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医医疗
icon
搜索文档
固生堂发盈喜,预期中期溢利净额约1.49亿元至1.55亿元 同比增加约39%至44%
智通财经· 2025-08-15 20:49
财务表现 - 公司预期2025年上半年收入将达到人民币14.74亿元至15.29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3.65亿元增长8%至12% [1] - 公司预期2025年上半年溢利净额将达到人民币1.49亿元至1.55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07亿元增长39%至44% [1] - 公司预期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溢利净额将达到人民币1.67亿元至1.75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48亿元增长13%至18% [1] 增长驱动因素 - 收入及利润增长主要源于医疗机构客户就诊人次增加 [2] - 品牌认可度提升得益于公司持续提供全面优质的中医医疗健康服务 [2] - 业务扩张体现在医师人数增加以及医疗机构数目和地理覆盖范围增长 [2]
固生堂(02273.HK)盈喜:预期上半年溢利增加约39%至44%
格隆汇· 2025-08-15 20:39
格隆汇8月15日丨固生堂(02273.HK)公布,公司预期将(a)于2025年上半年录得收入约人民币1,474百万元 至人民币1,529百万元,相比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入人民币1,365.0百万元增加约8%至12%; (b)于2025年上半年录得溢利净额约人民币149百万元至人民币155百万元,相比2024年上半年的溢利净 额人民币107.3百万元增加约39%至44%;及(c)于2025年上半年录得经调整溢利净额人民币167百万元至 人民币175百万元,相比2024年上半年的经调整溢利净额人民币147.9百万元增加约13%至18%。 董事会认为收入、溢利净额及经调整溢利净额(集团界定为扣除与(i)根据公司于2021年3月31日批准及 采纳的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而授出的购股权,(ii)根据董事会于2022年9月9日采纳的受限制股份 奖励计划(现有股份)而授出的股份奖励,及(iii)根据公司于2022年12月7日采纳的购股权计划及受限制 股份奖励计划(新股份)而分别授出的购股权及股份奖励有关的以权益结算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的影响 后的溢利净额)增加乃主要由于公司医疗机构客户就诊人次增加(归因于公 ...
固生堂10大国医AI分身上线:技术与商业创新双轮驱动 打开增量空间
智通财经· 2025-08-01 12:28
核心观点 - 固生堂持续推进"中医+AI"战略落地,发布10大"国医AI分身",覆盖8大中医核心专科领域,构建可复制、标准化的产业体系,夯实技术与模式优势 [1] - "国医AI分身"通过双重赋能机制提升诊疗效率:协助专家处理常规事务,聚焦核心决策;辅助青年医生掌握名医诊疗思维,缩短成长周期 [3] - 公司选取"线上复诊"场景实现商业化落地,通过"AI预诊+专家决策"人机协同机制,缓解优质中医资源稀缺问题,打破医疗AI商业化困局 [4] 技术实现 - 基于10位名医30年以上临床经验深度构建AI分身,系统学习专家诊疗思维与辨证逻辑,确保辅助诊疗结果与专家决策高度一致 [3][8] - 建立"采集-清洗-转换-合成-质检"数据处理自动化链路,实现多源异构数据高效利用和规模化复制 [8][9] - 自主搭建中医AI模型底座和"multi-agent"智能体,支持完整诊疗流程闭环,专家模拟一致性达86%以上 [9][10] - 采用"大模型+领域知识"双引擎,构建全流程中医垂直领域AI解决方案,攻克行业落地难题 [9] 商业化进展 - 广东省名中医李浩的AI分身上线两周内服务数十名患者,专家线上诊疗时间缩短至平均6分钟,理论生产力提升5倍以上 [7] - 患者反馈医患沟通更充分,诊疗体验与线下一致,接受度高 [7] - 与华为、清华大学等机构合作构建产学研用生态,获得昇腾AI算力支持与算法优化 [10] 未来规划 - 持续拓展名医阵容,构建AI互联网中医院生态,普惠更多患者 [7] - 通过技术迭代与商业模式创新双轮驱动,激活顶尖专家资源,扩展服务规模与市场覆盖 [11] - 融合四诊硬件数据增强产品力,优化患者体验与诊疗效果 [11]
问止中医递表港交所 海通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证券时报网· 2025-07-30 09:09
公司上市申请 - 问止中医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海通国际为其独家保荐人 [1] 行业地位 - 2023年和2024年是中国内地最大的人工智能辅助中医医疗服务提供商 市场份额分别为1.5%和1.3% [1] - 开发的"中医大脑"是中国内地首个且唯一通过三甲医院临床一致性研究及专家评审的中医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 [1] - 拥有行业最大的临床知识图谱 [1] 业务模式 - 通过中医医疗服务、中医生活产品(养生及知识产品)以及中医大脑订阅服务产生收入 [1] - 设立的"精一书院"是中国内地累计注册人数最多的中医社区 [1] - 通过分享中医知识推广中医文化 并为公司业务积累潜在客户 [1]
岐黄妙手 方寸焕新
河南日报· 2025-07-28 07:29
中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 三伏期间中医外治疗法如针灸、推拿、刮痧、艾灸、拔罐、敷贴等需求旺盛,因其简、便、廉、验的特点深受欢迎[1] - 中医药学被定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国家层面强调需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1] - 中医外治疗法正与现代医学协同、与现代科技交融,焕发新生机[1] 针灸技术传承与创新 - 河南邵氏针灸流派传承人胡斌团队通过"五神针与腹四针联合"方案治疗失眠,疗效显著[4] - 针灸治疗结合智能睡眠监测设备采集生理指标数据,实现治疗效果量化评估[4] - 团队获批"穴药协同系列安眠贴与数智辅助设备研发"项目,构建"文献发掘—临床循证—科学基础—智能转化"四位一体研究范式[7] 推拿技术应用拓展 - 推拿科针对脊柱侧弯问题,结合传统手法与新研发手法有效改善患者症状[9] - 中医运动医学中心成立,融合中医导引(如八段锦)与现代运动康复理念,提供个性化健康解决方案[9] - 教学上结合中医经络理论与现代解剖学、影像学技术,提升学生实操感知能力[8] 中医外治技术革新 - 刮痧技术通过观察皮肤反应综合判断身体状况,兼具诊断与治疗功能[10] - 创新"益元灸"融合经络、腧穴、灸法、药物技术,对神经源性膀胱治疗总有效率达82%[13][14] - 督灸、火龙罐、耳穴压豆等改良技术广泛应用,适应症从慢性病扩展到运动损伤等领域[15][17][18] 中医外治疗法市场表现 - 中医特色疗法如刮痧美容、埋线减肥、智能艾灸等形成"创新工坊"模式,满足多元化健康需求[12] - 中药外治技术从传统内服方药扩展到熏蒸、外敷、泡浴等形式,公众认知度显著提升[12] - 督灸等季节性疗法形成稳定消费群体,患者反馈冬季感冒频次明显减少[12]
九岁男孩百次化疗,力抗癌症不屈服,中西医协同守护生存质量
财富在线· 2025-07-23 18:49
中西医协同治疗模式 - 北京安定门中医医院为脑胶质瘤患儿小平安提供个性化中西医协同治疗方案 在现代化疗基础上融入中医扶正祛邪理念 形成互补优势[3][5] - 中医介入重点包括减毒护本(缓解化疗副作用如骨髓抑制 腹胀呕吐)和生命质量守护(稳定病灶 提升生活自主能力) 提升患者耐受性与尊严感[8][9] - 该模式实践《健康中国2030》战略方向 通过中西医优势互补提高疑难重症疗效 发展中医特色健康服务[8] 医疗行业社会价值 - 医院通过记录患儿抗癌故事引发公众关注 传递协同医疗选择权 为肿瘤家庭展示多元化治疗路径[5][12] - 发起全国性肿瘤防治公益诊疗活动 提供中医支持 帮助更多家庭触达协同治疗方案[15] - 案例体现医疗行业践行"大医精诚"理念 在延长生存期的同时捍卫患者生活质量与尊严[12][13] 中医医疗特色 - 针对特殊体质/不耐受激进治疗患者 中医通过稳定病灶发展态势 缓解症状等方式实现带瘤生存[9] - 中医整体理念注重日常人文关怀 从食欲睡眠等基础功能改善入手 构建治疗缓冲地带[8][9] - 中医医疗机构主动延伸服务链条 从临床治疗扩展到生存支持方案定制 形成差异化竞争力[5][12]
北京中医医院新院区开工建设,规划床位1000张
新京报· 2025-07-22 19:05
新院区建设规划 - 北京中医医院新院区建设项目开工 规划床位1000张 计划2029年底竣工 将建设成为集临床、科研、教学、保健、中药研发于一体的现代化中医医院 [1] - 新院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豆各庄乡 总用地面积约8.67万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约20.96万平方米 [1] - 项目被纳入北京"3个100"市重点工程 建成后将推动首都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疏解和均衡布局 [1][2] 医院现状与发展 - 北京中医医院是北京唯一一所市属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始建于1956年 现址位于东城区 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 [1] - 新院区将作为主院区 承担临床诊疗、科研教学和研发攻关中心功能 实行"一院两址"模式 承担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等功能 [2] 建筑设计特色 - 新院区采用组团式布局 立体网络状医疗主街串联门诊、病房、科研、教学、行政等功能 [2] - 门诊医技区设置专病诊疗中心 实现中医诊断、检验检查和治疗功能高度耦合 提供一站式专病服务模式 [2] 区位交通优势 - 新院区距离东五环化工桥仅一公里 南侧紧邻京津高速 交通便利 [4] - 地下二层与轨道交通7号线黄厂站D口实现无缝接驳 患者可通过地铁直达医院 [4]
冬病夏治 三伏贴敷
北京青年报· 2025-07-21 09:06
三伏贴服务升级 - 北京中医医院今年三伏贴服务全面升级,新增综合门诊、老年病门诊、健康管理门诊、针灸科门诊、杂病门诊、特需门诊等多个科室提供贴敷服务 [1] - 互联网医院"三伏贴专区"持续开放,患者可通过微信小程序进行线上问诊评估并邮寄到家 [2] - 线下贴敷更加便捷,患者只需在每伏中任意连续三天前来医院贴敷,各科室分诊台配备专业医护人员协助 [2] 三伏贴产品特点 - "温阳化痰穴贴"由炒芥子、细辛、百部等药物组成,具有温肺化痰、止咳平喘功效 [1] - 该产品已连续14年作为北京市"冬病夏治三伏贴"专项工作指定用药,供应全市17个区县、经开区800余家医疗机构 [1] - 产品可常温保存,使用方便,直接敷贴即可 [1] 三伏贴适用人群 - 适用于冬季易发作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3] - 适用于过敏性鼻炎患者及60岁以上老年易感患者 [2][3] - 适用于小儿、老人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者,需符合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者 [3] 三伏贴使用规范 - 2023年三伏期为7月20日至8月18日,共30天 [2] - 成人每次贴敷6至8小时,3岁以上儿童2至4小时,3岁以下1至2小时 [2] - 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根据体质和疾病选择正确治疗方法 [2] 不适用人群 - 发热性疾病患者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不宜使用 [3] - 内火较重者如咳吐黄色浓痰、咯血、衄血或易出现口腔溃疡者不宜使用 [3] - 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者及对敷贴药物过敏者不建议使用 [3]
三伏贴开敷,并非所有人都适用
新京报· 2025-07-21 07:00
三伏贴治疗概述 - 三伏贴治疗时间为7月20日至8月18日共30天 是传统医学"冬病夏治"的重要时机 [1] - 北京多家医疗机构已开放三伏贴预约通道 入伏后正式启动贴敷服务 [1] - 治疗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根据体质和疾病选择合适方案 [1] 适用人群与禁忌症 - 适用人群包括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过敏性鼻炎患者 以及体虚易感冒的老人和儿童 [1] - 需符合中医阳虚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辨证标准 [1] - 禁忌症包括发热性疾病 活动性肺结核 皮肤创伤过敏等特殊情况 [1] 治疗注意事项 - 贴敷后避免剧烈运动出汗 减少空调直吹以保障药物吸收 [2] - 饮食宜清淡 忌寒凉过咸食物 慎食海鲜牛羊肉 [2] - 取下贴敷后仅用清水冲洗 避免使用洗浴用品刺激皮肤 [2] - 小儿体弱者需缩短贴敷时间并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2] 医疗机构服务安排 - 北京中医医院自6月21日起开放多科室门诊预约贴敷服务 [2] - 广安门医院开通专题号预约 全院自助机支持挂号取号缴费服务至8月18日 [2]
三伏贴开贴首日,感受暑气下的中医温度
新华社· 2025-07-21 04:28
行业趋势 - 中医养生热潮持续升温,"三伏贴"等传统疗法受众显著增加,北京市多家中医医院贴敷人次呈现上升趋势[1] - 三伏贴应用范围从呼吸系统疾病拓展至风湿类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引发的健康问题[4] - 中医理念延伸至八段锦、中药代茶饮等领域,形成多元化养生生态[5] 市场需求 - 广安门医院单日线下挂号患者达2000人,线上预约量突破2万人,反映需求爆发式增长[1] - 患者对疗效的认可形成口碑效应,如哮喘症状改善案例推动复购率提升[3] - 社区医疗场景需求凸显,北京市将三甲医院制剂调剂至数百家基层机构以提升可及性[4][5] 产品与技术 - 广安门医院"消喘膏"采用穴位贴敷(肺俞穴、心俞穴等),通过温经通阳机制预防冬季呼吸道疾病[3] - 产品迭代优化胶布材质,采用脱敏胶布+普通胶布双层固定法降低过敏率至30%以下[3] - 主流医院开发差异化制剂,如北京中医医院"温阳化痰穴贴"、西苑医院"补肺咳喘贴"形成产品矩阵[4] 渠道拓展 - 政府推动分级诊疗,三甲医院制剂通过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实现全市医疗机构覆盖[4] - 社区医院承接下沉需求,南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网点服务便捷性提升50%以上[5] 行业影响 - 三伏贴单日服务规模突破2.2万人次(线上+线下),显示中医预防医学市场容量达十亿级[1][3] - "治未病"理念普及率提升,带动中医外治法市场规模年增长率超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