 -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进入第二阶段,重点发展跨境电商及物流,已吸引大型企业进驻,创造近2000个就业岗位 [12][14] - 科技创新产业园面积约24万平方米,计划重点推进建设,与大湾区其他科技园区联动 [12] - 推动"在横琴生活、工作、休闲一体化",行政长官牵头成立促进合作区建设领导小组 [14] 旅游与消费市场变化 - 澳门首夺"2024中国旅游者出境满意度十佳目的地"第一位 [18] - 建议吸引高消费力旅客,如举办国际顶级演唱会、体育赛事等 [18] - 旅客消费模式转变,选择在拱北或横琴过夜的游客增多,热门景点外延区域人流量冷清 [32] - "2025年社区消费大奖赏"活动总发放电子优惠券2.9亿澳门元,联动消费额约10.4亿澳门元 [22] 青年就业与产学研发展 - 澳门推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补贴前往大湾区内地九市及横琴就业的青年每月5000澳门元,最长18个月 [33] - 产学研发展为中长期政策,需大量投入且商业化周期长,短期效果有限 [19] - 高新技术企业在内地物色到更广阔应用场景空间,但吸引人才到横琴仍面临挑战 [34]
横琴规划2029年特色产业发展目标,将与澳门经济高度协同
第一财经· 2025-07-01 22:02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产业发展规划 - 合作区将重点推动"四新"产业(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文旅会展商贸、现代金融)和澳资产业发展,目标到2029年"四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24年的59.4%提升至65%,澳资产业增加值从30.04亿元增至90亿元 [1][5][6] - 规划明确到2029年实现与澳门经济高度协同、规则深度衔接,电子围网系统和跨境金融管理体系健全,货物"一线放开、二线管住"体系高效运转 [1][5] 产业门类发展目标 - 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增加值从64.43亿元提升至115亿元 [6] - 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增加值从9.07亿元提升至70亿元 [6] - 文旅会展商贸产业增加值从145.56亿元提升至165亿元 [6] - 现代金融产业增加值从100.85亿元提升至110亿元 [6]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10.72亿元提升至13亿元 [6] 琴澳产业一体化策略 - 空间布局上通过物流项目(如南光物流中心、澳门国际机场横琴前置货站)实现优势互补,支持大湾区高端制造业和跨境电商 [7] - 跨境金融领域推进人民币计价资产跨境转让、QFLP/QDLP试点、跨境人民币结算及EF账户建设 [9] - 文旅领域深化"一赛两地""一节两办"模式,联合举办特色文化活动 [10] 产业支持措施 - 发挥合作区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作用,采用"子基金投资+重点项目直投"模式吸引社会资本 [11][12] - 设立粤澳联合投资基金、珠琴澳产业引导基金,加大专项债申报力度 [12] - 截至2024年底合作区"四新"企业实有31685家,增加值319.91亿元;澳资企业6681家,增加值30.04亿元 [12] 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联动 - 横琴产业规划与澳门"1+4"策略(综合旅游休闲业+大健康、现代金融、高新技术、会展商贸文化体育)相呼应 [5] - 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等实践案例显示产业协同已起步 [8][10]
第二届“一带一路”中医药国际论坛在莫斯科开幕
中国新闻网· 2025-06-15 10:47
中医药国际论坛概况 - 第二届"一带一路"中医药国际论坛(2025俄罗斯)于6月14日在莫斯科开幕,主题聚焦中俄传统医学交流、中医药技术人才培养及健康产业合作 [1] - 论坛由俄罗斯传统东方医学专家学会与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联合主办,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等机构承办 [1] - 吸引中俄及其他"一带一路"国家中医药专家、企业代表及行业精英参与,探讨产业发展与国际合作 [1] 中医药国际化进展 - 中医药已传播至全球196个国家和地区,约1/3世界民众接受过中医药服务 [5] - 俄罗斯传统东方医学专家学会系统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培训与临床推广,搭建中俄医药交流平台 [5] - 论坛期间中俄高校及机构签署多项合作协议,包括俄罗斯传统东方医学专家学会与"国家健康联盟"的战略合作 [7] 行业战略价值 - 中医药科学化研究被视为欧亚医疗体系融合的战略支点,将重构国际医疗卫生合作格局 [7] - 俄罗斯"国家健康联盟"将传统医疗体系纳入公共卫生综合战略,推动有效性验证与体系整合 [3] - 中医药成为中俄民心相通的重要纽带,华侨华人群体积极推动中医药产品技术落地俄罗斯市场 [7] 行业创新与成果 - 论坛展示30余场前沿报告,涵盖中医药行业创新成果 [7] - 北京中医药大学圣彼得堡中医中心参与承办论坛,体现中俄教育机构在中医药领域的深度协作 [1] - 俄罗斯国际东方医学学校作为承办方之一,强化中医药特色技术人才培养体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