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端侧智能
icon
搜索文档
晶晨股份(688099):2Q25:端侧智能拉动AIoT销量高增
华泰证券· 2025-08-13 20:46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100.5元人民币(前值88.9元)[4][6][8] - 基于35倍2025年PE估值(可比公司Wind一致预期47倍),较当前股价72.06元有39.5%上行空间[4][8] 2Q25业绩表现 - 营收18.01亿元(同比+9.94%,环比+17.72%),归母净利润3.08亿元(同比+31.46%,环比+63.90%),均创单季历史新高[1][2] - 销售净利率提升至16.95%(同比+2.63pct,环比+4.65pct),综合毛利率37.29%(同比+0.95pct,环比+1.06pct)[1][2] - 预付款项环比增加6.02亿元至6.2亿元,反映下游需求旺盛备货增加[3] 核心增长驱动 - **A系列产品**:1H25及2Q25销量同比均超50%,受益于智能家居需求增长及端侧智能技术渗透[2] - **WiFi6芯片**:2Q25出货量占比提升至30%(1Q25为25%),总WiFi芯片出货量突破500万颗[2] - **6nm旗舰芯片**:2Q25出货量达250万颗(1Q25约150万颗),1H25累计销量超400万颗,预计全年超1000万颗[2][3] 产品线迭代规划 - **S系列**:6nm新品加速拓展海外运营商市场[3] - **T系列**:完成国际主流TV生态全覆盖,下半年推出高端TV SoC新品[3] - **W系列**:WiFi6 1×1及路由器AP芯片即将推出,完善产品矩阵[3] 盈利预测调整 - 上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2.08/15.04/18.23亿元(较前值+13%/+9%/+5%)[4] - 2025年营收预期73.11亿元(同比+23.36%),毛利率假设上调至37.43%[4][11] - 2025年ROE预计15.85%,EPS 2.87元[11] 行业与估值 - 半导体行业端侧AI算力需求持续升级,公司6nm及WiFi6技术处于领先地位[1][3] - 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PE 25.11倍,低于可比公司Wind一致预期中位数47倍[4][13]
100观察|AI场景化、专业化落地加速 竞争格局迎来深度重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4 11:27
AI应用场景进展 - 公牛集团与阿里云基于通义千问大模型合作探索端侧智能解决方案 [1][12] - 比亚迪将大模型接入座舱推出"AI壁纸""心理伴聊"等功能 [1][8] - 美团发布首款AI编程智能体产品NoCode,具备设计网站、分析需求等复合功能 [1][4] - AI落地呈现垂直化、专业化趋势,加速深入制造、汽车等特定行业场景 [1] - 技术融合度提升,如"通义千问+端侧"方案实现端云协同 [1] 战略并购与布局 - 腾讯音乐拟以12.6亿美元现金加股权组合全面收购喜马拉雅 [2] - 收购完成后喜马拉雅将成为腾讯音乐全资附属公司 [2] - 此举旨在构建覆盖音乐、有声书、播客的全场景音频生态体系 [2] 技术标准发布 - 格力电器主导发布两项ISO制冷压缩机国际标准 [3] - 标准涉及容积式和离心式制冷压缩机性能评价 [3] - 推动中国标准向全球高端产业链渗透 [3] 产品与技术突破 - 宁德时代量产交付587Ah储能电芯,能量密度提升10% [7] - 新一代电芯全生命周期投资回报率较上一代提升5% [7] - 美团NoCode产品实现"场景理解+行业经验"的技术组合 [4] - 蓝思新能源与TCL中环合作推出轻质光伏组件 [11] 战略合作 - 京东集团成为"苏超"官方战略合作伙伴,涉及赛事营销等全方位合作 [5][6] - 公牛集团与阿里云达成全栈AI合作,将基于通义千问大模型进行产品共创 [12][13] - 蓝思新能源与TCL中环签署战略协议,聚焦光伏材料创新与全球化布局 [11] 人事变动 - 中国能建聘任尹强、徐陆为公司副总经理,两人均为正高级工程师 [9][10]
中科创达(300496) - 2025年5月8日-6月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03 22:58
端侧智能产业概述 - 智能技术加速发展,AI语言模型向多模态演进,模型轻量化和压缩技术推动端侧智能发展 [3] - 混合AI推动操作系统演进,端侧智能产品增多,具备无网络限制等特点,提供更好智能体验 [3] - 2025年4月17日,OpenAI发布o3和o4 - mini模型,标志AI模型能力达新高度 [3] - 2025年5月21日,Google IO 2025大会主打“智能与个性化AI”,预示AI融入日常生活 [3] - 人机交互形态持续进化,操作系统不断迭代,公司从智能操作系统迈向AI原生操作系统 [4] 公司在端侧智能领域进展 - 公司沿三大战略目标迈进,2024年11月与火山引擎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 [5] - 2025年4月,在ThunderWorld2025大会及南京智能汽车产业园开园仪式发布滴水OS 1.0 Evo等产品 [5] - 公司构建“混合AI”时代基础设施,融合多种技术,以操作系统为核心中枢 [6] 问答环节 整车操作系统滴水OS - 2024年北京车展首发滴水OS,2025年上海车展发布滴水OS 1.0 Evo,迈入全面AI化时代 [7] - 滴水OS打通座舱、智驾等,是汽车智能化核心系统中枢,面向车厂和行业伙伴 [8] - 公司通过“OS + 域控 + 生态”全栈能力,提供全栈解决方案和商业模式 [8] 大模型在汽车上的应用 - 大模型上车重塑操作系统底层逻辑,去APP化渐成现实,提升用户操作便捷度 [8] - 滴水OS借助多Agent联合技术,赋能汽车多个应用场景,拓展AI应用边界 [8] 智能汽车海外市场 - 公司在16个国家或地区设研发中心,2024年12月在美国底特律开业新办公室 [8] - 公司与全球主流车厂合作,构建全链条融合生态,加速车企智能战略落地 [8] 端侧AI与物联网结合产品 - 公司端侧智能与物联网结合推出AIPC、AI眼镜等多样化产品 [9] - 以AI眼镜为例,优化双系统架构,提升开机和拍照响应速度,支持独立运行 [9] - 公司依托操作系统和软硬件通用模块技术,提供一站式交钥匙平台 [9] AI对手机行业的影响 - 异构计算和混合AI为手机带来计算能力和智能化提升,需迭代操作系统和芯片技术 [9] - 端侧智能化计算需发挥软件作用,提升用户体验和应用实时性、可靠性 [9] - 公司在智能手机领域积累和合作将推动手机产业技术迭代创新 [9] 与大模型厂商合作 - 2024年11月与火山引擎合作,2025年4月与面壁智能战略合作 [9][10] - 公司与主流大模型厂商合作,打造AI中间件,降低大模型部署难度 [10] 与芯片厂商合作 - 公司专注操作系统研发,集成关键技术于芯片,深化与头部芯片厂商合作 [10] - 在智能汽车领域,与高通、地平线等在智驾和智能座舱领域合作 [10] 2025年人员规划与AI对效率的提升 - 公司员工近90%为研发工程师和技术专家,将根据业务和战略需求部署人员 [10] - 公司融合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编程等软件工程管理效率,优化组织和工程能力 [10][11] 机器人业务发展 - 2025年发布两款机器人产品,采用多模态感知融合识别技术,能在复杂环境运行 [11] - 公司移动机器人产品在多场景发展,将结合AI实现资产协同,推动人形机器人发展 [11]
中科创达20250529
2025-05-29 23:25
纪要涉及的公司 中科创达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业务合作与发展** - 2024 年 11 月与火山引擎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建立联合实验室,在汽车和智能硬件领域推动大模型应用转化[4] - 以 DSOS 整车系统为核心推进汽车业务,与全球主要车厂密切合作,产品迭代更新,坚持核心技术,与客户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4] - 2025 年第一季度整体趋势乐观,实现超 20%增长,产业机会大,专注产品质量推动业务改善和增长[4] - **产品发布与创新** - 发布 DewdropOS 1.0 EVA 版本,将 AI 能力融合到操作系统,实现软件定义汽车向 AI 定义汽车转变[2][6] - 推出 Rubik 智能眼镜,采用高通 5,100 与 MCU 双芯片架构,降低功耗,结合 AR 显示技术提升交互效率,采用安卓加 RTOS 双系统架构,开机速度提高 75%,拍照响应加快 50%,支持独立运行[2][6] - 2025 年 4 月底发布 AI 眼镜,是物联网产品线重要布局,双目 AR 眼镜在硬件和系统层面有技术突破,端侧智能走向混合 AI[4][12] - **行业趋势判断** - 当前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猛,应用场景增加,AI 深入融合到各类产品中,从 24 年爆发式发展到 25 年元年,操作系统和端侧智能战略推进带来积极成果[9] - 智能化发展走向混合 AI,即云端与端侧智能结合,公司着力点是通过操作系统、芯片及客户产品交付等进行软件应用及服务并部署 AI 能力[2][12][13] - **海外业务拓展** - 海外业务增速较快,布局北美、欧洲、日本和韩国,2024 年 12 月在底特律建立研发中心,在日本参加展会,在欧洲与大众围绕智能座舱和智能网联技术合作,服务主流品牌客户,未来海外市场发展预计更好更快[2][3][10] - **汽车业务态度** - 今年对汽车业务持积极乐观态度,小米苏 7 事件不会产生负面影响,看好汽车整体景气度及产业巨大趋势[4][11] - **大模型技术作用** - AI 及大模型技术对公司促进作用显著且长期,公司 OS 加 AI 战略形成端侧智能平台,赋能多领域,受益于混合 AI 过程,实现多场景落地[1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3 年 10 月起布局移动机器人领域,发布面向移动和物流领域的机器人产品,采用多模态感知融合技术,实现精准定位和混合导航,构建 12TOPS 到 80TOPS 全范围覆盖的算力平台[2][7][8] - 2025 年 Google I/O 大会展示了具备深度思考模型的 Gemini 2.5 Pro、支持主动多模态感知和响应的 AI 助理、新增 AI 模式的谷歌搜索功能以及基于安卓 XR 平台的新型智能眼镜[5] - 根据 2024 年年报,公司约有 15,000 名员工,软件开发团队为主,预计会根据业务需求扩招[14] - 2024 年上半年业务面临压力,下半年复苏,业绩承压与产业发展节奏相关,如 AI 手机开发需时间积累[15]
中科创达(300496):端侧智能加速发展,经营情况逐步改善
长江证券· 2025-05-26 07: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科创达2024年营收增2.72%,归母净利润降12.60%,扣非归母净利润降48.49%,经营性现金流净额降0.22%;作为全球领先智能操作系统产品和技术提供商,伴随智能化浪潮,有望打开新一轮成长曲线 [2][4] - 2024下半年经营改善,部分业务触底反弹;毛利率下降使利润承压,投入费用提升;坚定布局“操作系统 + 端侧智能”战略,优势卡位或开拓新成长曲线;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4.82/5.61/8.04亿元,对应PE 52/45/31倍,维持“买入”评级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描述 - 中科创达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3.85亿元,同比增2.72%;归母净利润4.07亿元,同比降12.60%;扣非归母净利润1.75亿元,同比降48.49%;经营性现金流净额7.53亿元,同比降0.22% [2][4] 事件评论 - 下半年经营改善,部分业务触底反弹:2024下半年营收、归母净利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环比分别增24.29%、190.4%、61.16%;Q4营收、归母净利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分别增23.76%、282.76%、37.46%;全年智能软件、智能汽车、智能物联网业务营收同比分别增0.49%、3.42%、3.73% [10] - 毛利率下降致利润承压,投入费用提升:2024年归母净利润降12.60%,因毛利率降和费用率升;毛利率34.29%,同比降2.66pct;研发、销售、管理费用分别为10.28/2.00/4.78亿元,同比增8.16%/-2.86%/0.41%;海外营收19.58亿元,同比增13.87% [10] - 坚定布局战略,优势卡位开拓新成长曲线:与火山引擎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围绕多方向布局端侧智能;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4.82/5.61/8.04亿元,对应PE 52/45/31倍 [10]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 利润表: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总收入6019/6824/7708百万元,净利润482/561/804百万元 [15] - 资产负债表:2024 - 2027年资产总计12508/12239/12730/13407百万元,负债合计2410/1831/1999/2174百万元 [15] - 现金流量表:2024 - 2027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753/515/424/637百万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 - 1998/55/11/12百万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 - 189/-200/-237/-302百万元 [15] - 基本指标:预计2025 - 2027年每股收益1.05/1.22/1.75元,市盈率51.96/44.67/31.14倍 [15]
快递100应邀出席第六届深圳国际人工智能展并作主题演讲
展会概况 - 2025全球人工智能终端展暨第六届深圳国际人工智能展览会主题为"智联万物端启未来" [1] - 全球500多家参展企业参与 50,000多位专业观众参会 [1] 公司参与情况 - 快递100作为百度文心大模型/腾讯混元元宝品牌智能体/MiniMax等大模型龙头首批合作伙伴及DeepSeek平台级应用接入企业参展 [1] - 公司在2E47展区特设展示区 展示"百递云GPT大模型应用开发平台" [1] - 公司将于5月23日下午14:15-14:30在新品发布会发表《快递100鸿蒙原生ChatUI商业化应用》主题演讲 [1] 技术展示 - 快递物流行业首个鸿蒙原生ChatUI商业化应用"纯智快递100"全新版本已在鸿蒙应用市场上线 [3] - 应用以原生应用、元服务、服务卡片等多种形式呈现 为鸿蒙用户带来全新服务体验 [3] - 公司将展示在鸿蒙原生ChatUI商业化应用上的实践与探索 [3] 行业趋势 - 端侧智能成为新浪潮 首款鸿蒙电脑于5月19日正式发布 [3] - 多端一体体验展现端侧智能魅力 [3] 合作展望 - 公司期待与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先锋力量交流碰撞 [3] - 通过"百递云GPT大模型应用开发平台"和"纯智快递100"展示快递物流行业智能化创新成果 [3]
面壁智能时隔半年再完成数亿融资 大模型加速行业赋能
南方都市报· 2025-05-21 11:04
融资情况 - 公司完成新一轮数亿元融资,由洪泰基金、国中资本、清控金信和茅台基金联合投资 [1] - 2023年4月获得来自知乎和智谱AI的数千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3] - 2024年4月获得来自春华资本、哈勃投资、知乎和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的数亿人民币A轮投资 [3] - 2023年12月完成数亿元融资,由龙芯创投、鼎晖百孚、中关村科学城基金和赛富基金联合领投 [3] 技术发展 - 公司专注端侧大模型开发,旗下端侧模型面壁小钢炮MiniCPM系列全平台下载量累计破1000万 [1] - 2024年1月发布首个端侧全模态模型面壁小钢炮MiniCPM-o 2.6,具备"持续看、实时听、自然说"等业界首创能力 [2] - 端侧模型已实现无限长文本、超清OCR识图、实时视频理解等功能集成 [1] - 端侧模型已在汽车、机器人、手机、离线翻译机等终端设备落地 [6] 商业应用 - 发布以MiniCPM模型为核心的业界首个智能座舱纯端侧汽车助手cpmGO [4] - 与长安汽车、上汽大众、长城汽车等车企合作,首款端侧模型量产车长安马自达MAZDA EZ-60于2024年4月发布 [4] - 与高通、英特尔、联发科技、梧桐车联等企业深度合作推动端侧原生智能座舱落地 [4] 行业观点 - 大模型已进入行业赋能加速时刻,需要前沿性技术判断和市场供给 [1] - 端侧是最能体现高知识密度的场景之一,AI Agent将改变人机交互方式 [2] - 端侧智能是实现AGI的基础,只有部署在终端设备才能实现灵敏感知和及时决策 [5]
中科创达20250515
2025-05-18 23:48
纪要涉及的公司 中科创达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新产品发布**:发布 R1 模型和滴水 OS1.0EVA 版本等新产品,R1 模型强化学习提升逻辑推理,滴水 OS1.0EVA 版本是首个拥抱 AI 的操作系统,实现多模态感知融合及生成 AI 座舱全面重构[2][3] - **端侧智能领域布局**:去年与字节跳动合作共建实验室,赋能辰奕智能,集中在智能汽车和智能硬件;今年发布 R1 模型推动 AI 模型部署,发布滴水 OS1.0EVA 版本、AI 眼镜、移动机器人等产品;AI 眼镜降低功耗提升响应速度,移动机器人服务物流搬运场景[3] - **研发投入重点**:在 AI 领域研发投入快速增长,今年深化操作系统与 AI 结合实现平台化能力,如推出智能座舱 OS1.0EV 版本,推进 AR/VR/MR 眼镜类产品及优化双系统,在移动机器人领域推出相关产品并扩大海外市场布局[2][5] - **发展战略目标**:成为端侧智能领军者、重塑机器人的领跑者及保持汽车行业领导地位,分别通过操作系统与 AI 结合、软硬一体化产品、平台化产品实现[2][6] - **端侧智能应用场景**:包括 AI 手机、AI 眼镜、AI PC、可穿戴产品、会议系统和边缘计算等,公司在物联网领域进行平台化建设[7] - **汽车领域投入和发展方向**:坚定投入整车操作系统,特别是智能座舱 OS 迭代更新,整合国内外生态链和应用生态及合作伙伴,以 QNX OS 为核心舱架融合整合产品[8] - **机器人产品战略投入**:自 2023 年 9 月成立以来不断推进,创造集成操作系统至关重要,机器人会成为端侧智能最终形态[9][10] - **汽车行业趋势看法**:汽车电子架构走向中央计算是必然趋势,虽高通骁龙及英伟达 Orin 芯片支持但仍处起步阶段,低价车型采用高水平智能化功能产业还需发展[4][11] - **汽车智能化投入原因**:汽车智能化需驾驶域和座舱域深度融合,端云结合系统能实现自主决策,为车厂提供价值,推动双生态发展[12] - **AIOS 在汽车产业重要性**:AI 在汽车领域应用成共识,将 AI 与操作系统结合推出产品走在前列,端云结合落地汽车对芯片有价值,推动智能化落地[13] - **舱驾融合芯片发展趋势**:舱驾融合芯片整合座舱和驾驶域能力,为不同价位车型提供方案,今年整车系统需求增加,明年至 2030 年走向中央计算密切融合[14] - **机器人领域布局和规划**:重点布局物流和制造业相关机器人应用,解决客户当前问题,未来面向工业场景,实现移动集群解决方案,形成软硬一体终端产品,连接未来人形或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方向[15][1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汽车电子架构走向中央计算虽已开始但仍需突破技术门槛[4][11] - 2024 年车展发布第一代智能座舱 OS 版本,现 1.0 EVO 版本在四月南京端侧智能大会及四月底五月初上海车展亮相获关注[8]
中科创达20250509
2025-05-12 09:48
纪要涉及的公司 中科创达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智能技术进展** - 去年 11 月与火山引擎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在智能汽车和智能硬件领域开展大模型合作[3] - 今年 1 月发布 R1 模型,通过算法和软硬协同创新,降低预训练算力成本,提升智能硬件交互友好性[2][3] - 4 月 Energy World 2025 大会展示多项新技术,发布 Dewdrop OS 1.0 Evo 版本,参展上海车展展示 AI 在汽车领域应用[3] 2. **物联网业务** - 2025 年第一季度快速发展,与工业互联网密切相关,是物联网平台积累成果的体现[2][10] - 重点打造平台型基础架构,涵盖多 OS 平台、AI 能力、大模型能力及多芯片平台能力,面向机器人、眼镜类产品等多领域[4][17] - 2024 年整体正增长,端侧智能发展显著,预计未来几年延续增长趋势[18] - 收入差异源于不同商业模式划分,软硬一体化平台结合芯片和供应链能力拉动业务增长[19] - Route Mobile 收购增强软硬件结合能力,巩固核心竞争力,预计影响 2025 年报表,主要在物联网场景[4][20] 3. **端侧智能发展战略** - 专注端侧智能、端侧智能设备、机器人以及 AI 定义汽车方向[5] - 具备系统快速启动等核心技术,与多家芯片平台密切合作,跨平台整合操作系统和 AI 提供解决方案[5] 4. **新产品发布及创新** - AI 眼镜采用高通双芯片架构,优化续航和交互,系统启动速率提升 75%,拍照响应速度加快 50%,蓝牙高性能在高频场景功耗降低 30%,待机功耗降至 75%,结合 AI 显示和眼动追踪技术提升交互效率[2][6][7][8] - 发布两款新机器人产品,采用多模态融合感知技术,算力架构覆盖 12TOPS 到 80TOPS,应用于汽车家电、3C 锂电等场景[11][12] - 发布 DuerOS 1.0 Evo 版本,建立端边云协同的 AI 原生架构,覆盖 50 多个座舱场景,集成 1,000 多个语音控制功能,进入“AI 定义汽车”时代[2][13] 5. **2025 年业务发展预期** - 各业务积极乐观,物联网业务预计继续快速增长,手机业务因 AI 手机研发需求复苏发展快,汽车业务稳健且全球化拓展[15][16] 6. **手机业务** - 2024 年下半年环比下降,毛利率下滑,原因是行业成熟、竞争积累、市场压力及客户付费意愿降低[24] - 长期毛利率可能维持在 30%左右,公司综合评判,关注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布局,不单纯关注短期毛利率波动[25][2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4 年底技术人员增加约 1,700 人,原因包括并购、战略方向卡位和人才提前部署,特别是 AI 相关领域人才[23] - 研发是核心投入方向,销售费用可能因海外市场布局增长,公司控制非必要成本支出,核心支出放在技术支持上[23] - 高通 Q2 财报显示物联网同比增长 27%,与公司对 2025 年物联网业务发展预期一致[21]
面壁CEO李大海:物理世界要实现AGI,一定是通过端侧智能 | 中国AIGC产业峰会
量子位· 2025-05-09 13:00
核心观点 - 未来物理世界实现AGI必须通过端侧智能,因为只有将智能部署在终端设备上才能实现最灵敏的感知、最及时的决策和最完美的应对 [1][8][30] - 大模型知识密度是智能的核心指标,知识密度越高智能越强,高知识密度模型在端侧最具价值 [8][18] - 端侧智能具有隐私保护、成本优势和全天候响应等独特优势,是未来智能设备发展的关键方向 [27][29][30] 公司发展历程 - 面壁智能2019年all in大模型,2022年8月正式成立,2023年9月发布首个千亿级GPT-3.5水平模型并获得网信办安全备案 [14] - 2023年底开始聚焦端侧智能,2024年1月发布全球首个端侧全模态8B模型,3月推出纯端侧模型驱动的面壁小钢炮超级助手产品 [19][22] - 目前端侧模型已在汽车、机器人、手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多个场景落地 [3][31] 技术突破 - 提出"密度定律",发现大模型知识密度每3.3个月翻一番,知识密度与芯片制程类似,直接影响模型智能水平 [18] - 开发出全球首个端侧全模态8B模型,可在iPad上流畅运行,看听说能力达到GPT-4o水平 [19] - 面壁小钢炮超级助手具备端上不依赖网络的全天候指令响应和主动环境感知能力 [24][25] 行业认知 - DeepSeek成功源于三个"高密度":团队密度(顶尖人才聚集)、组织密度(目标高度一致)、高资源密度(充足研发投入) [10][11][12] - 端侧智能在汽车场景优势显著:不受网络限制、避免隐私泄露、降低带宽成本 [27] - GUI Agent产品通过端侧模型实现屏幕行为理解,保证用户隐私同时具备强泛化能力 [29] 产品布局 - MiniCPM模型已拓展至手机、具身智能、AIPC、智能可穿戴设备等主流场景 [3] - 面壁小钢炮超级助手率先在汽车场景落地,实现感知-决策-执行三位一体 [22][26] - 规划让每个设备都具备智能,包括离线的翻译机等新型智能终端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