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安的荔枝》
icon
搜索文档
万达电影2025年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超6亿元 同比增长641%
证券时报网· 2025-10-30 21:09
10月30日晚,万达电影(002739)披露2025年三季报。第三季度,万达电影实现营业收入30.98亿元, 同比下降14.63%;归母净利润1.73亿元,同比增长212.04%。 今年前三季度,万达电影实现营业收入97.87亿元,同比持平;归母净利润7.0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近 320%;扣非净利润6.11亿元,同比增长641%。 今年第三季度,全国电影票房127.2亿元(含服务费),较去年同期增长17.2%,观影人次3.4亿,较去 年同期增长29.8%。 万达电影表示,《长安的荔枝》《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捕风追影》《731》等影片满足了 观众多元化的观影需求,带动票房和人次不断提升,再次印证了中国电影(600977)市场的韧性。 暑期档期间,公司开展"超级娱乐动漫市集"等主题营销活动,通过整合IP、场景与人群,有效提升影院 坪效和会员黏性,同时配合《光与夜之恋》《兰若寺》《浪浪山小妖怪》、"呆萌町"等IP及52TOYS系 列产品,为年轻客群提供了"观影+兴趣社交+IP消费"的复合型体验,也为公司带来非票收入与票房转 化的双向增量。 国庆档期间,公司全新打造的"礼赞系列"主题IP衍生品取得良好的销 ...
国庆档“所有新电影输给老电影”,观众都去哪儿了?
虎嗅· 2025-10-15 07:37
电影市场年度表现 - 2025年国庆档新片票房表现不及老片,麦特影业主投项目《毕证明的证明》票房失利,为国庆档真人电影中最差 [1][5] - 2025年电影市场年度总票房达到400亿,开年由《误杀3》《小小的我》带动,春节档《唐探1900》票房36亿,《哪吒2》在单一市场票房超过20亿美元,市场在后半段凭借高口碑强势反弹 [5] - 展望后续档期,《疯狂动物城2》与《阿凡达3》定档贺岁档,加上元旦档电影,全年500亿票房目标有望达成 [6] 公司项目案例分析 - 麦特影业2024年主控项目《好东西》成为冷档期黑马,以中小成本投资斩获7亿以上票房,豆瓣评分一度高达9.0,一年后评分维持在8.9 [2] - 电影《好东西》豆瓣评分结构为:3星占比8.5%,2星占比1.4%,1星占比0.9% [4] 口碑与票房关系分析 - 核心观点认为“高口碑≠高票房”是伪命题,观众依旧为好电影买单,但好电影的标准已提高,类型片需达到豆瓣8分以上才可能实现圈层突破 [12][15][19] - 2025年暑期档票房前三名《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捕风追影》豆瓣评分均在8分以上,最低为8.2分,其他破圈电影如《F1:狂飙飞车》《罗小黑战记2》评分也超8分 [20] - 国庆档豆瓣评分最高的两部电影《毕证明的证明》和《震耳欲聋》均为7.4分,但未能有效撬动票房,同期案例《长安的荔枝》评分7.6,票房6.91亿,商业上仅能保本 [16][17][18] 市场竞争与观众行为 - 其他娱乐活动如演出市场分流观众,2025年上半年话剧场次同比增长16%,票房同比增长3%,脱口秀成为第二大剧场演出品类 [24][25] - 2025年国庆中秋8天假期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国庆7天增加1.23亿人次,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增加1081.89亿元,出游人群与一二线城市观影主力高度重合 [26][27] - 资深影迷年观影量可达38部,相当于20-40位仅在春节档观影的观众,其对电影评分标准已提高至豆瓣7.8分以上才会“无脑冲”,并对认可的电影进行多次观影贡献票房 [9][10][12][13] 影院经营策略 - 影院在市场低迷期间通过特色排片和主题活动吸引观众,例如排映《坪石先生》并与主创对谈,上座率与反馈良好 [30] - 建议电影公司在大档期应举办业内看片活动,让影院充分了解影片内容以优化前期排片,实现票房最大化 [31] - 影院排片策略需结合当下市场和自身实际情况作出调整,而非直接照搬院线参考 [30]
“入驻”上海黄浦 作家马伯庸称自己是“老鼠掉进米缸”
中国新闻网· 2025-10-14 14:17
"入驻"上海黄浦 作家马伯庸称自己是"老鼠掉进米缸" 中新网上海10月14日电 (记者 郑莹莹)"无论是红色经典还是商业传奇,上海黄浦(区)的故事非常多,是 一个'富矿'。这次有幸入选领军人才,我觉得就像老鼠掉进米缸一样,这里有大量的故事值得我们去挖 掘与讲述。"知名作家马伯庸14日在沪说。 由中共黄浦区委人才办、致公党上海市黄浦区委主办的第四届门楣之光·黄浦人才周启动仪式暨外滩海 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论坛当天在沪举行。活动为新一届42名门楣之光·黄浦领军人才和30名门楣之光· 黄浦青年英才颁奖。作家马伯庸是本届门楣之光·黄浦领军人才之一。 10月14日,作家马伯庸入选新一届门楣之光·黄浦领军人才,他在现场讲述与上海的不解之缘。(上 海市黄浦区 供图) 马伯庸原名马力,著有《长安十二时辰》《长安的荔枝》《太白金星有点烦》等一批畅销作品。 "我的父母就是在上海外白渡桥相识、相恋,后来才有了我。"马伯庸称自己与上海有着不解之缘。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张嘉怡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 ...
跟着电影去旅行!这些打卡地太出片
央视新闻· 2025-10-05 14:44
电影与文旅融合趋势 - 产业发展中,“电影+文旅”正成为新风尚,观众倾向于循电影足迹前往取景地旅游 [1] - 浙江推出“跟着电影游浙江品美食”活动,吸引全省11个地市392家景区、商圈和影院参与,游客凭电影票根可享优惠 [30] - 广东推出多条“跟着电影游广东”旅游线路及电子导览地图,并推出繁体版和英文版以增强海内外传播力 [43] - 重庆推动“电影+旅游”融合,创新“票根经济”,观众凭电影票可享受景区门票、酒店住宿等优惠 [63] - 内蒙古聚焦“一票多用”模式,实现区内主要院线电影票与景区、剧院门票及足球联赛票根的互通互惠 [78] 《长安的荔枝》取景地 - 电影取景地横跨多个省市,从岭南青山绿水到盛唐长安宏伟宫殿,展现自然与人文双重风貌 [2] - 广东江门新会南坦岛葵林生态湿地公园为取景地之一,占地约1500亩,其中蒲葵林面积约800亩,是规模宏大的葵林生态系统 [3][4] - 广东阳春市岗美镇荔㙟村的百年荔枝园是核心场景取景地,占地约40亩,有90多棵古荔枝树,最老树龄超200年 [6][8] - 湖北襄阳唐城影视基地是影片中“长安城”主要取景地,按“八水绕长安”格局建造,拥有花萼相辉楼、明德门等标志性建筑群 [10][13] 《热烈》取景地 - 街舞题材电影《热烈》取景于浙江杭州多地标,包括杭州大剧院前广场及西湖长桥 [23][27] - 杭州大剧院与杭州国际会议中心构成“日月同辉”经典景观,尤其适合夜游 [24][28] - 西湖长桥可远眺湖中三岛,近观“雷峰夕照”,是受欢迎的打卡点 [27] 《捕风追影》取景地 - 港产动作片《捕风追影》取景于澳门和广东江门等地 [31] - 澳门旅游塔高达338米,是影片惊险场景取景地,其61层“空中漫步”和233米平台“高飞跳”为观众带来体验 [31] - 澳门疯堂斜巷以五彩缤纷、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成为取景地 [33][35] - 广州番禺紫泥堂创意园原为1953年建成的国营紫坭糖厂,现转型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影视创作基地 [37][41] 《抓娃娃》取景地 - 电影《抓娃娃》取景于山东青岛,包括八大关临淮关路的欧式建筑群和金口三路的“猫咪楼梯” [44][47] - 八大关临淮关路龙柏掩映的欧式建筑群是影片片段拍摄地 [44] - 金口三路的“猫咪楼梯”小巷风格独特,成为年轻人热衷打卡的文艺街区 [47][49] 《刺杀小说家》取景地 - 电影《刺杀小说家》及其续集取景于重庆,契合其山城奇幻悬疑氛围 [50][55] - 渝中区观音岩临华路的空中廊桥纵横交错,形成极具张力空间层次,成为热门打卡地 [50][52] - 洪崖洞民俗风貌区依山而建的建筑群为续集中“云中城”提供设计灵感 [57][60] - 东水门长江大桥横跨长江,桥身巍峨,与长江索道共同构成山城地标 [59][61] 《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取景地 - 电影取景于内蒙古辽阔风光,包括呼伦贝尔大草原、莫尔格勒河和乌兰察布红崖台地 [64][65][70][74] - 呼伦贝尔大草原被誉为“北国碧玉”,无垠草原延展至天际线 [65][68] - 莫尔格勒河河道曲折蜿蜒,被称作“天下第一曲水” [70][72] - 乌兰察布红崖台地拥有赤红色山峦,独特褶皱与色泽由亿万年地质演变形成 [74][77]
今年以来中国电影票房持续飘红 解码票房亮眼成绩单
央视网· 2025-10-03 07:16
整体市场表现 - 2025年度总票房(含预售)突破425.022亿元,已超过2024年全年电影票房成绩 [2] - 2025年全国观影人次(含预售)突破10亿 [2] - 2025年开年至今已上映影片数量超300部 [5] 国产电影主导地位 - 国产电影票房占比高达89.7% [2] - 年度票房榜前十名全部为国产电影 [2] -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总票房突破154.4亿元 [5] 关键档期票房表现 - 2025年国庆档总票房(含预售)突破6亿元 [4] - 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达119.66亿元,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7] - 春节档呈现“一超多强”局面,被称为“史上最强” [5] - 清明档、五一档等小档期表现同样可圈可点 [7] 产业生态与消费促进 - 电影产业正从单一的票房经济向“电影+”多元消费生态转型 [8][9] - 国家启动“电影消费年”,推出“电影+文旅”、“电影+美食”等活动,多地联动提供消费补贴 [9] - 电影票根可解锁景点、商圈、餐饮门店优惠,激活消费新动能 [9][11] 中国故事出海与国际影响 - 中国影片融入传统文化与最新科技,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12] - 太空纪录电影《窗外是蓝星》作为首部出海作品,总票房突破4300万元,在多国亮相 [12] - 《哪吒之魔童闹海》海外票房超4亿元,跻身全球影史票房榜第五位 [14] - 《南京照相馆》在美、加、德等国热映,引发海外观众热议 [14]
文艺创作怎样跟上“时代进度条”(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人民日报· 2025-09-30 06:12
行业核心观点 - 文艺创作行业需通过深入理解艺术与科技、媒介及社会情绪的关系来突破套路、开创新境 [1][5] 科技发展对创作的影响 - 尖端科技成果的快速涌现使科幻电影《流浪地球3》的剧本面临现实科技超越虚构情节的挑战,反映了创作追赶科技进度的现象 [1] - 科技进步极大降低了创作门槛,简化了流程,使创作者能从机械劳动中解放,将精力更多投入创意本身 [2] - 在技术驱动的动画电影领域,创意独特性对作品成功至关重要,例如《长安三万里》对李白诗歌意境的想象和《哪吒之魔童闹海》对中华写意美学的技术实现 [2] 媒介融合与创作思维创新 - 媒介融合要求建立跨媒介思维,例如作家马伯庸在《长安的荔枝》中运用计算机系统思维整合唐代至清代的史料,创造出以系统碰撞为核心戏剧冲突的新历史书写方式 [3] - 游戏化的写实主义创作思路被应用于电影,例如《抓娃娃》通过主人公像打游戏一样不断试探来发现世界规则,以幽默方式引发对现实的深层思考 [3] 社会情绪与作品共鸣 - 成功作品需研究实时变化的社会情绪以实现共情,例如《南京照相馆》通过"小人物+照片"的视角和时空对话手法处理沉重历史题材,激发观众情感共振 [4] - 对现实题材理解不足会导致作品悬浮、缺乏共鸣,例如《逆行人生》因对外卖员真实人生把握不深而未能广泛击中社会痛点 [4]
文化·视点丨“电影+”如何创新消费场景?
新华网· 2025-09-26 19:44
政策支持 - 国家层面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支持以影视作品等线上流量带动线下场景创新 [1] - 国务院提出促进电影关联消费,国家电影局与商务部联合推动电影业和餐饮业深度融合发展 [2] - 国家电影局等部门启动"跟着电影品美食""跟着电影去旅游""中国电影消费年"活动,以发挥电影对提振消费的积极作用 [4] 行业融合与创新模式 - 电影与图书、文创、美食等多元业态跨界联动,推动消费场景和服务体验推陈出新 [3] - 影院通过开展线下活动,为观众提供全流程互动、全空间体验服务,例如上影影城美罗城店打造动漫主题影院,自6月揭幕以来累计接待观众超10万人次 [1] - 电影深度链接线下业态,激发消费内生动能,助推行业从单一票房经济向多元消费生态转型 [3] 具体案例与市场表现 - 电影《浪浪山小妖怪》衍生沉浸式XR体验项目在全国超60家商业综合体推出,延伸电影消费场景并延长电影IP生命力 [3] - 《罗小黑战记2》团队在北京朝阳公园打造快闪店,10天内客流量超15万人次 [3] - 电影《长安的荔枝》与多家品牌联名合作,多款荔枝饮品热销 [3] 文旅融合趋势 - "跟着电影去旅游"成为文化新风尚,《哪吒2》带火天津哪吒小镇等多个旅游目的地,暑期档电影《南京照相馆》带动游客走进上海影视乐园 [4] - 影旅融合推动电影观众向旅游游客转变,扩大消费半径,需将短期流量通过延长消费链条转化为长期留量 [4] - 各地文旅部门通过发布观影消费券、举办主题活动等形式推动影旅融合,发展票根经济 [4]
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公布20个奖项提名名单
新浪财经· 2025-09-26 11:47
电影节举办信息 - 2025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将于11月11日至11月15日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 [1] - 颁奖典礼现场将揭晓最终获奖名单 [1] 提名影片及奖项 - 提名影片包括《小小的我》《长安的荔枝》《唐探1900》《好东西》《水饺皇后》《志愿军:存亡之战》 [1] - 影片获得最佳故事片、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等20个奖项提名 [1] - 电影节期间将组织终评 [1]
年轻人不去电影院了
投资界· 2025-09-20 21:35
以下文章来源于网易数读 ,作者网易数读 网易数读 . 网易旗下栏目,用数据说话。 上座率就像过山车。 作者 | 萝卜切片 来源 I 网易数读 (ID:datablog163) 如今,花几十块钱走进电影院,得到的不光是电影,还会附赠一场人类迷惑行为大赏。 灯光才灭,沉浸式观影感还没来,零食袋的窸窣声、邻座对剧情的议论声、突兀的手机 亮光就先让人出了戏。 真 正 上 演 的 电 影 , 也 常 让 人 怀 疑 在 开 玩 笑 : 现 实 题 材 片 , 让 人 怀 疑 编 剧 没 吃 过 五 谷 杂 粮;喜剧片的笑点,全透支在预告片里了;更别提爱情片,尴尬到让人抠出三室一厅。 即便是被誉为十年来口碑最佳的 2 0 25 年暑期档,也没能完全拉回被糟糕体验劝退的观 众,多部大片票房不及预期,预测数据一再下调。 电影院在扩张,可观众在锐减 2 0 25 年,杀疯了的红黄蓝外卖大战,漫天撒券,疯狂补贴,把羊毛送上门给人薅。有人 说 00 后终于赶上一波时代红利。但其实,砸钱换市场这套打法,电影行业早在十年前 就玩过。 把时间倒退回 2014 年,猫眼、淘票票入局,用票补把电影票价打到个位数。最夸张的 时候,《变形金刚 ...
大陆多部影视剧在台走红 中华文化元素获追捧
新华社· 2025-09-12 07:51
大陆影视剧在台湾市场表现 - 多部大陆古装剧在台湾走红 包括《长安的荔枝》《锦月如歌》《凡人修仙传》等作品[1] - 大陆古装剧《锦月如歌》《献鱼》连续多日跻身台湾电视剧排行榜前十[2] - 台湾社交平台"陆剧讨论社""陆剧交流"分别拥有43万和56万成员 形成活跃观剧社群[2] 中华文化元素影响力 - 剧中中华文化元素如头饰、汉服、餐饮、礼仪等细节呈现吸引台湾观众[1] - 服化道精美度提升 台湾观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且具吸引力[2] - 文化符号与剧情巧妙融合 自然展现传统文化之美引发情感共鸣[2] 跨媒介文化产品扩展 - 中国风游戏《黑神话:悟空》以《西游记》为背景 在台湾收获大量玩家[3] - 电影《长安三万里》展现唐朝风貌和诗作名篇 在台湾公映后获好评[3] - 国潮文化在台湾兴起 涵盖国漫、汉服节和文化活动等多领域[5] 文化认同与市场联结 - 台湾观众通过社交平台与大陆网友主动讨论剧情发展和周边产品[2] - 两岸同根同源的文化联结无法断绝 "去中国化"操弄注定失败[5] - 文化桥梁作用显现 推动两岸加深理解与交流[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