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云端协同
icon
搜索文档
云端携手:AI如何定义下一代智能终端?
36氪· 2025-09-05 11:54
新一轮的人工智能浪潮,正从云端涌向我们身边的每一块屏幕、每一个设备。从AI PC、AI手机到形态各异的智能机器人,一场产业变革正在加速。这并非 简单的功能移植,而是一场AI与终端体验共同驱动的演进,将重塑人与机器的交互方式。 然而,当AI走向终端,它所面临的挑战远比想象中复杂。如何平衡成本与体验?如何保障数据安全与隐私?如何让通用的大模型适应千行百业的独特需 求? 一个明确的行业共识是:端侧智能的崛起,并非要与云端割裂,而是要构建一种"云端协同"的智能模式。这种模式不再是简单的任务分配,而是一种基于场 景需求的精密布局,目的是实现体验、成本与安全的最佳平衡。在实际落地中,这种协同策略主要由四大核心驱动力决定: ● 实时性与安全性。 在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领域,毫秒级的延迟都可能引发安全问题。机器人"神经级别的控制"必须在端侧完成闭环,仅依赖云端往返通信 的风险是不可接受的。这是端侧算力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它保证了智能设备在关键时刻的可靠性。 ● 数据隐私与合规。 用户数据的隐私保护至关重要。部分数据不适合直接上传云端,本地化处理成为必然选择。这意味着必须在端侧部署足够强大的模型 来处理敏感信息。 ● 成本与效率 ...
新华三徐润安:以“智算之力”打破AI的天花板
经济观察网· 2025-08-25 17:18
AI行业发展趋势 - AI正从热门赛道转变为赋能各行各业的底层技术 围绕AI模型运行所需的技术创新和产业链融合将为整个基础设施市场带来新机遇 [1] - 中国智能算力需求面临爆发式增长 IDC预测五年复合增长率达33.9% [1] - AI在互联网、金融、运营商、制造和政府等行业渗透较深 教育、医疗、能源等行业应用逐渐增强 [1] 企业级AI应用现状 - 企业级市场AI应用速度可能不及预期 AI发展呈螺旋上升态势而非线性增长 [2] - 算力、算法、数据、应用场景及人才培养等因素共同影响AI发展 细分领域突破可能推动AI跨越平台期 [2] - 企业关注如何将算力有效应用于具体场景并实现可衡量的效率提升 [2] 技术演进与门槛降低 - 未来3-5年模型压缩、边缘计算和工具链成熟将大幅降低AI开发与应用门槛 [2] - "AI即服务"成为基础设施标配 企业可通过低代码平台调用AI能力而无需庞大算法团队 [2] - 云端协同架构使算力像水电一样随处可得 [2] 垂直领域价值创造 - 通用大模型向垂直场景纵深演化 医疗、制造、交通等领域的行业模型价值将远超通用能力 [2] - AI深入生产线质检、城市管网监测、金融风险推演和尖端科学研究等核心业务系统 成为决策中枢 [2] - AI将从工具升级为"智能体" 通过多模态交互和自主任务分解实现对人类意图的深度理解与执行 [3] 算力基础设施发展 - 云端协同成为主导演进方向 云与端深度融合协同增效 [3] - 单一类型算力(如GPU)难以满足所有AI场景需求 [3] - 云侧将集成CPU、GPU、NPU、DPU等多种异构算力 针对不同任务提供最优组合 [3] 算力效率优化 - 大规模AI集群算力效率是关键瓶颈 需通过先进网络互联、存储加速、液冷散热和集群管理软件实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3] - 通过云原生架构、AI开发平台和模型即服务(MaaS)方式便捷提供云上AI算力资源 [3] - 端侧设备本地算力显著提升 能够处理更复杂实时推理任务 减少延迟和带宽依赖 [4] 云端协同体系 - 端侧设备内置全栈AI软件能力 屏蔽底层复杂性 [5] - 端侧与云端实现智能高效的模型更新、数据同步和任务协同 形成"云边端"一体智能体系 [5] - 新华三推出超节点集群、分布式存储、DDC无损网络方案和傲飞算力平台等全栈AI智算方案 [5] 产业生态建设 - "图灵小镇"模式在模型与算力间搭建桥梁 成为孵化应用平台和新兴商业模式温床 [5] - 公司积极参与从Scale-up到Scale-out的下一代互联技术攻坚 提升跨数据中心传输性能 [5] - 通过构建开放高效安全的AI基础设施和技术生态 加速产业链协同 支撑多场景AI技术规模化落地 [6]
阿里魔搭:7万模型汇聚1600万开发者,共筑中国AI开源新生态
搜狐财经· 2025-07-02 11:42
魔搭社区发展现状 - 魔搭社区成为中国最大AI开源社区,开源模型数量突破7万个,较初期增长200倍 [1] - 提供超过4000种MCP服务和调试工具,支持开发者高效工作 [1] - 用户数量达1600万,较2023年4月增长16倍,超过500家机构参与贡献 [1] 平台功能与领域覆盖 - 支持模型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体验、下载、调优、训练、推理和部署 [3] - 覆盖LLM、对话系统、语音识别、文生图、图生视频、AI作曲等多个AI领域 [3] - 本土开源社区崛起,DeepSeek等系列模型选择魔搭社区首发,逐渐替代GitHub等平台 [3] 战略定位与生态建设 - 采用开放、中立、非盈利模式,推动AI技术普惠化 [4] - 推出MCP广场,提供数千款MCP服务和托管服务,开放第三方集成接口 [4] - 发布开发者勋章激励计划,提供免费GPU算力支持创新项目 [4] 技术理念与未来方向 - 阿里云CTO周靖人提出"云端协同"是模型领域未来重要课题,需平衡端上隐私与云端能力 [3] - 强调工具链完备性对模型发展的关键作用,覆盖数据准备至经验分享全流程 [3] - 2022年11月率先提出MaaS理念,倡导共建生态而非内部私用 [4]
7万个模型、1600万开发者,魔搭已建成中国最大AI开源社区
量子位· 2025-06-30 17:50
魔搭社区发展现状 - 魔搭社区已成为中国最大AI开源社区,支持开发者体验、下载、调优、训练、推理、部署模型,覆盖LLM、对话、语音、文生图、图生视频、AI作曲等多个领域[2][3] - 开源模型数量已超7万个,较初期增长超200倍,提供4000+MCP服务和调试工具,用户数扩展至1600万(较2023年4月增长约16倍),汇聚超500家贡献机构[5][17] - 社区定位为开放、中立、非盈利组织,倡导共同建设生态,阿里、腾讯、DeepSeek等主流公司均为重要参与者[16][18] 技术发展方向 - "云端协同"成为模型领域重要课题,需平衡端侧(手机/电脑/机器人)的数据隐私优势与云上大规模AGI发展的互补性[7][8] - 模型能力发展从单一内容生成扩展到工具链整合,魔搭社区覆盖模型全生命周期(数据开发→模型应用→推理工具链→经验分享)[10][11][12] - 行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Agent、具身智能等方向仍有巨大想象空间,模型能力尚未达上限[6][9] 生态建设举措 - 推出MCP协议并建立MCP广场,提供数千款服务和开放接口,支付宝、MiniMax等MCP服务独家首发[14] - 发布开发者勋章激励计划,提供免费GPU算力及AIGC训练券等资源,未来将扩展至代码贡献、社区活跃等群体[22] - 通过开源开放降低模型使用门槛,建立反馈机制连接模型创作者与应用开发者,减少企业技术绑定顾虑[19][20] 行业价值定位 - 魔搭社区提前布局MaaS(模型即服务)理念,2022年11月即启动模型生态建设(早于ChatGPT发布)[16] - 核心目标是消除模型价值与业务需求间的落地gap,推动二次创新,搭建"技术-需求"桥梁的企业将具备下一阶段竞争力[21] - 已成为前沿模型首发平台,如2023年首个文生视频开源模型及2024年DeepSeek系列模型均选择魔搭[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