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H模式
icon
搜索文档
A股龙头公司密集赴港上市 港股今年以来IPO募资总额超1900亿港元
中国证券报· 2025-10-22 05:50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IPO募资总额超1900亿港元,位居全球交易所首位。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 业等一批A股龙头公司相继登陆港交所,成为A+H上市热潮中的主力军。 截至10月21日,今年以来共有11家A股上市公司成功登陆港股市场,78家A股上市公司已在港交所排 队,还有多家A股上市公司已公告拟在港交所上市,但目前尚未递表。从市值构成上看,在已排队港交 所的A股上市公司中,不乏立讯精密、阳光电源、牧原股份等千亿市值龙头公司。 今年以来,随着港股IPO市场火热,共有300家企业递表,其中有227家为注册地址在内地的内地企业, 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述303家港交所排队上市的企业中,有多达78家企业已在A股上市,包括立讯精 密、阳光电源、牧原股份、赛力斯、胜宏科技、亿纬锂能等,"A+H"上市阵营持续扩容。从在港交所排 队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来看,截至10月21日,有11家为A股千亿市值上市公司,其中立讯精密总市值为 4452.83亿元,阳光电源总市值超3100亿元,牧原股份总市值超2700亿元,赛力斯总市值超2500亿元, 胜宏科技总市值超2400亿元;华勤技术、先导智能、紫光股份等12家A股上 ...
A股龙头公司密集赴港上市
中国证券报· 2025-10-22 04:18
港股IPO市场概况 -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IPO募资总额超1900亿港元,位居全球交易所首位 [1][3] - 截至10月21日,港股市场有超过70只新股成功挂牌交易 [3] - 德勤预计今年香港将有超过80只新股上市,募资额达2500亿至2800亿港元 [4] A+H上市热潮 - 今年以来共有11家A股上市公司成功登陆港股市场,另有78家A股上市公司已在港交所排队 [1][2] - 今年已有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等11家A股公司成功在港上市,合计首发募集资金超800亿港元 [3] - 安克创新、美锦能源、盛新锂能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已公告拟在港交所上市,但目前尚未递表 [3] 排队企业市值与行业构成 - 在港交所排队上市的78家A股公司中,有11家为千亿市值上市公司,包括立讯精密(总市值4452.83亿元)、阳光电源(总市值超3100亿元)、牧原股份(总市值超2700亿元)等 [1][2] - 从市值构成看,超七成排队A股公司总市值在200亿元以上 [2] - 从行业分布看,有44家排队A股公司来自电子、计算机、通信、电力设备等科技板块,占比近六成 [2] 市场驱动因素与结构性影响 - A股公司赴港上市热潮背后有政策支持、资本市场回暖等因素推动,A+H模式正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 [1][3] - A+H公司增多能提升港股流动性与定价效率,优化港股行业结构,提升国际竞争力 [3] - 优质企业赴港上市将提升港股市场的资产质量及流动性水平,强化香港作为中国资产投资窗口的地位 [4]
三一重工“A+H”上市:工程机械“龙头”,营收波动、利润向上
智通财经· 2025-10-15 10:07
上市进展与公司概况 - 三一重工于2025年10月12日通过港交所聆讯,向香港主板上市迈出关键一步,将成为"A+H"股公司 [1] - 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全球第三大及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企业,按2020年至2024年核心工程机械累计收入计算 [1] - 三一重工于2003年7月在上交所上市,截至10月14日收盘总市值为1952.5亿元,是A股机械板块龙头 [1] 全球化布局与产品矩阵 - 公司产品销往全球150多个国家与地区,2024年海外市场收入占总收入的62.3% [2] - 海外收入从2022年至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达15.2%,增长贡献持续高于中国行业平均水平 [2] - 产品矩阵多元化,覆盖挖掘机械、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等主要品类,并为土方工程、道路桥梁、采矿作业等多种场景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2] 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08.39亿元、740.19亿元、783.83亿元,2023年营收同比下滑8.4% [4] - 同期净利润逐年增长,分别为44.33亿元、46.06亿元、60.93亿元 [4]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94.26亿元,同比增长18.4%,其中海外收入168.84亿元,占比57.4%;净利润34.76亿元,同比增长54% [4] -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毛利率从2022年的22.6%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27.1%,净利率从5.5%升至11.8% [4] 行业市场与竞争格局 - 全球工程机械行业2024年市场规模达2135亿美元,预计2030年增至2961亿美元,2024至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5.6% [6] - 行业核心市场(挖掘机、起重机械等)2024年规模1505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218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6.4% [6] - 工程机械是典型周期性行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基建和房地产)紧密相关 [6] - 国内市场呈寡头竞争格局,与徐工、中联重科等对手竞争激烈,价格战会侵蚀利润;国际市场面临具有更高品牌知名度和悠久历史的竞争对手 [7] 发展战略 - 公司后续发展战略包括坚持全球化战略、推进数智化转型、践行低碳化战略,以提升竞争力并构建可持续未来 [7] - 长期投资价值与宏观经济景气周期高度绑定,国际化与电动化成果将决定其能否穿越周期实现持续稳定增长 [8]
中证报:优化制度满足多元需求 港股市场磁吸力提升
新浪财经· 2025-10-11 13:24
来源:视频滚动新闻 数据显示,截至10月10日,今年以来港股市场IPO已有71起,较2024年同期增加23起。这一系列亮眼表 现的背后,是"新经济"与"A+H"模式形成的双轮驱动、长线资金的加速入场以及制度优化的协同发力。 在市场热度与政策红利共振下,港股正重塑其作为全球企业首选上市地的竞争力与吸引力,有望吸引更 多企业关注港股市场融资。 ...
安永联合权威机构拆解“A+H”布局核心难点,把握赴港黄金窗口
搜狐财经· 2025-09-13 15:53
活动背景 - 安永联合北京上市公司协会和香港公司治理公会于2025年9月11日在北京举办"A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研讨会" [1] - 活动汇聚香港联交所、中信证券、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贝克・麦坚时律师事务所、沙利文咨询公司等机构专家 [1] - 吸引近百位A股上市公司及拟香港上市企业代表参与 [1] 战略意义 - 赴港上市被定位为拓宽融资渠道、引入国际长期资本的战略选择 [1] - 可优化股东结构、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并增强全球品牌影响力 [1] - 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与资金链深度融合的关键举措 [1] - 香港市场为内地企业提供战略机遇窗口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内地企业赴港上市 [1] 市场机遇 - 香港资本市场呈现强劲复苏态势 得益于政策红利、市场机制与企业需求三重驱动 [5] - 两地监管逻辑与制度日益趋同 内地公司法股东保障水平已满足港交所监管要求 [3] - 香港推行"监管效率革命"激活"A+H双平台"战略价值 [3] - "A+H"模式有助于推动港股市场机制持续优化并提升国际吸引力 [5] 财务准备要点 - 需系统准备港股上市所需的财务资料 关注准备过程中易错环节 [5] - 需深度剖析核心财务关注要点及监管常见问题 [5] - 需重点关注港股与A股在财务信息披露方面的差异 [5] - 需提前了解联交所问询中常见的财务相关问题 [5] 税务合规要求 - 企业必须紧跟最新税务监管趋势 严格遵守上市过程中的税务合规要求 [5] - 需关注股权激励计划的税务筹划 包括税收政策解读和实务操作建议 [5] - 通过精准税务规划可有效降低税务风险并提升上市效率 [5] ESG披露规范 - 联交所在IPO阶段即要求提供ESG相关信息 [7] - 需建立董事会级ESG治理架构并明确职责 [7] - 需系统识别重要性风险及应对策略 [7] - 需量化统计范围1至3温室气体排放等环境社会绩效 [7] - 需针对行业高风险议题制定专项管理政策 [7] - 建议提前建立ESG量化数据管理系统 [7] 内控合规建设 - 需系统了解联交所企业管治政策演变轨迹 [7][8] - 需重点关注公司治理、资金管理、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等领域的高发风险环节 [8] - 建议基于COSO内控框架提前布局内控合规建设 [7][8] 专业机构支持 - 安永具有国际化和本土化双重优势 在不同行业和资本市场拥有丰富上市服务经验 [11] - 专业机构可协助企业把握资本市场机会 实现多地上市 [11] - 中信证券、竞天公诚、贝克・麦坚时、沙利文等机构从各自专业领域提供支持 [10]
潮起香江:赴港上市研讨会助力企业扬帆远航
证券日报网· 2025-09-11 19:21
中国香港资本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香港市场新股融资额达141亿美元 位居全球首位 同比增长695% [1] 赴港上市的战略意义 - 赴港上市是拓宽融资渠道 引入国际长期资本 优化股东结构 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增强全球品牌影响力的战略选择 [1] - 构建"A+H"双资本平台有助于企业实现产业链 创新链与资金链深度融合 实现企业价值在国际市场上的重塑与飞跃 [1] - "A+H"模式可推动港股市场机制持续优化 提升其国际吸引力 帮助企业强化国际化布局并开辟新增长曲线 [2] 政策与监管环境 -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内地企业赴港上市 为A股公司启动H股发行提供制度支持 [1][3] - 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监管逻辑与制度日益趋同 内地公司法股东保障水平已满足港交所监管要求 [2] - 港交所推行"监管效率革命"并推出特色服务 为企业开拓更宽阔的上市融资道路 [2][3] 上市实务操作要点 - 企业上市前需尽早进行财务健康检查 财务规范是成功上市的基础 [4] - 税务关注重点包括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 各口径费用交叉比对 关联交易变动趋势异常 股权转让和员工股权激励管理 [4] - 境外上市法律关注重点涉及外资准入 公司治理 募集资金及信息披露等问题 [4] - 需应对联交所日益提高的ESG信息披露要求 构建符合国际标准的ESG管理体系以提升企业国际形象和估值 [4] 发行与价值管理 - H股上市需关注申报工作协调 公司治理 财务信息制备以及公众持股量等重点事项 [6] - 港股IPO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包括定价策略 发行时机选择及投资者沟通 [5] - 企业需重视A股与H股市场的服务差异性 做好企业价值管理并采取策略提升估值 [6]
港股IPO持续升温 A+H模式成主力推动力
搜狐财经· 2025-09-10 17:06
A+H模式助推融资 9月9日,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 11家A股公司成功登陆港股,使得 A+H两地上市企业总数增至 161家,另有 逾50家A股公司在排队,港股融资市场热度持续升温。 业内人士表示,A股和港股投资者的关注点存在明显差异。 这意味着,A+H模式能帮助企业同时覆盖两类资本群体,兼顾稳健资金与成长资金的需求。 总结 A股投资者 更重视财务报表与短期业绩表现。 港股及国际投资者 更看重企业的长期基本面,包括可触达的市场规模、业务成长前景及全球战略 布局。 随着国际资金持续流入、估值与流动性显著改善,以及AH溢价不断收窄,港股市场对A股企业的吸引 力正在快速增强。业内普遍认为,A+H模式将继续成为港股IPO的主力推动力,并在未来一段时间推动 中资龙头企业加速国际化。 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透露,今年前8个月,港交所新股融资总额达 1345亿港元,同比增长接近6倍。 其中,A+H上市模式发挥了关键作用,禾赛(2525.hk)仅在上半年就贡献了 七成融资额。 截至目前,已有宁德时代、恒瑞医药、三花智控、海天味业等龙头企业通过A+H模式集资超百亿港 元,进一步提升了港股IPO市场的活跃度。 A股公司扎堆 ...
港股IPO节奏放缓,“A+H”上市热度不减
搜狐财经· 2025-09-05 13:54
港股IPO市场表现 - 2025年8月共有6只新股上市 募资总额53.86亿港元 较6月300.35亿港元和7月198.59亿港元明显放缓 [1] - 天岳先进募资20.44亿港元 佳鑫国际资源募资13.79亿港元 分列前两位 另有双登股份、银诺医药-B、中慧生物-B募资额均低于10亿港元 [1] - 东阳光药通过介绍方式上市 未涉及新股募资 [1] 个股市场表现 - 天岳先进发行价42.8港元/股 上市首日收涨6.4% 9月3日收盘价44.1港元 [3] - 银诺医药-B因糖尿病及代谢疾病研发管线受追捧 上市首日涨幅一度超200% [3] - 奥克斯电气发行价17.42港元/股 首日下跌5.4% 当前市值约249亿港元 [3] 上市排队情况 - 截至8月31日港交所排队企业总数达234家 其中主板224家 创业板10家 [4] - 5家企业已通过聆讯 大行科工预计9月9日上市 发行价或为49.5港元/股 [4] 重点申请企业动态 - 布鲁可8月18日递表港股主板 计划通过"H股+深交所"双平台融资 上半年营收1245.03亿元同比增长20.18% 净利润66.44亿元同比增长23.13% [4] - 圣邦股份、晶合集成、可孚医疗、阳光电源、华勤技术等A股公司均已递交港股上市申请 [4] 行业趋势分析 - 港股IPO放缓受国际市场波动及企业定价时机权衡影响 但半导体、新能源、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正加快登陆步伐 [5] - "科企专线"等制度红利将推动生物科技、专精特新企业集中上市 强化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5]
超20家储能企业港股IPO!
起点锂电· 2025-08-30 18:10
储能行业回暖与港股IPO趋势 - 储能行业情况回暖,众多储能产业链企业转战港股IPO [3] - 双登股份、阳光电源、格林美等企业近期在港股开拓新天地 [4] - 港股上市潮涉及超过20家储能产业链企业,包括宁德时代、正力新能等已上市企业,以及中润、海辰等排队企业 [8] 企业港股上市动态与融资目的 - 双登股份于8月26日登陆港交所主板,国际配售吸引145家国内外基金,募集资金用于东南亚锂电池项目、泰州研发中心及海外销售布局 [4] - 阳光电源于8月25日公告计划发行H股,旨在加强全球战略布局和提升国际品牌形象 [4] - 格林美于8月24日披露筹划发行H股,但具体细节尚未最终确定 [4] - 奇瑞汽车拟发行6.99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可能筹集约15亿美元资金,或于今年Q3完成上市 [9] 企业业绩表现 - 双登股份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40.72亿元、42.6亿元、44.9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81亿元、3.85亿元、3.53亿元 [5] - 阳光电源2025年上半年营收435.33亿元,同比增长40.34%,净利润77.35亿元,同比增长55.97% [5] - 格林美2025年上半年营收175.61亿元,同比增长1.28%,净利润7.99亿元,同比增长13.91% [5] 港股上市潮的驱动因素 - A股IPO收紧导致企业转向港股,港股开放政策和高效率吸引新能源企业 [7][8] - 储能产业海外市场占比高,港股作为连接内地与海外的桥梁,支持企业国际化战略 [11] - 行业需大量资本用于研发、扩产和市场推广,港股更看重长远发展,适合未盈利潜力企业 [11] - 储能行业调整期接近尾声,头部企业承接GW级以上项目,行业整合分化明显 [11] - A+H模式成为头部企业主流布局方式,支持全球化扩张和跨国并购 [12] 行业发展趋势 - 储能行业从扎根阶段进入生长阶段,头部企业加速迈向全球市场 [12] - 港股上市促进部分核心资产定价权转移至香港市场,资金调配更灵活 [12]
今日视点:“A+H”模式成中企国际化重要资本路径
证券日报· 2025-08-27 07:02
A+H上市趋势与驱动因素 - 8月以来近20家A股公司官宣赴港上市计划 包括格林美 华勤技术 科兴制药等企业 [1] - 立讯精密 胜宏科技 军信股份 星环科技等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H股发行上市申请 [1] - 港交所IPO新规8月4日生效 建簿配售最低分配比例由50%下调至40% 公开认购部分推出"二选一"灵活分配机制 [1] 企业战略与模式优势 - A+H双轨模式成为企业推进全球化战略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资本杠杆 [1] - 资产规模大 资本开支高 国际化业务成熟的企业成为A+H模式主力军 [2] - 港股市场为企业跨国并购和海外建厂提供重要融资通道 [2] - 成长型科技企业通过A+H模式开辟更广阔资本配置空间 [2] 资金流动与估值影响 - 2025年上半年通过港股通净流入南向资金累计超7300亿港元 达去年全年90%以上 [2] - 今年以来被动外资流入港股约123.7亿美元 [2] - A+H架构能有效平抑单一市场波动带来的估值风险 以宁德时代为例获得更充分价值认可 [2] 投资者结构变化 - 优质A+H公司通过双平台运作扩大投资者基础 [2] - 单个港股IPO平均吸引30家机构投资者作为基石投资者 [2] - 中东和北欧主权基金的配置比例显著提升 [2] 行业分布演变 - 新兴领域公司成为A+H上市新力量 包括新能源材料企业格林美和生物医药企业科兴制药 [3] - 与早期集中于金融 能源等传统行业形成明显对比 [3] - 反映中国科技产业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深度融合 [3] 发展前景与战略意义 - A+H双轨模式将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3] - 更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将通过该路径实现资本与战略全球化布局 [3] - 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持续深化的必然结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