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主旋律电影商业化
icon
搜索文档
《南京照相馆》爆了,呼吁以更多方法救市
36氪· 2025-08-04 16:43
电影票房表现 - 《南京照相馆》上映9天累计票房达11.15亿元,豆瓣评分8.6分,预计总票房从首日预测的13.89亿元上调至40.05亿元 [1] - 该片带动同期多部电影预测票房上涨:《长安的荔枝》从7.54亿升至8.01亿,《罗小黑战记2》从3.93亿升至5.01亿,《戏台》从3.46亿升至5.44亿 [28] - 电影市场自春节档后无国产片票房超5亿元,该片是继《哪吒2》后首个爆款,预定为2025年暑期档票房冠军 [1][24] 创作与叙事特点 - 导演申奥采用类型片技巧处理主旋律题材,通过小人物群像(邮差、翻译、演员等)消解宏大叙事,强化故事人性复杂度 [9][17] - 影片高度还原历史细节:南京城场景1:1像素级复原,角色设计参考真实原型(如罗瑾、吴旋保存照片事迹,明妮·魏特琳救助难民事件) [12][14] - 通过悬念设置(如主角冒充身份、通行证陷阱)和视觉奇观(日军暴行直白呈现)提升商业可看性,但避免对女性受害者的过度描写 [15][21][23] 社会影响与讨论热度 - 影片引发社交媒体广泛讨论:小红书平台相关笔记超47万篇,其中"原型故事"话题7600篇,"伊藤原型"话题8200篇 [27] - 兼具教育属性,吸引家庭观影群体,类似《长安三万里》的亲子消费模式 [27] - 重现2023年《消失的她》带热暑期档效应,拉动大盘整体增长 [4][28] 行业市场动态 - 2025年电影市场持续低迷,内容供给不足,需通过引进海外片和票价调整刺激需求 [29] - 两部国产片《恶意》《无名之辈:否极泰来》于2025年7月下调结算标准至20-25元/人次(B类城市) [30][31] - 北京市推出1000万元观影补贴,2025年7月25日至10月8日每日可通过平台领取 [32] 导演与制作背景 - 申奥导演曾拍摄《孤注一掷》《新生》,擅长现实题材(如电信诈骗、历史事件),本片制作周期仅2月15日开机至4月9日杀青 [18] - 创作灵感源于1987年电影《屠城血证》,并融合真实历史事件(如约翰·马吉摄影记录) [5][9] - 采用广告思维设计核心意象:"开枪"与"拍照"动作呼应(英文均为"shoot"),隐喻照片作为舆论战武器 [23]
京圈电影大佬,折戟
盐财经· 2025-05-21 17:01
公司违规事件 - 董事长于冬及副总裁齐志两次违规占用公司非经营性资金,金额分别超过2亿元及2.6亿元,未按规定披露资金使用情况 [9] - 新疆证监局对公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对于冬、齐志出具警示函并记入资本市场诚信档案 [6][9] - 消息公布后公司股价跌至4.41元/股 [7] 电影项目失利 - 春节档影片《蛟龙行动》投资10亿元仅收回3.5亿元票房,豆瓣评分未达预期导致撤档 [16][15] - 该片制作成本是《红海行动》5倍,需30亿票房才能回本 [36] - 2023年公司无票房过10亿影片,2024年《传说》《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等中小成本影片票房口碑双失利 [37] 财务与资本状况 - 2023年净亏损2.37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亏损累计达3.56亿元 [39] - 短期借款6.18亿元,一年内到期负债8.47亿元,账面现金仅5.17亿元 [38] - 于冬1.37亿股公司股份被司法冻结,占其个人持股48.7% [38] 行业发展对比 - 公司当前市值60.62亿元,远低于万达电影225.12亿元和光线传媒545.94亿元 [35] - 光线传媒通过《哪吒》系列验证动画赛道,中影以《流浪地球》巩固科幻优势 [38] - 公司主旋律商业化模式显露疲态,市场对单一叙事产生疲劳 [30][38] 历史发展轨迹 - 2003-2008年垄断80%港片内地发行权,发行《无间道3》《新警察故事》等卖座片 [25] - 2010年成为首家在美上市中国影视公司,2018年获首家民营院线牌照 [28] - 累计出品影片297部,参与影片总票房超683亿元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