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消费电子回收
搜索文档
国补退潮但黄金回收大涨,爱回收Q3收入51.5亿元|看财报
搜狐财经· 2025-11-21 18:30
公司财务业绩 - 2025年第三季度总收入达51.5亿元,同比增长27.1% [2] - 集团non-GAAP经营利润为1.4亿元,同比增长34.9%,创历史新高 [2] - 集团non-GAAP净利润为1.1亿元,同比增长22.3% [2]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等合计25.4亿元 [3] - 第三季度使用约210万美元回购近50万股ADS [3] - 第四季度预计总收入在60.8亿元至61.8亿元之间,对应同比增长25.4%至27.4% [9] 营收结构分析 - 1P(自营)产品销售收入为47.3亿元,同比增长28.7%,占总收入比重91.84% [3] - 3P(平台)服务收入为4.2亿元,同比增长11.6% [7] - 1P业务毛利率从去年同期11.7%提升至13.4% [5] - 产品销售收入具体为4,726,335千元人民币,服务收入为422,820千元人民币 [6] 核心业务驱动因素 - 1P to C收入同比增长超70%,占比提升至36.4% [5] - 合规翻新产品收入同比增长102% [5] - 平台综合收费率为4.89%,拍拍寄卖GMV同比增长180% [7] - 多品类回收交易额同比增长95%,贡献近5300万元服务收入,占服务收入12.5% [7] 战略举措与运营亮点 - 多品类回收业务拓展,1009家门店开通该服务,平均每月为单店产生约7000元利润 [7] - 拍机堂累计注册签约商家数突破137万 [7] - 利用黄金大涨背景,通过降低服务费率(低个位数)推动交易规模增长 [7] - 在京东实现10%以上的回收和以旧换新渗透率 [8] 行业背景与公司展望 - 全球手机、PC市场处于上行通道,但国内手机市场因国补退潮出现负增长 [2] - 中国二手手机3C回收渗透率仅为个位数,远低于发达经济体30%以上的水平 [8] - 公司认为国补退潮对高端机为主的1P业务影响有限 [8] - 加速出海成为新重点,计划将平台能力复制到海外市场,特别是非洲等新兴市场 [9]
闪回科技三闯港交所:背靠“小米系”,仍难走出亏损困境
南方都市报· 2025-08-22 14:21
公司上市申请与市场地位 - 公司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专注于消费电子产品回收服务 主营二手手机 [2] - 按2024年回收及出售二手手机交易总额计算 公司位列中国第三大手机回收服务提供商 市场份额约1.3% [2] - 商业模式通过上游品牌商以旧换新渠道回收质检翻新后向下游商户批发销售 依托自营平台闪回有品及第三方电商平台销售 核心收入来自二手设备价差 业务高度依赖手机品类 [2] 股权结构与融资背景 - 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剑逸及董事余海容合计持股45.35% 刘剑逸通过ShanHuiShou BVI持有31.71% MGY Wisdom BVI持有10.72% 余海容通过MGY Alliance BVI持有2.92% [3] - A轮融资获得小米科技顺为资本及小米集团投资 前五大供应商中第一大合作伙伴为小米集团 [5][8] - 融资历程包括2018年A轮近亿人民币融资 2019年B轮未披露融资金额 2020年股权融资未披露金额 2021年C轮未披露融资金额 [5] 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 营收从2021年7.50亿元增至2024年12.97亿元 2025年上半年达到8.09亿元 同比增长40.33% [8] - 净亏损连续四年为负 2021年亏损4871万元 2022年亏损9908万元 2023年亏损9827万元 2024年亏损6644万元 2025年上半年继续亏损2463万元 累计亏损超3亿元 [8] - 销售成本从2021年6.88亿元增至2024年12.35亿元 2025年上半年为7.59亿元 占营收比重超过90% 其中绝大部分为采购二手消费电子产品成本 [8] - 2024年公司毛利率仅4.8% 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仅为龙头爱回收的三分之一 [8] 现金流与经营状况 - 2021年至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为负 累计净流出1.16亿元 主要依赖外部融资支撑 [9]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转正至4371.8万元 同比增长233.62% [9] 行业前景与竞争格局 - 2024年二手手机回收市场规模达1929亿元 预计2028年将增至360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6% [10] - 政策层面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推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 消费层面手机价格上涨和迭代周期延长推动二手设备需求增长 [10] - 2024年手机回收行业前两大企业合计份额仅15.3% 前五大不足20% 公司位列第三但份额仅1.3% 交易额约10亿元 不及龙头爱回收的六分之一 [10] - 头部企业加快构建壁垒 爱回收依托万物新生集团在美股上市并布局质保金融分期等多元业务 转转依托流量平台渗透C端 手机厂商自建官方回收渠道 [10] 业务模式与风险因素 - 公司依赖小米生态获取以旧换新优质机源形成规模优势 但带来议价能力弱化和依赖度过高风险 [8] - 公司提出拓展笔记本平板等品类但规模尚小 难以构成实质支撑 [11] - 公司计划通过融资强化供应链升级人工智能质检平台并偿还部分债务 [11] - 品牌与信任风险突出 二手手机交易涉及隐私与售后 数据泄露或质保问题可能对品牌口碑造成严重冲击 [11] - 公司提出进军东南亚与香港市场 但在渠道合规和品牌认知度上经验不足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