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亚洲高收益债券
icon
搜索文档
安联投资:多因素支持亚洲信贷延续去年的强劲表现
智通财经· 2025-06-05 14:57
亚洲信贷市场表现 - 亚洲定息收益市场展现韧性,息差优于美国和新兴市场同类债券 [1][4] - 中国美元计价高收益债券是表现最佳的高收益债券市场 [1][7] - 亚洲定息收益各个领域表现均优于其他定息收益市场同类产品 [1] 亚洲经济增长驱动因素 - 中国出口表现理想,韩国、中国台湾省和马来西亚科技及半导体出口激增 [1] - 东南亚内需增长稳健,印度顺利完成大选 [1] - 蒙古等前沿国家实现强劲增长,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债务重组取得进展 [1] 亚洲高收益债券前景 - 亚洲高收益债券违约率呈下降趋势,2025年可能出现强劲反弹 [15][16] - 中国房地产新动工量降至20年来低位,未来12-18个月新增供应有限 [18] - 亚洲高收益债券市场为全球投资者提供多元化回报机会 [18] 亚洲结构性优势 - 区域贸易深化和经济金融一体化推动亚洲结构性优势 [19] - 亚洲具备利好人口结构、经济基本因素韧性和稳定领导层 [19] - 亚洲信贷贝塔系数和相关性较低,成为2025年多元化回报吸引来源 [23] 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占中国出口比例从2018年19%降至2024年15% [12] - 中国出口价值链提升,向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区出口高附加值产品 [12] - 亚洲国家贸易多元化,对美国依赖度降低 [12]
【晨星焦点基金系列】:汇丰亚洲高收益债券
Morningstar晨星· 2025-03-26 18:18
基金概况 - 基金代码为968092 类型为亚洲高收益债券 基准指数为摩根大通亚洲信贷指数非投资级总回报指数 [1] - 成立日期为2020-02-03 基金规模达81 80亿元(截至2025-03-25) 由梅立中 林嘉铭 蔡嘉霖三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 [2] - 主要投资于亚洲美元高收益债券 在新兴市场主权债券和投资级债券上的配置比重高于同类基金 [2] 投资策略 - 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 先通过宏观经济研判确定信用 利率 货币等资产配置比例 再借助定量工具制定行业和地区策略 个券选择与研究团队讨论决定 [2][3] - 组合久期通常在基准指数久期±1年范围内调整 因基准久期较长 基金面临更高利率风险 [3] - 基准指数构成为70%摩根亚洲信贷指数非投资级企业+20%摩根亚洲信贷指数主权+10%摩根亚洲信贷指数准主权 导致其对主权债券和利率风险暴露度高于同类 [3] 历史表现 - 2011年5月至2025年2月底 主基金经理管理期间年化回报2 58% 同类排名第32百分位 波动性8 63%(低于同类平均10 13%) 夏普比率排名第19百分位 [2][3][4] - 人民币累计份额年化综合费率1 36% 低于同类中位数1 49% [2][4] - 信用债市场下跌时表现稳定(如2018年熊市和2020年疫情震荡) 但上涨行情中表现较弱 2022-2023年因地产债违约(如碧桂园 旭辉)拖累业绩 [3] 团队架构 - 主基金经理梅立中(近30年经验)自2011年5月起管理 林嘉铭(近20年经验)2021年加入 擅长利率和货币投资 蔡嘉霖(8年信用研究经验)2024年加入 [3] - 研究支持来自8名信用研究员 平均经验和司龄分别为14年和6年 2023年后团队稳定性增强 [3] 行业动态 - 亚洲高收益市场地产债违约频发 基金优化地产债研究框架以识别风险 但效果待观察 [3] - 2023年四季度因美国国债收益率大幅下降 基金受益于对利率的高敏感度 [3]
【晨星焦点基金系列】:汇丰亚洲高收益债券
Morningstar晨星· 2025-03-26 18:18
基金概况 - 基金代码为968092 属于亚洲高收益债券类型 基准指数为摩根大通亚洲信贷指数非投资级总回报指数 [1] - 成立于2020-02-03 截至2025-03-25规模达81.80亿元 由梅立中、林嘉铭、蔡嘉霖三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 [2] - 主要投资亚洲美元高收益债券 新兴市场主权债券和投资级债券配置比重高于同类基金 [2] 投资策略 - 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的方法:先通过宏观经济研判确定信用/利率/货币配置比例 再借助定量工具制定行业和地区策略 [2][4] - 基准指数构成特殊(70%非投级企业债+20%主权债+10%准主权债) 导致对主权债风险和利率风险的暴露程度高于同类 [4][6] - 组合久期通常在基准指数久期±1年范围内调整 因基准久期较长 基金面临更高的利率风险 [6] 历史表现 - 2011-05至2025-02期间年化回报2.58% 排名同类第32百分位 波动率8.63%低于同类平均10.13% [2][8] - 信用风险厌恶时期表现突出(如2018年熊市和2020年疫情震荡) 但2022-2023年因地产债违约拖累业绩 [7] - 2023年四季度受益于美国国债收益率下降 利率敏感特性带来阶段性优势 [7] 团队与费用 - 基金经理梅立中拥有30年经验 林嘉铭擅长利率/货币管理 蔡嘉霖专注高收益债筛选 形成能力互补 [4] - 8人信用研究团队平均经验14年 2023年后稳定性增强 [4] - 人民币份额年化综合费率1.36% 低于同类中位数1.49% [2][8] 行业挑战 - 亚洲高收益市场地产债违约频发 基金因持有较多地产债且个券选择失误(如碧桂园、旭辉违约)面临压力 [6][7] - 团队已优化地产债研究框架 但改进效果仍需观察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