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买断式回购
icon
搜索文档
固收专题:质押券解冻后
民生证券· 2025-07-24 14:0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7月18日央行拟取消对债券回购质押券冻结规定,或使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向买断式转换,我国债券回购未来可能以买断式为核心 [1][8][11] - 买断式回购有配套设施和经验支撑,向其切换利于与国际接轨,促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 [2][12][16] - 短期内对债市影响偏中性,取消冻结规定可增加债券供给、提升质押券流动性、缓解机构负债端压力,还增加融券渠道,若质押式向买断式切换涉及一定规模质押券 [3][18][1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如何理解“取消对债券回购的质押券进行冻结” - 2025年7月18日央行官网发布征求意见稿拟取消该规定,当前银行间市场主流是质押式回购,截至6月底质押式逆回购余额24.30万亿元,质押式回购中债券押品所有权不转移且被冻结,降低了质押债券流动性,不利于保障资金融出方权益 [8] - 参考海外经验,取消冻结或使银行间市场向买断式回购转换,我国早在2004年推出买断式逆回购,但制度不成熟,截至6月底买断式回购余额2034亿元,不到质押式的1%,买断式回购中债券押品所有权转移,资金融出方操作灵活度大 [1][11] 买断式回购具有配套设施和经验支撑 - 配套设施完善,期限延长至365天与质押式一致,明确了会计处理方式,推出多只债券报价交易功能 [2][12] - 央行和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积累了经验,2024年10月28日央行推出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截至2025年6月余额4.60万亿元,替换部分MLF [2][12] - 向买断式回购切换利于与国际接轨,促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我国离岸回购业务已开始盘活质押券 [2][16] 后续展望 - 征求意见稿处于意见征求期,短期内对债市影响偏中性,解冻质押券仅为央行提供卖券可能,当前国债买卖暂停,净卖出国债与货币政策基调不匹配 [3][18] - 取消冻结规定可增加债券供给、提升质押券流动性、缓解机构负债端压力,需防范债市杠杆率攀升,还增加了融券渠道,可帮助投资者进行曲线交易策略 [3][18] - 若质押式向买断式回购切换,按央行资产负债表计算涉及质押券规模14.76万亿元,按外汇交易中心数据计算涉及质押券规模8.22万亿元 [3][19]
事件点评:央行取消质押券冻结,或并非即将国债买卖
开源证券· 2025-07-20 12: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央行取消质押券冻结主要目的是增强市场流动性,未来国内债券回购或由质押式转变为类似央行的买断式回购 [6] - 取消质押券冻结便于央行开展国债买卖操作,促进债券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 [7] - 正回购方不可重复质押或更换质押券,取消冻结是增加逆回购方权利 [8] - 取消质押券冻结与央行即将开展国债买卖无因果关系,主要是中长期增强债券流动性 [9] - 债券收益率上行模式或切换,若下半年经济未明显下行,债市资金或流出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背景 - 2025年7月18日,央行就《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包括取消对债券回购质押券冻结规定 [4] - 2025年7月8日,央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江会芬发言支持香港CMU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取消回购质押券冻结 [5] 债券回购国际通行做法 - 国际债券回购以买断式回购为核心,通过法律机制和市场工具实现质押券非冻结化管理,特征是所有权转移与流动性最大化 [5] 央行取消质押券冻结目的 - 增强市场流动性,2025年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额5 - 6万亿,转变为可流通将大幅增强债券流动性 [6] - 便于央行开展国债买卖操作,增加市场可用券数量,提升买卖券范围 [7] - 促进债券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海外做法一致 [7] 错误理解分析 - 正回购方可重复质押或更换质押券不成立,取消冻结增加逆回购方对质押券暂时所有权 [8] - 取消质押券冻结与央行即将开展国债买卖无因果关系,主要是中长期增强全市场存量债券流动性 [9] 经济预期修正下股债切换 - 债券收益率上行模式或由央行紧资金→债券收益率上行,切换至股市趋势上涨→债券收益率上行 [10] - 当前债市资金持仓待涨、拥挤,若下半年经济未明显下行,债市资金或流出 [10] - 节奏上或类似2009年、2020年,呈现股市上涨→债市收益率滞后上行→资金利率最后上行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