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泰供应链合作
icon
搜索文档
专访泰国开泰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布林:中泰供应链合作持续深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1 19:29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 - 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于2024年10月正式签署,谈判自2022年11月启动,历经近两年时间及9轮正式谈判[1] - 协定内容拓展至数字经济规则与绿色经济等新领域,将深刻改变商业运作模式[3] - 建立统一的“单一窗口”制度将显著促进中国与东盟之间以及东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流动[1][3] - 海关程序、食品安全和数据监管等领域的标准化将强化合作[1][3] - 中国已连续16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5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 可再生能源合作机遇 - 可再生能源是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1][4] - 中国在清洁技术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将有助于吸引更多投资进入泰国及其他东盟国家[1][4] - 整个东盟区域都将受益于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1][4] - 在食品安全与监管方面的合作将为农业部门创造更多对华出口机会[4] 泰国投资环境与政策 - 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激励政策方面,泰国并不逊色于许多国家,主要差距在于非关税壁垒和监管复杂性[5] - 关键改革举措包括提高透明度、推进政府流程数字化以及将法律法规更新至国际标准[6] - 泰国政府重点引进战略性产业并鼓励收购合作,但根本在于推动监管体系现代化以消除障碍[7] - 无论哪届政府执政,泰国长期奉行的亲商政策方向并未改变[8] - 现任政府政策方向更为积极明确,重点在于减少行政摩擦[10] 供应链布局调整与中泰合作深化 - 为应对美国关税政策等不确定性,全球企业正寻求通过生产布局多元化来对冲风险[2][11] - 企业通过在泰国、越南或印尼等多国设厂,以在面临关税冲击时能迅速调整生产地点[2][11] - 中泰合作正从互补性关系迈向战略一体化,中国企业的投资催生了技术外溢与产业升级机遇[3][13] - 中国对泰国绿地投资在2022-2023年连创新高,主要集中在汽车制造、电子元件、橡胶加工等行业[2] 企业本地化与双赢合作 - 构建“双赢模式”是下一阶段区域合作的核心议题[3][13] - 中国企业应注重本地化融合与文化理解,避免追求短期市场份额而忽视长期社会效益[3][15] - 应为本地民众创造就业与培训机会,带来技术转移等溢出效应,使本地经济受益[13][15] - 金融机构可帮助企业更好地融入本地供应链,并提供货币管理及应对复杂法规环境的支持[14]
为中泰合作串起更多“共赢链”(侨界关注)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25 06:28
供应链创新与展示 - 正大集团展示榴莲全供应链数字化管理,包括生长监测、数字品控、冷链运输及区块链溯源技术,提升产品透明度与消费者信心[3] - 公司推出"无抗餐桌"计划及系列新品,升级食品安全标准,体现从"吃饱"到"吃健康"的消费趋势[3] - 天丝集团通过机器人服务、体感游戏及数据可视化技术展示全链路创新能力,首次参展链博会并推出联名产品[5] 中泰双向投资与合作 - 泰国金池工业园提供税收减免、土地所有权等优惠政策,吸引中国企业入驻,园区占地4200亩,配备中英泰三语服务团队[6] - 正大集团在华投资覆盖28省,零售门店超2000家,近年在山东、四川、内蒙古落地蛋鸡、茶酒、生猪等绿色产业链项目[6][7] - 天丝集团近5年在华投资达43.6亿元,设立3个红牛生产基地,认为中国是"全球供应链高质量重构的重要枢纽"[7] 行业趋势与战略布局 - 中泰企业聚焦农业科技、新能源、智能物流领域合作,华商协助对接政策与电商技术,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8][9] - 正大集团推进农业4.0项目,以绿色科技驱动新农业发展,响应中国农业现代化政策[9] - 天丝集团计划利用中国供应链优势及全球网络,深化东盟区域一体化合作,强化"中泰一家亲"经贸纽带[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