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智能+农业
icon
搜索文档
广西学用“千万工程”经验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广西日报· 2025-11-07 10:52
政策与资金支持 - 十四五以来共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7亿元支持广西35个县加快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1] - 2024至2025年自治区连续两年每年安排衔接资金10亿元实施千万工程项目并撬动社会资本和农民投工投劳 [1] - 十四五期间累计安排7亿多元自治区补助资金支持完成7500多个有需求有条件的村庄编制村庄规划 [1] 基础设施建设 - 全区99%的乡镇通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100%的行政村通等级路938%的自然村屯通硬化路 [2] -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24%改造农村危房32056户实现220千伏变电站县域全覆盖 [2] - 行政村5G和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率均达到100% [2] 人居环境治理 - 全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2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100% [2] - 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上报值达453%农村生活垃圾实现收运处理的村民小组比例达到95% [2] - 今年以来排查养殖场户3891万家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2] 公共服务提升 - 十四五以来统筹资金2746亿元新建改扩建6407所义务教育学校统筹资金7271亿元支持新建幼儿园263所 [3] - 累计下达实施县乡两级卫生健康项目598个总投资34696亿元建成乡镇卫生院1265个配备执业助理医师247万人 [3] - 建设乡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627个覆盖率达609% [3] 农业产业发展 - 打造升级了粮食蔗糖水果蔬菜畜禽渔业等6个产值超千亿元农业产业集群 [3] - 累计创建三黄鸡桂系猪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0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3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72个 [3] - 涌现出无人化农场滴滴农机智慧植保等一大批人工智能+农业典型应用场景 [3] 乡村治理与党建 - 强化党建引领星级村党组织占比达491%村级议事协商形式不断创新 [4] - 深化清廉乡村建设五廉行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同步推进 [4]
“人工智能+”赋能现代农业创新合作恳谈会在南宁举行 陈刚出席并讲话 韦韬主持
广西日报· 2025-11-06 09:52
活动概况 - 2025年11月5日举行“人工智能+”赋能现代农业创新合作恳谈会 [1] - 活动聚焦智慧渔场、数字果园、无人农场、智慧牧场等重点方向 [1] - 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华为、浙江甲骨文超级码科技等公司高管参会并发言 [1] 行业战略定位与发展路径 - 人工智能将重塑现代农业生产逻辑和发展范式 [2] - 数据成为新“农资”,算法和具身无人装备成为新“农具” [2] - 广西构建“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人工智能发展路径 [2] - 广西定位为辐射东盟“人工智能+农业”的前沿阵地和优质“试验田” [2] 具体合作项目与举措 - 举行项目签约仪式,涉及智能农机装备、数字渔业、柑橘智慧育种、人才培养等合作 [3] - 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牛研究中心、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广西柑橘科技创新中心揭牌 [3] - 启动上线“滴滴农机”项目 [3] - 自治区政府将实行清单化管理,加强项目化推进,聚焦签约项目 [3] 未来发展方向与目标 - 打造广西农业优质智能语料库和可信数据空间 [2] - 加大面向东盟的普惠高效算力平台建设和智慧农业场景开发力度 [2] - 推动广西成为“人工智能+农业”领域技术、装备、标准、服务向东盟输出的重要枢纽 [2]
院士专家“智”援广西 共促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10-30 16:54
院士专家合作成果 - 自2023年活动以来,在水果、蔬菜、农机等关键领域签约7个合作项目,争取2.58亿元科研投入 [2] - 院士团队牵头组建2个自治区级重大科创平台和5个国家级科研项目,推动甘蔗全基因组图谱、生猪数字化育种等国际先进技术转化 [2] - 邓秀新院士团队创制四倍体新种质使优质果率提升15% [2]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构建覆盖“生产—装备—监管—数据—国际合作”的智慧生态,以10万个传感器织就农业云平台,使500万亩高标准农田实现土壤墒情实时监测 [2] - 贵港水稻无人农场通过AI系统实现亩均成本直降250元 [1] - 慧云“耘眼”平台病虫害识别准确率达85%,捷佳润水肥系统节水节肥25% [2] 产业经济效益 - 2024年广西第一产业增加值突破4750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近2万元,粮食单产创历史新高 [3] - 罗锡文院士团队打造的丘陵山地智能农机,使甘蔗分步式除杂设备占据全国半壁市场 [2] - 刘仲华院士工作站推动茶园绿色防控覆盖率突破59% [2] 国际合作与区域发展 - 赵春江院士团队参与建设的甘蔗智慧农场技术方案通过中越合作项目落地越南 [5] - 在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AI+农业”展区,院士团队指导的技术吸引东盟多国达成4项合作意向 [5] - 依托桂越“人工智能+渔业”研修班、老挝智慧农业合作项目等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5] 未来活动与规划 - 计划于当年11月4日至8日举行“智汇八桂·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院士专家广西行”活动,10余名院士及20多名专家参与 [6] - 未来院士团队将深度参与农场智慧赋能计划、东盟农业数据共享平台建设 [6]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丨做好现代特色农业大文章
新华网· 2025-10-25 09:18
核心观点 - 广西现代特色农业在政策指引下,依托资源禀赋,通过产业集群建设、品牌打造、设施农业升级、智慧技术应用、新农人培育及深化东盟合作,实现了高质量快速发展,综合产值显著提升 [1][5][6][26] 政策支持与战略规划 - 2017年及2021-2023年,高层考察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指明方向,强调发展高附加值农产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1][4][5] - 2021年农业农村部与广西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围绕六大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1][5] - 广西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如《高质量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合作框架协议(2021—2025年)》等,系统推进产业发展 [5] 农业产业集群与产出 - 广西因地制宜发展以“糖罐子”、“菜篮子”、“果盘子”、“肉案子”为代表的“四子”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3][8] - 2024年广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3%,园林水果产量增长5.0%,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增长4.4% [6] - 糖料蔗、蚕桑、秋冬菜、罗汉果、茉莉花(茶)等多项产品规模居全国首位 [6] - 区域布局科学:桂北林果产业集群(如融安金桔年产值近百亿元)、桂东畜牧养殖(2024年玉林生猪产值约132.8亿元)、桂中甘蔗循环生产(蔗渣等利用率达100%)、桂南海洋经济(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2580.9亿元,增长5.8%) [9] 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 - 截至2024年底,累计认定641个“桂字号”农业品牌,总产值超1600亿元,品牌总价值超5000亿元 [2][10] - 柳州螺蛳粉、百色芒果等12个地理标志品牌入围“2025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区域品牌百强榜,数量连续三年全国第二 [10] - 2024年通过农文旅推介等活动,签约金额达2.76亿元,并安排2000万元财政资金在京沪粤等地举办产销对接活动 [10][11] 设施农业与现代化升级 - 2020年以来累计建成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4873个,库容约293万立方米,使鲜活农产品平均溢价收益提高约25% [2][15] - 推广智能设施养殖(如楼房猪场)和种植模式,创建13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72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等 [12] - 2024年设施农业总产值超2800亿元,同比增长12%,连续两年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超1/3 [14] - 创新金融支持,如贵港市设施农业不动产登记抵押贷款模式,建行广西分行已向贵港涉农企业投放贷款超23亿元 [13] - 2024年至2025年6月,统筹资金5.91亿元支持493个设施农业项目,引导社会资金39.34亿元投入 [14] 智慧农业与技术应用 - 应用AI、物联网等技术于农业生产,如崇左甘蔗智慧农场使土地利用率从不足90%提升至95%,水肥节约15%-25% [15][16] - 广西拥有上百万亩“数字蔗田”,建设6个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基地,实施“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AI发展战略 [17] 人才培育与利益联结 - 目前广西农业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突破100万人,培育现代青年农场主2800多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2100人、农业经理人3200多人 [2][21] - 健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80%以上脱贫户,2024年脱贫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4% [20] - 培育“新农人”案例:如融安金桔智慧果园通过手机App管理,预计2025年产值突破900万元;北流百香果产业带动数千人电商就业 [20][21] 东盟合作与出口拓展 - 50项广西农业生产加工技术规程已成为东盟互认标准 [3][24] - 与老挝、柬埔寨等合作建立1.6万多亩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普遍增产15%以上 [24] - 2024年广西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超300亿元,增长10.5%,并在东盟国家建设9个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 [24] - 武鸣沃柑出口量在2024/2025采摘季约20万吨,较前两季分别增长166.7%和85.2% [23] - 推广农业AI技术出海,如广西农科院在柬埔寨推广香蕉品种3000万株,种植面积20万亩 [25]
广西承办2025智慧农业博览会
广西日报· 2025-10-21 10:55
博览会核心信息 - 2025智慧农业博览会与广西国际农业博览会将于11月6日至8日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1] - 智慧农业博览会主题为“智造农业 数联乡村”,聚焦特色产业与数字化技术应用 [1] - 广西国际农业博览会主题为“融合发展、循环便利、新质赋能、乡村振兴”,旨在打造跨境供应链 [3] 博览会展示内容与参与方 - 重点展示智慧农业试点项目及数字化技术新成果,涵盖智能装备、“人工智能+”农业服务等领域 [1] - 参展方包括来自美国、韩国、日本等10余个国家的企业,以及国内10多个省市的农业部门与行业龙头 [1] - 设置10个主题展区,包括全国精品农业展区、东盟水果展区等,已确定6个东盟国家及190家外省企业参展 [3] 同期活动与行业交流 - 同期举办智慧农业创新大会,汇聚国内外院士、专家与企业家共商发展趋势 [1] - 其他活动包括数字技术赋能国际农产品对接、智慧渔业交流会及企业路演等 [1] 广西智慧农业发展成效 - 系统构建覆盖生产、装备、监管、数据与国际合作五大领域的智慧农业创新生态系统 [2] - 建成全国首个甘蔗智慧无人农场,土地利用率提升至95%,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20%以上 [2] - 创新“楼房养殖+AI管理”模式,实现养殖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 [2] 智能化装备与监管体系 - 农机综合管理平台覆盖农机北斗终端6000多台,累计监控作业面积超1000万亩 [2] -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覆盖5.4万个主体,实现全链条可追溯 [2] - 建成全区四级联动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有效激活农村资产资源 [2] 数据平台与国际合作 - 广西农业农村大数据管理平台涵盖4大类、39小类农业数据资源库,入选全国百佳实践案例 [2] - 本地企业与越南在智能养猪、数字甘蔗种植等领域合作,相关解决方案已落地韩国、越南、俄罗斯等国 [2]
以激光方案替代人工和除草剂,农业机器人企业蔚蓝引擎获司南导航天使投资|硬氪首发
36氪· 2025-09-02 09:29
公司融资与战略合作 - 蔚蓝引擎完成天使轮融资 投资方为司南导航 资金将用于产品研发升级、量产、厂房产线建设及市场拓展[1] - 司南导航与公司此前已在智慧农业领域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此次投资将强化双方在农业机器人、无人农场、农机自动驾驶等方向的协同发展[1] 公司定位与技术优势 - 公司成立于2022年 是国内首家专注激光除草机器人研发的企业 也是目前国内唯一核心技术指标达商业化标准并拥有相关专利技术的企业[1] - 致力于以激光技术替代化学除草剂和人工除草 提供智能化自动化精准物理除草解决方案[1] - 激光技术具备非机械接触、延迟低、节奏快、成本低的特点 中国激光产业链成熟且国际领先[5] 产品布局与商业化进展 - 已推出大田激光除草机器人及小型激光除草机器人两款产品 分别适用于大田大规模种植和温室大棚等场景 预计今年11月正式推向市场[1] - 技术可用于中药材、有机蔬菜、出口蔬菜、高品质牧草等对除草作业有苛刻要求的作物种植场景[1] - 公司2024年销售目标约2000万元 目前已积累客户资源并获大型农场、合作社、农业生产公司等采购意向[9] 技术性能与成本优势 - 智能激光除草机器人可日夜不停运行 依靠视觉AI算法在几毫秒内精准识别杂草 单个高效激光模块每小时可消灭超过12万株杂草[7] - 激光除草成本有望降至人工除草的20%至30% 即40-60元/亩 相比当前人工除草成本200-300元/亩具有显著优势[9] - 激光悬浮作业避免与土壤接触 具备除草范围广、适应性强、伤苗率低、减少田间设施破坏等优势[6] 行业市场空间与发展机遇 - 国内除草机器人市场需求规模达29.9万台 价值895.9亿元 海外市场需求规模约20.4万台 价值约1020亿美元[5] - 在国家"科技兴农"和"人工智能+农业"战略推动下 绿色农业装备市场迎来千亿级发展机遇[5] - 农业除草行业当前面临人工成本高、苗期除草难度大、过度依赖除草剂、现有设备易损伤作物等痛点[5] 投资方战略视角 - 司南导航认为农业机器人是智慧农业重要赛道 兼具政策与市场双重驱动 激光除草机器人是人工智能在农业植保领域的革命性创新应用[10] - 蔚蓝引擎在激光除草机器人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有望通过快速商业落地能力和场景理解形成核心竞争壁垒[10]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数字”红利润泽八桂乡村 智慧赋能绘就振兴画卷
央广网· 2025-06-14 13:34
数字乡村建设与文创产业发展 - 富川瑶族自治县通过"文创+直播"模式推动瑶族特色文创产品销售 文创产品包括扎染瑶族耳饰、瑶风镜子、瑶锦冰箱贴等纯手工制品 直播带货成为主要销售渠道 [2][4][5] - 返乡创业者利用新媒体展示传统工艺 如陈照文工作室通过慢直播呈现瑶锦织造过程 计划结合短视频吸引年轻观众 [5] - 富川作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 2020年以来电子商务交易额累计达56.69亿元 连续四年突破十亿元 [7] 数字技术赋能农业转型 - 富川农产品产业园电商孵化中心开展"新农人"培训 农民通过直播推广脐橙、特色美食和山水风情 形成"村播+"创新模式 [7] - 广西"数商兴农"行动成效显著 2024年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6.9% 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长14.1% 新增2048个农产品网店和513个县域电商企业 [9] - 广西带货主播超7000名 累计直播127.3万场 同比增长33.7% [9] 智慧农业实践与效益 - 刘圩镇晟发现代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投资1.07亿元 采用物联网系统实现远程管理 产量比露天种植稳定增长40%-50% [10][12] - 基地规划建设80个大棚 已试种近40个品种 产品销往广东、湖南等地 通过"五金"模式带动农民增收 [12][14] - 2024年基地带动农民打工超1.5万人次 创造230万元收入 扶持10多个致富带头人 [14] 广西农业现代化进展 - 广西设施农业年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 智能化农业项目推动传统生产方式变革 [15] - 智能大棚技术解决作物依赖天气问题 实现全年稳定供应 对保障"菜篮子"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12][14]
智启AI+农业 北京农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揭牌
新京报· 2025-06-01 17:20
北京农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成立 -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海淀区人民政府、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共同主办北京农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成立仪式 [1] - 研究院将围绕农业大模型、农业智能机器人、农业智能装备、AI育种、自主无人系统等5大技术领域开展研发 [1] - 研究院目标是成为我国农业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引领者和中坚力量 [1] 奇稷(QeeG)大模型发布 - 全国首发"奇稷(QeeG)大模型",由赵春江院士团队研发 [2] - 该模型在多模态农业数据集生成、知识图谱可视化构建、核心模型算法开放服务和大模型聚合推理等方面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2] - 算力处理能力达31PetaFLOPS,是全国首个农业领域千万量级知识资源大模型 [2] - 预期服务全国100个以上农业高校、科研院和企业,建立10个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品类的PB级农业公开数据集 [2] 农业人工智能装备展示 - 现场展示草莓采摘机器人、番茄喷雾机器人等农业人工智能装备 [2] - 海淀区农业农村局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合作推进装备研发 [2] 未来发展目标 - 研究院将打造"人工智能+农业"海淀新名片 [2] - 推动海淀成为全国性农业数据知识增值挖掘与服务分发中心 [2] - 助力海淀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2]
1582个蔬菜及鲜食玉米优新品种亮相邕城
广西日报· 2025-05-21 11:04
行业动态 - 2025年中国(广西)—东盟蔬菜新品种大会暨第九届中国(南宁)鲜食玉米大会在南宁开幕,展示1372个蔬菜优新品种和210个鲜食玉米新品种 [1] - 大会主题为"数智赋能育新种 壮美菜篮再升级",首次展示"人工智能+农业"在数字育种、智能测报、种子检验及良种繁育等环节的应用 [1] 区域产业优势 - 广西是全国最大秋冬菜生产基地和重要"南菜北运""西菜东运"、粤港澳优质"菜篮子"生产基地 [2] - 广西形成北部湾、湘桂通道、西江流域、右江流域四大蔬菜产业带,以及冬春、供粤港澳、高山冷凉和城市郊区四大设施蔬菜重点产区 [2] 产量与增长 - 2024年广西蔬菜播种面积2625.53万亩(同比增长2.7%),产量4620.19万吨(同比增长4.4%),实现"十四连增" [2] - "桂字号"蔬菜农业品牌价值超130亿元,设施蔬菜面积同比增长37.7% [2] 鲜食玉米产业 - 广西是我国鲜食甜糯玉米主产区之一,糯玉米种质资源数量全国第一 [2] - 2024年广西8个糯玉米品种获全国种子双交会鲜食玉米地展优秀品种,占优秀鲜食糯玉米品种数量的40% [2] - 广西鲜食玉米年种植面积超100万亩,选育了桂甜糯525、绿糯1号、天贵糯932等高产优质绿色新品种 [2]