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蛟龙行动》
icon
搜索文档
博纳影业(001330):AI+影视战略加速推进,关注储备内容上线节奏
国盛证券· 2025-08-31 13:12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5][8] 核心观点 - 公司短期业绩受上映作品不及预期及电影大盘波动影响 但后续储备作品表现值得期待 同时公司积极探索AI影视方向 有望打造又一增长点 [5]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7.8/1.5/2.9亿元 同比增速10.6%/119.0%/97.5% [5] 财务表现 - 2025H1实现营收6.73亿元(yoy+5.09%) 归母净亏损10.56亿元(yoy-661.93%) 扣非净亏损10.92亿元(yoy-637.75%) [1] - 2025Q2实现营收1.48亿元(yoy-26.39%) 归母净亏损1.00亿元(yoy+30.30%) 扣非净亏损1.07亿元(yoy+19.70%) [1]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7.11/24.37/32.52亿元 增长率17.1%/42.4%/33.5% [7][12] 业务板块分析 - 影院业务:2025H1旗下影院票房收入4.39亿元(不含服务费)(yoy+12.81%) 电影院业务营收5.44亿元(yoy+7.75%) [2] - 电影业务:2025H1实现收入1.41亿元(yoy-9.44%) 投资与协助推广影片共3部 取得票房成绩4.41亿元 [3] - 海外影片投资:实现收入1.59亿元 主要来源于与美国索尼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共同参与投资的《好莱坞往事》《一条狗的回家路》《喋血战士》的全球票房分成 [3] - 剧集业务:2025H1营收85.91万元(yoy+100%) 长剧《上甘岭》持续发行 短剧《天罗地网》红果热度值达2281万 [3] 市场份额 - 院线市场份额达1.86%(yoy-0.10PCTs) 位列全国第16 [2] - 影投市场份额达1.66%(yoy-0.14PCTs) 位列全国第6 [2] - 截至2025H1院线旗下已加盟135家影院 包含105家公司旗下影院及30家外部加盟影院 影投共有自有影城110家 银幕总数903块 [2] 战略布局 - AI+影视战略加速推进 原AIGMS制作中心升级为独立运营的全资子公司博越星纪蓝图 [4] - 以"完整电影工业化体系+生成式AI技术"为核心构建AI+影视智能生产模式 形成"内容+IP+工具+方案"的融合布局 [4] - 重点推进三星堆IP系列内容开发 包括短剧与AI原生动画电影 [4] 内容储备 - 主旋律储备:《蛟龙行动》(别版)定档8月30日 《克什米尔公主号》《四渡》进入后期制作 [5] - 多元类型储备:涵盖悬疑/历史/喜剧/动画等类型 《她杀》《蛮荒禁地》进入后期制作 《三星堆:未来往事》为国内首部院线AI原生电影 [5] - 剧集储备:古装历史剧《钦差大臣林则徐》正在剧本创作 抗战史诗剧《东江纵队》等正在筹备 [5] - 参投外片包括《阿凡达3》等 [5]
知名公司半年亏10亿!股东加速“撤退”
南方都市报· 2025-08-29 10:10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73亿元 同比增长5.09% [1] - 扣非净利润亏损10.91亿元 同比扩大637.75% 超过2024年全年亏损总额9.73亿元 [1] - 电影制作发行业务收入1.41亿元 同比下降9.44% 对应成本8.96亿元 同比激增1344.25% [3] - 销售费用达1.58亿元 同比增长3293倍 主要因电影宣发费用增加 [3] 主营业务分析 - 影院及院线业务收入5.44亿元 同比增长7.75% [3] - 主推电影《蛟龙行动》获得3.93亿元票房 但陷入宣传风波与内容争议 [4] - 公司投入重制《蛟龙行动(特别版)》 已定档8月30日上映 [6][7] - 三部影片进入后期制作阶段 包括《她杀》《克什米尔公主号》《四渡》 [9] 行业对比 - 2025年上半年全国电影总票房292.3亿元 同比增长22.9% 观影人次6.4亿 同比增长16.9% [1] - 万达电影观影收入41.77亿元 同比增长14.78% 非票业务收入8.62亿元 同比增长6.07% [3] - 金逸影视直营影院票房5.75亿元 同比增长12.73% [3] 历史业绩轨迹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持续下滑:20.12亿元→16.08亿元→14.61亿元 [9] - 2022-2024年扣非净利润连续亏损:1.97亿元→7.43亿元→9.73亿元 [9] - 《红海行动》前作曾获36.52亿元票房及豆瓣8.2分高口碑 [7] - 近年《长空之王》《无名》《爆裂点》《传说》等作品未达预期 [9] 股东动态 - 2024年12月至2025年3月期间 中信证券投资等机构合计减持475.51万股(占总股本0.35%) [10] - 西藏和合投资同期减持3688.99万股(占总股本2.68%) [10] - 2025年6月多家股东披露新一轮减持计划 合计最高减持比例达5% [10]
《南京照相馆》斩获第二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金鹿奖最佳影片奖
新华社· 2025-08-29 08:15
奖项评选结果 - 《南京照相馆》获得最佳影片奖 最佳导演奖 最佳编剧奖三项大奖 [1] - 《志愿军:存亡之战》与《蛟龙行动》获得评委会大奖 [2] - 刘昊然凭借《解密》获得最佳男演员奖 林晓杰凭借《小小的我》获得最佳女演员奖 [2] - 曹郁凭《解密》获最佳摄影奖 张嘉辉凭《浴火之路》获最佳剪辑奖 朱芸编凭《破·地狱》获最佳音乐奖 李阳凭《从21世纪安全撤离》获最佳处女作奖 [2] 电影节概况 - 第二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于8月23日至28日举行 主题为"新时代·新摇篮·新力量·新征程" [2] - 电影节设置六大板块:开闭幕式 电影评奖 电影展映 电影交流 致敬"摇篮" 产业融合 [2] - 举办纪念长春电影制片厂成立80周年系列活动 [2] - 长春市打造三大板块50余项特色文旅活动 凸显"电影城"特色 [2] 历史沿革 - 中国长春电影节自1992年创办至今已举办33年 [2]
爆款电影推动票房增长 A股影视院线板块业绩回暖
证券时报· 2025-08-29 05:58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292.3亿元 同比增长22.95% 观影人次6.41亿 同比增长16.93% [1] - 春节档爆款电影《哪吒2》带动行业回暖 一季度票房打破多项纪录 [1] - 票房高度集中于头部影片 第二季度票房同比回落明显 [3] 万达电影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66.89亿元 同比增长7.57% 归母净利润5.36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372.55% [1] - 国内直营影院实现票房42.1亿元 同比增长19.2% 观影人次8239万 同比增长9.6% [1] - 全国票房前100影院中占据51席 较去年同期增加4席 [1] 光线传媒业务亮点 - 作为《哪吒2》主出品方 上半年营业收入32.42亿元 同比增长143% 归母净利润22.29亿元 同比增长371.55% [2] - 经营现金流净流入近30亿元 同比增长412.66% 电影及衍生业务营收利润大幅增长 [2] - 《哪吒2》最终取得约154.5亿元票房 [2] 其他院线企业业绩 - 横店影视上半年营业收入13.73亿元 同比增长17.81% 归母净利润2.02亿元 同比增长128.61% [2] - 北京文化与博纳影业营业收入增长但净利润下滑 博纳影业利润下滑因投资项目市场表现波动 [2] - 中国电影与上海电影上半年收入净利润均有所下滑 [3] 重点影片表现 - 博纳影业主投《蛟龙行动》以3.93亿票房进入上半年前10名 特别版定档8月30日上映 [3] - 中国电影主导《南京照相馆》累计票房超28亿元 成为春节档后首部破20亿电影 [3] - 上海电影推进《浪浪山小妖怪》宣发 票房超13亿元创2D动画纪录 与40余家企业合作开发800余个IP衍生产品 [3]
爆款电影推动票房增长A股影视院线板块业绩回暖
证券时报· 2025-08-29 01:53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全国电影总票房292.3亿元 同比增长22.95% 观影人次6.41亿 同比增长16.93% [1] - 春节档爆款电影《哪吒2》带动行业回暖 一季度票房打破多项纪录 [1] - 票房高度集中在头部影片 第二季度票房同比回落明显 [3] 万达电影 - 上半年营业收入66.89亿元 同比增长7.57% 归母净利润5.36亿元 同比增长372.55% [1] - 国内直营影院票房42.1亿元 同比增长19.2% 观影人次8239万 同比增长9.6% [1] - 全国票房前100影院中占据51席 较去年同期增加4席 [1] 光线传媒 - 上半年营业收入32.42亿元 同比增长143% 归母净利润22.29亿元 同比增长371.55% [2] - 经营现金流净流入近30亿元 同比增长412.66% [2] - 主出品影片《哪吒2》最终票房约154.5亿元 [2] 横店影视 - 上半年营业收入13.73亿元 同比增长17.81% 归母净利润2.02亿元 同比增长128.61% [2] 博纳影业 - 上半年收入上涨但净利润下滑 主投影片《蛟龙行动》票房3.93亿元 进入上半年票房前10名 [2][3] - 《蛟龙行动(特别版)》已定档8月30日上映 [3] 中国电影 - 上半年收入与净利润同比下滑 [3] - 主导影片《南京照相馆》票房超28亿元 成为春节档后首部破20亿元电影 [3] 上海电影 - 上半年收入与净利润同比下滑 [3] - 重点推进《浪浪山小妖怪》宣发与衍生品开发 该片票房超13亿元 成为中国影史2D动画票房冠军 [3] - 已与40余家知名企业达成IP合作 衍生产品SKU达800余个 [3]
博纳影业:主投的现代军事动作大片《蛟龙行动》是国内首部核潜艇题材电影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7 17:37
电影项目进展 - 公司主投现代军事动作大片《蛟龙行动》为国内首部核潜艇题材电影 [1] - 《蛟龙行动(特别版)》定档8月30日全国上映且点映活动正在进行中 [1] 海外发行战略 - 公司高度关注文化出海并积极推进该影片的海外发行工作 [1]
《东极岛》预测票房仅4亿,“中国式工业大片”还有救吗?
虎嗅· 2025-08-26 07:34
电影票房表现 - 电影《东极岛》上映3天票房破2亿但后续增长乏力 上映半个多月后总票房仅3亿出头 预测总票房大幅下调至4亿 远低于早期近十亿的预期 [1] - 同为暑期档的《南京照相馆》票房达30亿 《浪浪山小妖怪》票房超15亿 《捕风追影》票房超10亿 均远超市场预期 [9] - 阿里影业巨制片单中多部电影票房不及预期 包括《异人之下》1.18亿 《焚城》2.58亿 《逆行人生》3.59亿 而《镖人》因补拍延迟上映 [23] 口碑与评价 - 《东极岛》豆瓣未开分但前列长评普遍仅一两星 预计难以获得高评分 而同期暑期档有5部影片豆瓣评分达8分+ 7分+影片包括《长安的荔枝》《奇遇》《坏蛋联盟2》等 [3] - 对比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豆瓣评分高达9.2 详细还原历史事件 而《东极岛》被批评虚构历史角色空虚 [16][17] - 《蛟龙行动》因口碑不佳(豆瓣6.2分)票房不足4亿 撤出春节档后重新剪辑推出特别版 但市场对撤档重映影片容忍度较低 [27][28] 制作与工业水平 - 《东极岛》制作耗时多年 投资数亿 工业属性突出 包括1:1实景还原沉没货轮和渔船 水下拍摄历时70天 研发"海洋系统" 交付超1000个视效镜头 [25][26] - 华语重工业大片数量稀少 近年仅《流浪地球2》《东极岛》《蛟龙行动》等不到十部 其中多数仍在制作中 [26] - 《流浪地球2》实现盈利 而《东极岛》和《蛟龙行动》均难以收回成本 [27] 行业竞争与市场策略 - 暑期档多数佳片采用大规模点映策略扩散口碑 包括《F1:狂飙飞车》《戏台》《长安的荔枝》《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捕风追影》 豆瓣评分最低7.6 均分8.3 [8][9] - 《东极岛》未进行点映且豆瓣未开分 片方信心不足 与市场主流宣发策略背道而驰 [10] - 新一代导演作品如申奥《南京照相馆》在战争片呈现上更获认可 对比管虎等第六代导演风格存在代际差异 [5][20] 未来项目与行业前景 - 未来两年多部华语大片将上映 包括《抓特务》(冯小刚导演)《刺杀小说家2》(路阳导演)《志愿军3》(陈凯歌导演) 均具备10亿+票房潜力且工业属性突出 [29] - 《流浪地球3》定档2027年大年初一 目标票房30亿+ 有望冲击年度票房冠军 但需关注同期竞争压力 [30] - 行业对工业大片前景保持谨慎乐观 认为具体影片需以质量赢得市场而非整体唱衰 [31][32]
第二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开幕 18部佳作逐“金鹿”
中国新闻网· 2025-08-24 10:11
电影节概况 - 第二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于8月23日开幕 闭幕式将于8月28日举行 [1][3] - 电影节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办 长春市人民政府承办 [2] - 主题为"新时代·新摇篮·新力量·新征程" 共设六大板块包括开闭幕式 电影评奖 电影展映等 [2] 入围影片与评选 - 18部华语影片入围"金鹿奖"十大奖项评选 [1] - 入围作品包括《南京照相馆》《志愿军:存亡之战》《长安的荔枝》《只此青绿》《蛟龙行动》等 题材丰富风格各异 [2] 特殊意义与活动安排 - 本届电影节适逢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 长春电影制片厂建厂80周年 [2] - 开幕式设置致敬环节 通过经典曲目唤起观众与电影人的集体记忆 [2] - 期间将举办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影视推介日 俄罗斯精品影片展映 光明影院公益项目启动 "多彩映象"民族团结进步电影展等活动 [2] 行业观点 - "金鹿奖"评委张冀表示 在新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 中国电影需从传统文化和现实主义精神中汲取力量寻找新起点 [2]
《南京照相馆》凭什么这么火?
第一财经· 2025-08-12 15:05
电影市场表现 - 《南京照相馆》上映17天累计票房达21.92亿元,位列年度票房第三,预测最终票房将超33亿元[6] - 暑期档上半程多部影片未达预期,《F1:狂飙飞车》票房4.01亿元为最佳表现[5] - 同期抗战题材电影《东极岛》上映3天累计票房1.92亿元[6] 影片内容分析 - 以真实历史事件改编,通过吉祥照相馆场景和普通人视角展现战争残酷性[5][7] - 角色塑造突破脸谱化,如林毓秀的觉醒递进过程和王广海的复杂性刻画[11] - 反派伊藤秀夫的矛盾性塑造(表面亲华但深层侵略心理)增强戏剧张力[14] - 情绪设计通过照片线索推进,包含全家福、底片焚烧等关键泪点场景[15] - 对女性受害场景采用克制表现手法,避免视觉剥削[18] 制作与发行策略 - 导演申奥强调电影文献属性,注重历史观端正而非说教[7] - 发行方上狮文化精准把握档期,从原定8月2日提档至7月25日避开竞争[19] - 采用限时点映策略延长上映周期,口碑发酵后争取更多排片[20] - 宣传聚焦观众口碑传播,推广词"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强化情感共鸣[20] 行业趋势观察 - 爱国题材电影红利期结束,《维和除暴队》《蛟龙行动》票房分别为5.11亿和3.93亿元[6] - 成功商业片需回归故事本质,《南京照相馆》证明内容质量决定市场表现[6][23] - 短视频冲击和观影习惯变化被普遍认为是票房低迷的外部因素[5]
「长镜头」前有《南京照相馆》开路,后有《731》接棒:主旋律电影高光重燃
华夏时报· 2025-08-08 07:51
主旋律电影暑期档表现 - 今年暑期档主旋律电影热度高光重燃,《南京照相馆》上映后带动大盘热度显著抬升 [1] - 《南京照相馆》上映13天总票房突破18亿元,预测内地总票房达33.33亿元 [2] - 《731》猫眼"想看"人数超400万,淘票票"想看"人数达217.49万,未映先火 [1][2] - 抗战胜利80周年背景提升相关题材关注度,后续《东极岛》《731》备受期待 [2][3] 成功影片特点分析 - 《南京照相馆》《731》聚焦平民视角展现民众遭遇,更易引发观众共情 [1][5] - 通过角色命运构建剧情张力,将民族情绪与人物塑造紧密结合 [2] - 采用"小人物大背景"叙事模式,改变传统主旋律创作方向 [6] 行业趋势与机遇 -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驱动观众情绪与企业观影需求共振 [2] - 9月3日阅兵活动有望进一步刺激B端组织观影需求 [3] - 抗战题材电影储备丰富,暑期档票房有望超过去年表现 [3] 失败案例警示 - 博纳影业《蛟龙行动》因票房欠佳撤档,仅收获3.93亿元票房 [4] - 该片豆瓣评分6.3分,被批评为"既要又要"导致各方面都未做好 [4] - 对比前作《红海行动》36.52亿元票房表现差距显著 [4] 国内外创作对比 - 国外优秀战争片如《辛德勒名单》《美丽人生》均采用个体命运微观刻画 [5][6] - 国内主旋律电影需借鉴"小人物叙事反映大时代"的创作模式 [6] - 过去部分主旋律电影因叙事过于宏观导致与观众距离较远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