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统筹风险

搜索文档
天津:“安全统筹”≠正规保险
金融时报· 2025-08-13 10:41
二是关注投保细节,谨防上当受骗。警惕名称与正规保险公司近似,且带有"统筹""互助""机动车安全 服务""车保""联保"等字样的经营主体。如遇内容包含"商业电子服务单""汽车服务""安全互助服务"字 样,服务种类明细包含"XXX损失责任""XXX保障"而非"XXX保险"字样的合同,切勿轻易缔约转账。 同时,要抵御低价诱惑,警惕"保费"价格显著低于市场价格的产品,不要通过不明链接、陌生电话等非 正规渠道购买保险,不要通过扫描不明二维码的方式支付产品款项,支付保费时留意对方名称,避免使 用微信、支付宝等私人转账方式支付保费。 三是客观认识风险,正规渠道投保。为了确保权益得到充分保障,请广大消费者全面客观认识购买机动 车"交通安全统筹"风险。如有保险需求,请向具有合法经营车险业务资格的保险机构投保机动车辆交强 险及商业保险。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不会与开展机动车"交通安全统筹"等业务的经营主体进行任何 合作。投保前,可通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查询保险机构许可证信息。 8月4日,天津市金融监管局发布的《关于机动车"交通安全统筹"的风险提示》称,近期,关于机动 车"交通安全统筹"投诉不断增多。经营销售机动车"交通安全 ...
◆ 天津:“安全统筹”≠正规保险
金融时报· 2025-08-13 10:26
三是客观认识风险,正规渠道投保。为了确保权益得到充分保障,请广大消费者全面客观认识购买 机动车"交通安全统筹"风险。如有保险需求,请向具有合法经营车险业务资格的保险机构投保机动车辆 交强险及商业保险。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不会与开展机动车"交通安全统筹"等业务的经营主体进行 任何合作。投保前,可通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查询保险机构许可证信息。 责任编辑:杨喜亭 一是"安全统筹"≠正规保险,权益无法保障。"交通安全统筹"是交通运输企业为发起主体,以提高 运输企业抗风险能力为目的,面向企业自有车辆开展的非经营性行业互助行为,任何机构不得面向不特 定车辆开展"交通安全统筹"。机动车"交通安全统筹"业务不是保险业务,其经营主体未依法取得保险业 务经营许可,不是依法设立的保险公司,不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及其派出机构的监管对象,其与消 费者签订的合同也不是保险合同,相关权益也无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得到保障。 二是关注投保细节,谨防上当受骗。警惕名称与正规保险公司近似,且带有"统筹""互助""机动车 安全服务""车保""联保"等字样的经营主体。如遇内容包含"商业电子服务单""汽车服务""安全互助服 务"字样 ...
当心!车险也有“高仿”
国际金融报· 2025-08-08 11:28
你的车险正规吗? 近段时间以来,"交通安全统筹"被监管部门频频提及。 这一原本限于运输企业内部互助的机制,被部分机构或个人包装成商业保险对外销售。 在低价诱导之下,不少车主一步步落入圈套。然而,这类统筹业务准入门槛较低,也不受保险法保 护。一旦发生交通事故,理赔可能沦为"空头支票"。 对此,监管部门提醒,交通安全统筹业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特定群体的风险保障需求,但 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时仍需谨慎评估风险,认清其并非保险的本质,避免上当受骗。 交通安全统筹≠车险 所谓交通安全统筹,是交通运输企业为发起主体,以提高运输企业抗风险能力为目的,面向企业自 有车辆开展的非经营性行业互助行为。通常来说,每位成员缴纳一定费用,发生事故时司机可从这笔费 用中获取赔偿。 2012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运输企业采用交通 安全统筹等形式,加强行业互助,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自此,交通安全统筹驶入发展"快车道"。 如果被误导购买了交通安全统筹而非正规车险,车主将面临一系列风险。余丰慧分析称,首先,交 通安全统筹不具备合法的保险资质,一旦发生事故,理赔流程和标准可能不透明,导致理赔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