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资券商出海
icon
搜索文档
西南证券香港孙公司西证国际证券将于月底摘牌退市,十年亏超10亿港元
搜狐财经· 2025-09-16 23:16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9月16日讯(记者 陈晓娟)停牌逾一年后,西南证券(600369.SH)境外孙公司的上市之路正式画上句号。 西南证券公告称,全资子公司西证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下称"西证国际投资")之控股子公司西证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西证国际证券")因未能在 2025年9月3日复牌截止日前达成复牌指引,将于9月29日也就是本月底摘牌。 作为西南证券推进国际战略布局的关键一步,西证国际证券表现始终未能达至预期。回溯近十年发展历程,后者已累计亏损超10亿港元,一度资不抵债,经 营压力可见一斑。 针对本次退市事宜,西南证券表示,西证国际证券经营规模较小、在公司整体业务中占比较低,退市不会对公司日常经营活动产生影响,公司已提前做好相 关预案,积极谋划境外业务转型发展,将以现有的西证国际投资为平台,服务境内外企业跨境资本运作。记者就后续规划向西南证券发出采访邮件,截至发 稿未获回复。 西证国际证券十年累计亏损超10亿港元 西证国际证券的退市结局,早在两年前便埋下伏笔。2023年9月,西南证券公告称,西证国际证券因未能维持足够营运水平及拥有相当价值的资产保证其股 份继续上市,被港交所停牌。后续,西证国 ...
中小券商跨境布局资本博弈 首创证券H股冲刺
经济观察网· 2025-07-27 18:38
公司动态 - 首创证券董事会审议通过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议案 计划发行不超过总股本的25%(超额配售权行使前)[1] - 募集资金将用于补充资本金和发展境内外证券业务[1] - 若上市成功 首创证券将成为第14家A+H上市券商[1] - 公司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4.32亿元 净利润1.51亿元 同比分别下降23.34%和31.42%[1] - 截至2024年末 公司所有者权益132.29亿元 在国内行业排名第54位[2] 战略考量 - H股上市核心目的是提高资本实力与综合竞争力 缓解业务扩张中的资本约束[2] - 通过港股上市可快速获得国际投资者关注 为后续业务合作铺路[2] - 公司强调"整合国际资源" 可能探索虚拟资产交易、综合财富管理等新兴领域[2] - 赴港上市有助于借鉴国际财富管理经验 提升投资银行业务能力[3] - 作为中小券商在行业集中度提升背景下的突围尝试 需平衡本土竞争与跨境布局[7] 行业趋势 - 2025年上半年香港股权融资市场增长显著 恒生指数涨幅高于多数全球主要股指[1] - 目前已有13家中资券商完成A+H两地上市 包括中信证券、中金公司等行业龙头[4] - 中资券商在港业务从传统经纪向虚拟资产、财富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延伸[4] - 国泰君安国际获得香港虚拟资产牌照后股价单日暴涨198%[4] - A+H模式成为重要上市路径 受政策支持、溢价收窄和全球化需求驱动[4][5][6] 竞争环境 - 首创证券将直接面对香港市场中来自外资机构及头部中资券商的竞争[1] - 头部券商通过香港子公司构建跨境业务网络 采取全面"出海"战略[2][7] - 中小券商聚焦服务客户跨境需求 通过海外设立必要实体与境内业务对接[7] - 香港市场对中资券商估值普遍低于A股 但流动性更优[2] - 在虚拟资产、ESG金融等新赛道中 中小券商或可通过"精准卡位"实现弯道超车[7]
拟赴港上市!这家A股券商大动作
券商中国· 2025-07-26 07:21
首创证券拟赴港上市 - 公司计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以提高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整合国际资源并提升国际影响力 [1] - 募集资金将用于增加资本金、补充营运资金及境内外证券相关业务发展,具体用途以最终招股说明书为准 [2] - 发行规模不超过总股本的25%(超额配售权行使前),并可行使不超过15%的超额配售选择权 [3] - 发行价格将基于每股净资产并考虑市场情况,采用市场化定价方式 [3] - 发行方式包括香港公开发售和国际配售,国际配售优先考虑基石投资者、战略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 [3] 发行时间及股东权益 - 发行及上市时间将在24个月内根据资本市场状况和监管审批进展决定 [4] - 发行上市完成后,滚存未分配利润将由新老股东按持股比例共同享有 [4] 行业背景及战略意义 - 目前AH两地上市的内地券商共13家,首创证券将成为近年来首家赴港上市的内地券商 [5] - 中资券商出海是应对境内业务收入波动、境内外资本市场开放及跨境投融资需求增长的必然选择 [6] - 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是中资券商出海的必争之地,可连接国内外投资者并把握投行业务机会 [7] - 近期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热潮活跃,港股市场交投活跃为上市提供了良好环境 [8] 公司业务表现及优势 - 2024年公司总营收24.18亿元(同比增长25.49%),归母净利润9.85亿元(同比增长40.49%),在49家券商中排名第28位 [9] - 投资类业务和资管类业务是主要收入来源,分别占比44.09%和37.61% [9] - 资管类业务收入9.09亿元(同比增长62.67%),占比37.61%,是公司核心优势 [9] - 公司确立了以资管业务为核心引领,财富管理和投行业务为两翼,投资类业务为平衡驱动的差异化发展战略 [10] - 投行业务把握北交所建设机遇,服务"专精特新"企业,实现逆势增长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