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农业

搜索文档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数字”红利润泽八桂乡村 智慧赋能绘就振兴画卷
央广网· 2025-06-14 13:34
央广网南宁6月12日消息(记者梁瑜琳)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如何将信息技术的"关键动能"转化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共富势能",激活农业农村 现代化新引擎?近日,记者走访广西多地,探寻八桂大地的数字乡村建设路径,看"数字"红利让瑶乡文创"潮"出圈、特色水果"甜"遍全国、现代农业在八桂 沃野"智"造丰收。 数字赋能 瑶乡文创农产双翼齐飞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是瑶族群众的聚居地,其以独特的瑶族文化和秀美的山水风光闻名。近日,记者在富川瑶族自治县的焱橙文创店看到,店内陈列的扎 染瑶族耳饰、瑶风镜子、瑶锦冰箱贴等瑶族特色文创产品琳琅满目。老板何倩拿起手机架起设备开始直播,向全国各地的网友推介瑶族风情的文创。 在焱橙文创店里,店内陈列的瑶族特色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央广网记者 梁瑜琳 摄) "我们扎染系列的瑶族特色挂件、耳饰等等都是纯手工制作的,可以根据大家的需求进行定做。"在直播间里,何倩详细介绍每件产品背后的瑶族文化故事、 材质、工艺。这种"文创+直播"的模式,不仅让传统手工艺焕发新生,也为文创店带来了稳定的线上客流。 "现在我们会经常直播带货,很多顾客都是通过直播间认识我们的。"何倩向记者介绍道,店里的文创产品都是 ...
智启AI+农业 北京农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揭牌
新京报· 2025-06-01 17:20
北京农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成立 -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海淀区人民政府、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共同主办北京农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成立仪式 [1] - 研究院将围绕农业大模型、农业智能机器人、农业智能装备、AI育种、自主无人系统等5大技术领域开展研发 [1] - 研究院目标是成为我国农业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引领者和中坚力量 [1] 奇稷(QeeG)大模型发布 - 全国首发"奇稷(QeeG)大模型",由赵春江院士团队研发 [2] - 该模型在多模态农业数据集生成、知识图谱可视化构建、核心模型算法开放服务和大模型聚合推理等方面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2] - 算力处理能力达31PetaFLOPS,是全国首个农业领域千万量级知识资源大模型 [2] - 预期服务全国100个以上农业高校、科研院和企业,建立10个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品类的PB级农业公开数据集 [2] 农业人工智能装备展示 - 现场展示草莓采摘机器人、番茄喷雾机器人等农业人工智能装备 [2] - 海淀区农业农村局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合作推进装备研发 [2] 未来发展目标 - 研究院将打造"人工智能+农业"海淀新名片 [2] - 推动海淀成为全国性农业数据知识增值挖掘与服务分发中心 [2] - 助力海淀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2]
1582个蔬菜及鲜食玉米优新品种亮相邕城
广西日报· 2025-05-21 11:04
行业动态 - 2025年中国(广西)—东盟蔬菜新品种大会暨第九届中国(南宁)鲜食玉米大会在南宁开幕,展示1372个蔬菜优新品种和210个鲜食玉米新品种 [1] - 大会主题为"数智赋能育新种 壮美菜篮再升级",首次展示"人工智能+农业"在数字育种、智能测报、种子检验及良种繁育等环节的应用 [1] 区域产业优势 - 广西是全国最大秋冬菜生产基地和重要"南菜北运""西菜东运"、粤港澳优质"菜篮子"生产基地 [2] - 广西形成北部湾、湘桂通道、西江流域、右江流域四大蔬菜产业带,以及冬春、供粤港澳、高山冷凉和城市郊区四大设施蔬菜重点产区 [2] 产量与增长 - 2024年广西蔬菜播种面积2625.53万亩(同比增长2.7%),产量4620.19万吨(同比增长4.4%),实现"十四连增" [2] - "桂字号"蔬菜农业品牌价值超130亿元,设施蔬菜面积同比增长37.7% [2] 鲜食玉米产业 - 广西是我国鲜食甜糯玉米主产区之一,糯玉米种质资源数量全国第一 [2] - 2024年广西8个糯玉米品种获全国种子双交会鲜食玉米地展优秀品种,占优秀鲜食糯玉米品种数量的40% [2] - 广西鲜食玉米年种植面积超100万亩,选育了桂甜糯525、绿糯1号、天贵糯932等高产优质绿色新品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